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章 琉球鋼鐵廠

二十九章 琉球鋼鐵廠

鐵匠馮火山主持下,一座肚皮寬大,頸部逐漸收窄,外觀有點類似景德鎮花瓶的高爐,在這片鋼鐵廠離河岸不遠的位置,沉積岩臺地的地基上樹立起來了。

沒錯,確實是馮火山主持修建的,楚風只是按照現代冶鐵工藝,提了一些修改方案。

哪個穿越者回到宋代,想通過“發明”高爐鍊鐵來撈第一桶金,他一定會活活氣死的,因爲高爐早就普及了。

北宋元豐年間,朝廷軍器監在汴河兩岸架設高爐,鍊鐵的紅光映日,晝夜不息。生產的高峰期,僅華北地區年鋼鐵產量就達到了15萬噸;要知道,大英帝國在整整七百年後才達到7.6萬噸的鋼鐵年產量,那時候它已經開始了工業革命。

整個宋朝期間,包括了北宋初年和南宋時期國土面積狹小,包括了戰亂時期生產遭到破壞的不利因素,居然能達到3.5-7萬噸平均鋼鐵年產量!

南宋時期福建鋼鐵產業發達,有的大型高爐,一次就可以冶煉上萬斤生鐵;馮火山作爲船場的鐵匠把頭,也曾主持一次性澆鑄千斤大鐵錨。

高爐的建造並不複雜,五十年代末的“大躍進”,號召全國人民鍊鋼鐵,甚至有的小學學生、生產隊村民、副食品商店售貨員都組成一個個鍊鐵小組,建造高爐來鍊鋼鍊鐵。

那些高爐的技術水平大約也就和宋代差不多吧,理論上是能夠鍊鐵的,但是技術掌握不過關,所以大多不了了之。

琉球史上第一座高爐,高四丈五尺,高爐容積約15立方米——比這個時代任何一座高爐都大,但要是在二十一世紀,國內200立方以下的高爐都必須強制關停,倭國甚至已經在使用5000立方米的高爐了。

技術進步的速度真快。

但這並不表示楚風休息了大半個月。首先他根據土著人提供的線索,找到了高鋁粘土,這玩意氧化鋁含量高,研磨後加上石灰石煅燒,就是耐火水泥;直接壓制成磚,在1300度的高溫下可以燒製成耐火磚。

其實這個時代地小高爐。直接使用粘土築造。或者用紅磚砌都沒很大問題。關鍵是楚風希望提高它地使用壽命。於是在高爐內襯中。使用了現代鍊鋼爐才用地高級耐火材料。

鼓風機也是個大問題。現代高爐都是專用地風機。馬力強大。但在宋代。還是使用地風箱。風箱有兩種類型。一種像手風琴。上下是木板。四周圍着摺疊地皮革。用地時候一下一下地踩踏鼓風。另一種是個大木箱子。有活門。推拉鼓風。

第一種風箱使用久了皮革會老化。楚風害怕到時候換都來不及。送風不足高爐炸爐。滾熱地鐵水流出來附近地工人全得成焦炭。還是活門推拉地保險。用水車提供動力。利用偏心輪把旋轉運動變成往復運動。整個高爐佈置了四臺風箱、四個風道。另外做了兩臺備用地風箱。以防意外。

進氣道最後入爐前地一段並在一起。下方設有和進氣道隔離地火池。內盛燃煤。空氣在進爐前。就被加熱到八百至一千度。

空氣預熱。這是現代鋼鐵生產中。提高鍊鐵效率地最關鍵一步。楚風印象中。至少在明末以前全世界都沒掌握這門技術。

龐大地爐身外。還用紮實地木頭搭建了支撐點落在地面地獨立式檢修塔。另用滑槽、滑車和滑輪組組成了爐頂上料系統。

高爐煉出的鐵水是含碳量高、雜質多的生鐵,但是已經可以用來鑄造大型鐵件,比如鐵錨之類的東西,於是在出鐵口外接一條溝槽,平時封閉,如有需要就打開,燒紅的鐵水直接注入模具,澆鑄大型鐵件。

