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一宮郵市

1985年5月的郵票牛市中,像京城、滬海這樣一線大城市的郵市,每天入市人數都達到一兩萬人,其人山人海的場面非常壯觀,

而在二線三線的中小城市,郵市裡也一樣高潮迭起。

每天至少聚集着數百上千人,吆喝叫賣聲不絕於耳,像個巨大的集貿市場。

津門的一宮郵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裡每日聚集的人差不多能有數千,在二線城市裡已經算是拔尖的。

“一宮”是簡稱,指的是津門的第一工人文化宮。

很少有人知道,這裡其實也是全國第一家工人文化宮。

以1985年的情況而論,因爲缺乏官方的認可,大部分城市的郵票市場不是集中在公園內,就是依附於國營郵票公司門口,或歷史形成的郵人相對集中的地方,全都是馬路市場。

津門的一宮郵市也不例外,真正的交易場所並不在工人文化宮裡面,而是在戶外的小花園裡。

要是客觀的說,津門郵市有兩個獨具特色的地方,和京城,或許應該說,和大部份地方都不一樣。

一是這裡的交易環境比和平門集郵總公司的馬路和好多了。

因爲地處過去的租界,周圍不但都是洋樓,風景優美,花園裡面也不像臨街馬路那麼鬧騰。

至少不用一腳不留神,走下了馬路牙子,再跟路過的車輛行人起了摩擦。

二是這裡參與炒作的主力軍也和京城不大一樣。

京城的郵市基本上是由退休老人,家庭婦女,和社會閒散人員構成的。

真正在職上班的人不怎麼跟着起鬨。

而津門郵市的構成階級,卻多了不少年輕力壯的在職人羣。

這些人賺錢的慾望更迫切,投機的興趣更濃厚,膽子也更大,炒起郵票來也就更兇。

爲什麼會如此?

是因爲津門自古的財源是靠碼頭。

津門有九條大河,南來北往的人都在這兒停,津門人自然見什麼就學什麼。

再加上城小人多,而且城裡沒有穩定的居民階層。

吃不着俸祿的津門人,就得自己給自己找飯轍。

那在這兒要想活好了,勤快、膽量和腦子缺一不可。

這種生存環境下的津門人,心眼子自然就活泛,不養懶人,更欺負老實人。

所以還別看津門和京城只有一百二十公里的距離,但兩個地方的人是有本質區別的。

京城人作爲首府之都,長久以來生活相對穩定,人就本分,守規矩。

沒事就研究文化,琢磨政治,崇拜文化名人和權貴。

津門人呢,成天被迫想盡辦法討吃喝,就過得粗,只能考慮當下,圖得是個實惠。

也就格外厭惡權貴名人,認爲坐享其成丟人,既不願意也沒辦法去墨守成規。

這種源於解放前的遺風,正是這個城市根深蒂固的個性,哪怕在改革開放的初期還依然存在着。

於是當全國的郵市一走牛,許多津門人就都不上班了。

他們敢於請假,勇於曠工,甚至不怕跟領導打擂臺,泡蘑菇,每天都不錯眼珠地泡在這裡。

想想就知道,本來城市因爲差着級別,津門的工資就比京城低,一個人一個月才掙幾十元錢。

那幾版郵票幾經倒手就可以賺到一年的工資,幹這個不比上班強太多了!

所以說,津門郵市上的這些人對炒郵票的熱衷,不但不遜色於京城。

甚至從局部來看,興許熱情還超過京城。

別的不說,像受寧衛民的委派,從京城開車一路顛簸而來的“皮爾卡頓高管團”。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宮這地方,才一下車就被這裡的人給拍唬住了。

因爲他們還沒進花園真正的交易區呢,就被老麼些個聚集在門口的空地上的“蘑菇隊”給纏上了。

這幫人都是職業黃牛,成天守在郵市的最外圍,叼着菸捲,游來蕩去的尋找獵物。

職業習慣就是,有棗沒棗,先打一竿子再說。

只要見有人帶個包什麼的,就會菸捲一丟,呼啦啦圍上一堆,舌燦蓮花的攬生意。

就別說今天看見這四個西服革履坐小車來的京城人了。

傻子也知道油水多,能不爭搶嘛。

“大哥,有票嗎?高價收!”

