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是苦哈哈出身,不忍心收重稅,大明朝的賦稅也是歷朝歷代最低的。且一條永不加賦就限定死了子孫後代的錢囊。
明太祖的本意是好的,是爲了大明百姓都可以吃得飽穿的暖。
但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大明朝廷的國庫一直沒有充盈的時候,多數時候都是勉強緊巴着過日子。有的時候甚至還要向京郊大戶借錢。
這對於一個天子來說絕對是奇恥大辱。
但天子卻是毫無辦法,一旦想要加稅,文官們就會用一句祖宗之法不可廢把皇帝堵回去。皇帝要是不甘心搞些小動作,文官們就會羣起而攻之,用吐沫星子把皇帝淹死。
至於文官們爲何會如此擁護祖宗之法其實很好解釋。
因爲他們本身就是利益既得羣體。
文官本身就是大地主,由於可以免除賦稅,往往其名下土地多到令人髮指。
都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實際上除了那些皇莊,真正的民田十有八九已經被文官羣體兼併。
這也是爲什麼明朝皇帝哭窮,那是真的窮啊。
文官們朝廷官場風光過後還可以致仕回到家鄉悠哉悠哉的做地主老爺。可皇帝又不能退休,只得硬撐着。其中委屈恐怕也只有皇帝自己知道。
謝慎既然出任潞安知府,遲早是要和這些潞安本地豪族打交道的。
晚見不如早見,既然這次李同知已經牽頭還是應該給他這個面子的。
想到這裡謝慎便衝魯種田吩咐道:“你去回稟李同知,就說本官換身衣服便去前衙。”
......
......
鵲仙樓是潞安府城最大的酒樓。
三層高的酒樓可以同時容納幾百人飲酒用菜。
當然與衆多酒樓一樣,這裡既有供普通食客吃酒的大堂也有供達官顯貴閒話的雅間。
今日整個酒樓被人包了下來,空曠的大堂內反而顯得有些冷清。
三層臨街的一處雅間,一衆潞安豪紳相互攀談着,氣氛好不熱鬧。
便在這時有一名酒樓夥計急忙跑到三樓來到雅間前稟報道:“府尊來了!”
衆人皆是一愣,一身穿湖藍色浙綢袍衫,面容白皙的四十來歲男子咳嗽一聲道:“諸位還不一起去迎一迎府尊。”
“齋鄀兄說的對,府尊駕臨必須要迎接!”
“走,去迎接府尊!”
一衆人嗚嗚洋洋來到玄梯前,正巧趕上謝慎和李孝基走上樓來。
那被喚爲齋鄀兄的中年男子當先一步衝謝慎和李孝基拱手見禮道:“草民見過府尊,見過同知大人。”
李孝基笑着介紹道:“謝大人,這位是咱們潞安豐順商會的會長霍沂霍員外。”
謝慎點了點頭道:“本官久聞霍員外之名,聽說這次地震霍員外還捐出不少銀錢,當真是縉紳表率。”
“府尊謬讚了。這都是草民該做的。”
霍沂這種時候可不敢邀功,天知道謝知府是不是在試探他,一句話回答的滴水不漏。
謝慎這話很值得人尋味,深層次意思不就是希望本地縉紳可以多出錢幫着官府賑災嗎?
李同知又向謝慎介紹了幾人,都是潞安有頭有臉的人物,不說富可敵國,但家財萬貫還是不誇張。
一衆縉紳簇擁着謝知府入席,待謝慎坐定後他們纔敢坐下。
饒是如此,他們也只將半邊屁股坐在凳子上,一副隨時聽候差遣的模樣。
這是這些本地縉紳第一次見到新知府。他們不無例外有一個感受,那就是新知府真的好年輕啊。
看年歲,這知府絕對沒有二十。
不到二十歲的年紀就做到了四品官,這真是亙古未有之事。
人比人氣死人,想起自家子弟同樣年紀卻在花天酒地一副紈絝做派,這些縉紳就暗歎幾聲。
酒宴的氣氛還是輕鬆愉快的。霍沂霍員外率先向謝慎敬酒道:“府尊剛剛上任就解決了疫病,當真是我潞安百姓的大恩人。草民代潞安百姓謝過府尊大恩。”
謝慎心道這些縉紳不愧是老油條,說話就是有水平,只是不知道叫他們出錢修繕損毀房屋他們還能不能保持這個姿態。
“疫病”解決之後,最棘手的問題便是房屋修繕了。
屯留乃至整個潞安遭遇了強地震,其後果就是各縣城、潞安府城民房、官舍大部分損毀。
衙門官舍已經在李同知的主持下進行了修繕,錢自然也是由官府出。
可民舍的修繕就十分棘手了。
照理說,損毀的民舍是應該由百姓自己修繕的。但潞安這次地震實在太過強烈,民屋損毀嚴重,普通百姓很難拿出一大筆錢來修繕房屋。
但若是由官府來出這錢也是不可能的。這筆錢數額巨大,且不好上賬怎麼看都是自己坑自己。
但是若是不修更不行。
謝慎既然主政一方,民生問題自然是最重要的考察方向。如果百姓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他這個知府就太失敗了。
所以民舍房屋必須得修,這個錢謝慎準備向本地縉紳要。
伸手要錢總歸是有些不好意思的。謝慎還沒有臉皮厚到伸手要錢不臉紅的地步。
故而他沉吟片刻道:“屯留強震,朝野上下莫不憂心。最憂心的自然是陛下。”
謝慎衝北面拱了拱手沉聲道。
“本官既然爲新任潞安知府,自然應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地震過後,民舍房屋損毀嚴重,修繕事宜不宜拖了。本官希望諸位能夠捐些善款出來,幫助本府百姓修繕損毀房屋。”
此話一出,雅間內瞬時陷入了沉默。
之前還十分熱情的縉紳們紛紛眼觀鼻鼻觀心,默不出聲。
謝慎心中冷笑,暗道這些縉紳果然都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明明自己富的流油就是不願意拿出錢來做善事。
叫他們拿錢出來簡直難如登天。
但謝慎早已打定了主意,豈能輕易改變,這便沉聲道:“霍員外以爲如何?”
他早看出這霍員外是本地縉紳領袖,只要霍員外服軟答應捐出善款,其餘縉紳勢必會跟相效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