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崇禎皇帝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以前他在讀史記書時,看到橫少六合一統寰宇的漢高祖劉邦在白登被匈奴圍了幾日幾夜,最後不得不派人賄賂匈奴閼氏才脫了困,只覺得不可思議。要知道,當時的漢軍可是剛打敗楚霸王項羽,統一全國的百戰精銳。軍中可謂是強將如雲,猛卒如雨,怎麼一到了對外作戰的時候就不堪一擊了呢?
如今,聽到孫元的解說,這才明白,不是漢軍弱,而是匈奴實在強得不象話。
和如今卻是一個道理。
見崇禎面容大變,孫元忙安慰道:“其實,建奴是強,可我明軍也不是弱不不堪一提。比如各鎮大將手下的家丁,依臣看來,也不比建奴的兵員素質低多少。所以,陛下也不用擔心。”
衆太監聽孫元說大明朝也有如建奴一樣的強兵,都如釋重負地吁了一口氣。有個膽子大的太監甚至還脫口道:“是啊,萬歲爺你也不用擔心,這麼強的建奴不也敗在孫將軍的手下。如此說來,寧鄉軍怕是比建奴還強一些。”
崇禎想起先前閱兵時見到的寧鄉軍的威武,不爲人知地吐出一口氣來:“孫卿,你繼續說下去。”
孫元:“努爾哈赤在統一各部的戰爭中,取得節節勝利。隨着勢力擴大,人口增多,他於萬曆二十九年建立黃、白、紅、藍四旗,稱爲正黃、正白、正紅、正藍,旗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爲適應滿族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原有牛錄製的基礎上,創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把後金管轄下的所有人都編在旗內……”
“……總體來說,老奴奴爾哈赤時代的建奴其實也算不得一個朝廷,實行的還是各部貴族議政的制度,僞皇帝的權力並不如想象中的那麼大……”
“這就是所謂的八王議政制度,實質上都是由極少數的幾個皇親貴胄共同協議一些軍國大事包括推舉皇位的繼承人。所以建奴皇帝是沒有獨斷專行的傳位權利的,即使指定了繼承人也要經過議會的選舉才能成爲合法的統治者……”
“蠻夷,蠻夷……”崇禎皇帝和幾個太監都不住擺頭,對於遼東的事情他們也是知道的,只不過沒有今日這麼詳細。
崇禎皇帝笑了笑:“據朕所知,建奴僞皇帝黃臺吉乃是正黃旗旗主,也不過是在建州幾個賊寇中排在第一位。被卿所斬殺的嶽託的父親本是老奴大王子,如果按照漢家禮制,這個嶽託還是有資格做皇帝的。如果不是受了黃臺吉的忌,一個旗主之位還是有的。如此看來,你的攻擊至少也能和漢時犁庭掃穴的霍去病相比。”
“臣惶恐。”
“也不用惶恐了。”崇禎皇帝道:“朕居於深宮,對於前線的事兒也不知之甚少,今日詔你入宮,就是想聽聽你對我朝對遼東戰事的見解。你是久經沙場的猛將,可有禦敵良方。”
正說話間,還沒等孫元應答,御膳房就送御膳過來了。
崇禎皇帝笑道:“朕忙了一天,正覺腹中飢餓,孫卿也用點,吃完再說。”
“多謝陛下賜宴。”孫元身子壯,餓得也快,正求只不得。
不過,陪皇帝吃飯可不是什麼好差事。你得十分小心,否則一個舉止不當,就會被言官彈劾。而且,說句實在話,伙食實在是太差了。
枉費孫元說那一段曹操款待關羽的笑話,結果,御膳房送過來的晚飯還是極爲糟糕。只一道燉羊肉,裡面肉看不到幾塊,盡是蘿蔔,另外就是幾碟子腐竹、豆芽、豆腐什麼的。米飯也甚是粗糙,一吃進嘴就卡得嗓子眼難受。
這他娘就是豬事,連寧鄉軍的伙食都比不上,崇禎這皇帝當得也只沒意思啊!
見孫元一臉的難受,崇禎皇帝:“怎麼了,卿家不喜歡。你們帶兵的人有錢得緊,朕是知道的,。朕窮得緊,這御膳自然是比不上你的飲食。”
見孫元一臉的緊張,崇禎皇帝反安慰起他來:“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怕死,可致天下太平。清水池塘不養魚,你們在戰場上廝殺的,只要奮勇殺敵爲國不惜身,朕也不會讓你們窮着。”
孫元這才送了一口氣,一想,是啊,封建社會對於武官的要求是要敢於同敵刺刀見紅,至於貪污不貪污的,朝廷也不管。
他忙道:“雷霆雨露,皆是天恩。”
崇禎倒是笑起來:“這大概是你的心理話兒吧,我知道你吃不慣御膳。這一頓反對你來說是雷霆。”
其他太監也低聲笑起來,崇禎喝道:“幾個狗奴,還不快去傳寫合孫將軍胃口的飯菜來。”
一個太監道:“萬歲爺,早已經準備好了。”說完,就叫了一聲,又有一個太監端進來一盤血淋淋的生牛肉進來,放在孫元面前,又道,早聞孫將軍喜食生肉,陛下早就準備好了,謝恩吧!