“大哥,有貨嗎?咱聊聊好嗎?”

“猴票,猴票,五百二一張,五百二一張!你老多少要多少!”

“京城人?看你們車牌子京城來的吧?哎喲,榮幸之至啊。大老遠奔津門來,是想出點什麼好貨嗎?嗨……嗨……別走呀,露露寶,咱好好聊聊!真有寶貝,你隨便開價啊,我都給你包圓了……”

好傢伙,那真像一羣野狗一樣,恨不能從人身上立馬叨下一塊肉去。

用津門的本地話說就是“惹惹惹”。

類似於起鬨,但又不完全是起鬨,這裡面還有點不負責任的目的性。

津門人不但會來事,辦事也精明着呢。

成功了,有好處,失敗了,沒損失。

而相對來說,這時候的京城郵市上可還見不到這樣的景兒呢。

和平門的郵市上,大家都是心有默契的舉牌子招攬生意。

吆喝歸吆喝,絕沒有這樣直接就撲上來,不管不顧的,死纏爛打的。

真聊上了生意,也是小聲的,揹着別人的,有商有量,和和氣氣的。

所以這種模式壓根就不是皮爾卡頓的幾個高管所能適應的。

更糟的是,既然沒見過這陣勢,就趕緊閉嘴走人唄。

不,這團裡有人還嘴欠。

小顧年輕啊,沒見過多少世面,聽人家問,他還真搭顧。

回嘴就問人家鼠票整版是什麼行市,多少錢收。

這一下,徹底褶子了!

那可就跟《西遊記》的唐僧師徒碰上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似的了。

想想看,這幫人聽出了油腥還能放過他們?還不更跟一羣蒼蠅見了血似的蹤着了。

真是死盯啊,再也轟不開,趕不走了。

想要不理不睬,可能嗎?

說這句話之前先明白一點,介四哪兒啊?

介四津門!

全天下都知道,津門人可是有名的衛嘴子啊。

再加上這幾位外企上班的也不是什麼“京油子”,都是喝咖啡的買辦階層。

身在異地,而且在市井中以弱博強,那不讓人吃得死死的嗎。

這幫子津門人可有三樣基本功啊。

一種是吹大梨。

什麼是吹大梨?

俗稱吹牛皮,說大話。

這個典故有據可查的是,說過去的津門有個吹糖人的,技術不精。

由於複雜的東西吹不了,上街做生意,只能糊弄孩子吹出一個圓球來。

說是個什麼東西呢?

捏吧捏吧,就說是個大糖梨吧。

還別樂,在津門,這不算什麼過錯。

津門人歷來認爲誰能把大話說圓了,誰就是英雄好漢。

尤其是爲了討生活爲之,不丟人。

鄉下人肯定是用不着吹大梨的,但街面上混的津門人就不一樣了。

必須得鎮住別人,纔能有飯吃,否則就一碗飯,哪兒就輪到你吃了?

除此之外,津門人還能熬鰾。

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原意指的是把魚鰾熬成膠。

這是個慢功夫的活,性子急的人幹不了。

津門人往往借用熬鰾的過程,來形容生活中的一種現象,沒完沒了。

要說一個人一心的只想乾點什麼事兒,就說這人和什麼東西“熬鰾”。

所以可想而知,這蘑菇隊圍在四個京城外企高管的身邊,吹噓賭咒的打保票,外加起膩磨纏,這對幾個京城人來說是種什麼滋味?

