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團結的力量

美國答署投降書的儀式並不繁了具有明顯的警‘抽’‘豔’出“外,很多方面都可以用節儉來形容,比如共和國總參謀長袁晨皓用來簽字的筆就非常普通,是共和國軍隊在戰時大批量訂購的,能夠在包括水下數十米處的任何環境下流利書寫。

當然,美國無條件投降的含義也與 四多年前,日本無條件投降有很大的區別。

在持續了咱分鐘的簽字儀式上,美國代表不但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還與共和國當局代表,即國家副元首簽署了戰後援助協議。這也是共和國在戰爭結束之後,推行“全球經濟復興計戈 ”中籤署的第一份雙邊協議。雖然這個足以媲美“馬歇爾計發,”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幫助上百個國家走出困境的宏大計劃並非多個雙邊援助協議的集合,而是一介,集團‘性’質的協議,即所有接受援助的國家都得首先加入由共和國主導的集約集團,但是爲了保險起見,共和國當局仍然堅持與包括集約集團成員國在內的所有受援國簽署雙邊協議,並且以雙邊協議中的詳細規定爲具體援助標準。

這麼做,實際上是爲了構築一個全新的,以共和國爲核心的世界

。????通過這些雙邊協議,共和國首先確定了一點,即人民幣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的霸權地個,而這是確保共和國在金融領域霸權地位的基礎。雖然在戰爭結束之前,共和國沒有效仿當年的美國,搞出第二個布雷默頓森林體系,而是從一開始就沒讓人民幣與貴重金屬掛鉤。但是隻要人民幣成爲世界貿易的唯一載體,那麼誰也無法動搖人民幣的核心地位。問題是,僅僅依靠國家強權,最多隻能維持一時之利,而不可能永久‘性’的確保人民幣在世界貿易體系中的霸權地位,畢竟恢復正常秩序之後,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會爲共和國的利益服務,實際上不會有第二個國家爲共和國的利益服務。如此一來。需要一種新的保值方式,來確保人民幣在貿易體系中的價值。爲此,共和國已經做了幾十年的努力,而取代石油成爲新的保值基礎的就是稀有金屬。要知道,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算上軍事佔領區內的資源,共和國已經控制了全球八成以上的稀有金屬礦藏,大約六成的稀有金屬生產加工能力,以及將近其成的稀有金屬與礦藏貿易。如果算上與稀有金屬有關的產品,那麼共和國在國際貿易體系中所佔的比重就更加驚人了。如此一來,共和國當局就可以拿稀有金屬、以及與稀有金屬有關的產品爲人民幣的比值做擔保。準確的說,在確定以人民幣爲核心的世界金融體系的時候。共和國當局做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利用在稀有金屬等領域的壘斷地位,明確規定,稀有金屬等物資與產品僅以人民幣計價,並且進行貿易結算。如此一來,即便在某些領域,以及某些國家在抵制人民幣。也不會對左民幣的國際地位構成致命威脅。要知道,到引世紀60年代的時候,幾乎所有電子產品、絕大部分工業設備、絕大部分‘交’通工具、所有醫療產品等等與日常生活與生產的物資都與稀有金屬有關!

當然,所有接受了共和國戰後重建援助的國家,都得以人民幣爲貿易結算貨幣。

從長遠來看,這套體系肯定有問題。別的不說,隨着技術進步 常溫超導技術必然會像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現的核技術與電子技術一樣。很快全面普及,並且成爲整個人類文明的基礎技術。事實上,在大戰結束前就已經有這種徵兆了。根據戰後公佈的一些資料,早在‘欲’年底。戰敗已成事實,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之後,美國當局就想方設法的將一些先進技術資料、貴重金屬、以及數百名頂級科學家用潛艇送往大西洋對岸的歐洲,另外還想方設法的利家。根據無法得到證實的不完全統計,在大戰結束之前通過各種渠道離開美國的頂級科學家就多達功人。在大戰結束之後,還有大約同等數量的高級科學家離開了美國。要知道。美國是戰爭爆發前,世界上科學家、特別是某些關鍵領域頂級科學家最多的國家之一,比如在常溫超導領域,美國擁有的科學家就不比共和國少多少,能力也不會差多少。毫無疑問,人才纔是最大的財富。當這些科學家流入歐洲,要不了舊年,歐洲就將在各主要領域取的重大突破。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到力乃年,歐洲就在常溫超導領域取的了重大突破,並且推出了不亞於共和國推向國際市場的產品,迫使共和國降低出口限制,並且向更多的新興國家輸出更加高級的常溫超導技術,甚至不得不讓一些主要盟國參加常溫超導技術的研製與開發工作。到引世紀末,常溫超導技術已經像電子技術一樣,不再神秘。

