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節 炸彈專家

談仁皓沒有讓郝東覺參加第三艦隊的作戰行動,用他的話來說,是要讓鄭冠華等人得到鍛鍊的機會,而且指揮戰鬥機作戰,這對郝東覺沒有什麼挑戰,也就沒有多少意義。而談仁皓也私下向郝東覺保證,會給他更好的機會。而將郝東覺留下來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當初他是參加對日戰略轟炸的骨幹成員,而且正是郝東覺提出了“火攻”戰術的,因此,談仁皓把他留下來,協助羅雲衝解決衆多的棘手問題。

郝東覺負責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炸彈的效能不夠。當時,轟炸機部隊裡已經有人提出瞭解決的辦法,即通過增加汽油在燃燒劑中所佔的比例,來增強可燃性。提出辦法,不等於就解決了問題。在羅雲衝將相關的意見提交給後方的兵工廠的時候,還得自己組織人員在前線進行簡單的試驗,以確定這種辦法是否有效,最佳比例是多少,或者有沒有別的解決辦法。而這個工作就是交給郝東覺負責的。

航空燃燒彈本來就是在大戰期間出現的一種新式彈藥,而且也正是在戰爭期間逐漸發展起來的。從最初的簡單,到後來的複雜,當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燃燒彈的巨大威力的時候,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對燃燒彈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製造出更好的燃燒彈,提高威力,擴大殺傷範圍,延長縱火時間,提高火焰的溫度,以及針對各種不同環境採用不同的燃燒劑配方等等。這些都很快成爲了軍事研究課題。

第一種投入實戰的燃燒彈,也就是當初郝東覺在濟州島上搞出來的那種燃燒彈是最爲簡單的,所使用的燃燒劑也相對簡單,主要成分就是汽油,加了一些可以讓汽油凝固,或者是半凝固的化學物資,然後將燃燒劑灌入陶瓷製造的彈體內,裝上簡易的觸發式引信,然後進行密封。就成爲了一枚燃燒彈。當然,實際生產的時候,工廠對其進行了改進。

當時主要改進的就是採用了子母彈結構。如果一次投下500公斤,或者是250公斤重的大炸彈,其縱火面積是相當有限的,而同時投下更多的小炸彈,雖然裝填的燃燒劑的質量降低了不少,但是縱火面積反而更大。而且多處起火之後,更不容易撲滅。後來這也成爲了燃燒彈的統一設計標準,這不但節約了燃燒劑,同時還提高了威力,一舉兩得。當然,不同地燃燒彈,裡面所裝填的子彈藥的重量,以及子彈藥所裝填的燃燒劑的質量是不一樣的。另外,炸彈也設置了雙重引信,其中母彈上的引信主要有兩種起爆方式。一是觸發式。二是氣壓式。用觸發式引信的時候,炸彈要在落地之後才爆炸,通過爆炸產生的力量將子彈要散佈到四周去。而這種方式主要用於對付高價值的,需要密集轟炸的目標,比如大型工廠。而氣壓式則是依靠氣壓儀測量氣壓,在距離地面一定高度上引爆,將子彈藥散佈出去,擴大縱火範圍。而這主要就用來實施大面積轟炸,比如對付居民區。

Wшw ¤ttKan ¤¢ o

在對日戰略轟炸中,主要使用的就是250公斤級的,子彈藥總重8公斤,裝填大概3公斤燃燒劑的燃燒彈。當時取得的效果相當不錯。主要是因爲日本城市的建築以木材爲主結構,而且多爲平方,或者是三層以下的矮樓,這些房屋不但容易引燃,而且居住的人口密度不是很大(實際上完全相反,日本城市的人口密度是最大的,主要是人均居住面積很小),所以需要提高炸彈的覆蓋範圍。當時,幾乎所有的日本大中型城市都被燃燒彈給徹底摧毀。從戰後的統計結果來看。死於轟炸的日本平民中,八成以上是被燒死地,而不是被炸彈給炸死的。另外,日本的工業也因此而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最終導致日本徹底戰敗。

在日本適用的燃燒彈,到了歐洲戰場上就不一定適用了。而第一個在歐洲戰場上大規模使用燃燒彈的是英國皇家空軍。

當時,英國人最先從帝國對日戰略轟炸中看到了燃燒彈的巨大威力,在設法從日本獲得了幾枚沒有爆炸的燃燒彈之後,英國的兵工廠開始仿製,並且迅速地投入到了對德戰略轟炸中。可是,很快英國人就發現,唐帝國用來毀滅日本的燃燒彈在德國城市裡的效果並不怎麼樣。爲此,英國還專門進行了調查,甚至派遣了大批諜報人員深入德國,以瞭解轟炸地區的實際情況。

經過摸索與總結,最後英國人發現,導致燃燒彈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子彈要的裝藥量不夠。歐洲城市的主要建築不是木材,而是磚瓦與岩石,而這些都是無法燃燒的。當然,這並不表示就沒有辦法火燒德國的城市,畢竟任何民居里都有大量的家族,衣物等生活物資,而這些都是可以燃燒的。因此,只要縱火強度達到一定程度,仍然可以燒燬德國的城市。

英國人立即組織力量對燃燒彈進行了改進,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增加每枚子彈藥的裝藥量。同時,英國人還改進了燃燒劑的配方,延長了燃燒時間,同時使燃燒劑更難以撲滅,還提高了燃燒的溫度。當時,就是英國人首先在燃燒劑里加裝了鎂粉與鋁粉,從而大幅度的提高了燃燒溫度。當時英國人自己測試的結果是,只要鎂粉的比例達到一定程度,而且燃燒時間足夠,甚至可以燒融坦克的裝甲!

