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零章 解約後的失落

“禮儀?咱們大漢帝國的喪葬禮儀極盡奢靡之風,已經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牛弘說道。

牛弘這樣一說,劉寵當然不敢對着來,一時語塞。而且對喪葬的奢靡之風,有識之士早有微辭,只是大勢所趨,難以改變而已。

“你們說說,儒家注重禮儀是爲了什麼?”牛弘問道。

“當然是爲了教化民衆,使社會盡孝道,尊卑有秩。”盧植說。

“盧太傅說得沒錯,禮儀就是爲了教化民衆,使我們的社會更有秩序,更美好。問題是用什麼樣的禮儀是比較恰當的。”牛弘說道。

“你們相信鬼神嗎?或者說你們認爲人死後有靈魂嗎?”牛弘今天想深入討論一下,到不是想破除迷信,而是想借此契機,改變大漢帝國長期以來奢靡的喪葬之風。

“人死後有沒有靈魂,那是天機。世人抱着寧可信其有的態度。”劉寵說道。劉寵有意避開第一個問題,因爲儒家在理論上是不信鬼神之說的。

“好!我們就假設人死後有靈魂。那麼,靈魂能享用喪葬的物品嗎?”牛弘今天非要跟他們一步步討論下去。

這就把他們問住了,因爲從來也沒有證據證明,某件隨葬品被靈魂享用掉了。

“靈魂是無形的,按理說,不可能享用隨葬物品。要不然,數百年的古墓中就無物可盜了。”太尉張奐說。試想,要是靈魂能享用隨葬品,幾百年後就用完了,盜墓賊還盜個屁。

“大漢帝國奢靡的喪葬之風,使得有的人家連死個人都死不起了。出現了一些賣身葬父之類的事件,世人愚昧,還把這當作美談。”牛弘說道。

“賣身葬父,極盡孝道,有何不妥?”劉寵問道。

“因爲賣身葬父,對死者是大不敬的。子孝必有父慈,爲人父母者,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子女過得幸福快樂。正是這種奢靡的喪葬之風,毀壞了慈父的信念。如果死者有靈,看到因爲自己的死把子女逼得幾乎無法生存,那靈魂能安寧嗎?”牛弘問道。

牛弘把話反過來一說,就把他們說得無言以對。

“朕以爲,奢靡的喪葬之風,是對死者靈魂的大不敬,讓死者的靈魂不得安寧。”牛弘說道。

“你們想想,要是死者有靈魂,弄一大堆隨葬品,那靈魂就成了管家了,不能逍遙自在。既不能享用,還要整天守着那些物品,生怕某一天,被那個盜墓賊偷了。”

“火葬比棺葬好。你們想想,要是死者有靈魂,看到自己的肉身一天天腐爛,還要被無數的蟲子咬,那靈魂能安寧嗎?”

牛弘在說,衆人也順着牛弘的思路在思考。說到這裡,連有神論者也被牛弘的話嚇着了。心想,要是死後看到自己的肉身爛得不成樣子,肯定把靈魂就嚇死了。

“你們說,是不是呀。”牛弘又問一句。

“陛下說的有理。那喪葬改革怎麼搞?”劉儵問道。光祿寺是管理喪葬祭祀的職能部門,可要把天子的意思問清楚。

“改革地下部份,火化,把骨骸裝入壇中埋入地下,不搞地下建築和隨葬品。地上部份不變。該立碑的立碑,該建祠的建祠。”牛弘說道。

看到那幾位不作聲,牛弘說道:“喪葬改革不強迫。你們要是不怕死後賊偷蟲子咬,還是棺葬好了。朕死後火化,爲天下作個榜樣。而大漢帝國的喪葬改革從英烈祠開始。”

“吾等身爲帝國重臣,當尊陛下旨意,爲天下作個表帥。”盧植說道。

其它人也表態附議。

牛弘決定從自身做起,定能改變大漢帝國奢靡的喪葬之風。漢代奢靡的喪葬之風到了嚴重阻礙社會發展的地步。有些帝王就一登基就開始營建自己的墳墓,工程量之大令人乍舌,每年的工程費用甚至要佔到帝國財政預算的二到三成。上行下效,喪葬把大量的社會財富埋入地下,使整個社會不堪重負。

接着就商議這個英烈祠怎麼個弄法。牛弘的意思是不單單爲這六個人建英烈祠,而是建一處褒揚大漢帝國英烈的公共祭祀設施。把這六個人作爲第一批供人祭祀的帝國英烈刻在英烈碑上。以後凡是爲帝國獻身的英烈都可以進英烈祠。

對牛弘的這一想法,帝國高官都贊成。形成一致意見後,這件事就交給光祿寺去安排建設。

洛陽人剛從機關研究作坊的爆炸中回過神來,帝國高官會議的相關信息又讓他們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排在首位的當然是喪葬改革,牛弘在會上講的那些喪葬改革的理由都被傳了出去,很多人就開始討論起人死了有沒有靈魂這個話題。

人類自從有了自我意識,就對死亡產生恐懼。所以討論的結果正想人們希望的那樣,人死後或許應該有靈魂。隨即又形成了另一個共識,就是人死後靈魂與肉身是分離的(活人靈魂才與肉身結合在一起)。既然是這樣,火化也就成了一種可以接受的選擇。要是真象天子說的那樣,靈魂看着自己的肉身腐爛得不成樣子,或者看到成千上萬的蟲子在撕咬肉身,實在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當然,給機關研究作坊六位死難者建英烈祠一事,同樣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議論。能進帝國英烈祠是一件很高的榮譽,在重大義,輕生死的文化氛圍下,這種榮譽能讓很多人將生死置之度外。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這六個人幾乎沒有做驚天動地的事情,甚至大多數人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只知道在一次技術研究事故中爲國捐軀。這樣的死難者帝國都能記住,讓普通人有一種歸屬感。