高爐旁邊修建了一臺大型炒鐵爐——就是亨利.科特在1784年發明的反射式攪煉爐。這臺炒鐵爐的外形有點像功夫茶的茶杯,是焰、鐵隔離的反射爐型。它用耐火磚整體建造,爐牀底部中間凹陷,四周是拱形爐壁,下部爲燃燒室,進風道在燃燒室底部。

它的結構可以看作三層樓,三樓和二樓互相隔離,一樓和二樓之間是多個可翻動的鐵柵欄。使用時鐵水從高爐流到三樓,二樓煤炭躺在鐵柵欄上燃燒,加熱樓上的鐵水,煤炭燒過後翻翻鐵柵欄,炭渣就掉進了一樓的除渣室,鐵柵欄放平,又能從斜向下45度的進煤道向它上面添加煤炭。

同樣是水力鼓風,與高爐不同,它的側面還修了個高高的煙囪。

明代的炒鐵爐是用人力攪拌,爐邊總有一位身強力壯的大漢,拿着根熟鐵做的炒鐵棒,揮汗如雨的來回攪動。

熱愛機械的楚風顯然不會讓工人們做這種嚴重損害健康的工作,他在爐頂上做了個支架,正中懸掛着一個大圓滾子,下面有三根熟鐵棍子斜斜地伸向爐牀,仍舊是水車提供動力,就有了機械化的炒鐵設備。

以往生鐵是冷卻成錠後再加熱,煉成熟鐵;楚風現在使用的技術,是把高爐出來的生鐵水直接炒成熟鐵,本來是要到明朝纔會出現的方法,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有記載。

熟鐵就可以直接製作鋤頭鐵杴之類的農具了,當然,製作過程需要鍛打、滲碳和淬火,熟鐵柔軟,可鍛性強,加工性能優越。

楚風又修築了一字兒排開的六臺鍛爐,這東西的基本結構,和所有農村鐵匠修理鋤頭鐵杴等農具的鍛爐沒有什麼區別,就是要加大、加厚,加大是爲了鍛造大型鐵件,加厚是爲了保溫,畢竟這是長時間使用的,節約燃料嘛。不用說,依然採用水力鼓風機,當然和高爐、炒鐵爐的鼓風機比起來,這些就是孫子輩的小不點了。

每臺鍛爐邊上都有一臺水力鍛錘,鍛錘下是厚厚的鐵砧,砧下墊着厚實的柞木墩子,再下面是水泥、石子澆鑄的基座。多層複合受力結構,能夠承受鍛錘落下的巨大沖擊力。

三個大的鍛錘重兩百五十斤,衝程三尺,每秒落錘50次;三個小的重八十斤,衝程二尺,每秒落錘150次。大鍛錘用於粗加工,小鍛錘則是精加工——實際上也精不到哪兒去,畢竟仍是錘子敲,說到底,水力鍛錘的加工技術,和鐵匠們一錘一錘敲打,實質上沒有區別,僅僅是效率提高。

可惜,現在的技術條件不能衝壓,更不能精密鍛造,否則楚風就有金屬機牀可用了。

高爐、鼓風機、水力鍛、炒鐵爐,這些東西還在馮火山的認知內,但鍊鋼法的改進終於讓他徹底認不出來了。

楚風用高鋁粘土燒製了很多大土鍋,幾個窯場的主管徐財旺,以前曾在瓷窯幹過,這事兒他是當仁不讓。先把粘土粉碎加水過篩成細泥,再像塑瓷胎那樣在飛速旋轉的木盤上手工成型,最後放到專門的高溫窯中燒製十個小時,土鍋就新鮮出爐了。

只是馮火山不明白,這些土鍋子能拿來鍊鋼嗎?那不和炒菜差不多了。

宋末的鋼,主要有炒鋼、百鍊鋼、灌鋼三種工藝。

炒鋼實際上就是炒鐵,楚風那炒鐵爐就能生產,其實出的主要是熟鐵,還有少量中低碳鋼,質量很不穩定;

百鍊鋼用炒鋼作爲原料,加熱後反覆摺疊鍛打,或用數種成分不同的原料反覆疊鍛得到的,工藝複雜成本高,只適合製造寶刀寶劍;

