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同盟國的裂痕——英荷戰爭爆發

就在中華帝國太平洋艦隊同荷蘭東印度公司旗下艦隊在遠東暹羅灣海域激烈交戰之時,歐洲的英國和荷蘭兩國在靠近法國加萊海峽一側爆發了激烈的海上衝突。

十一月五日,一支來自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運銀船隊穿越英吉利海峽準備返回荷蘭。這支運銀船隊都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巴達維亞地區的主要官員和領事們的私家財產,他們害怕荷蘭東印度公司同中華帝國開戰,怕殃及池魚,隧提前將家財運回荷蘭儲存。

運銀船隊裝載價值數千萬銀元的金塊和銀塊,更有數量龐大的各種東方緊俏貨物,爲了保護財寶和船上的要員,荷蘭東印度公司派出一支三十艘巡航艦和護衛艦組成的艦隊來護航。

衆所周知,荷蘭人的運輸船數量龐大,很少有艦隊進行沿途護航。尤其在歐洲周邊海域時,荷蘭船隻更是耀武揚威,不可一世,沒人敢去碰荷蘭人的商船。

這主要是得益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西班牙無敵艦隊讓荷蘭海軍給全殲了,隧造成荷蘭海軍暴發戶一般的崛起爲歐洲第一海軍強國(荷蘭人自己認爲是世界第一海軍強國)。同時,荷蘭海軍大規模的進行造艦行動,同中華帝國皇家海軍進行大規模的海軍軍備競賽。以荷蘭聯省共和國的財力,其他歐洲國家很難與之競賽。

這種情況下,荷蘭海軍更是囂張,波羅的海、北海、英吉利海峽、地中海,甚至遠至北大西洋,都可以看見荷蘭海軍戰艦在巡航。

荷蘭海軍的勢力範圍擴張,直接的影響就是荷蘭籍商船數量的激增,從一戰前的1.6萬艘猛增到戰後的3.4萬艘。

荷蘭海軍的囂張,直接受到衝擊的便是英國海軍和法國海軍。英法兩國海軍在一戰後都大傷元氣,尤其是後者法國,元氣損耗巨大,加上紅衣主教和首相不和,導致法國人看着荷蘭人囂張卻沒有什麼辦法。

而英國則不同,雖然沒有荷蘭人有錢,無法像荷蘭那樣大規模的砸錢給海軍建造大批頭等戰列艦,但英國有後臺,那便是中華帝國。隨着查理一世欠債越來越多,他已經預支了英國二十年的稅收給中華帝國,在經濟上事實上已經淪爲中華帝國銀行的奴隸。

經濟上被中華帝國控制,直接影響政治和軍事領導層,最終英國淪爲中華帝國的打手。

給中華帝國當打手,英國人似乎很樂意。因爲他們已經很久都無法干預歐洲大陸事務了,因爲歐洲大陸國家都排斥英國這個“異教徒”。如今有了中華帝國撐腰,英國人在歐洲大陸上也有了話語權。

英國的經濟受制於荷蘭,不論在殖民地爭奪上還是貿易上都只能吃荷蘭人吃剩下的“垃圾”。隨着英國海軍從中華帝國那裡獲得更多的貸款,英國海軍亦發展壯大起來。

英國和荷蘭隔着一道海峽,擡頭不見低頭見的,看着荷蘭人一船船的將金銀運回國內,英國人自然眼紅。久而久之,英國上下開始打荷蘭人的主意。

英國海盜在北海和多佛爾海峽(法語加萊海峽)四處打劫荷蘭商船,而英國海軍則在背後給海盜們撐腰並分紅。

荷蘭海軍自然不甘心,多次出動艦隊清剿海盜,但有英國海軍掩護,海盜總是剿不乾淨。漸漸地,荷蘭海軍查出了很多證據,矛頭指向英國海軍,兩國海軍隧緊張了起來,政府之間更是大罵對方不要臉,弄得面紅耳赤。

