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章 南北兩個方向的遷移

445章 南北兩個方向的遷移

琉球漢皇宮,剛剛從大洋洲歸來的楚風,召集二品以上官員,於大殿之上坐而論道,以銅爲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

華夏王朝數千年來治亂興替,要麼如宋、明、西晉亡於異族入侵,要麼如秦、漢、晚唐亡於土地兼併貧富分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富家幷州連縣,貧無立錐之地”,便是後一種情況的寫照。

科學技術,特別是火器的應用,給了農耕民族公平對抗漠北鐵騎的機會,隨着漢軍在戰場上的節節勝利,已全有長江之險,新的內河炮艦正在趕工建造,十二斤重炮列裝、軍一級編制定員……現在不是漢等着北元南侵,而是要主動北伐中原了,異族入侵的危險正在漸漸遠離華夏文明。

但江南各地見聞,卻讓楚風看到了另一種危險,即便是素稱富庶的蘇鬆常、杭嘉湖,如范文虎範家、葛明輝葛家、吳耀文吳家等江南巨室佔據的土地跨州連縣,農民須向他們繳納高額地租,豐年辛苦所得僅能維持溫飽,災年就面臨飢餓而死亡的威脅。

絲織業的發達,造就了蘇杭一帶大批機戶,然而機工所得微薄,僅能餬口而已,一旦東家生意有變他們必定遭到開革,就淪入赤貧境地,可謂朝不保夕。

均貧富?聽起來美妙,然而從.陳勝吳廣到李闖王洪秀全,就從來沒有真正實現過,隨着財富特別是土地財富的集中,王朝也就從興盛走向衰落,華夏文明的成果便在這一次次的治亂興替中毀於內耗……

“那豈不是說,華夏永遠回不到夏.商周三代盛世的軌道上了?”文天祥如是問。

儒家的終極夢想,就是回到三.代盛世,孔夫子畢生追求“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便是希望抓住盛世的餘暉,雖然終其一生未能實現,卻成爲了儒家弟子千年以降的最高追求。文天祥儒門宗師,自然一心祈盼大漢帝國能追貞觀、覆文景,達到盛世輝煌,聽了楚風的分析,卻是大失所望,似乎自秦漢以後,盛世離人們越來越遠了?

楚風輕輕點着頭,“三代之前稱盛世,三代之後,無論.西漢之文景、隋朝之開皇、大唐之貞觀,都只能稱治世而不敢稱盛世,敢問文部長,是漢唐之世技術不如三代高妙,是漢唐開疆拓土不如三代遼闊,是漢唐之君王不如三代賢明?”

儒家經典中,所謂堯舜禹湯盛世,離燧人、有巢、神農.並不遙遠,用火、建房、農耕都是剛剛起步,文天祥多曾見過商周鐘鼎銅器,知道那時候鋼鐵尚未普及,技術與後世比自然遠遠不及;若論疆域遼闊,則夏商之世有東夷西羌北狄南蠻尚未臣服,荊湘自楚子入周、吳越自泰伯開闢,都要在周朝時候了,若和西漢、大唐比幅員廣闊,那是差着十萬八千里;要論君王賢明,漢文景、隋文帝、唐太宗,乃至前朝宋仁宗,未必趕不上商湯、周武。

然則爲何孔子說三代盛世,之後便江河日下呢?.難道孔子錯了?

若是十年前,文.天祥斷斷不敢質疑孔聖人的說法,但新儒學昌盛,百家爭鳴,孔子也不再是永遠高高在上無法質疑的神聖,所以他心頭自然而然冒出這個想法。

文天祥這樣的正人君子,心頭有什麼想法,臉上便有什麼表情,絲毫瞞不過別人。楚風搖搖頭:“孔夫子論三代與後世,他的觀察結論決對沒錯,有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漢唐和大宋是遠遠趕不上三代的。但他老人家說克己復禮——恢復周禮就能達成盛世,我卻不敢苟同。”

大漢技術日新月異,國力蒸蒸日上,崇古之風漸消,今必勝於古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何況古籍中也說的分明,《韓非子.五矗》說“人民少而禽獸衆”,《禮記.禮運》說“茹毛飲血”,先民確實比後世野蠻落後,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楚風說漢唐有一點遠遠趕不上三代盛世,連趙筠在內,都有些不相信。

“看看地圖吧,禮記和春秋中多次提到過三代的疆域,我們可以把它大概畫出來。”楚風說着話,把軟鉛筆遞給了文天祥。

儒家典籍文天祥再熟悉不過了,接過筆幾乎不用思考,就在巨幅地圖上粗略畫出了三代的疆域。

當他放下筆的那一瞬間,頭腦中彷彿打了一個閃電,顧不得朝儀,驚喜的大聲叫道:“原來、原來三代之世,華夏的疆域越來越大!”