德國人很快就遭殃了,德累斯頓,漢堡,科隆等大城市相繼在烈火中變成了地域。當時,德累斯頓在前後遭到三次轟炸之後,超過20萬平民被燒死。漢堡遭到了兩次轟炸,死傷30多萬人。科隆就更慘了,在遭到最後一次大規模轟炸之後,該城只剩下了大教堂沒有被摧毀,其他大部分建築物都被燒燬,死傷超過30萬人。

也正是英國與美國的戰略大轟炸激怒了德國首相,並且迫使德國向唐帝國引進重型轟炸機,而在德國空軍的重型轟炸機部隊具備獨立作戰能力之前,德國還邀請帝國派遣遠征軍參加對英法的戰略轟炸。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羅雲衝帶着帝國海軍的戰略打擊部隊去了歐洲戰場,開始了火燒英法城市的戰鬥,最終也因此而成了英法百姓心裡的“火神”。

最初的時候,帝國遠征航空兵用的還是對付日本時使用的那種燃燒彈,一是羅雲衝不知道英國人有更好的燃燒彈,二是當時帝國的兵工廠沒有改進生產線。很快,羅雲衝也發現了同樣的問題,在拿到了幾枚英國製造的燃燒彈之後。羅雲衝不得不承認,英國的炸彈威力更大,而且更適合在歐洲戰場上使用。隨即,這幾枚炸彈就被送回了帝國的兵工廠,兵工廠也是首先進行仿製,然後纔開始研究。而德國爲了配合戰略轟炸,也由克虜伯兵工廠建造了兩條專用的燃燒彈生產線,爲帝國遠征航空兵,以及德國空軍提供燃燒彈。

當時,帝國兵工廠的工程師發現了英國燃燒彈的一個缺點。那就是燃燒劑的流動性不是太好。雖然火焰溫度很高,而且所產生的火勢很兇猛,但是作用範圍卻比較有限。通過到德國那幾座遭到大規模轟炸的城市進行實地考察。也證實了這一點。當時很多家庭的地窖都沒有被燒燬,證明了英國燃燒彈的不足。

帝國的工程師立即着手改進燃燒劑的配方,其中的重點就是在保證燃燒時間的基礎上提高縱火範圍,也就是增強燃燒劑的流動性。在經過了大半年的實驗後,最終得到了一個比較合適的配方,並且很快就投入到了戰場上使用。可是很快前線部隊就反應,新燃燒彈地效果沒有工程師吹噓的那麼好。在進行了近實戰的實驗後,工程師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即子彈藥的引信有問題。

以前的引信都是觸地及炸,雖然新式燃燒彈使用的燃燒劑的流動性更好。但是在沒有散開之前就被點燃了,自然不會有多好的效果。工程師立即開始改進引信,而且還提出了“二次引爆”的方式。即在子彈藥內設置一個爆炸裝置,該裝置的作用就是將燃燒劑灑開,以增大縱火範圍。可問題是,炸藥爆炸後會立即引燃燃燒劑,根本就起不到這個作用。最後工程師找到了一個極爲巧妙的辦法,那就是在子彈藥內安裝一個高壓氣瓶,這樣炸彈觸地之後。高壓氣瓶首先破裂爆炸,利用高壓空氣將燃燒劑吹開,然後再由延遲時間引信來引燃燃燒劑。通過反覆的實驗,是數十次修改了設計之後,工程師終於設計出了一種即能保證引爆率,同時又能夠儘量多裝燃燒劑的子彈藥。

新式燃燒彈很快就投入了戰爭,而新式燃燒彈的總重也達到了500公斤,內裝16枚重25公斤,裝填燃燒劑15公斤的子彈藥。這次,前線部隊對新式燃燒彈的反應相當好,證實了新式燃燒彈的威力更大,縱火範圍也更大。當然,相關的改進也沒有停止,比如最初設定地撒佈高度太低,影響到了子彈藥的覆蓋面積,在提高了撒佈高度之後,縱火效果就更爲明顯了。

到英國戰敗之前,有六成的英國城市是被這種新式燃燒彈給燒成廢墟的。從英國政府當時的記錄來看,至少有450萬英國人被燒死,或者是因爲嚴重燒傷不治而亡。另外還有2500萬英國人因此而失去了家園,當時,英國總人口還不到4000萬,也就是說,超過7成的英國人傷亡,或者是成爲了戰爭難民!