荷蘭大規模造艦,海軍力量強大,但顧及英國背後的中華帝國,隧採取和平解決矛盾的談判方式。而旁邊的法國卻是到處煽風點火,一來想要看看有沒有利益空子可鑽,二來看看中華帝國到底多麼支持英國。

英國和荷蘭兩國隧相互對立起來,矛盾無法解決,一天天的加劇。

此後,荷蘭海軍加大力度打擊海盜,有時候碰上英國海軍時亦不停手,雙方經常擦槍走火,局勢一天天緊張了起來。

當荷蘭東印度公司要員攜帶財寶回國經過英吉利海峽時,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護航艦隊遭到了一支英國巡邏艦隊故意刁難的封鎖。

荷蘭海軍不鳥英國海軍,但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護航艦隊卻不敢跟英國海軍叫囂。

當英國海軍要求荷蘭東印度護航艦隊降半旗向英國國王和海軍致敬時,荷蘭東印度公司艦隊乖乖的照做了。

這樣,英國海軍趕到高興,隧放他們通過英吉利海峽。

然而,當這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隊通過英吉利海峽進入加萊海峽時,正巧碰上一支荷蘭海軍編隊巡航到此。

船上的荷蘭東印度公司高管心中不滿,隧將情況通報給了這支荷蘭海軍的指揮官範提上校。

指揮官範提一聽英國人如此的無理,自己人竟然向英國海軍和國王降半旗致敬,這簡直就是天大的侮辱。

於是,荷蘭指揮官範提上校一聲令下,這支六艘軍艦組成的巡邏編隊立刻趕往英吉利海峽,準備討回公道。

不料,還未到英吉利海峽,就碰到了剛纔的那支英國海軍巡邏艦隊。

荷蘭海軍指揮官範提上校立刻向英國海軍巡邏艦隊指揮官魯特上校抗議,要求魯特上校道歉,並降半旗向荷蘭共和國和荷蘭海軍致敬。

這個要求顯然是不可能的,英國人當即拒絕,並嘲笑對面的荷蘭海軍愚蠢,甚至有幾個英國水兵公然燒燬荷蘭國旗。

這下子頓時激怒了荷蘭指揮官範提,六艘荷蘭軍艦隧敲響警報,各炮兵進入戰鬥位置。

隨着炮門挑起,一門門火炮被推出來,漆黑的炮口對準了對面的英國軍艦。

英國人雖然緊張的要命,但是毫不退縮,英國艦隊指揮官魯特隧下令七艘英國軍艦進入戰鬥狀態。

雙方相距僅僅只有兩百米遠,任何一方率先開炮都會輕易的幹掉或者重創另一方。

先開炮將佔盡便宜,但是雙方的指揮官依然做最後的剋制,知道先開炮的一方將會造成巨大的國際輿論被動。

於是,雙方並向行駛,炮口彼此瞄準對方,進入對峙階段。

雙方誰都不退讓,彼此呼喊着讓對方降旗致敬,甚至言語上開始大罵對方,氣憤隧極度緊張了起來。

終於,荷蘭海軍最先沉不住氣,範提的旗艦率先開炮,頓時將英國海軍魯特的坐艦打成了馬蜂窩,艦體嚴重受損,人員死傷慘重。

荷蘭人一動手,英國人立即還擊,雙方十幾艘戰艦頓時進入了白熱化狀態。

炮聲轟鳴,硝煙瀰漫,頃刻間,海水便沸騰了起來。

雙方距離太近,不足兩百米的距離,彼此炮彈的命中率非常高,造成的破壞力亦相當驚人。

一輪炮擊結束後,最先開火的荷蘭艦隊佔了便宜,擊沉一艘英國戰艦,並重創其餘四艘,而自身的損失不過是三艘戰艦輕傷而已。

然而,英國海軍的艦炮多爲短管速射炮,第二輪準備時間不到三分鐘便完成了。而此刻,荷蘭戰艦的火炮卻大多數都在裝藥階段。