如此一來,共和國更加有必要以雙邊協議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共和國絕對不能效仿當年的美國,以獨霸的方式來決定世界事務。

受此影響,共和國必須建立起一個更加完善,也更加平等的國際秩序,而利用戰後重建援助計劃來規劃國際秩序,無疑是最理想的選擇。

正是如此,共和國纔會將戰後重建放到了最爲重要的位置上,並且無條件的幫助上百個國家度過戰後的難關。

從某種意義上件,這也是人類文明大融合的開始。

文明融合,不是指某個民族吞併或者消滅別的民族,而是所有民族相互容納、相互包容,取長補短,最終形成一個共同的文明。這就好比所謂的漢族,實際上是經過力兇多年的發展,由數百個不同的民族融合而成,最終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事實上,在這個問題上,歐洲也有同樣的觀念,不然也不會在統一之後提出了“歐洲人”的觀念,並且將此觀念擴大到了所有白人民族上。

既然要融合,就得有一個核心。

毫無疑問,共和國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炎黃子孫成爲人類文明大融合的核心,成爲一介,囊括了所有民族的基礎載體。爲此,共和國不但要成爲世界上最強大的、而且是唯一的超級大國,還得以此爲基礎。將影響力擴大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讓全世界的上百億人都接觸與享受到由共和國帶來的好處。

可以說,這也是共和國幫助包括美國這些曾經的敵對國在內的幾乎所有國家脫離戰後困境的主要原因。

從某種意義上講,經濟上的扶持只是表,真正的核心在文化上的滲透。????仍然拿美國來說,在幫助美國進行戰後重建的時候,共和國當局不但派去了技術工人與建築工人,還在美國成立了多所學校,除了向華裔教授漢語之外,還以免費入學的方式讓其他族羣的青少年在接受教育的同時,把漢語當成了第二語言,爲了推廣漢語,共和國當局甚至將漢語成績作爲獲取獎學金,以及到共和國本土的大學留學深造的主要考覈指標。這種文化上的滲透,很快就擴大到了其他層面。比如在7月初,華商聯合會就宣佈,爲了降低管理開支,將重點招聘擁有漢語基礎的外籍員工。在一些漢語使用並不廣泛的國家與地區,共和國企業則以委託培的方式,要求員工學習漢語。並且將漢語的熟練使用程度作爲考覈指標。語言絕對不是一種單獨存在的因素,特別是以表意爲主的方塊字,要想學好漢語,就得了解東方文明,瞭解中國的歷史。事實上,就算不想學好漢語,也會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瞭解這些基礎文化。從而使東方文明隨着漢語推廣到全世界,成爲一種被普遍瞭解的基本文明。到了這一步,再來談人類文明大融合,不但漢語取代了英語成爲全球通用率最高的語言,東方文明還取代了西方文明,成爲最主要的文明。

當然,文化滲透絕對不僅僅是語言、歷史、習俗這麼些東西。舉介,很簡單的例子,作爲一個沒有歷史、甚至沒有主體文化、連習俗都不太悠久的國家,美國能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將“美國文化”推行到全世界,靠的就不僅僅是英語,而是各種各樣的,與所有人日常生活與生產息息相關的事物。比如,可口可樂與午餐‘肉’就跟着美軍走遍了全世界。爲了推行美國的價值觀,好萊塢的電影更是風靡全球,即便在對外侵略的時候,美國當局也會搞舉民主與自由的旗號。