孫元倒是傻了眼,心中暗罵,你才喜食生肉,你全家都喜食生肉!
這一大盤子生牛肉起碼有兩斤,若是都吃下肚子,不拉稀拉到脫水纔怪,這種糊塗事孫元自然是不肯幹的。
可崇禎皇帝卻道:“愛卿不用拘束,隨意就是。”
“我要能隨意還說個鳥?”孫元心中氣惱,“這肉無論如何是不能吃的,算了,我先將皇帝的注意力先引開再說。”
當下眼珠子一轉,說道:“方纔陛下垂詢,問臣可有禦敵良方。楊閣老有一句話非常出名,‘安外必先壤內’臣卻不敢苟同。在臣看來,國內賊寇切實都是因爲天災生計無着的流民,主要是我大明朝北方年年大災,地中沒有產出。若是一旦氣候好轉,只需幾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賊軍自然就散了。畢竟,只要有一口飯吃,不是什麼人都肯從賊的。倒是遼東的建奴,只要翻過長城,朝發夕可至北京。若有一天,建奴入寇京師,愛我大明朝的繁華,不肯走了呢?”
聽孫元說起軍事,崇禎皇帝放下了筷子,又聽到他這麼一個假設,頓時色變。是啊,如果建奴下一次入寇,不肯走了,要在京師紮根可如何是好?
這時,他也顧不得讓孫元吃生牛肉,道:“孫元,說說你的禦敵之策。”
作爲一個現代人,孫元對於崇禎皇帝的性格摸得極熟,畢竟,這些可都是寫進史書裡的。書上說,崇禎皇帝這人性子急噪,急功近利,一時一個主意,政策朝令夕改。用人也是急促,若是要用你時,就敢直接將你提拔到重要崗位上去。而且,他有個很大的缺點,喜歡聽人說大話,容易被人忽悠。
當年袁崇煥就在崇禎皇帝面前誇下五年平遼的海口,就被他直接任命爲督師,全面主持對建奴做戰。
既然如此,我孫元倒不妨效法袁蠻子揀些他喜歡聽的話來說,也方便爲盧督師伸冤。
孫元忙道:“先前臣說過,其實,我大明邊軍的家丁比起建奴來並不弱多少。我大明朝士卒素質不成,可億萬人口中,就算萬中取一,也能組建一支上萬人的精銳軍隊,滅遼並不是什麼難事。只不過,當今的軍制實在糜爛,特別是賞罰不公,這才使得有能力的士卒得不到提拔重用。”
孫元開始張開嘴胡說,忽悠起崇禎皇帝了:“陛下,所謂家丁,就是各鎮大將養的私兵。選的都是部隊中最精銳的士卒,裝備最精良,待遇最好。可這些家丁人數實在太少,就臣所知,一個幾萬人的軍鎮,能上陣打仗的家丁也不過一兩千人。陛下你想過沒有,國家每年上千萬兩銀子的遼餉,難不成只養了幾千家丁。一個鎮幾千家丁,一碰到幾萬建奴大軍,光人數上就處於絕對的劣勢,又如何能打贏?”
“什麼,一鎮能打的兵才幾千?”崇禎意識到了什麼,面色就變了。
孫元點了點頭:“這還是邊軍,至於衛所兵,很多衛所的士兵其實就是耕地的農民,一輩子都沒摸過幾次刀槍。所以,依臣看來,我大明朝合格的士兵其實也就一兩萬人。還分散到九邊各鎮,各軍所。可建奴呢,人家可是全民皆兵,總數達到驚人的五萬之巨。每次入寇,人家都是集中優勢兵力以強凌弱,如此,我大明焉能不敗?”
“所以,陛下,我大明朝的軍制若是再不該,不用對遼東建奴,只怕對內用兵都快打不贏了……”
“所以,臣以爲,現在我大明朝最要緊的是確立制度,弄出一套嚴格的賞罰制度,家丁不能再設。不能只顧着訓練家丁,而對其他的士卒不聞不問……”
孫元一邊忽悠,崇禎皇帝一邊點頭,竟是聽進去了模樣。
孫元說了半天話,只說得口乾舌燥,“整訓邊軍,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這句話他也是說順了口,有點危言聳聽。
崇禎皇帝卻緊張起來:“怎麼說?”
孫元:“以往建奴因爲實行的八王議政制度,君權不力,各旗也是一盤散沙。每次入寇我大明,都是搶一把就走。因此,各旗的旗主只要有金銀可得就很滿意了,卻沒有什麼雄心大志。可現在的黃臺吉,說句實在話,據臣看來,卻是一個野心勃勃之輩。只怕,他想效法當年的忽必烈,欲要問鼎我漢家的江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