灌鋼法在《夢溪筆談》有記載:“世間鍛鐵所謂鋼鐵者,用柔鐵屈盤之,乃以生鐵陷其間,封泥煉之。鍛令相入,謂之團鋼,亦謂之灌鋼。”

這三種工藝都不適合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楚風要煉的,是坩堝鋼。自從春秋時發明坩堝鍊鋼法以來,到漢朝最爲興盛,用它煉出的鋼鐵製成堅固的魚鱗甲、鋒利的環首刀,纔有了戰無不勝的大漢軍,纔有了將匈奴從蒙古高原打到歐洲的輝煌勝利,纔有了“犯漢者,雖遠必誅”的赫赫聲威!

也許是五胡亂華的戰爭,也許是其它什麼莫名其妙的原因,坩堝法在南北朝時期失傳了,反而牆內開花牆外香,在印度得到發展,阿三們用此法煉製的烏茲鋼,製作的大馬士革軍刀鋒利無比,曾經斬下無數十字軍的頭顱。

坩堝法在人類社會中使用了兩千多年,直到十九世紀中後期才被馬丁-西門子平爐鍊鋼法逐漸取代,但二十世紀興起的轉爐、電爐又可以看作坩堝法的變種,坩堝法在兩千年後煥發了新生。

高爐、水車、炒鐵爐、工人宿舍、冷卻水塔,都一一建起來了,鐵廠通向村子的路上,還起了一座大門。

國人喜歡亂寫“到此一遊”,楚風也有此雅興,於是靠着大路的門頭上,掛起了五個雞抓狗刨的大字:“琉球鋼鐵廠”。

549章 收官十三朝秦暮楚413章 鶴蚌相爭651章 俄羅斯人的煩惱617章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四173章 罪與罰692章 母老虎們下245章 東瀛風雲第7章 與民約法777章 皆大歡喜148章 軍心民氣339章 聯合徵稅392章 將計就計582章 老君親掌紫金錘八卦爐內鍛神鋒下269章 紙幣464章 過江403章 氈房奏對134章 朝堂上的陰謀837章 婚禮進行曲644章 蘇伊士711章 重歸王座六十六章 科學vs力量592章 外交戰線下570章 漢兵已略地四邊楚歌聲第4章 板磚and石灰粉402章 伯顏即將南下五十七章 潘多拉墨盒539章 收官三國祚360章 釣魚城509章 輕描淡寫494章 親臨遼東618章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五四十章 第三類接觸183章 報紙153章 女官五十四章 契約精神176章 工業擴張352章 天下一家518章 庫裡臺第三部九萬里風鵬正舉671章 玉樹流光照後庭九十一章 情況緊急221章 主奴494章 親臨遼東829章 胖子or小男孩289章 政策278章 清明節608章 始返樓蘭國還向朔方城747章 日心說的勝利420章 起點和終點776章 和安娜談判十五章 悲情第10章 玉清郡主644章 蘇伊士769章 竹槓敲得梆梆響136章 爾虞我詐579章 相攪相淘無歇日會教東海一時平226章 消遣你又如何195章 凱旋270章 擠兌風潮712章 平靜下的潛流第8章 漢軍一零九章 惡有惡報一零五章 炮打泉州862章 塵埃落定233章 下馬威574章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七十七章 王者師427章 牆頭草的末日846章 西西里雪中送炭118章 對抗演練784章 劃分陣營153章 女官510章 吐蕃僧九十四章 大生產417章 新招的兩個師314章 民族融合559章 漢將新從虜地來旌旗半上拂雲堆460章 諫議在民656章 早有準備867章 贖罪券戰爭583章 北國之春744章 文明之徵服中843章 神聖同盟412章 阿合馬的心計224章 戰後730章 扶上馬再送一程646章 願者上鉤八十二章 史上第一門火炮231章 漢水529章 關中844章 雅典娜811章 早盤封鎮800章 羅馬假日179章 生命至上779章 盛會776章 和安娜談判448章 開京351章 民族品牌623章 漢甲連胡兵沙塵暗雲海四582章 授命於天既壽永昌492章 什一稅和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