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無條件投降

“月凹日。共和國陸戰隊進軍費城的作戰行動進入倒計,在百萬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美國當局終於承受不住巨大的壓力,宣佈無條件投降,並且命令所有軍隊停止一切作戰行動,前線部隊就近向共和國軍隊繳械投降,後方的軍隊則原地待命,等待接受共和國軍隊整編。

這一天,纔是幕三次世界大戰結束紀念日!

事實上,壓垮美國的不僅僅有一百多萬磨刀赫赫的陸戰隊,還有在此之前攻入五大湖區、佔領了布法羅,並且在月飛日夜間越過邊境線,攻入加拿大境內,在四日清晨進入涯太華市區的共和國陸軍。

從某種集義上講,共和國陸軍的作戰行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雖然共和國陸戰隊的戰鬥力有目共睹,不會有任何人懷疑掃‘蕩’了佔地球表面積將近一半的太平洋的軍團。更不會有人懷疑率先登上美國本土的軍團,但是共和國陸戰隊的弊端也在大陸戰場上暴‘露’了出來。要知道。在登上美國本土之前。共和國陸戰隊一直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島嗎上作戰,幾乎沒有參加過大陸上的戰鬥。不可否認,陸戰隊的戰鬥意志不亞於陸軍,甚至超過了陸軍,但是在作戰行動中,陸戰隊更加依賴於海上支援,特別是直接炮火支援。缺乏獨立作戰能力,更加缺乏攻堅能力。不說進攻紐約的行動,就拿攻打‘波’士頓的作戰行動來說,如果沒有來自海軍艦隊與活力支援艦隊的直接支持,陸戰隊肯定要付出更加慘重的代價,甚至無法完成任務。當然,也不能因此責怪陸戰隊,畢竟陸戰隊本來就是一支在濱海地區作戰的部隊,沒有必要深入內陸,在陸地上作戰的是陸軍。從方便兩棲登陸來說,陸戰隊也沒有理由像陸軍那樣,爲了增強獨立作戰能力而配備大批後勤保障力量,爲了提高攻堅能力而裝備大量重型裝備。要知道,在大戰期間服役的很多重型裝備,特別是地面主戰裝備幾乎都無法用陸戰隊的垂直起降運輸機運送。至少無法直接運送,必須拆解運送。到前線再‘花’時間組裝。對陸軍來說,這不是什麼大問題,畢竟陸的戰場上的空中突擊都有地面部隊作爲支撐,無法直接空運,可以走公路。或者等到突擊部隊穩住陣腳後再空運。對陸戰隊來說,這就是個嚴重問題了,因爲在灘頭陣地上,絕對沒有時間、甚至沒有空間讓陸戰隊的官兵去拼裝武器裝備!

不管怎麼說,陸戰隊與陸軍的最大區別就在這裡,無可厚非,不然陸戰隊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換個角度看,在內陸戰場上,陸戰隊的表現不比陸軍好,那麼在濱海戰場上,陸軍的表件也不見得比陸戰隊好。

可以說,這也是共和國當局將美國本土戰場分成兩個部分,讓陸戰隊負責濱海戰場、陸軍負責內陸戰場的主要原因。

問題是,對美國當局來說,這無疑是一線希望。

說得直接一點,在共和國陸軍參戰之前,美國當局還希望依靠阿拉帕契亞山脈擋住共和國陸戰隊的步伐,在穩手中部與中東部地區、特別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地區的情況下,與共和國進行停戰談判,爭取獲得最好的停戰條件。

隨着共和國陸軍參戰,美國當局的這一指望迅速化爲泡影。

必須承認,共和國陸軍的表現非常不錯。

要知道,在美國本土的作戰行動是由共和國總參謀長、兼陸軍參謀長袁晨皓大將大戰爆發後,共和國當局就破除陳歸,恢復了在和平時期不設立的大將與元帥軍銜,並且對如何授予這兩種軍銜做了明確規定。即大將主要授予那些爲戰爭做出過傑出貢獻的軍人,而元帥只具有象徵意義,與軍職並無關係。在大戰期間,袁晨皓與華劍鋒、海軍航空兵的樑國翔、天軍的梅樂馳與戴相龍、陸戰隊的周博義等十人成爲了第一批被正式授予大將軍銜的將軍。其中又以袁晨皓與華劍鋒居首親自指揮。

