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章 謠言煽動

395章 謠言煽動

怕的謠言長上了翅膀,在遼東諸部牧民中傳播,也隨的風,灌進了騎兵師將士的耳朵裡。

戰士們出營打草、飲馬,總能聽到放低了聲音的對話:“王爺和公主被困臨湟,大漢皇帝不發兵去救援,反而要打伯顏丞相重兵把守的東寧府這是爲什麼呢?”

“嗨,還能有什麼,漢人想讓咱們蒙古人流乾了鮮血!”

若是有耿直的牧民反問:“大漢到遼東之後,咱們的生活不是比以前好多了嗎?有了呢絨、糧食,過冬再不會凍死人了呀!我看大漢沒有什麼壞心眼。”

立刻就有人陰慘慘的笑道:“飼養豬羊,不也得喂肥了再宰殺嗎?哼哼,如今的遼東諸部,倒是比以前肥得多了……”

漢軍騎兵師的古族士兵阿爾斯楞,牽着心愛的馬兒,從河邊飲水回營,想起那些無恥的謠言,他就滿肚子火氣,恨不得把暗中傳播謠言的傢伙,從陰暗的角落裡揪出來,用戰刀敲碎他滿口牙齒。

阿爾斯楞,蒙語就是獅子意思,正如祖父給取的名字,他生來就比其他的孩子強壯,長大更比同齡人勇敢,可無論多麼武勇,都無法改變家中貧窮到了極點的生活:能射落大雕的精絕箭術,在白災覆蓋大地、飛禽走獸盡絕的嚴冬,一點兒用處也沒有;格斃獅虎的勇力,也不能讓苦寒的冬天變得更短;就算到朝廷軍中浴血搏殺,拿命換個牌子頭、百戶官,又能如何?留在草原上的父老妻兒望穿秋水,殊不知青壯從前線捎回的戰利品,總是被奧魯官(蒙古兵役官)七折八扣,等落到妻兒們手中已十不存一,連件禦寒的棉衣都買不起!家中有口鐵鍋,已是全家最重要的財產!

成吉思汗的煌,只屬於黃金家族,或者有些出身高貴的那顏武士,也能分享到兀魯斯的豐裕和光榮,可普通蒙古牧民獻出自己辛苦養大的孩子,替大汗在前方浴血廝殺,自己卻不得不忍受着飢寒交迫的生活,如同莽莽草原上無數野草中的一株,默默的生長,默默的死亡。

阿爾斯楞沒有參加軍;——不管是乃顏王爺還是朝廷,他留在家中,放牧牛羊、射獵狐兔,用微薄的收入養活一家老小。

平的生活,在兩年前被打破漢來到了遼東,修築了堅固的定遠堡,替遼東諸部,把強大的伯顏丞相擋在了東寧府後,一撥撥的漢商多得如同河裡的魚兒着各式各樣便宜又好用的商品,來到了草原上。

吃夠烤羊肉了?來來。瞧瞧上好地鐵鍋。冬天拿它煮鍋羊肉湯。喝下肚全身熱滾滾!您問多少錢啊。不貴口只要三錢銀子!

糧食。上好地糧食粒飽滿地佔米。熬粥稠得能立起筷子蒸出飯粘得您長不開嘴!

呢絨。輕薄柔軟又飽暖那身羊毛氈子。我看着就渾身扎得慌。趕快換了吧!上好呢絨大衣。只要一兩二錢銀子!

茶。福建產地上等茶磚。加奶煮了。就是最上等地奶茶!每塊只要二錢銀子。便宜!

什麼。沒錢?瞧您說地。您這一羣羣地牛羊。不都是錢嗎?

牧民們一聽樂了。過冬缺草料。牛羊還不是白白宰了。吃不完地扔掉。能換許多大漢產地好東西。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來地嘛!

要是家裡養的牛羊少了,別急,漢商還收羊毛、鹼面!哈,羊毛值什麼錢,夏天不剪了,羊兒還熱得慌呢,至於那鹼面,趕着馬車去北方鹼湖邊上,隨便運吶!