毫無疑問,共和國需要一個口號。一個用來取代美國的口號。

而這個口號就是“發展與聳榮”。

看上去,這是一個非常簡單小甚至沒有任何新意的口號,實際上,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這卻是最具有吸引力與號召力的口號。要知道,對戰後過後只剩下一片廢墟的世界各國來說,發展是擺脫困境的唯一辦法。而繁榮則是擺脫困境的終極目的。不管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的民衆。都企盼着戰後的黃金時期。

毫無疑問,大戰結束後的力年,也確實是人類文明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在這短短力年間,不但彌補了戰爭帶來的創傷,比如全球人口就比戰前提高了將近四成,而按照人類歷史自有記載以來的人口數量增長速度計算,在這力年內超額出生的人口已經補上了戰爭期間損失的人口。經濟方面更是如此,戰後20年的經濟發展速度高達豌,把大戰幾年加上去。平均發展速度也超過了彌的人類歷史平均發展速度。

如此高的經濟發展速度,必須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因素,而這就是共和國在大戰後推出的“宇航時代計發

要讓在戰爭時期以最快速度運轉的工業機器在一夜之間停止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取再代之的最好辦法不是讓機器立即停止運轉,或者是立即降到正常迎廄。而是緩慢降低速度因此就的設法解決因爲超速這拇明 出來的海量物資。

以共和國,以及集約集團各成員國的驚人生產能力,僅僅是戰後重建還無法耗光全部物資,至少無法耗光在力年內生產出來的全部物資。因此得找到新的物資消耗大戶。毫無疑問,進行航天活動,特別是以殖民爲目的的航天活動,絕對是消耗物資的有效辦法之一。

戰後的第二年,共和國當局就公佈了一個力年戰略航天計劃,即在四年之前,將月球殖民地的規模擴大 田倍,即將殖民人數由目前的勸人戰前只有刀。人,戰爭期間因爲由天軍主持航天發‘射’,所以規模有所擴大擴大到刃萬,並且在月球修建數座同等規模的外星城市,爲向其他星體大規模移民創造條件。雖然按照共和國的規劃,前期移民主要是科學家與工程人員,而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擴大月球殖民地的建設,將月球建設成爲人類進軍整個太陽系的前進基地原因很簡單,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得多,還沒有大氣層,所以航天發‘射’更加容易。更重要的是,月球上有足夠的氖與氤,能夠建立足夠多的可控聚變核電站,因此可以爲航天發‘射’提供足夠多的電能。如此一來,火箭就不再是主耍的航天發‘射’工具。按照共和國的計發,最終將在月球上建造一條環赤道的超導電磁加速軌道,並且以該軌道來發‘射’航天器。理論上,只要有足夠多的電力,這條軌道能夠將質量高達數十萬噸的巨型宇宙飛船加速到第三宇宙速度,即脫離太陽系的速度。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地月引力。還能將發‘射’質量提高數十倍。毫無疑問。人類文明要想走出太陽系。首先就得在月球上站穩腳跟。而這也是共和國傾盡全力開發月球的根本目的,所以月球的殖民基地短期內不會向普通平民開放,但是一切順利的話,從引世紀最後一個十年開始,共和國的月球殖民地就將向所有人開放,到時候就算是普通平民。只要運氣足夠好,或者足夠有錢。再加上一幅健康的身體,都有可能成爲月球公民。

更重要的是,在地外殖民活動中。共和國一直堅持開發政策,即地外殖民地沒有國家的區分,地非星體也不以國家爲準,是整個人類文明的財富。雖然在當時看來,這是共和國在向歐洲施壓,因爲對於實力弱小得多的歐州來說,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宇航活動等於是在自殺,而不進行宇航活動又等於慢‘性’自殺。

從某種意義上講,進入宇航時代是人類文明大融合的必要基礎。

只有進入宇航時代,只有以宇宙觀來看待人類文明,才能真正理解到地球的侷限‘性’,也才能真正理解到人類文明是多麼的渺事實上。在通往宇航時代的道路上,連人類文明都如此渺就更別說這介,文明體系中的某一個國家。或者國家集團了。正是如此,在推動人類文明進入宇航時代的時候,共和國當局也得考慮全人類的力量,也只有聯合全人類的力量,纔有可能使人類文明徹底擺脫地球的束縛。