那真能把他們活活磨死和纏死,吵得他們根本沒法專注精神,熬的他們什麼正事也幹不了。

如果說這兩招要都扛住了,那人家還有第三招呢,就是念山音啊。

轉彎抹角指桑罵槐的說些刺激人的話,津門人稱爲“念山音”。

因爲津門人說話齒音重,說出來就成了“念三音”。

這招可厲害,堪稱魔音貫耳,是武術至高境界。

不但能讓人心浮氣躁,怒火橫生,而且特別能毀事兒。

因爲這種技術不是公然的說壞話,而是以友好的假面,說不友好的癢癢話。

比方說,就在齊彥軍和沙經理他們進了花園,初步跟兩個看着衣着體面,比較文雅,似乎經濟實力也不錯的人交流起行情,商量起價錢的時候。

跟着他們身後的人裡,就有人開始唸叨了。

“真行啊,穿西裝的只跟穿中山裝的談生意,這叫嘛?這才叫人以羣分物以類聚。不怪人家不理咱啊,誰讓咱衣服差着意思呢?早知道今早出門,我也好好捯飭捯飭自己啦。常言說的好嘛,掃帚疙瘩打扮打扮也能有三分人樣,狗熊穿袍子也能當人……”

聽聽,這嘴欠不欠?這話好聽嗎?

可挑不出毛病來,這小子誇別人穿着體面,自己也想學,還能有錯嗎?

還有人隨後是這麼說的。

“行啊,這年頭郵市是興旺啊,誰都不會想到誰能發財。好好談啊,祝你們都發財,趁着好時候靠着鼠票多掙幾個。說不定回頭趕上個浪頭,連本帶利都賠進去了。我說的可是好話。”

這好話就更不好聽了,明明是念三音,誰能嚥下這口氣?

當然,人家那兩個體面的,也是津門人,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燈。

繞脖子的話,照樣也會說。

“大夥都是好意,知道你們盼我們生意做好。可做好做不好的是我們自己個的事兒,再說連本帶利賠光,那就鹹吃蘿蔔淡操心了。”

也是念三音的,又把話回過來了,可生意也沒法再談了。

因爲沒人願意平白惹麻煩的,看出來這幾塊滾刀肉把着不讓人的路數,誰還願意跟幾個京城人沾包啊?

所以最後沒轍啊,堪稱一句話成千古恨。

齊彥軍他們幾個最後只能忍痛,低價拋出點貨餵飽了這些門口的蘑菇隊,纔算破財免災,獲得了在花園裡談正經生意的權力和機會。

可事兒辦到了這份兒上,還是不能一馬平川。

因爲這幫蘑菇隊會散消息啊,用不了多久,這幫人就把京城人的信息和底細傳給他們市場裡的熟人了。

再加上津門人的各色,這地方和哪兒哪兒都不一樣。

大多數的地方都是看着穿着好的,有派的,捧着拍着哄着,唯恐不跟自己做生意,唯恐不能長期合作。

津門人可不是,這兒的人不崇拜貴族,不寵着明星,也不買有錢人的賬。

只以平民意識對待世界,最煩充“大尾巴鷹”的。

絕沒有一個大款能在津門飛揚跋扈的,這裡專宰有派的,專宰穿的好的。

你看着越優越,越顯擺,津門人越不會放過你,能宰你倆絕不饒你一個。

而且只圖眼前痛快,哪那麼多以後啊!誰知道以後什麼樣?

所以齊彥軍他們在這兒拋貨,那憋屈急了,用津門話說叫“囚悶”。

要有一比的話,大概跟電視劇《大宅門》裡白景琦在濟南當棉袍的遭遇類似。

問的價,只有一家比一家低的,絕沒有一家比一家高的。

作爲京城人的角度,齊彥軍他們是死活想不明白,怎麼有時候開始聊得好好的。

怎麼一進餐館一喝酒一擺席一談長期合作,反倒壞事了,價又重新往下殺了呢?