牛弘回到建章宮後,覺得很有成就感。牛弘早就有了改革喪葬方式的想法,大量的財富埋在地下,對活着的人一點益處也沒有。牛弘開始還對說服帝國高官沒有太大的把握。有道是人死爲大,這個話題有時很難說得通的。今天算是找對了切入點,成功地說服帝國高層。他們在帝國的影響力巨大,相信自己的想法很快就會在帝國推開的。

至於那個建英烈祠的弄法,說實話牛弘有點心虛。用現在的話來說,叫哄死人不犯法。就在一處帝國的公共祭祀設施上刻上個名字,就能讓人將生死置之度外。這種榮譽牛弘捨得給,帝國的發展也確實需要有人爲之獻身,或許倡導這樣一種文化氛圍對帝國的發展最有利。

阿伊古麗公主來到了建章宮,牛弘感到很意外。一是宮中似乎有一種潛規則,除了皇后宋怡外,其它嬪妃一般不來建章宮,而是等牛弘去看望她們。這一規則是有道理的,如果嬪妃們每天來串門,牛弘就沒法做其它事了。其二是公主名譽上是牛弘的嬪妃,實際上是一種很夾生的關係。

“公主,哪陣風把你給吹來了。”牛弘笑着說。

“阿伊古麗心裡悶,想找陛下說說話。”公主說。

“好啊,坐”,牛弘說道,“暹兒,給公主倒茶。”

“唯,陛下”,暹兒應聲幫公主倒了杯茶。

“公主瘦了,怎麼啦,有心事?”牛弘問道。阿伊古麗確實比剛進宮時瘦多了。

“陛下,阿伊古麗做了個夢,夢見阿爸不行了。”公主說道。

“公主是想家了,要不,回去看一看。”牛弘說道。牛弘知道,也許公主是在想她的情人,不過現在牛弘對摺磨公主已經沒興趣了。既然留不住她,就讓她回去,成全她們算了。

“可以嗎?”公主想證實一下。

“當然可以,君無戲言。”牛弘說道。

“謝陛下。”公主說道。說完就起身告辭了。

牛弘的心裡空落落的,想着很多理由來說服自己,試圖證明自己的崇高與偉大,但沒有用,情緒還是很低落。

第四十三章 豫章有嘉禾?第三十五章 盧植與董卓第四十六章 問責制第五十九章 華陀無奈小蟲何第八十七章 新政還得新動力第五十六章 鑄幣第七十九章 宮女護主第四十八章 北方的狼第二章 初入漢末第十八章 太平道土崩瓦解第七十章 南下戰略第九十三章 新平潘岳一二三章 糧食武器第五章 貪婪的竇家一零七章 南下潮第九十八章 劉悝也做皇帝夢一一六章 牧區的反差一一七章 金微山血戰第三十四章 新興學科一五二章 侯補郎使倭第七十二章 南下 軍事不是最主要的一三零章 北義侯第三十章 內憂既平外患又起第三十一章 北方的雪 南方的熱第九十七章 四郡平復 潘岳解套第二十二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三十二章 王允 朕終於逮着你了第二十六章 草聖豈能無好紙一三二章 頂級運動場一二二章 又要讓豪族放血第十二章 甘於平淡的學者一零七章 南下潮第九十六章 不安命 貪過了界第四十四章 長江大水第七十二章 南下 軍事不是最主要的第九章 風箱效應第八十七章 新政還得新動力第十四章 日食陰影下的倒黴蛋第三十九章 不遊而牧第五十三章 曙光初露一五二章 侯補郎使倭一四二章 公主鍾情第五十六章 鑄幣一五二章 侯補郎使倭第七十章 南下戰略第十九章 冰火兩重天第九十六章 不安命 貪過了界一二九章 純正的血統一零五章 新的起點第四十一章 機關研究作坊第六十七章 追星族第十六章 堵與疏第三十六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一一三章 父子親情第三十章 內憂既平外患又起第十三章 真人面前不說假話第六十一章 納妃第三十五章 盧植與董卓一二九章 純正的血統第十三章 真人面前不說假話一一一章 情爲何物第八十六章 趕鴨子上架第六十六章 高調亮相一二四章 困獸檀石槐第十一章 張奐將軍一一九章 比武選將 出師北征一五三章 皇帝 富人 窮人一百零四章 動妄念遭殺身禍一三九章 冒死吃河豚第三十一章 北方的雪 南方的熱一零七章 南下潮第五十四章 西域歸心第十八章 太平道土崩瓦解第八十六章 趕鴨子上架第八十三章 妾不如偷第六十三章 帝國男兒都尚武一五五章 董家服飾一四三章 牛弘賜婚一四五章 苦孩子劉備第二章 初入漢末第三十六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二十六章 草聖豈能無好紙一三七章 牆與網第三十二章 王允 朕終於逮着你了一四六章 產業工人從哪裡來一四四章 張家紙業一零五章 新的起點第八十一章 偏不打 急死你一一六章 牧區的反差第十三章 真人面前不說假話一一六章 牧區的反差第四十二章 靖邊策一五四章 人才的爭奪與培養第六十三章 帝國男兒都尚武第十八章 太平道土崩瓦解一二零章 二輪轉第三十一章 北方的雪 南方的熱第四章 太廟裡的牛氏宣言第十一章 張奐將軍二十九章 瞌睡遇到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