以此來看,第三次世界大戰帶來的不僅僅是痛苦與毀滅,還有新的

事實上,在人類的歷史上,戰爭從來就不僅僅是毀滅,幾乎在每一次大規模戰爭之後都會出現一個黃金時代。換句話說,人類歷史上所有偉大的帝國都是通過戰爭,通過對外擴張建立起來的,並且在戰爭中登上輝煌的巔峰,最終又在戰火中走向消亡。毫無疑問,人類的好戰本‘性’就決定了,人類文明是一個以戰爭爲主線的文明,是一個永遠也離不開戰爭的文明,不管是與自身的戰爭,還是與外來文明的戰爭。

從理論上講。人類文明也絕對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文明。可以說,共和國能夠在短短數十年內崛起小並且在至關重要的科學技術上超越老牌帝國,就是沾了地外文明的光小而美國能夠稱霸世界上百年,引領了至少3次產業革命,也與地外文明有關。在人類走出搖籃,邁向廣毒的宇宙空間的時候,必然會遭遇地外文明,並且找到新的鬥卓對象,將純粹自耗的內部戰爭轉變成對外戰爭。

這一切還得從結束第三次世界大戰開始。????只有結束了內部紛爭,人類文明才得了真正意義上的昇華,才真正成爲了一個完整的文明體系,也才真正具備了進入宇宙時代的基礎。在廣袤的宇宙面前,地球連滄海一粟都算不上。事實上,在人類文明爆炸式的增長方式面前,以光年爲基本長度單位的宇宙空間也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

替《‘亂’世英雄》求兄弟們。月的保底月票,以及口月的月票。讓我們一起爲口月的新書月票榜奮戰吧!凹口甩姍旬書曬齊傘

第31章 愛國者第9章 國家的面孔第137章 高瞻遠矚第27章 戰爭決心第126章 進攻號第142章 特種炸彈第86章 海軍在行動第54章 對策第3章 羣英會集第31章 島內風波第29章 野外求生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136章 長遠謀劃第51章 刀尖第12章 鎖定目標第124章 和平契機第145章 較勁第144章 奇蹟般的進攻第54章 瘋狂的內戰第116章 事發突然第17章 高原槍聲第67章 同盟體系第119章 二次革命第95章 前程第22章 力挽狂瀾第96章 現實利益第1章 激活第105章 敵後立足第28章 共和國的憤怒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1章 導火索第50章 籠中的惡魔第44章 第一槍第99章 安慰性決議第118章 無藥可救第36章 黃金搭檔第8章 突然襲擊第10章 轉折點第159章 量才爲用第38章 初露頭角第24章 四法案第48章 轉折契機第32章 考察第36章 將帥離心第28章 戰略圍剿第61章 總體戰略第173章 走向尾聲的信號第121章 長遠謀劃第78章 針鋒相對第14章 兩手準備第29章 野外求生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鎖第55章 包餃子第73章 涌而上第41章 大鬧龍宮第3章 日印結盟第23章 問題累積第74章 毀滅性轟炸第136章 超級反艦導彈第174章 民衆眼裡的戰爭第52章 死灰復燃第81章 化危爲機第57章 主動與被動第34章 超級航母第17章 戰爭部署第52章 一挑三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30章 兩手都硬第74章 開盤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76章 有限反擊第30章 有限衝突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2章 死灰復燃第55章 點悟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41章 結構性調整第76章 新時代的空中戰鬥第46章 導彈消耗戰第80章 全面軍備競賽第113章 倒計時第87章 砍瓜切菜第122章 命運的最後裁決第136章 長遠謀劃第139章 團結的力量第155章 無法衡量的價值第115章 面對誘惑第58章 地面戰爭第71章 全面爆發第129章 決戰在即第52章 不屈第21章 倒計時的信號第19章 分家大會第75章 地面戰鬥第64章 一切爲了戰爭序一利劍出鞘第101章 戰略警戒第76章 變味第32章 地面主戰平臺第54章 交換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