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扎心了,老鐵

平安不解,還請賜教!

朱平安的聲音響在講經處,迴盪在楊國樑的腦海裡,也迴盪在講經處每一個人的腦海裡。

大道至簡!

朱平安的問題很簡單,但卻直指楊國樑“王者之風,后妃之德”理論的根本。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如果回答不了朱平安的問題,那楊國樑的理論再高大上再政治正確,也只是一團泡影。

在楊國樑苦苦思索朱平安的問題而不得的時候,講經處的其他人也在絞盡腦汁的思索朱平安的問題,爲何君子指的是周文王,淑女指的是周往後?!

鐘鼓,琴瑟,這些樂器只有周王有資格享用?!

顯然不是,周王可以用鐘鼓琴瑟,貴族宴飲是也多用這些樂器,平民老百姓在祭祀、成婚時也可以用這些樂器。只是等級不同,所能用的排場不同。按照西周禮樂制等級,周王可以用四面八佾(“佾“是“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諸侯可以用三面(缺北面)六佾,卿大夫可以用二面(缺北和東)四佾,士可以用一面(只有南面)二佾。平民百姓在婚喪嫁娶、祭祀時,也可以用樂器,只是人數排場不能超越“士”。有錢的老百姓,高興了,叫兩個人或者自己彈個琴,敲個鼓什麼的,都是可以的。

那如何解釋君子、淑女指的是周文王、周王后呢?

衆人絞盡腦汁,苦苦思索而不得。

“楊博士,還請賜教。”朱平安立在臺上,再次拱手。

“淑女君子”

楊國樑呆立在臺下,面如死灰,額頭上汗水如注,手心裡也滿是汗水,腦子彷彿被一塊無形的巨石給壓住,都不會運轉了,嘴脣都有些發白了,喃喃自語。

窗外一陣微風吹來,攜帶着外面炙熱的溫度,吹進講經處,也吹在楊國樑臉上。

風力微弱,只翻起了一頁書卷,可是吹在楊國樑的臉上,卻讓楊國樑身體一個趔趄。

是風太大了?

還是這大殿太熱了?

我怎麼感覺有些站不住,想要眩暈過去似的楊國樑努力的維持住身體平衡。

“呵呵。”

此時,講經處忽然傳來一聲呵呵笑聲,中氣十足又云淡風輕,自信滿滿。

伴隨着呵呵笑聲,講臺下一人站了起來。

他揹負着雙手,睥睨着朱平安,身材高大而挺拔,就像一位立於風口浪尖之中力挽狂瀾的英雄。

他的身影是那麼的偉岸。

是他!

景王府侍講學士馬華亭。

在楊國樑大腦一片空白、不知如何回答的時候,馬華亭馬大人站了出來。

馬華亭的呵呵一笑,吸引了衆人的注意,他起身睥睨着朱平安,臉上帶着嘲諷,大聲的反問道:“狀元郎不曾聽聞春秋筆法否?何爲春秋筆法,精簡也,《詩經》亦多用此手法。何爲精簡,亦即其文章不指名道姓也。《關雎》一文,莫須以此手法乎,略去周文王之名,亦是避諱君主之名也。”

馬華亭用兩個觀點來回擊朱平安。一個是春秋筆法,雖然春秋筆法是因孔子而有名,但是在孔子之前就有人在用,只是因爲孔子多用此手法寫《春秋》而得名。春秋筆法就是精簡,可以精簡名字,也可以精簡觀點、看法。《關雎》可能用的就是春秋筆法,精簡了周文王、周王后的名字,而以君子、淑女代指。

另一個則是避諱君主之名。在封建時候,君王或尊親爲了顯示威嚴,規定人們說話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寫其名,而以別的字相代替。《關雎》就是如此,避諱周文王、周王后之名,以君子、淑女代替。

春秋筆法,避諱君主。

呵呵

理由多充分啊。

馬華亭說完之後,得意洋洋的看着朱平安,儼然一副絕殺的王者之姿。

“對啊馬大人言之有理。”

“馬大人高見。春秋筆法,不就是精簡嘛,省略周文王、周王后名字也正常啊。另外,避君主諱,現在是這樣,古時候也是這樣啊,所以《關雎》纔沒有寫周文王姬昌,周王后太姒之名啊。”

“對,對,就是這樣。馬大人慧眼如炬,一下子就發現了問題所在。”

馬華亭之言宛若撥雲見月、醍醐灌頂,在他說完後,其他人也都恍然大悟,如夢初醒,紛紛感慨附和。

“國樑慚愧,幸有馬大人高見。今日課後,若是馬大人有暇,還請一同煮茶論《關雎》。”

楊國樑向着馬華亭認真的長揖一禮,邀約馬華亭課後一起煮茶討論《關雎》。

“楊大人是關心則亂,馬某居於局外,是旁觀者清。”馬華亭謙虛的笑了笑。

與馬華亭寒暄過後,楊國樑轉頭向朱平安說道,“馬大人之言,便是楊某之言。”

此刻,楊國樑感覺渾身一清,宛若大病痊癒,什麼頭上的冷汗,手心的冷汗,眩暈感什麼的,全都一掃而空,精神好的不能再好了,整個人也恢復一副大家風範。

“朱大人以爲如何,在下的回答,可還滿意?”馬華亭自信滿滿的看向朱平安。

“非也”。

朱平安微微夠了勾嘴角,緩緩搖了搖頭。

“什麼?非也?”