毫無疑問,袁晨皓的能力是不需要懷疑的。

當時,幾乎很多人都認爲,共和國陸軍在‘波’士頓上岸之後,會將底特率作爲首個進軍目標,並且沿着陸戰隊打通的南下通道,先去紐約,再向西前進,沿哈里斯堡、貝德福德、匹茲堡、克利夫蘭、托萊多的路線進軍底特率。如果能夠設法向五大湖地區運送一批艦艇,哪怕是氣墊船,共和國陸軍甚至有可能在到達克利夫蘭之後,直接渡過伊利湖,在底特率附近上岸。

要知道,底特率是美國五大湖地區的工業中心。

毫無疑問,這咋小‘誘’‘惑’太巨大了。別的不說,美國曆史上那些知名的企業,比如通用、福特與克萊斯勒這三家汽車公司的總部都在底特率,所以這座城市又被稱爲美國工業化的心臟,而以該城爲基地的旭球隊就叫活塞隊。總而言之,雖然底特率不是該地區人口最多的城市不及芝加哥,但是其重要‘性’絕對超過了五大湖沿凹曰況姍旬書曬芥傘什舊區的其他城市,嘉具有象徵意義的地區中心城

更重要的是,底特率的地理位置非常獨特。佔領這座城市後,共和國陸軍可以北上進軍加拿大,沿着休倫湖與伊利湖、及安大略湖之間的地峽進軍多倫多,再沿着聖勞倫斯河北岸向涯太華‘挺’進。因爲這在條路線是美加兩國之間最發達的公路幹線與鐵路幹線,沿途還有不少的城鎮可以作爲補給中心,所以進軍難度並不大,甚至比共和國陸軍在俄羅斯戰場上的作戰行動還要輕鬆得多。不北上的話,還可以向西進軍。攻佔位於密歇根湖西岸的芝加哥,佔領這座人口數量在美國排第三的特大城市僅次於紐約與洛朽礬,將美國最大的礦產區收入囊中。爲進軍密西西比河流域打下基礎。當然,在這個時候,共和國陸軍不見得需要深入美國腹地,所以也可以從底特率南下,攻佔印第安納‘波’利斯、納什維爾等美國中東部地區的主要城市,完成既定的進攻任務。即便再退一步,不需要佔領如此廣大的地區,也可以以底特率爲根據地,充分利用五大湖地區便利的水上‘交’通,向東進軍,以更低的代價掃‘蕩’美國的東北部地區。

總而言之,幾乎所有人都認爲。共和國陸軍沒有理由不向底特率

問題是,共和國陸軍確實沒有向底特率進軍,而是把目標鎖定在了布法羅。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袁晨皓決定首先攻打布法羅,原因只有一個。即共和國陸軍在美國腹地的作戰行動得不到足夠的保障。說得直接一些,就是共和國陸軍作戰部隊的後勤補給沒有任何保證可言。要知道。將物資從‘波’士頓運送到位於伊利湖東岸的布法羅,要比運送到位於西邊的底特率短一半左右,也就是說後勤保障難度降低了一半。毫無疑問,這與共和國海軍、以及陸戰隊有很大的關係。在沒有得到海軍支持的情況下,就算陸軍打算在美國戰場上大展拳腳,也沒有施展空間。

如此一來,袁晨皓就得小心翼翼的利冉有限的作戰力量。

當然,攻打布法羅很有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共和國最高統帥部對加拿大遲遲不肯投降已經失去了耐心,希望加拿大能在美國之前投降。如此一來,除了能夠從容不迫的控制加拿大、不給歐洲‘插’手機會之外。還能向美國當局施加壓力。因爲美國當局很有可能在失去最後一個盟國之後全面崩潰,所以後一個目的更加明顯。

事實上,從陸軍的作戰行動來看。也主要是爲了攻佔涯太華。

不管怎麼說,隨着共和國陸軍的裝甲部隊尼亞加拉越過邊境,攻入加拿大境內,並且如入無人之境般的橫掃加拿大人口最集中的多倫多地區,在加拿大皇家陸軍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的情況下,一舉攻入涯太華的情況下,美國當局沒有任何理由懷疑共和國陸軍在北美洲大陸戰場上的戰鬥力,也沒有任何理由懷疑共和國當局用一場地面戰爭來擊敗美國,並且取得最終勝利的決心。

