第三百五十九章 與首輔交鋒

明代禁海,禁的是普通商貿。而國與國之間的外貿並沒有被禁止。

相反,大明還設置了市舶司這一專門機構負責與各國海貿。

明代市舶司共設三處。

其一設在廣東的廣州、其二設在浙江的寧波、其三設在福建泉州。

在廣東的市舶司是專爲暹羅﹑占城、滿剌加﹑真臘等國朝貢而設﹐最爲重要。在浙江的是專爲日本朝貢而設,後因爲倭寇問題一度廢止。在福建的是專爲琉球朝貢而設,雖然佛郎機人也想經此登岸,但不是以朝貢的名義,是不會被允准的。

市舶司設提舉一人﹐從五品。副提舉兩人,正六品。隸屬於布政司管轄,所納稅額自然也都流入了布政司衙門。

謝慎在入宮面聖前,將這些背景資料又在腦中過了一遍,確保不會出問題。

作爲一個研習明史科班出身的人,這些東西自然是早已印在了腦子裡,但通過反覆印證,可以使這些東西更爲牢固。

天子是在乾清宮召見謝慎的,故而當僉都御史謝大人穿過整個外朝來到內廷時已經大汗淋漓。好在官袍是緋色的,暈透後並不明顯。這要是淺色的,還真是夠尷尬的。

謝慎奉召進殿後發現一票內閣大學士都在,直是有些心驚。

這是召見內閣御前會議嗎?

徐溥、劉健、李東陽、謝遷哪個都是風雲人物啊。

不得不說,弘治中興還是有其道理的。有這麼多名臣輔佐,想不做出些政績都困難。

弘治皇帝滿臉愁容,見謝慎入殿,眉宇間才稍稍露出一絲喜色。

“謝卿,朕宣你來是爲開海禁一事。”

謝慎叩拜行了臣子之禮後,拱手回稟道:“臣恭聽聖訓。”

弘治帝滿意的點了點頭道:“開海禁一事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分歧。諸部院寺就此事爭論不休,有支持開海的,也有堅稱必須禁海的。就連諸位大學士也意見不一。謝卿,且說說你主張開海的理由是什麼。”

說完,弘治帝刻意的頓了頓,將目光落在了首輔徐溥身上。

作爲弘治帝欽點的首輔,徐閣老已經在內閣閣揆的位置上做了整整五年。

這五年來,內閣上下一心,爲弘治帝分憂不少,端是讓人滿意。

可就是這位天子寵臣,在開海禁一事上言辭激烈,反對開海,加之次輔劉健也持反對態度,這讓弘治帝的態度猶豫了起來。

弘治帝本身也是傾向於開海的。

不過他是個典型的老好人,不希望看到朝臣尤其是內閣分裂,故而在這種時候往往會出來和稀泥,直到一方被勸服爲止。

這一次他希望站出來和稀泥的自然就是謝慎。

謝慎對帝王心思的把握已爐火純青,當即拱手答道:“臣主張開海禁,是因爲其一可以增加朝廷稅賦,其二可以減少走私。其三可以宣揚我大明國威。”

這三條他在奏疏中都已經寫明過,只不過當着皇帝和諸位閣老大學士的面說出來,卻是別有一番味道。

他注意到此話一出徐溥的面色大變,但礙於皇帝就在旁邊不好發作。

弘治帝點頭道:“謝卿說的這後兩條,朕都明白。可開海禁怎麼就能增加稅賦了呢?”

在弘治帝的印象中,朝廷對商賈徵收的商稅統一都是十稅一,也就是說不管怎麼徵收稅率是不變的。加之平日裡市舶司呈遞的貢品數量極爲有限,給弘治皇帝的印象就是海貿不賺錢。

雖然謝慎在奏疏中寫明開海禁可以使朝廷稅賦大量增加,但弘治皇帝對此還是持懷疑態度。

“陛下,海貿不同於一般商貿。不必一定遵循十稅一的稅率,可以十稅二、十稅三。這個可以視具體的情況而定。且市舶司呈遞的貢品大多是番國精選的禮品,數量自然不可與普通海貿相比。”

謝慎頓了頓,繼續說道:“據臣所知,南洋的香料、波斯的地毯都是極值錢的物什。這些番國海商將其販運到大明可以賺取數倍的利潤,他們再將我大明的瓷器、絲綢運送回國又可以大賺一筆。故而即便是十稅三也不算高。”

謝慎這一番言辭顯然打動了弘治皇帝。

天子眼眸微微轉動,沉聲道:“徐卿以爲如何?”