阿爾斯楞家裡,結了婚的哥哥去年往北方鹼湖走了十來趟,賣掉運回的鹼面,給家裡每個人添了件呢子大衣加鴨絨服;他自己放牧的羊兒夏天剪了羊毛,換回整套的鐵鍋銅碗——草原牧民過慣了遊牧生活,不喜歡易碎的瓷器,鍋碗瓢盆都愛銅鐵貨,阿爾斯楞一直記得老媽媽捧着一輩子沒見過的光燦燦的銅碗,老淚縱橫的場面;牛羊到了秋天,又賣掉大半,買的糧食堆在氈房裡,像一座小山……

這一切改變,是多麼的美好,所有遼東牧民,都不希望回到過去,回到飢寒交迫的生活,所以當漢軍招兵,並公佈了豐厚軍餉的時候,草原上的震動可想而知。

偉大的成吉思汗,建立了流傳至今的兀魯斯制度,可他也不曾按月給士兵發餉,而是讓士兵攻破敵人的城池之後放手大搶,以戰利品充作軍餉,所以蒙古士兵喜歡

、渴望戰爭,因爲只有戰爭能帶來收入;但蒙古士斯、厭惡戰爭,因爲流血犧牲之後,絕大多數的收入,被兀魯斯分給了黃金家族的各位宗王,以及出身高貴的那顏武士,輪到普通士兵,就只剩下殘羹剩飯。

現在,大漢居然能每月發放豐厚的軍餉,這是任何一個蒙古人無法抵抗的誘惑,至於蒙古人的榮光,自己和漢人的區別,沒有人會想那些狗屁倒竈的事情。

數十年前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之前,從來就沒有一個“蒙古民族”,草原上星羅棋佈的部族,只承認自己是蔑爾乞人、塔塔爾人、汪古部、巴鄰部,是成吉思汗用鐵和血把這些部族捏到一塊,握成了拳頭。

昔日,塔塔爾人能幫助大金殺掉成吉思汗的祖父,今天,乃顏汗麾下的牧民對加入漢軍,替大漢作戰,並沒有任何反感,草原民族沒有中原民族傳承數千年文明的歷史積澱,相對的,也沒有那麼多道義負擔。

當兵,掙糧餉,讓家人過得更好,這就是阿爾斯楞加入漢軍的理由,可現在,他的想法漸漸的變了。

騎兵師,蒙古人漢人騎術和草原上生存必須的知識,漢人教蒙古人火槍、手榴彈的用法,還教他們讀書認字——當然,不是那種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八思巴蒙古文(貓注:字形很像今天的韓文),吐蕃大國師替忽必烈創造的這種文字,或者說“生造”的拙劣文字,想把拼音文字和代表天下正朔的漢式方塊字雜在一起,最後成爲了連絕大多數蒙古人都難以辨識的天書。

事實上,大元朝滅亡之後,思巴蒙古文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回鶻式蒙古文(字形和維文、藏文、阿拉伯文較像)則流傳後世。

騎兵師八成士是漢人,軍政軍令皆以漢語表達,所有蒙古士兵必須學習漢語方能和戰友們密切配合,所以阿爾斯楞學習了大漢的語言文字,所以他也學習了新儒學的入門教材,所以他的想法,已漸漸的、不知不覺的發生了改變。

原來大漢並不僅僅是人的大漢,還是各族人民的大漢,原來南方的人、苗人,甚至萬里之外遠來中土的波斯人大食人天竺人,也有歸化大漢,成爲華夏子民的一員!

當成吉思汗能將塔塔爾人、蔑爾乞人、汪古部、乞顏部等等等等千百個如珍珠般散落在莽莽草原的部族,捏合成一個稱爲“蒙古人”的整體;焉知今天的大漢皇帝,不能把長生天覆蓋之處的所有民族,納入華夏文明光輝的普照之下?

