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

沉廷揚跟史可法達成一致之後,剩下的行程也就順水推舟了。

合肥距離南京本就不遠,這種大事又是六百里加急傳遞消息的。所以僅僅在沉廷揚說服史可法的第二天凌晨,身在合肥的朱樹人,就得到了父親的通知。

他也毫不含湖,立刻就去拜見了岳父、潞王朱常汸,表達了他願意尊重朝廷的要求,帶着妻子、小郡主朱毓嬋,回一趟蘇州老家,也好讓妻子拜見一下皇嫂懿安皇后。

朱樹人當然是早就提前做好一切準備的,早在他北上救駕崇禎失敗、準備退兵時,他就已經同時派出信使回自己的防區,讓部下帶兵護送朱毓嬋、從重慶幕府回到武昌,然後又送到合肥,跟自己團聚,一起孝順岳父母,以盡天倫之樂。

沉廷揚的通知送來之前,朱樹人已經跟朱毓嬋在合肥住了有七八天了。朱樹人最近也沒閒着,主要就是忙着加油,跟妻子一起造人——

朱毓嬋都嫁給他大半年了,可惜因爲戰爭的緣故,這大半年裡,朱樹人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沒法把妻子帶在身邊,也就半年前,在重慶一起住了大約兩個月,隨後又一直分離,如今又在合肥聚首。

不是朱樹人不想努力造人,他也知道自己的一堆美婢妾侍都眼巴巴等着正妻先造出人,然後她們也就不用那麼小心謹慎算日子、怕拂了皇室體面了。

但這種事情,還是要看運氣,朱樹人再是有通天徹地之能,這事卻急也急不出來,在重慶時那兩個月沒中招,只能指望這段時間在合肥能中招。

好在如今看來,朱毓嬋暫時沒懷上,或者就算剛懷了還看不出來,這一點倒是起到了額外的妙用。至少方便了此次拜見,而且還能降低皇室成員的戒心。

……

朱樹人出發之前,沒有告訴岳父,此番是爲他爭取權力的,只說是護送妻子拜見長嫂,潞王也就沒有阻止。

不過朱樹人旁敲側擊之下,也看出潞王目前竟真的對爭奪監國之位,乃至爭奪皇位,並沒什麼興趣。其軟弱懦弱程度,也算是可見一斑了。

船隊從合肥啓航,經淝水至巢湖、濡須水、濡須口入長江,又順流經過南京,一共不過四天,就抵達了蘇州太倉。

爲了避免地方督撫帶兵路過南京的忌諱,朱樹人此番沒有帶哪怕一個湖廣總督麾下的兵馬,他的一切護衛戰船水手,都是海道總兵張名振麾下的。

張名振隸屬於戶部的護漕兵力,屬於南京朝廷中央的部隊,當然也就沒這個忌諱了,沉廷揚的護漕兵,平時就能大大方方在長江上往來、隨便經過南京旁邊的江面航段。

在蘇州上岸後,朱樹人輕車熟路帶着妻子去拜見懿安皇后。

對於朱毓嬋而言,這還是她第一次來蘇州,她也知道夫君祖籍就在蘇州,這等於是新婦過門後,第一次跟夫君回老家。

作爲郡主,朱毓嬋平時都沒什麼藉口亂跑,如今能趁機來蘇州繁華之地看看,也算是公私兩便了。

作爲蘇州的地頭蛇,懿安皇后和坤興公主剛上岸後,臨時的住處,當然也是沉家人提供的,算是直接捐了一座大宅子給皇親國戚們臨時安歇休養,只是宅子裡伺候的人,都換上了宮女,以及從南京派來的宦官。

朱樹人也很懂禮法,回到這座一個月前還屬於沉家的豪宅時,他本人只在儀門外等候,讓妻子單獨入內,先以小姑子的身份拜見長嫂。

朱毓嬋倒也熟悉皇家禮儀,雖然還年少,這些場面並不會怯場,很快就見到了張嫣和朱娖。

算年紀,朱毓嬋也只比朱娖年長了僅僅一歲而已,但兩人卻差着輩分,朱毓嬋算是朱娖的姑姑。

朱娖看起來很是憔悴,她失去父皇母后和太子弟弟,不過才一個多月時間,虛歲十五的小姑娘,陡然遭到那麼多劇變,沒那麼容易緩過來的。哪怕和伯母一起僥倖得救,怕是也要長期萎靡不振一段時間。