英國人雖然吃了虧,但是第二輪火炮準備的快,先發制人。頓時,炮彈帶着報仇的怒火射向荷蘭戰艦,頓時給荷蘭戰艦造成重創。

就這樣,雙方越打越激烈,越打距離越近,最終荷蘭人在火炮控制上不及英國人,戰艦損失嚴重。但荷蘭人喜歡跳幫作戰,隧趁機靠住英國戰艦,展開激烈的肉搏。

雙方激戰了幾個小時,皆損失慘重,最終勢均力敵,無法制服對方。待日落大海時,雙方都不由自主的選擇了撤退。

戰鬥時結束了,雙方都損失慘重,沒有佔到什麼便宜。然而,這次走火衝突所帶來的危機卻是無法結束的。

英荷兩國海軍的衝突,直接導致了歐洲政壇的新一輪風浪。各國外交官們紛紛聚集在倫敦和海牙,遊走於兩國之間,表面上尋求兩國的和解,實際上卻是在探探各國的口風和態度,以便趁機撈取油水。

大多數國家都不看好荷蘭,雖然英國在國家財力和海軍投入上都不及荷蘭的一半,但是英國有靠山。作爲同盟國的一個成員國,英國的背後有着強大的中華帝國,以及法國和俄羅斯來撐腰。

而荷蘭除了瑞典一個盟友之外,再無其他盟友。這種情況下,歐洲各國都不看好荷蘭,態度比較偏向英國。

然而,當同盟國召開部長級會議時,法國和俄羅斯兩國的態度突然改變,法國紅衣主教佔據上風,他向來不喜歡中華帝國干預歐洲事務,因此會議上,法國代表要求中華帝國不要干預英荷之間的衝突,讓英國和荷蘭自行解決問題。

法國首相在這個問題上未反對紅衣主教,因爲法國首相黎塞留認爲,一旦中華帝國支持英國對荷蘭開戰,那麼荷蘭肯定會戰敗。而荷蘭一直是法國眼中的肥肉,只可惜法國現在還沒有氣力去佔領荷蘭,如果讓中華帝國和英國佔了荷蘭,那麼法國無疑是最吃虧的。所以,黎塞留第一次沒有跟紅衣主教唱對臺戲,雙方達成了默契。

而俄羅斯帝國則要求英國保持克制,因爲此時正值歐洲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期間,如果英荷爆發戰爭,勢必會牽扯歐洲各國的精力,不利於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作戰。而俄羅斯帝國在這次十字軍東征過程中,已經在北歐和西歐奪取了奧斯

曼土耳其帝國的許多城市和領土,吃了甜頭的沙皇自然要求繼續維持這種局面下去了。法國和西班牙是十字軍東征的主要力量,法國既然反對,那麼俄羅斯爲了自己的利益也將支持法國。

同盟國內部的分歧尚屬首次,這令中華帝國方面感覺到法國和俄羅斯已經不再爲中華帝國馬首是瞻了,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

有第一次反對就會有第二次,因此中華帝國方面開始漸漸疏遠法國和俄羅斯,轉而扶植英國,讓英國作爲歐洲的攪屎棍,充當中華帝國的打手。

同盟國內部分歧,意見相左,這令歐洲各國感到驚訝的同時亦有幾分欣喜。同盟國的實力太過於龐大,當今世界上,同盟國掌握着四分之三的軍事實力和三分之二的財力,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對同盟國說不。這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顯然不樂意更不甘心躺在砧板上等着挨刀。如今同盟國內部分歧,證明同盟國內部有了利益糾葛和矛盾,其他國家隧暗中使手段,目的是將同盟國儘快的搞垮。