楊國樑和馬華亭俱是一震。

“狀元郎要尊重基本常識,莫要強詞奪理。”繼而,馬華亭看着朱平安,緩緩搖頭譏諷道。

“平安就是因爲尊重基本常識才言非也。”朱平安淡淡回道。

“請賜教。”馬華亭臉色一黑。

“賜教談不上,切磋而已。”朱平安微微一笑,向着馬華亭和楊國樑拱了拱手,繼續說道,“馬大人方纔所言《關雎》以春秋筆法省去周文王、周王后之名,請恕平安不敢苟同。春秋筆法是微言大義,何人,何地,何事,一言以蓋之,但不會省略主語。孔聖以春秋筆法寫《春秋》,從不省略主語,如‘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春,公會戎於潛’等等。”

“那避諱君主呢,你又作何解釋。”馬華亭冷聲問道。

“《關雎》避諱君主?這更是無稽之談。避諱君主,是避免直呼君主之名。若是避諱周文王,則避諱‘姬昌’二字,而非‘周文王’三字。而且,《詩經》中有兩篇直言“文王”,,一是《大雅·大明》,二是《大雅·思齊》,這兩篇中有“文王初載,天作之合”,“文王之母”等句,白紙黑字,確指周文王。哦,對了,這兩篇亦是言周文王、周王后婚姻的詩篇,楊博士格物這兩篇,或許更應‘王者之風,后妃之德’一論。”

朱平安扯了扯嘴角,緩緩搖了搖頭,把一個個實錘砸在了馬華亭臉上,最後還一本正經的建議楊國樑格物《大雅·大明》、《大雅·思齊》兩篇詩經。

扎心了,老鐵!

“咳咳”

楊國樑咳嗽了一聲,喉嚨裡一陣腥甜。

朱平安一本正經的模樣,在楊國樑看來,不僅刺眼,還特麼扎心

第七十八章 我心有猛虎,柴房亦可嗅薔薇第一千六十六章 臣雖愚魯,不敢奉詔(二)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徐階,你膽子很大嘛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欺人太甚第九十三章 驚仙詩會(五)第九百章 再震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艱難守城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謙公公出手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驚喜(三)第一千八十七章 視察牢房第五百二十九章 醬油事小,科考事大第五百九十七章 誰的青詞(二)第九百五十一章 恩斷義絕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戰事一觸即發第四十九章 智商是硬傷第七百一十四 和大姨子那些事(上)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一張利嘴平苗蠻(上)第六百三十八章 刑部陳情(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兇殘海盜第一百三十九章 又是一年放榜時第五百八十章 此事易爾第一百零九章 府試案首第七十七章 懷寧縣城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汝至,春來也第六百六十八章 神秘李姝第一百九十章 姑娘請便第一百五十二章 一言九頂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勝敗一念間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 窺破第一千五十五章 小黃瓜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賴着不走了第八百五十九章 茅塞頓開第一千四十四章 與廷杖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第六百三十三章 熱鬧的刑部第六百四十三章 朱平安,你可知罪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雙規第四百七十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一百九十七章 開始鄉試之路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一波三折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大將風度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發餉第一百七十六章 突如其來第七百八十章 滿朝震動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簡版鴛鴦陣顯威第九百三十六章 又一奏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又到了發財的日子第九百一十四章 熊孩子的夢想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佳人有信,一字知心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 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第八百七十一章 晚風起,胃口開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 倭驚嘉興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如果能重來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男人都是大豬蹄子第一千七十四章 李姝病了第一百六十章 震驚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 有一份大富貴給你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天生兵種第一千一十八章 牢中證婚第五百二十五章 閨門有訓,淑女可欽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寡不敵衆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把黑鍋往張經頭上甩第一千一十九章 某人要倒黴了第一千六十七章 渣男朱平安第九百零八章 神轉折(五)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一張利嘴平苗蠻(中)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就憑他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冤大頭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靖南戰報驚府城 (上)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一樣的蛤蟆第六百二十八章 牢獄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公審大會(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巧第一百二十六章 亳州胖子字翻身第五百一十九章 女兒心思第一百六十五章 這是做的假賬呢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整飭兵備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朱守仁的打算(中)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大伯駕到第九百九十章 請誅賊臣疏第七百零五章 值夜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今天是個收穫的季節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鐵鎖橫江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 你們留下殿後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某姓俞名大猷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整頓縣衙第二百六十六章 此事易爾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賊中精英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山陰布衣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強買強賣第一百九十三章 泰然應對第四百四十七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八百四十四章 我的關雎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汝衛獨不死人耶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浙軍抵達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作精大伯第三十一章 農家論魚第七百三十三章 閨趣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這就是死亡的感覺嗎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不開城門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忘了, 你是個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