當然,還有有就,頂在費城的共和國陸戰隊。

綜合這些因素,美國當局的唯一選擇就是投降。

問題是,就算美國當局做出了無條件投降的決定,而且是真正意義上的無條件投降,戰爭也不會在一夜之間結束。

月弛日,共和國陸戰隊兵不刃血的佔領了費城,並且見到美國當局派來的代表。

當月最後一天,美國當局的代表到達共和國新都,與某和國當局進行了第一次正式接觸。舊月 日,美國代表前往上海,在集約集團總部向集團全體成員國的代表宣佈了美國當局的投降決定。

此時,共和國與美國的代表團已經就簽署投降書的事情進行了談判。????雖然按照美國當局的意思,應該儘量低調一點,畢竟這不是什麼光彩的四化器,但是共和國當局的態度非常明確,這是影響了全球上百介。國家、數十億人的世界大戰,而不是局部戰爭,作爲製造與發起戰爭的戰敗國,既然無條件投降了,就沒有資格在簽署投降書的問題上與承受了巨大戰爭傷害的戰勝國討價還價。更加沒有理由要求低調行事。作爲用接近3億人的生命據戰後統計,‘交’戰雙方的軍民爲引乙有回萬,實際數字要大的多。根據一些民間機構的估計,戰爭期間,直接死於戰火的軍民在引乙以上,其中僅平民就超過引乙聯。萬。因爲戰爭導致的動‘亂’、饑荒、瘟瘦等等災難,甚至人爲製造的自然災害而死的平民更是不計其數,保守估計不會低於直接死於戰爭軍民數量的3倍,而最高估計是倍。也就是說,這場戰爭奪去了力億到刃億人的生命,相當於戰爭爆發前世界總人口的概。當然,這一估計值也的到了人口統計的支持,即按照世界各國在臨年與傷年公佈的人口統,計數據,第三次世界大弈旬書曬細凹曰迅姍不一樣的體蛤叭廣使全球人口減少了糊換來的巨大代價。很有必要用心人印象深刻的投降儀式、以及其他各種手段來警醒後人,避免再次發生類似的悲劇。

在共和國當局的堅持下,投降簽字儀式訂在舊月引日,地點在切薩皮克灣的共和國海軍戰艦上,代表共和國中央政fǔ的將是國家副元首焦魅山、代表共和國軍隊與共和國陸軍的將是總參謀長袁晨皓大將、代表共和國海軍的將是大西洋戰區艦隊司令張雪峰上將、代表共和國天軍的將是梅樂馳大將、代表共和國陸戰隊的將是周博義大將,另外集約集團各成員國都將派遣代表參加投降儀式,其中印度、巴基斯坦、伊朗、蘇丹、阿根廷與歐洲代表將作爲戰勝方簽署協議,而其他國家均只派遣代表參與儀式活動。

至於美國會派什麼人蔘加投降儀式,那就是美國當局的事情了。

在這份名單中,最引人矚目的有兩個,一是裴承毅沒有前去參加投降儀式。這還比較容易理解,畢竟裴承毅是共和國國家元首,而且在戰後肯定會離任,沒有必要出席這種對戰後世界格局有重大影響的活動。更沒有 必要與戰敗國的領導人站在一起,並且在同一份協議上簽字。讓人無法理解的是,華劍鋒大將沒有出現在名單之中。要知道,即便在絕大部分共和國陸軍官兵眼裡,華劍鋒在這場戰爭中的貢獻都不亞於袁晨皓。可以說,他們兩人是共和國的兩根頂樑柱。更重要的是,因爲裴承毅本人就是一位非常‘精’明,而且才華橫溢的陸軍統帥,所以袁晨皓始終受到制肘,而華劍鋒的地位就不可替代了。當然,在對美作戰中,海軍的貢獻也遠遠超過了陸軍。由此可見,最有資格代表共和國軍隊去參加投降儀式,並且在美國的投降書上簽字的不是袁晨皓。而是華劍鋒。問題是,華劍鋒的正式身份只是共和國國家元首的海軍顧問,而不是總參謀長,甚至沒有正式的軍職。還有一點不能忽略。即華劍鋒比裴承毅還要大幾歲。肯定會在大戰結束後退役,而袁晨皓還足夠年輕,就算脫下軍裝,也會效仿裴承毅進軍政界。顯然,不去參加投降儀式,不是華劍鋒不想去。而是他把這個出頭‘露’面的機會讓給了袁晨皓。作爲補償,投降書的簽署地點沒有設在陸地上,而是設在了海軍的戰艦上,而且是一艘主力艦的‘露’天甲板上,以此來彰顯海軍在對美作戰中的巨大貢獻,以及海軍的輝煌成就。