法國是歐洲陸上第一強國,法國反對英荷爆發戰爭,很多在法國周邊的國家亦起來支持。而中華帝國依然堅定的站在英國背後,這令西班牙帝國十分不爽。西班牙國王從來都記恨着中華帝國,狠中華帝國搶走了他的財寶,因此只要是中華帝國支持的西班牙帝國基本上都會反對。

如今同盟國無法抱團來決定荷蘭的命運,那麼西班牙自然要趁機拉攏法國,爭取結成天主教聯盟,瓦解同盟國力量。

法國在歐洲大陸上的話語權很重,歐洲各國不得不看法國的臉色。雖然他們也害怕中華帝國,但是中華帝國遠在亞太,歐洲事務的影響力還是很難跟法國和俄羅斯相媲美的。

聽到同盟國內部意見分歧,荷蘭共和國上下頓時鬆口氣。因爲荷蘭國土面積太小,如果同盟國決定製裁荷蘭,那麼荷蘭也只能忍着捱打。畢竟同盟國的力量已經遠遠超過了荷蘭和瑞典的聯盟力量,尤其是法國這個陸上強國距離荷蘭太近,一旦法國從陸上進攻荷蘭,那麼荷蘭很難應付。

然而,荷蘭人高興了沒多久,中華帝國駐英國領事召開新聞發佈會,當着全世界各國的面公開支持英國,向英國提供一千萬銀元貸款用於英國海軍的軍費開支。

這就是給所有國家發了信號,那就是中華帝國爲英國海軍的戰爭經費買單,支持英國海軍發動戰爭。

消息發佈後,同盟國迅速召開閉門會議。法國和俄羅斯向中華帝國和英國提出不滿,但遭到中華帝國和英國的嚴詞拒絕。雙方討論了一整天,但沒有任何的進展,中華帝國報定決心支持英國向荷蘭開戰,最終導致雙方不歡而散。

從此,同盟國內部開始分裂。法國和俄羅斯漸漸走到一起,而中華帝國和英國走到一起,雙方的利益開始產生分歧,甚至是摩擦。

事實上,摩擦早就有了。中華帝國秘密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達成的停戰協定已經被其他國家所探聽到,這令法國和俄羅斯十分不滿,因爲這樣一來,土耳其帝國將兵力重點放到法國和俄羅斯方向上,造成他們那邊面臨的軍事壓力增大,損失也增多了。

英國得到了中華帝國的肯定答覆後,立刻着手開始準備對荷蘭戰爭。而荷蘭方面遊走法國、西班牙等國之間,遊說他們幫忙的同時,亦開始做準備。

英荷兩國都開始做戰爭準備,雙方互有優勢。荷蘭海軍實力強於英國,財力強於英國。但英國海軍佔據地利優勢,荷蘭的經濟命脈一直處於英國海軍的艦炮威脅之下。

從一開始,英國就做好了戰略準備。因爲中華帝國援助英國的資金和技術無法在短時間內見效,尤其是建造大型的先進戰艦和火炮,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準備好。而荷蘭方面則不同,荷蘭人有技術有財力,短時間內歐洲沒有哪國海軍能夠抗衡荷蘭海軍。

因此,英國海軍在進行海戰準備的同時,在戰略上壓制荷蘭的經濟命脈。

次年一月八日,第一次英荷戰爭在多佛爾海峽爆發,由英國海軍發射第一發炮彈作爲戰爭序幕。

英國皇家海軍和荷蘭海軍進行大規模的海上會戰,主要集中在多佛爾海峽(包括北海在內)和地中海兩大戰區,其中又以多佛爾海峽戰區爲主——這是由兩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的。

幾乎每次海戰雙方都要投入四萬至五萬名水兵9000-12000門大炮,而其作戰次數之多恐怕亦是歷史上所罕見的。

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大西洋艦隊和地中海艦隊分別派出了戰地觀摩團隨行觀戰,據觀摩團人員的統計報告,僅在一月至四月的之間,雙方艦隊作戰次數已經不亞於當時世界各海洋歷次戰役的總和。