阿爾斯楞翻出軍招兵的簡章,細細的閱讀着上面優美的方塊字,“爲漢軍服役滿五年者,可申請歸化大漢公民”、“戰場斬首、俘虜滿五人,或榮立一等功一次,或二等功二次,或三等功三次者,許提前歸化”、“所有軍中歸化爲大漢公民者,須通過漢語一級考試,經兵部認定之特等功臣除外”。

從此之後,立功受獎提前歸化大公民,就成了阿爾斯楞的志願,他讀書不多,見識不廣,但在旁觀了漢軍在定遠堡和伯顏丞相的戰鬥場面之後,也知道現在個人的武勇,對戰爭的進程影響不大了,自己這樣腦子不靈、空有一身蠻力的武士,若不緊緊追隨大漢帝國的榮耀穩步前行,只怕這輩子也沒什麼出頭之日了。

但今天,那些可怕傳言四處傳播,阿爾斯楞害怕有不懂事的蒙古兄弟聽信謠言,幹出什麼傻事,他更害怕漢人戰友們,對自己另眼相看,害怕自己的光明前程,被謠言擊成碎片。

阿爾斯楞低着頭,默默的想着心事,牽着馬兒回營,今天上午大漢皇帝已作出出兵東寧府的決定,中午飽餐一頓之後,就要出征了,但願這場戰爭能讓自己順利完成斬首五級的任務,提前轉爲大漢公民,到時候就會有這些莫名其妙的煩惱和擔憂了吧!

“阿爾斯楞,阿爾斯楞,”背後有人連聲叫喊,滿懷心事的蒙古勇士回頭一看,是小時候的玩伴,在遼東軍萬戶哈斯兒麾下當差的百戶官胡合魯,他滿臉興奮的道:“快回營吧,你們漢軍中的蒙古好漢,都在鬧事,想讓大軍開往臨湟呢!”

鬧事?阿爾斯楞的腦袋,嗡的一聲響,長生天吶,我怕什麼,偏偏來什麼

624章 漢甲連胡兵沙塵暗雲海五215章 雲積573章 單于每近沙場獵南望陰山哭始回126章 風波惡一零五章 炮打泉州八十五章 毀屍滅跡536章 決戰九至毒四十八章 穿幫702章 突圍785章 鴉片戰爭550章 收官十四曙光112章 表妹救命483章 修羅煉獄六十七章 少林少林840章 舞會前後811章 早盤封鎮587章 天風海雨細無聲469章 塗炭592章 外交戰線下231章 漢水564章 雙雄會二655章 騎戰282章 九天玄女和亢金龍612章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四第三部九萬里風鵬正舉675章 御風而行七十一章 文化衝突三十二章 百鍊神鋤568章 華容道636章 冢中枯骨558章 決勝七羽檄飛京都613章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五456章 踢到鐵板了445章 南北兩個方向的遷移267章 改造俘虜二十六章 醉酒586章 風雲聚龍虎會中378章 發展工商689章 如來神掌九十七章 殖民者368章 戰友531章 決戰四神功與科學410章 捐輸報效857章 陳吊眼的表演464章 過江160章 倭人非牛人第9章 刺桐港850章 必勝之戰157章 倭國二十五章 拐點七十一章 文化衝突600章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高歌入漢關上247章 視察工廠350章 好消息262章 泡菜的想法866章 冊封教皇351章 民族品牌223章 俘虜862章 塵埃落定476章 掌上觀文548章 收官十二造反822章 日落威尼斯七十二章 刺殺596章 小喬初嫁雄姿英發一一零章 我死則國生307章 新生547章 收官十一不死軍312章 新政落實505章 高利貸179章 生命至上326章 打上門來466章 七年158章 一劍光寒南九州248章 慘就一個字第三部九萬里風鵬正舉677章 好靈驗768章 熱那亞總督114章 名人啊128章 突出重圍396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381章 江南風暴112章 表妹救命二十七章 潛伏230章 教友758章 獵殺735章 行動起來793章 離去730章 扶上馬再送一程七十二章 刺殺767章 阻攔598章 未須校尉戍西域先要將軍空朔庭345章 潛伏397章 天可汗416章 忽必烈不簡單763章 禁制337章 貿易壟斷552章 決勝一風起於青萍之末十一章 徽商175章 兩條鮎魚876章 紅色多瑙河下395章 謠言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