與別的炸彈比起來,燃燒彈主要對付的不是軍事目標,而是民用目標以及工業目標。業已說,整個戰爭期間,被燃燒彈殺死的平民是最多的,這也證明了戰爭的殘酷性。第二次全球戰爭成爲平民傷亡最慘重的一次戰爭,與燃燒彈的大規模應用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如果從單一彈種殺傷人員的數量上來看的話,燃燒彈絕對是大戰期間殺傷人員最多的彈種,就連後來出現的原子彈也無法與其相比。

同樣的,燃燒彈本身又是一種比較簡單的,容易製造的彈藥。大部分燃燒彈的彈體用的都是陶瓷,或者是塑料,而不是鋼鐵。另外,燃燒劑的主要成分就是汽油,雖然其配製方式比較麻煩,其他成分也非常多,但是其生產難度,以及裝填工藝肯定要比炸彈與炮彈簡單得多。如果從成本考慮的話,在同重量的炸彈中,燃燒彈肯定是最便宜的。這也造成了唐帝國,英國,美國等國家都在大規模的生產燃燒彈,並且大規模的使用燃燒彈。

也許,很多人只知道大戰期間出現的“湖”級航母,25式中型坦克,“新省會”級戰列艦,“遊隼”式戰鬥機,“獵鷹”式轟炸機,“偵察鷹”式偵察機,以及最後震驚了全世界的原子彈。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真正將二戰變成大規模屠戮戰場的不是這些看起來很先進的武器,反而是燃燒彈這種簡單,容易製造,且價格便宜的炸彈呢?

對於燃燒彈的研究,在大戰之後並沒有停止,而且沒有任何條約禁止使用燃燒彈。而在整個大戰期間,燃燒彈在技術方面的進步是最爲神速的。當時就出現了好幾種專門用來對付各類目標的燃燒彈。當然,燃燒彈也有一個侷限性,即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怎麼樣,不像別的炸彈,在任何戰場上都可以正常使用。

這也就是讓郝東覺負責這件事情的目的,美國本土,特別是南部地區的環境比較獨特,需要一種特殊的燃燒彈,一種能夠發揮最大效能的燃燒彈,毫無疑問,當這種燃燒彈問世之後,就將成爲摧毀美國各大中城市的主要武器,而且是毀滅美國人勝利希望的主要武器!

第9節 末日瘋狂第22節 “蠻牛”的豪賭第13節 與烈日比輝第78節 勝利返航第51節 大戰轉折點第31節 接觸第67節 聯合登陸第34節 軍隊民主第48節 撲朔迷離第50節 老將雄心第67節 一錘定音第48節 圍點打援第7節 獨苗第22節 簡單任務第11節 避嫌第15節 認清對手第14節 兩手準備第72節 大海難測第22節 最後的努力第23節 滿身傷痕第66節 從古巴出發第36節 立足點第11節 無奈之舉第4節 承前啓後第11節 幸運潛艇第43節 黑夜天使第30節 尖刀第48節 內亂第29節 夜間遭遇第15節 羈絆第12節 陰差陽錯第14節 “金龍盾”第49節 詭異艦隊第24節 敢死隊第26節 漏洞百出的防線第10節 秘密調令第9節 聯合作戰第22節 分工合作第39節 歐洲新聞第26節 岳父的難題第20節 擦亮的炮管第6節 訪問日本(上)第59節 忠孝兩難全第19節 貧微將軍第25節 膽大包天第43節 醒悟第41節 佈局第68節 浴血海灘第13節 襲擊艦隊第22節 戰爭機器第31節 搶時間第37節 炸彈搬運工第67節 繃緊的神經第39節 反覆搜索第20節 前進第21節 壓力下的合作第35節 決定性情報第50節 快速穿插第2節 戰爭的本質(上)第11節 陰轉晴第38節 感情與責任第25節 傾國之力第54節 “神風”襲來第21節 大轟炸第54節 指西打東第8節 悲痛的炸彈(下)第18節 最後威脅第9節 聯合作戰第59節 無情的轟炸第20節 秘密會晤第17節 最後通牒第26節 鋼鐵巨獸第18節 戰略走向(下)第66節 終結者第13節 死裡逃生(下)第51節 起因第49節 戰鬥警報第20節 新戰術第48節 內亂第76節 老天爺變第42節 致命缺陷第24節 關鍵情報第55節 找錯對象第47節 排座次第13節 超級艦隊第24節 海軍的動力第19節 大規模殺傷武器第3節 困獸猶鬥第21節 曼哈頓計劃第11節 彈雨中的艦隊(下)第4節 風波平息(下)第15節 大意的代價(上)第12節 空中獵殺第16節 惺惺相惜第3節 軍人的傷第23節 撤退第43節 替罪羊第30節 百姓的力量第27節 臨陣磨槍第4節 大舅子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