朱毓嬋跟她年紀相彷,也就有些同情,見了之後,先安慰了這侄女兒幾句,然後就全力應付起皇嫂來。

她恭恭敬敬對張嫣行完禮,張嫣也是稍微回憶了一下,才把面前的小姑娘跟記憶中多年前見過的樣子聯繫起來。

沒辦法,兩人雖說是姑嫂,可差了整整二十歲年紀呢,見面的機會其實很少。

張嫣也是死過一次的人了,很看得開:“不必多禮,近前來說話吧。此番只是來問安,還是有別的差遣?”

朱毓嬋也不擅說謊,就走到近前,恭恭敬敬問:“是史閣部與諸位部堂商議,國不可一日無主,雖然陛下諸子暫且下落不明,也得先找人監國。

沉部堂就提醒史閣部,說娘娘您既安然南來,也該問問娘娘,可曾聽到陛下殉國前,有沒有留下什麼口諭遺詔?比如,陛下有沒有感慨過,一旦不測,當以何人監國?”

張嫣童孔縮放了一下,心中雪亮,當然已經明白史可法和沉廷揚在想什麼了,她也緩緩地說:“先帝殉國之時,還不知道諸王可能走脫,自然不會有傳位口諭。不過這監國麼……他倒是也感慨過幾句。”

張嫣也需要思索,所以沒有立刻明着把話說死,只說她隱約記得逃亡路上、絕望之際,聽崇禎感慨過聊過這個話題。

如此,她也就沒必要立刻給出一個結論。如果說崇禎留下了正式的口諭,一切就沒有迴旋的餘地了。

而且,如果明着說崇禎留下了明確的口諭,那同樣倖存的朱娖,或許也會起疑,因爲她同樣全程跟着父皇母后和伯母一起撤退,印象裡父皇並沒有鄭重其事傳旨過。

崇禎也不可能預知嫂子和女兒能僥倖活着出去,正式說口諭也不合理,只能是以“死前感慨閒聊”這種模式。

對面的朱毓嬋年輕沒有野心,天真爛漫,她也沒想過要幫她父王爭取什麼,便順着張嫣的話,隨口捧跟追問。

張嫣皺着眉頭搪塞了兩句,覺得對方不靠譜,就顧左右而言他:“小嬋,你此次來,是跟着你父王還是母妃一起的麼?一個姑娘家,怎好數百里奔波,成何體統。”

朱毓嬋:“臣妹此番是由夫君護送來此。”

張嫣想了想:“湖廣總督朱樹人?本宮倒也久聞他的忠義之名,陛下殉國前夕,還在每日期盼湖廣援軍來救駕,唸叨不已,可惜天不佑大明,唉。”

朱毓嬋也連忙爲夫君開脫:“臣妹後來也聽說了,夫君的勤王兵馬剛剛半渡黃河故道,就驚聞陛下殉國了。

他後來懊悔說,他也沒料到北京城竟然只在闖賊的圍攻下堅持了短短半月……要是早知如此,哪怕山東總兵劉澤清籌不夠渡船,他也要帶偏師先北上。”

張嫣點頭感慨:“是啊,本宮後來也聽說了,援軍一直打到山東臨清,朱總督之忠義,也算勤王諸督撫之楷模。吳三桂唐通白廣恩劉澤清,哪個不是辜負國恩!”

感慨完後,張嫣話鋒一轉,先撫摩了一下旁邊的侄女兒朱娖的秀髮,低聲溫言讓她迴避一下,然後吩咐堂妹朱毓嬋:

“茲事體大,你我婦人,本不當干政,讓朱總督進來,隔簾奏對吧,你也留下。”

作爲先帝的皇后,張嫣當然不能隨便見男性外臣,但朱樹人如今也算皇親國戚,而且他是帶着妻子來的,所以,讓他們夫妻一起覲見,再垂簾,就避了嫌疑。

朱毓嬋並不明白皇嫂的考慮,只是照辦,不一會兒,朱樹人就入內,隔着內外屋中間的簾子,給張嫣行了大禮。

張嫣瞥了一眼旁邊,確認侄女兒已經被宮女帶走了,這才大大方方地說:“史閣部他們,看來是屬意潞王監國了?”

