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 高新六號反潛巡邏機

運三零戰略運輸機在試飛過程當中遭遇腳盆雞P1反潛巡邏機的事件,被壓了下來,所以外界並不知道這裡面還發生了很多事情。

當然那架腳盆雞的P1最後在中國某個海島機場迫降了,只是很可惜數據都被破壞掉了。

不過沒幾天,一些專家就發現自己的電腦裡面,忽然多出一份絕密的資料來,這資料竟然是P1反潛巡邏機的技術資料!

當然這都是林鵬做的手腳了,只不過無人知道是誰做的。

P1反潛巡邏機的技術資料被獲取之後,專家們才發現,已經研製多年,還沒有裝備的高新六號反潛巡邏機,恐怕要面臨一出來就落後的境地了。

因爲高新六號與腳盆雞的P1反潛巡邏機相比,就全面落後了,更不要說M國正在研製當中的P8海神反潛巡邏機。

鑑於這個情況,上級領導也是經過仔細研究,決定召集專家們開會討論關於中國新一代反潛巡邏機的發展問題。

林鵬作爲航空工業的頂尖專家,也收到了邀請書,他和唐總師又一次來到了北金某個神秘的機構辦公樓。

今天來開會的航空專家真不少,同時還有海軍武器裝備專家,電子專家等,共有一百八十多名專家參加這次會議。

可見這一次會議有多麼重要,畢竟反潛巡邏機雖然只是一型特種飛機,即使是腳盆雞裝備數量也不是很多,中國海軍就更少了,而且性能落後,但是發展新一代反潛巡邏也是迫在媒介。

林鵬在專家堆裡面,也發現了一位經常出現在電視節目上的海軍專家,林卓。

不過想想也是,林卓可是海軍信息化專家委員會主任,海軍裝備論證中心高級研究員,一大串的頭銜。

確實在軍事專家當中,林卓的話可能是最權威的了。

會議很快就開始了,主持會議的是海軍裝備中心的一位領導,王方林。

王方林十分嚴肅地講道:“各位領導,專家,今天我們召開新一代反潛巡邏機發展研討會,主要是鑑於目前我國研製當中的高新六號反潛巡邏機,技術水平已經明顯落後於世界最先進水平,而且高新六號現在還沒有完成研製任務,所以再過兩三年,等高新六號完成研製任務批量裝備時,無論是腳盆雞的P1反潛巡邏機還是M國的P8海神反潛巡邏機,都已經裝備不少了。”

“大家想必也知道,前不久咱們的運三零戰略運輸機,在試飛過程中,便遭遇到了腳盆雞的P1反潛巡邏機,我們也沒有想到P1反潛巡邏機有這麼先進,咱們的高新六號與之相比,處於全面落後的一個狀態。所以我想,我們非常有必要開這個會,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咱們是否有必要發展新一代的反潛巡邏機,高新六號咱們可以少量裝備幾架,作爲過渡。當然這個問題非常複雜,下面就請大家踊躍發言,爲咱們的海軍裝備發展建言獻策!”王方林的語氣顯得有些沉重。

的確無論是哪位領導,看到了P1反潛巡邏機的技術資料,恐怕都要睡不着覺了,因爲中國海軍直接面對的就是腳盆雞海軍,在腳盆雞海軍的裝備當中,有一百多架P3C反潛巡邏機不說,現在又多出了一個P1反潛巡邏機。

中國海軍的潛艇部隊,要在這麼多先進的反潛巡邏機包圍之下,衝出島鏈真的很不容易。

反觀中國海軍對腳盆雞的潛艇部隊,卻沒有很強的搜索手段,因爲目前裝備的運八反潛巡邏機太落後了,難擔重任。

現在發現研製中的運九Q也就是高新六號反潛巡邏機同樣也不夠先進,大家確實都有點憂心忡忡了。

第一個站起來發言的,果然是林卓。

林卓五十多歲,兩鬢的頭髮都有些白了,這位海軍裝備專家站起來道:“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我先來說一說吧。咱們海軍裝備發展,近幾年來也走上了快車道,但是與空軍裝備相比,我發現我們的海軍裝備發展明顯落後了。就拿反潛巡邏機這一塊來說,咱們的高新六號,的確不夠先進,特別是在飛機平臺方面,落後比較明顯。”

“所以我認爲,咱們首先要解決平臺的問題。目前我們可選的平臺非常少,運八運九都是中型運輸機,航程偏短,飛行速度慢,不適合作爲新一代反潛巡邏機平臺使用。就拿咱們的高新六號反潛巡邏機來說吧,它採用了運九中型運輸機作爲平臺,雖然說運九在運八的基礎上改進非常大,換裝大功率的渦槳六C發動機,採用效率更高的六葉螺旋槳,無論起飛重量還是飛行速度都有了不小的提升,並且全機也改爲了全氣密、全增壓艙室,另外高新六號還在機腹開設武器艙,所以整個改動是非常大的!”

“儘管改進很大,但是平臺依然相對落後,所以咱們的高新六號反潛巡邏機,最大航程也不過六千公里,與世界上先進反潛巡邏機九千公里的航程相比,少了三分之一!另外它的飛行速度,受制於動力的關係,比使用渦扇發動機的P1反潛巡邏機相比,同樣也是要慢近三分之一。這就意味着高新六號,趕往目標空域的速度就比P1這樣的型號慢了很多。”

“因此我們也必須要發展新一代反潛巡邏機了,儘管咱們的高新六號還在研製當中,但是另起爐竈也是必須的,有了高新六號的研製經驗,我們可以更好的研製我們的新一代反潛巡邏機。對於新一代反潛巡邏機的平臺選擇,我認爲最適合的應該是咱們商飛公司規劃當中的C929-200縮短型號。採用寬體客機的好處很明顯,無論是航程還是任務載荷,都將超過腳盆雞的P1和M國的P8反潛巡邏機。”林卓非常堅定地講道。

看來英雄所見略同啊,林鵬不由得暗暗想道。只是C929-200還在規劃當中,就算是明年開始設計,要實現量產最少也要三年時間!