徐溥臉已經憋成了醬色,聽皇帝主動問他,總算鬆了一口氣。

“臣以爲萬萬不可開海。”

徐溥果然不出意外的跳出來唱反調。

他早已在邸報中把謝慎所進奏疏的內容翻來覆去看了數遍,終於發現了突破口。

“謝御史所言,開海禁可以抑制走私。那些與番國做生意的海商會轉而通過朝廷下設的衙門進行貿易。可臣卻認爲,這個口子一旦打開,很難控制。若是這海經局的官吏與海商勾結,中飽私囊所造成的危害比走私更甚。”

貪墨問題一直是困擾大明的頑疾。

雖然太祖皇帝反貪的決心十分強烈,但貪腐情況卻並沒有得到遏制。

海貿這一塊如果真的開了,謝慎提議創建的這海經局便首當其衝,要面對諸多海商的賄賂。

如果內裡爛掉了,最終海貿這一塊並不會給朝廷帶來多少稅賦,相反還會將許多大明優質的商品如絲綢,瓷器流往海外。

徐溥的觀點就是,既然無法避免貪腐情況的出現,不如索性一刀切禁止開海。這樣雖然會少了一點稅賦,但卻可以保證弘治朝官場清正廉潔的風氣,其隱性收益更高。

他這一番說辭顯然說到了弘治皇帝的心坎裡。

要知道,弘治帝是一直以上古明君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

他要中興大明自然離不開文官這個羣體。如果文官內部腐化了,還談什麼中興?

謝慎心道徐溥還真是個老頑固,看來不使出撒手鐗是不行了。

他深吸了一口氣,衝徐溥拱手道:“閣老此言差矣。官員貪腐與否和開海禁並不關聯。況且設立海經局的目的就是爲了不與市舶司產生關聯,這樣海經局受巡撫節制,直接對朝廷負責,不必和地方產生瓜葛,又怎會有貪墨發生?就算真的有貪墨,朝廷也會嚴查,但這並不成爲拒絕開海的理由,閣老切莫要因噎廢食啊。”

......

......

第三百五十六章 開海禁第一百八十三章 灘塗種棉花(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甩鍋與背鍋第四百一十九章 文淵閣失火第二百九十八章 誰是黃雀(第四更 爲盟主半生狂想加更!)第四百一十章 肺癆第一百章 執紅牙拍板第三百零一章 困局與轉機(第二更)第五百四十八章 府兵與軍戶制第十四章 一詩既出,誰與爭鋒!第五百七十四章 泰山封禪(一)【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一百八十五章 從癸丑到甲寅第三百九十七章 我敬仰守仁兄(第一更)第一百六十二章 寧員外的執念第三百九十六章 帝王心術第五百三十二章 除舊佈新【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三十八章 華亭縣令第四百八十六章 寧王謀反(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老童生也有夢想第八十九章 滄浪之水濁兮第四百八十章 老相識第三百四十三章 謝慎回京第一百二十五章 徐侍郎此來何意第三百九十三章 金屋藏嬌第二百七十八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生轉折點的鄉試開個單章推書~第二百七十二章 內宮助力第四百八十二章 宮中有人好辦事第四百二十章 請君入甕第八十五章 何方人物第三百七十三章 坑死妹夫的大舅哥第四百七十五章 聚兵沙洲第二百零一章 修築堤壩,改造海塗第三百零二章 當侍東宮(第三更 爲盟主vivian520加更)第一百八十章 別離情第三百一十八章 輔弼賢臣(第四更 )第一百八十六章 別樣的孔教諭第三百五十一章 解蠱第三百二十三章 過堂這行不容易啊!第五百二十九章 以退爲進(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除舊佈新【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二十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七十七章 鄭訓導的過往(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宮中有人好辦事第五百八十五章 冊立太子第五百五十章 平定倭患第四百三十七章 廷推角力第一百零九章 姚江詩會(一)第九十四章 崔光祿第一百八十二章 灘塗種棉花(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華絕代謝於喬第五百五十二章 運河頑疾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八十章 與天官的會面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刀殺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楊家有子初長成第三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辦案第四百六十五章 宣府的衆生相第三十四章 縣試案首第一百八十三章 灘塗種棉花(二)第二十二章 龍陽君第五百七十九章 她在山中笑【4000字二合一大章】這行不容易啊!第四百七十九章 天子有求第三百九十八章 太監也有溫情時(第二更)第二百零五章 驗封司主事第五百七十章 無恥之徒【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五百六十一章 李泰之死【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百四十五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四百零七章 四邊總督第一百四十八章 氣煞人也第二十七章 教諭開小竈第四十八章 脣槍舌劍第五百五十八章 小吏檢舉第二百二十章 世道人心(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找到突破口了第二百九十九章 內鬼(第五更 爲盟主半生狂想加更)第三百八十六章 劉謹矯詔第三百四十六章 改造太子第十九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撕破臉第一百五十一章 拜會寧員外(一)第五十七章 我不奪案首誰奪案首第二百二十二章 鄉試前夕第三百五十六章 開海禁第三百七十六章 谷大用報信第二百三十一章 鹿鳴宴上的言志詩第五百一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四百六十六章 大明的脊樑第五百七十章 無恥之徒【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五百八十二章 天子禁臠【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五十六章 連試三場第三百九十八章 太監也有溫情時(第二更)第二十五章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入股錢莊第五百二十六章 算無遺策【4000字二合一大章求雙倍月票!】第一百一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七十章 願得一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