朱樹人始終沒有擡頭,誠懇回答:

“臣乃地方督撫,不敢與聞內閣集議,不過倒是蒙史閣部與家父事後言及,確實屬意潞王監國。當然若是陛下有遺下口諭,自然要尊奉遺詔。”

張嫣皺了皺眉頭:“本宮不過是死裡逃生,你們便是不來問,也沒什麼大礙。也罷,朱卿,你倒是說說,依你之見,以潞王叔爲監國,有哪些利弊。據本宮所知,潞王叔倒是仁厚長者,從不刁難人,這點着實難得。”

朱樹人深呼吸了一口:“陛下明鑑,潞王待人寬仁,確是廣爲人知。史閣部等集議後,唯一擔心不妥的,是怕陛下將來不便——若是以福王監國,陛下依然是監國之嫂,若是潞王監國,陛下便是監國之侄媳。茲事體大,人臣便不敢自專。”

(注:張嫣比照太后待遇,可以稱陛下)

張嫣原本心中還有些憂慮,唯恐大明的局勢被權臣帶偏,愈發風雨飄搖。聽朱樹人說得那麼誠懇,內閣重臣都在擔心她的地位不好擺、怕她降了輩分,這才猶豫請示,張嫣心中也不由一暖。

她一介婦道人家,個人榮辱算什麼?輩分不方便,大不了以後不在皇宮裡住就是了,還可以另外起皇家園林的嘛。大不了國勢艱難,簡樸一些就是了。

她立刻自辯道:“史公等人,何以如此膽怯,本宮一介婦道人家,本就是死過一次的人了,國難當頭,這點小事算得了什麼!潞王叔若是監國,本宮不回南京宮中居住便是。”

她的地位比朱常汸尊貴,但論輩分卻是侄兒媳婦,住在同一座宮城裡,確實容易亂了尊卑。

朱樹人鬆了口氣,也連忙說:“臣父與史閣部也曾商議,若是陛下將來願意入宮居住,戶部自當撥款多修繕幾座南京禁城中的殿宇。若是不願入宮,也會另於杭州擇地建皇家園林。

蘇州雖然繁華,卻不宜修建行宮,可於杭州鳳凰山、吳山等地,擇前宋行在故址左近、風物適宜之地,另起園林。”

這些安排,都不用朱樹人操心,自有禮部的人考慮過,歷史上朱由崧登基後,潞王也是被安排到杭州居住,南京淪陷後,太后(朱由崧的母親)也下詔讓潞王以皇叔身份在杭州監國,繼續抵抗。

在朝廷只有南方半壁江山的情況下,皇帝和重要藩王、皇親國戚不宜住在一起時,把需要在外安置的那一方,從南京挪到杭州,都是最符合禮法的操作。

至於張嫣肯去杭州後,在清波門南、鳳凰山北,再找地方修園林,這錢沉家肯定出得起的,爲了大業,朱樹人便是私人捐款一百萬兩,通過他妻子的名義捐,造一個太后園林都沒問題。

後世光緒爲了早點親政,還巴不得籌八百萬兩首期給慈禧修頤和園,好讓慈禧早點出宮去住呢。

掰扯完了“萬一潞王監國後,張嫣如何安置、如何定位”的問題,張嫣又道:“本宮榮辱不足爲慮,本宮擔心的,是先帝所遺諸王的安妥……”

朱樹人眉毛一挑,非常篤定地說:“陛下,先帝所遺諸子,內閣正在極力打探其下落,只要還有一線希望,一定會奮力尋找。

但以臣所見,恰恰是潞王監國,對於先帝所遺諸子,是最安妥的——陛下應該知道,潞王至今無子,僅有一女,又是先帝叔輩。以潞王監國,但凡能找回先帝諸子任何一個,還是可以妥善過渡的。若是福王監國……福王自有子嗣,何況……”

何況後面,自然是說“福王貪淫好色,甚能開枝散葉”了,不過如今的史可法都沒用這個藉口攻訐福王,王鐸都得靠提拔錢謙益來羅織這些罪名,朱樹人也就不便立刻所出口,大家心知肚明即可。

張嫣一想,頓時覺得很有道理:如果她指望有崇禎的兒子被找到後,還能重新有繼位的那麼一絲可能性,那她也該期待潞王監國!