津門人就跟都受過統一排練似的,總是笑眯着眼睛,統一口徑的在反悔的時候說,“您幾位還在乎這點兒嗎?您幾位都是京城大老闆,這對您來說算什麼呀,您能把這點兒事當回事嗎,說出去都沒人信。”

總之,在津門的幾天裡,這四個皮爾卡頓的高管心裡的滋味真是一言難盡啊。

最終的結果,他們用差不多一萬版的鼠票套出了九十二萬的現金,遠比他們預想的八折價格要低得多。

以至於他們回京的時候,切齒之痛油然而生,一路上都在火冒三丈的罵街發泄。

罵一宮市場賣價高,收價低,難以想象的黑。

罵津門的路是歪的,所以這裡的人和這兒的路一樣,都心術不正。

甚至一起發誓永遠再不來津門做生意了。

說實話,他們不是不能接受在津門被人當瓜切了,關鍵是他們輸的不服氣。

四個人加起來會三門外語四種方言,可還是說不過津門人。

誰都沒想明白問題究竟出在哪兒,怎麼就被津門人三繞兩繞,就稀裡糊塗地繳了械。

不過,好的一面是,戰術上輸了,戰略上還是贏了。

1985年5月的一宮郵市就像一口大鍋,裡面熱氣騰騰地煮着餃子。

下面大火正旺,不缺柴火,上面湯水已開,不停地有新的餃子爭先恐後地跳進去。

沒有任何間隙,腳無立錐之地說的就是這裡,所以套現是有市場基礎和充裕資金支持的。

畢竟他們還是聽寧衛民的話,帶回來了大筆的現金,再往後誰樂誰哭還說不準呢。

而且他們也通過這件事懂得了做市的不易,真乾和眼看是兩回事。

也就理解了寧衛民急於套現的心理。

更佩服寧衛民運籌帷幄,牢牢的掌握着市場,能把大家的財富滾雪球似的做到這個程度。

真有本事!

第999章 進棚第427章 冬去春來第1367章 羚羊與獅子第226章 操控第769章 直搗黃龍第771章 膽大包天第1022章 神不守舍第1308章 做主第1001章 脫胎換骨第889章 同一條船第203章 影響第271章 特長第502章 不落俗套第401章 四輪鐵馬第930章 過關第729章 各持己見第242章 要權第27章 鬧耗子第1363章 巨大成功第293章 假大方第518章 失聲而笑第948章 合作關係第885章 養鬼搬財第339章 活學活用第1174章 賺了第588章 跨國珍味第1410章 生意訣竅第40章 醉話第16章 價格第921章 展覽會第636章 牀底下第706章 末班車第677章 好事多磨第1011章 好嚇人第1409章 好主意第1388章 不速之客第1075章 絕對牛人第1364章 不能膨脹第970章 掃蕩第688章 夫妻關係第1176章 合而爲一第970章 掃蕩第1219章 不可阻擋第351章 憧憬第359章 人氣兒旺第919章 同謀第1341章 婚禮之後第1366章 藝能界“首領”第539章 店大欺客第558章 玩兒火第292章 如孟嘗第1233章 泡沫氛圍第1372章 沒有先例第1388章 不速之客第1010章 形形色色第1073章 吃瓜現場第287章 甜買賣第1284章 算我沒說第666章 孰重孰輕第79章 露怯第88章 鬼子眼兒第829章 反將一軍第1302章 第一千三百零一張 特殊要求第1329章 心氣兒膨脹第708章 名氣第1286章 覲見第435章 豪門恩怨第832章 僥倖第612章 編外部長第220章 爭先手第1387章 偵探先生第766章 歪打正着第239章 風口第436章 金鑰匙第597章 臉疼第1281章 交易達成第340章第879章 李代桃僵第1248章 失眠第958章 血壓飆升第968章 合夥人第331章 通透第980章 文藝百年第215章 高價老頭兒第1089章 措手不及第26章 應變第812章 電音女王第216章 九千塊第193章 最美第9章 豐收第1331章 五光十色第349章 好名聲第1335章 障眼法第655章 仨德意志第895章 到底是誰第1283章 女王第563章 總司令第578章 上車第43章 開宴第354章 白臉紅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