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馬嘯雲和這怪老頭便一同出發,直奔洛陽而來。
兩人走在路上閒聊,馬嘯雲每每問到這老頭名號的時候他都閃爍其詞,只說自己忘了自己叫什麼了。馬嘯雲心想這樣的人必然有何難言之隱,也就不便再問他,一路上只是口稱前輩。經過這許久的相處,馬嘯雲發現這老頭心地純直毫無心機,就是貪玩成性,所以對他僅存的一點防備之心也去了。
儘管兩人一路玩玩鬧鬧走走停停,偶爾玩的興起時候馬嘯雲也跟不上他的腳力,這老頭賣弄功夫,便揹着馬嘯雲在荒野之中狂奔一通,也節省了馬嘯雲不少的體力。所以儘管兩人一路玩耍,但腳程依舊很快,不日便已遙望到了洛陽城。
提到洛陽城,那可算的是遠近聞名、歷史久遠,這裡先後有夏、商、西周、戰國韓、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在此建都,還有新、後趙、東魏、北周、後漢、後周、北宋、金等陪都亦在此地。古稱洛邑、雒陽、東都、京洛等。
洛陽地形險要,東有虎牢關,西有函谷關,北面有黃河天險加上邙山之固,南面羣山連綿加上伊水環繞,在“冷兵器”時代,這都是天然的屏障、不用修築的“長城”。這裡土地肥沃,人口繁多,物產極爲豐富,而且地處中原的最中心,四通八達,交通最爲便利,古時候有個隋煬帝在此還修建了一條京杭大運河,交通自然更加方便了。所以此地一直被視爲富庶之邦,居於此地之人也有恢宏的氣度,或許就是所謂的帝王之氣吧!
馬嘯雲以前遊歷時候到過洛陽,但那只是參觀一下洛陽的名勝古蹟、名山大川,對於洛陽倒是沒什麼瞭解。此次乃是受命而來,沒有那份閒情逸致遊玩。要是在別的時候他定要去看看洛陽的諸多山水名勝,什麼龍門山色、 馬寺鐘聲、金谷春晴、邙山晚眺、洛浦秋風都是聞名古今的景色!
說起洛陽,那可得先說龍門了!而說到了龍門,人們想起的總是龍門的石窟甲天下,但是龍門的石窟美不勝收,那龍門山色亦然是世間一絕。龍門古稱伊闕,隋唐以後始稱“龍門”。這裡兩山夾峙,形若門闕,伊水流經其中,宛如一條長龍穿門而過。白居易曾說“洛陽西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因而“龍門山色”很早被譽爲洛陽八大景之首。
還有那白馬寺中的馬寺鐘聲,它也是洛陽八大景的另一景。白馬寺到了北魏、唐、宋時代,因爲佛教極盛,寺院殿堂巍峨,曾有僧衆千餘名,僧人們每天早晚按時上殿誦經。每當月白風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時,殿內擊磬撞鐘佛誦,鐘聲悠揚飄蕩,遠聞數裡,聽之使人心曠神怡。到了明代,寺內有口大鐵鐘,重約5000餘斤,鐘聲特別洪亮。據傳這口鐘與洛陽東大街鐘樓上的一口鐘音律一致,可以共鳴。人們往往在聽到白馬寺鐘聲的同時,緊接着洛陽城鐘樓上的鐘也響了,民間流傳着“東邊撞鐘西邊響,西邊撞鐘東邊鳴”的佳話。因此,馬寺鐘聲被譽爲洛陽八大景之一。
金谷春晴金谷園,是西晉石崇的別墅,遺址在今洛陽老城東北七裡處的金谷洞內。石崇是有名的大富翁。他因與貴族大地主王愷爭富,修築了金谷別墅,即稱“金谷園”。園隨地勢高低築臺鑿池。園內清溪縈迴,水聲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勢,築園建館,挖湖開塘,周圍幾十裡內,樓榭亭閣,高下錯落,金谷水縈繞穿流其間,鳥鳴幽村,魚躍荷塘。石崇用絹綢子針,銅鐵器等派人去南海羣島換回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貴重物品,把園內的屋宇裝飾得金碧輝煌,宛如宮殿。金谷園的景色一直被人們傳誦。每當陽春三月,風和日暖的時候,桃花灼灼、柳絲嫋嫋,樓閣亭樹交輝掩映,蝴蝶翩躍飛舞於花間;小鳥啁啾,對語枝頭。所以人們把“金谷春晴”譽爲洛陽八大景之一。
邙山晚眺。邙山又名平逢山,太平山,郟山。它像一條長龍蜿蜒橫臥洛陽之北,東西橫旦數百里,高越百丈,如同洛陽的天然屏障。俗話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古人把氣勢雄偉,土質深厚的北邙當作死後長眠的好地方。孟津新莊村附近古冢林立,這就是東漢諸陵和王公大臣們的墓葬區。每當春天清明時節和秋高氣爽的重九(農曆九月九),成羣結隊的男女都要踏青登高遠望。特別是城北的翠雲峰,唐宋時代古木森列,蒼翠如雲,是人們登高遊玩的聖地。每當夕陽西下,暮色茫茫,萬盞華燈初上,萬戶炊煙裊裊,站在峰頂觀看山下高大的城郭,雄偉的宮闕,寬廣的園囿,富麗堂皇的樓閣,十分壯觀。這就是洛陽八大景之一的“邙山晚眺”的寫照。武林中的邙山一派就在邙山之巔,多年來都是武林的一大幫派,只是近年來人才凋零,雖然同在洛陽,但和南宮世家的威勢相比早就是螢火之光了!