雙方几乎天天都在打,大小海戰上百次。英國方面制定的戰略主要是控制多佛爾海峽和北海,切斷荷蘭與外界的一切聯繫,迫使荷蘭人投降。爲此,海軍艦隊司令布萊克採取了集中強大艦隊、攔截通過海峽的一切荷蘭船隻的戰術,以確保其的絕對制海權。他大膽地在海軍作戰中引進了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的作戰理念和戰術,海戰時注意隊形和整體效果的戰法,發展了英國海軍的教科書戰術。

戰爭的伊始,英國便聘請大批中華帝國海軍軍官作爲教官,並且按照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的戰鬥條例來約束英國海軍,並頒佈了“英國第一個海軍紀律條令”,整頓軍紀。

按照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在戰鬥時編成一個個的分戰隊原則,布萊克將英國艦隊分作紅白藍黑四個戰隊,這樣方便指揮。

第73章 厄弗仙號第440章 傾銷——工業革命的門檻第22章 炮術教習第198章 定遠第415章 加勒比海盜——水妖號的末日第48章 海軍基地第217218章 巧佔蘇杭織造第211章 光顧兵仗局第300章 巴拉顏灣海戰(上)第107章 搬遷北港第113章 內廷招聘會第287章 十面埋伏(中)第20章 洋艦叩邊第333章 海麻雀級快速通訊艦第95章 太平洋艦隊第150章 蛋疼的皇太極第419章第13章 結黨營私巡洋艦新書廣告第54章 痛扁鄭彩第162章 間諜衛星第160章 雙雄對峙第48章 海軍基地第49章 狗鎖火槍第47章 嚴酷考驗第438章 獨霸亞東第334章 班達南邦之戰第121章 監軍山海關第66章 船炮交易第292章 詔會推閣臣第280章 黑雲壓域——入口之戰(二)第239章 好大的一頂綠帽子第394章 海上游擊隊第258章 入關的藉口第173章 北港出兵第133章 佳人有約第177章 黑水洋海戰(下)第293章 明車暗馬偷吃炮第446章 對歐政策之乾打雷不下雨第260章 九鎮鉅變第382章 寬永投降第366章 鴉片戰爭之山口會戰第23章 相互利用第171章 海上狩獵T第247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五)第14章 義救四狗第360章 科羅拉多荒原之戰第189章 陸海軍勳章令第190章 經營臺灣第197章 紡織工業革命第109章 離別警告第172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391章 競選第226章 咬人的刺蝟第363章 怒海爭鋒——阿爾沃蘭海戰第414章 P計劃——釣魚行動第144章 氣吐血的努爾哈赤第110章 驚天陰謀第199章 推倒之第178章 黑水洋海戰(下下)第149章 努爾哈赤掛了第22章 炮術教習第350章 伊莎貝拉海戰第268章 K計劃第449章 潛在威脅第358章 普拉亞斯之戰(下)第169章 東征倭國第106章 栽贓嫁禍第66章 船炮交易第284章 黑壓雲域——入口之戰(六)第404章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一)第446章 對歐政策之乾打雷不下雨第289章 湯兔的土丘第50章 海軍儀容第297章 一統蒙古第397章 改寫英倫歷史第36章 矇混過關第357章 普拉亞斯之戰(上)第96章 滿載而歸第13章 結黨營私第140章 以戰養戰第251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九)第214章 刑部殺威棒第36章 矇混過關第326章 殖民戰爭——進兵巴布亞第68章 再施一計第448章 法羅羣島大海戰第355章 集團軍羣第103章 再樹強敵第32章 月夜思謀第411章 伊斯梅里亞會戰(中)第115章 夠黑第227章 江華島海戰第427章 暹羅灣海戰(三)第257章 白蓮教的那些事兒第211章 光顧兵仗局第398章 克倫威爾——斷頭臺之歌第348章 國家博弈——要“流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