是的,夏朝幾乎侷限在河南一隅之地,商朝的疆界便伸展到了齊魯、河北,周朝則進一步擴大到了長江流域、江南兩浙,這種擴張的速度和幅度,遠勝後來任何一個朝代。

“實際上,自周朝之後,華夏的疆域就擴張得非常慢了。”楚風笑笑,見文天祥還在沉思之中,便做了個手勢,示意趙筠替自己補充。

趙筠熟讀典籍,談起歷朝歷代的治亂得失,真個如數家珍:“華夏的版圖到秦朝基本定型,嶺南、遼東、安南都是那個時候納入華夏的版圖,漢唐雖開西域萬里,黃沙漫漫卻不適合農耕,僅僅作爲商貿往來的絲綢之路,無論霍去病封狼居胥,還是李靖北逐突厥,寒冷的漠北草原,更是遠離傳統農耕區,沐浴不到華夏的文明之光……”

北抵長城一線,南到珠江三角洲,西到關中、巴蜀,東到錢塘江口,就是華夏農耕文明的核心區,炎黃子孫們的農業生產,差不多也就是在這片區域上進行。

“文某明白了!三代盛世不斷擴張,百姓總有無窮無盡的土地耕種,所以朝廷無兼併之憂、富家無暴亂之憂、貧民無失地之憂,方爲盛世!”文天祥一臉興奮,因爲他終於找到了迴歸盛世的方法:擴張。

楚風笑了。

從“均貧富”到“天朝田畝制度”,不管口號喊得多麼響亮,土地就那麼點,人口卻越來越多,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承載了太多的子孫,蛋糕就那麼大,怎麼分都有人吃不飽,唯有把蛋糕做大,才能滿足更多的需求,才能避免切蛋糕的人互相爭執。

我們的老祖宗從夏朝侷限河南一隅,到秦代囊括東亞膏腴之地,一直就在不斷的擴張,一直在尊王攘夷,把東夷西羌北狄南蠻要麼“攘”到了印度**半島和南洋諸島,要麼納入了華夏的體系,漢唐之所以終止擴張的步伐,決不是因爲不想擴張——若是不想開疆拓土,班超班定遠、馬援馬伏波算怎麼回事呢?只因東亞的膏腴之地全都落入囊中,農耕生產無法擴展到四周不毛之地,纔不得不放棄了大規模的擴張。

現在,技術的進步帶來了新的機會,呢絨紡織讓羊毛從垃圾變成黃金,不適合農耕的漠北草原卻適合畜牧,“羊吃人”的故事不必在江南、中原重演了;同時航海技術的突破,讓大洋洲這塊巨大的蛋糕呈現在人們眼前。

發現大洋洲,楚風率領艦隊回到琉球之後第八天,運載着第一批開拓者的船隊就開始了駛向新大陸的征程。

如果說美洲是上天賜給西方文明的禮物,大洋洲則天然是東方文明的後院。

美洲,和東亞隔着一個遼闊的太平洋,中途還沒有幾座海島可以補給,走北線過白令海峽到阿拉斯加又過於寒冷,還有浮冰的威脅。鄭和能抵達東非沿線,楚風認爲他再努點力,也許就繞過好望角到了歐洲,可以和正在打百年戰爭的英吉利、法蘭西打聲招呼;但渡過太平洋發現美洲,似乎超過了大明船隊的航海能力。

但從歐洲出航,不僅大西洋比太平洋窄得多,大西洋暖流和季風更給哥倫布送上了祝福,哪怕船舶噸位與鄭和艦隊相比就如螞蟻之比大象,他也能順風順水的渡過大西洋,來到美洲。

上天是公平的,美洲是送給西方文明的禮物,大洋洲則早被放到了東方文明的荷包裡。從東亞出發去大洋洲,一路上是星羅棋佈的南洋諸島,隨時隨地能補充食物、淡水,沒事下來歇息片刻,喝喝茶下下棋都沒問題,可供躲避暴風的海港也比比皆是,誇張點說,划着洗澡盆都能從泉州港劃到大洋洲。

大漢帝國組織百姓開拓大洋洲的航海路線,起點分別是廣州、泉州、杭州,第二站是呂宋島上金礦所在地以南的大港——也就是後世的馬尼拉,第三站是蘇拉威西島海港萬鴉老,第四站是新柯沙裡故地、小巽他羣島最東端的圖圖阿拉,終點站便是大洋洲北面隱藏在大片海島之後的港口——後世達爾文一帶。

總共兩千餘海里的漫長海路,被分成了四段,每段最長不超過七百海里——大約等於廣州到杭州的海程,各地皆提前駐紮了漢軍,修建了港口、倉庫,儲存了必要的物資。大漢船隻日行二百餘海里,一站到下一站也就三四天時間,全程半個月就抵達了大洋洲,船上又有淡水艙,老祖宗都懂得發豆芽補充維生素抵擋壞血病,看似遙不可及的大洋洲,真正去那裡比陸路從杭州走到大都還快。

大漢帝國的移民工作,在移民瀛州瓊州、湖廣填四川的過程中早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朝廷給移民定出了更高的獎勵:每戶一百五十畝土地,插上界標就是你的,就給頒發蓋着鮮紅大印的土地證書;不論古稀之年的老人還是襁褓中的嬰兒,每人發三枚百元銀幣;旅途中的花費一律由朝廷負擔;初到大洋洲、立足有困難的家庭,可以向設在那裡的銀行申請五千元以內的貸款,年利息不是本土的二成,而是打了對摺再對摺的五分;百姓皆允許持有火器,對付當地某些不懷好意的土人……