洛浦秋風。洛河,自隋唐直至北宋五百餘年,經過千百萬勞動人民的治理,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風景之勝。那時的洛河,桃李夾岸,楊柳成蔭,長橋臥波,一年四季風景如畫。特別是“金風消夏”“半月橫秋”的時節,更是充滿詩情畫意。千餘年來,洛賓景色便使許多詩人留連忘返。早在三國時,曹子建說他在河畔遇到一位神女,他就借題發揮寫了一篇《洛神賦》。號稱初唐四傑的王勃、楊炯、盧照麟、駱賓王曾徘徊洛賓,不忍離去。唐高宗時,上官儀循着河堤,緩轡詠詩,洛賓景色之佳,可想而知有多麼的美妙!
銅駝暮雨。“銅駝暮雨”是洛陽八大景的最後一景。城東關外的中通巷,隋、唐、宋時叫“銅駝陌”,它位於隋唐城的城東北隅,當時國際貿易市場叫“豐都市”一帶。它西傍洛河,桃柳成行,高樓瓦屋,紅綠相間,每當陽春時節,桃花點點,蝴蝶翩翩,鶯銘煙柳,燕剪碧浪,其景色之美,別有洞天,不亞於石崇的金谷園。隋唐時代這裡人煙稠密,每當暮色茫茫,家家炊煙裊裊上升,猶如濛濛煙雨,紛紛揚揚,這就是人們讚不絕口的“銅駝暮雨”的由來。
除了這些有名的風景,當然還有更多的諸如龍潭溝瀑布、“愚公家鄉”王屋山、“古曲園林”濟瀆廟等自不必細說。
那老頭和馬嘯雲一路走來似乎早已忘了他此行來的“目的”,只是好奇的向馬嘯雲問東問西,永不疲倦似的。而馬嘯雲也不急躁,慢慢的向他解說一個個風景名勝的來由和它們的所妙之處,每每都說的那老頭心癢難耐、意欲一睹爲快。
兩人一道走在大街上,聽到前邊的小販吆喝道:“正宗的洛陽鯉魚,口味新鮮,天下絕無第二家啊!都來看看咯、、、”很多都跑去看看。
那老頭看到人羣擁擠,也三兩步跑上前去瞧瞧熱鬧,馬嘯雲無奈搖搖頭也跟了上去,這樣的事,他一路走來不知道碰到多少次,也就見怪不怪了。
兩人擠進人羣一看,但見那賣魚小販手中提着一條鮮活的大鯉魚朝衆人嚷道:“鮮活的黃河鯉魚,都來看看啊、、、”
旁邊一老婦人問道:“你這是黃河鯉魚嗎?”
那賣魚小販提起手中鯉魚道:“如假包換,這位大嬸你來看看,這魚頭上可是有個小黑點,除了咱們洛陽黃河邊的鯉魚還有哪的鯉魚頭帶黑點?”
衆人一看,那鯉魚頭上確是有一個黑點,原來關於這鯉魚頭上的小黑點還有一個鯉魚跳龍門的典故。很早以前,龍門還未被鑿開,伊水流到這裡被龍門山擋住了,就在山南積聚了一個大湖。居住在黃河裡的鯉魚聽說龍門風光好,都想去觀光。它們從孟津的黃河裡出發,通過洛河,又順伊河來到龍門水濺口的地方,但龍門山上無水路,上不去,它們只好聚在龍門的北山腳下。“我有個主意,咱們跳過這龍門山怎樣?”只見它從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離弦的箭。縱身一躍,一下子跳到半天雲裡,帶動着空中的雲和雨往前走。一團天火從身後追來,燒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繼續朝前飛躍,終於越過龍門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變成了一條巨龍。山北的鯉魚們見此情景,一個個被嚇得縮在一塊,不敢再去冒這個險了。這時,忽見天上降下一條巨龍說:“不要怕,我就是你們的夥伴大紅鯉魚,因爲我跳過了龍門,就變成了龍,你們也要勇敢地跳呀!”鯉魚們聽了這些話,受到鼓舞,開始一個個挨着跳龍門山。可是除了個別的跳過去化爲龍以外,大多數都過不去。凡是跳不過去,從空中摔下來的,額頭上就落一個黑疤。直到今天,這個黑疤還長在黃河鯉魚的額頭上呢。後來,唐朝大詩人李白專門爲這件事寫了一首詩:“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