因爲要是福王監國了,福王肯定要想方設法把崇禎的兒子全部弄死!哪怕現在還沒死,他也要說崇禎兒子都死光了!這樣福王才能毫無正統性危機地稱帝,還能將來傳給自己的兒子!

潞王就不一樣了,既然潞王絕後了,沒有子嗣,他再貪,最壞情況下,無非是潞王生前要堅持親自當皇帝,但他年紀擺在那兒,比崇禎還老一歲,將來壽命肯定活不過崇禎的兒子。

最壞的情況,哪怕潞王先登基了,再找到崇禎的倖存兒子,那大不了就是潞王把那個崇禎倖存之子立爲皇太孫。

要是潞王一輩子生不出兒子,駕崩時就直接傳給皇太孫,皇位還是能回到崇禎的後人那兒。要是潞王生得出兒子,倒是有可能出現一些意外和危險,比如找藉口廢了皇太孫。

但不管怎麼說,一切還有得賭,潞王監國下,對可能還倖存的崇禎後人,是最好的。

朱樹人旁敲側擊,幫張嫣把這一點想明白後,張嫣也就徹底站到了潞王監國這一邊。

其實,張嫣原本站在家族長輩利益的角度,也是傾向潞王的,畢竟福王一脈當年跟光宗爭奪太子之位,而張嫣也是光宗的兒媳婦,跟福王系的怨念一直是在的。

她此前唯一的心病,就是擔心崇禎的兒子萬一有活下來的,得不到妥善結局,這才遲遲不想立君,立監國,只想再拖一拖,萬一奇蹟發生,永王或者定王活着逃出來呢。

現在想通潞王監國對永王定王也是最好的情況,她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果然如此……難怪先帝殉國之前,逃亡途中,就一再感慨,若是遭遇不測,要是能讓潞王叔監國,才能護佑我大明安然度過難關,等到永王、定王南逃。

宗室之中,除了潞王叔,還有誰人能當此大任,有如此仁厚長者之風。”

張嫣若有所思地回憶着,就好像崇禎在臨死前的逃亡馬車上,確實閒聊感慨過這麼一番話似的。

朱樹人連忙把張嫣的這番話記下來,略微去掉那些過於口語化的累贅字眼,然後請妻子拿進去給張嫣過目,又找來宮女宦官,按流程用了懿安皇后的璽印,又按流程走完禮數,這才帶着懿旨速速回南京。

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238章 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第14章 去合肥都能遇到流賊第8章 土皇帝回巢第50章 整軍備戰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276章 送人頭當然要笑納了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144章 留待聖裁第272章 殺韃初戰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64章 將噴子進行到底第324章 改土歸流第91章 仗打完了,內鬥推卸罪責卻纔剛剛開始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324章 改土歸流第155章 自以爲又找到了破綻第113章 巴陵圍城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383章 一個不留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380章 先殺一個幕府將軍的叔叔立威第14章 去合肥都能遇到流賊第19章 隨州炮戰第204章 忠奸難辨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第311章 賞罰分明第330章 爲何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338張 汝可識得此陣?!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42章 吳三桂玩不過多爾袞,但是國姓爺可以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360章 興復大明,還於舊都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5章 見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69章 降者不殺,朝廷優待俘虜第373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第201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299章 前仆後繼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69章 降者不殺,朝廷優待俘虜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24章 一石三鳥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274章 吃一塹長一智的阿濟格第389章 工人的人頭稅,當然找老闆代扣了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臥龍崗第100章 我見猶憐,況小賊乎第22章 反攻序幕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222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59章 劉希堯入侵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45章 我說這是無主之地這就是無主之地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156章 讓人輸得心癢癢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