那麼中國新一代反潛巡邏機還等得及嗎?不過目前看來,這是唯一的選擇了。

因爲ARJ21-1000雖然說更快,但是它的航程明顯不夠大,並沒有比運九高多少,而是基本相當,只是採用渦扇動力速度更快。

第六百零五章 太空戰機不再是科幻小說中的東西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九百零六章 競爭對手們很強第十四章 爲飛機減重是每一個設計師努力的方向第二百六十九章 每一名獲獎者都是國之棟樑第六百五十六章 空軍需要一百架以上的運三零第七百零一章 渦輪葉片隱形裂紋的隱患第八百九十章 ??長江一千渦扇發動機首次試車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國航空工業悄然崛起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有代溝啊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在殲轟8面前薩博340預警機都成了瞎子第八百七十二章 ???是時候開發8AT變速箱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鵬汽車第一款緊湊型SUV是什麼樣子第五百零九章 媒體對LX3的極盡“吹捧”第五百七十五章 殲轟八的新頭盔很科幻第三百三十三章 第一個改飛前艙的女飛行員第二百八十九章 殲轟七B詳細設計評審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飛機將帶動萬億市場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原來是救了林鵬的父親第四十章 唐總師也有深度改進殲轟七A的想法第七百六十九章 航空史上的奇蹟第二百二十四章 兩親家的初次見面第三百七十九章 羅羅和GE都想進入中國市場第六百一十九章 翔龍X1正式上市第一百四十七章 緊張激烈的對抗開始了(跪求訂閱)第五百五十四章 LX3新車上市引起的轟動第四百三十八章 自主品牌向上突破太難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國航空研究院專家委員聘書第四百八十五章 奇駿逍客不算啥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世界最先進艦載預警機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運15大型運輸機首滑測試第九十章 飛豹引起的轟動第四十二章 脫胎換骨的改進方案第二百六十二章 闖關迎接新娘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M國軍方盯上了林鵬第九百一十九章 預警機從未被擊落的歷史被改寫第六百零一章 突破音障的獵鷹教練機第六百五十八章 兩款隱身戰機比翼齊飛第三百八十一章 ARJ21這是要搶波音737和空客A320的飯碗第七百七十一章 局座都感動得眼含熱淚了第二十三章 葉子要回蓉城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ARJ21很快就將發展出一百五十座加長型第八百七十一章 ???世界一流通用飛機制造商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直35重型直升機來了第九十五章 空地一體化演習第七百四十三章 詳細設計評審正式開始第三百九十章 運三零總體設計方案,領導們太喜歡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一天內完成兩個重大科目試飛第七百九十章 與吉慶汽車戰略合作第六百七十二章 3D打印技術第一人第四百九十章 飛翼20順利完成首滑第六十七章 手把手教老鐵製造驚喜第九百六十七章 運三零飛行試驗平臺第八百零七章 爲新一代預警機探路第六百零五章 太空戰機不再是科幻小說中的東西第四百零八章 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匹配AT變速箱第一千零七章 殲轟八戰機八機編隊第九百六十五章 殲轟七A戰機護航第八百五十章 ???瞄準當今世界先進航空技術第二百二十一章 過年回家就遇上尷尬事兒第八百一十四章 大鵬通用航空完全自主開發第二百四十九章 和葉子一起看空戰電影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參加和平使命軍演的殲轟8第二百八十四章 重新定義幹線客機與支線客機第五百一十章 誰說自主品牌不能出精品第九百八十七章 武直十九的驚豔表現第九百七十二章 C929客機更出彩第七百七十九章 運三零戰略運輸機點燃觀衆們的熱情了第七百零六章 專家們盛讚FC31優秀的設計第五百零七章 靜態體驗活動的火爆第九百三十七章 從殲轟七到殲轟八的艱辛歷程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競標正式開始第一百七十九章 沈霍伊第二個方案竟然是拍扁了的蘇34第三百二十五章 殲轟七B要逼死蘇三零?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鶴立機羣第四百八十九章 與B21同步的遠程戰略轟炸機第二百三十三章 巴巴羊空軍盛大的歡迎酒會第一百一十三章 唐總師縱論戰鬥轟炸機發展趨勢第六十三章 等一分鐘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擊落四架殲十C全身而退第九百一十五章 運三零戰略運輸機又登場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李鐵的婚禮第一章 再世爲人第四百四十章 正向開發OR逆向開發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殲20順利通過定型審查第二百六十二章 闖關迎接新娘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用無源還是有源相控陣(跪求訂閱)第四百五十章 高中低端全面發力第九十七章 天公不作美第九百章 AG900將成爲全球最大的兩棲飛機第二百五十二章 美女間諜開始拉林鵬下水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大鵬通用航空五億訂單第四百八十八章 中航工業迎來開門紅第三百五十四章 C929客機的優勢在哪裡第七百二十五章 遠轟的動力:渦扇25C加力式渦扇發動機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二點三馬赫的速度讓戰鬥機也追不上第八百一十四章 大鵬通用航空完全自主開發第三百五十六章 敲定首筆國外意向訂單第一千零七章 殲轟八戰機八機編隊第十四章 爲飛機減重是每一個設計師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