帝國向大洋洲派駐官員,設置州府一如內地,由朝廷直轄管理,不屬於南洋總督管轄範圍,移民以及後代,全部和內地百姓一樣享受大漢公民的待遇,履行大漢公民的義務。

所以大漢帝國的移民,不是五月花號上的破產者和被放逐者,而是充滿希望的建設者,他們必然在那裡落地生根,讓大漢帝國的金底蒼龍旗,永遠在這片生活着袋鼠、袋熊的神奇土地上高高飄揚。

移民必然導致勞動力和土地的關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就如移民瓊州瀛州之後的八閩兩廣那樣,江南各地的地租將會進一步下降,從最高七成到三五成再到一兩成,土地價格也隨之下降,靠囤積土地賺得盆滿鉢滿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遷都?”楚風把準備遷都的事宜在報上公佈後,琉球百姓議論紛紛,都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覺。

僅僅在幾年前,帝國還拼命從閩廣各地遷移百姓到琉球,現在北元徵集了治下党項、女真、契丹等數十個民族的數十萬大軍,準備再戰江南,當此動盪不安之際,大漢帝國竟然要遷都臨安?

很快刊登出了朝廷的迴應:“是的,北方還沒有收復,河洛關中、山東河北的父老,猶在韃虜鐵蹄之下,‘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朝廷躲在琉球,和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宋高宗有什麼區別?何況當今之世,我大漢已全有長江上下,不是蒙元渡江南征,而是我們要過江北伐中原了!”

大漢帝國的都城設在琉球,並不是個最好的選擇,這裡多地震颱風,帝國曾經有過多次災難,一旦有大的天災,對國都顯然會造成巨大破壞。

杭州,既是傳統的陸地,又是中華文明從陸地走向海洋的起點,遷都那裡,正是大漢帝國的最佳選擇。

何況,琉球匠戶村最早就是臨安船場匠戶逃出來,在琉球落腳的,回到故鄉,不正是王大海、侯德富、張廣甫在內的匠戶們的夙願嗎?至於故宋舊臣出身的文臣們,對遷都臨安的決定更是歡呼雀躍。

楚風同時宣佈,琉球並不會廢棄,將重工業轉移到閩廣沿海的潮州、漳州、泉州,紡織業重心遷往江南,風景如畫、氣候宜人的琉球,則將向農業、漁業、旅遊業發展;同時保留它冬都的地位,每年冬天杭州灣降下霜凍的時候,帝國朝廷將暫時遷往溫暖的琉球城辦公——這個季節琉球正好沒有颱風。!~!

..

第三部九萬里風鵬正舉671章 玉樹流光照後庭339章 聯合徵稅123章 贛州城下400章 寧錦防線310章 遲來的懺悔297章 夜戰第9章 刺桐港261章 高麗的冬天413章 鶴蚌相爭184章 霸權主義711章 重歸王座九十一章 情況緊急百零二章 驚變845章 生殺存亡由我心123章 贛州城下三十章 承包商798章 戳破蛛網六十二章 脫險796章 元老院四十九章 莫須有815章 沸騰之海下140章 始作俑者510章 吐蕃僧274章 官司171章 玩大象很受傷272章 劣幣良幣第6章 海水曬鹽425章 三寸不爛之舌225章 天尊五十三章 血海577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869章 聖伯納隘口七十九章 女朋友第三部九萬里風鵬正舉675章 御風而行229章 改制129章 忠誠的代價763章 禁制795章 父親的勇氣507章 遺老遺少793章 離去410章 捐輸報效735章 行動起來762章 拖鞋342章 天高任鳥飛122章 千里赴戎機243章 智慧之王449章 高麗豈有男兒哉655章 騎戰一零四章 虎軀一震174章 鳥雀肚腸343章 苦肉計四十一章 交流與合作477章 高郵上空的鷹七十五章 兩岸518章 庫裡臺849章 感謝432章 雙雄會下857章 陳吊眼的表演513章 必誅488章 傳檄415章 陰謀的氣息316章 拒婚240章 經濟戰573章 單于每近沙場獵南望陰山哭始回381章 江南風暴405章 臥底九十五章 小二黑結婚658章 一根冰棍引發的血案768章 熱那亞總督543章 收官七殉383章 臭名昭着的殖民工具271章 金山銀海810 國手布子576章 平沙際天極但見金龍驅306章 英雄豪傑511章 信鴿八十章 觀音下凡376章 大遷徙296章 鏖兵276章 減租減息619章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六776章 和安娜談判242章 瓊州228章 三農問題591章 外交戰線上474章 怯薛軍出擊722章 嫁人是怎麼回事505章 高利貸343章 苦肉計224章 戰後325章 金角灣616章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三448章 開京281章 廣南東路第4章 板磚and石灰粉四十四章 冒貢706章 搜尋隊伍209章 烏雲第三部九萬里風鵬正舉684章 佛爭一柱香174章 鳥雀肚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