當然,關鍵不是誰有資格參加投降儀式,而是投降儀式背後的鬥爭。

最引人矚目的不是華刮鋒沒有去切薩皮克灣,而是歐洲代表出現在了名單之中,而且是以主要勝利國的身份參與簽字儀式。也就是說。歐洲在這場戰爭中做出的重大貢獻得到了共和國的承認。雖然以實際情況來看,歐州在這場戰爭中做的貢獻還比不上印度。要知道,印度爲集約集團提供了大約三分之一的糧食、四分之一的礦產、百分之二十以上的被服與帳篷、還有近一成的‘藥’品、超過五千萬的勞動力其中絕大部分在印度本土的港口與戰爭物資中心工作,只有少量被派往海外,還是集團在印度洋上的物資中轉中心。更重要的是,印度承擔起了集團站後重建的重任,爲包括共和國在內的衆多集團成員國提供了大量用於重建的物資。但是在簽字儀式的排名中,歐洲代表就在共和國代表後面,地位高於印度。也超過了其他集約集團成員國。

可以說,如果這不是共和國當局的安排。肯定很難被其他成員國接受。

在給足了歐洲面子的同時,共和國當局卻在與實質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上寸步不讓,比如直到開始爲投降儀式策劃的時候,共和國都沒有答應歐洲出兵北美洲大陸,即不需要歐洲軍團承擔佔領任務。作爲對比,共和國不但允許出兵參加戰爭的巴基斯坦、伊朗、蘇丹等主要成員國出兵佔領美國與加拿大、還讓伊拉克、敘利亞、肯尼亞、尼日利亞等次要成員國分享了勝利果實。事實上,這纔是集約集團成員國容忍歐洲瓜分戰果的根本原因,即歐州得到的只是名譽,而沒有實質‘性’的好處。

顯然,這也成了戰後共和國與歐洲迅速對立,並且成爲世界兩極的直接動因。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沒有能夠在大戰中撈到足夠好處的歐洲,絕對不會心甘情願的看着戰爭就這麼結束。所以歐洲當局絕對不希望美國就此放棄抵抗,向共和國繳械投降,只要有機會,歐州就會破壞來之不易的和平!

沒流夠血的和平,顯然不夠穩固!

替《‘亂’世英雄》預求各位兄弟。月的保底月票,以及口月的月票。兄弟們,讓我們一起爲口月的新書戰鬥吧!

第13章 政治風暴第92章 東線戰爭轉折點第71章 吝嗇鬼第90章 自掘墳墓第99章 安慰性決議第15章 焦頭爛額第146章 墊腳石第12章 新人新氣象第93章 鐵腕首相第10章 秘密逮捕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58章 風雨來襲第23章 創造機會第89章 快速突擊第20章 關鍵所在第69章 轉折第98章 最後一擊序十一秘密轉運第66章 有利有弊第186章 調兵遣將第105章 最佳戰果第43章 萬事俱備第4章 秘密顛覆行動第33章 親自作餌第7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51章 醉翁之意序十七偃旗息鼓第77章 皇家空軍的選擇第2章 各盡其職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101章 決定性戰役第53章 新式戰爭第183章 分蛋糕第64章 別無選擇第65章 軍備競賽第126章 一線希望第80章 全面軍備競賽第48章 玩火者第79章 俄羅斯泥潭第161章 換個角度看第4章 熱點第73章 從政治家到政客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23章 手到擒來第13章 第一單生意第174章 民衆眼裡的戰爭第21章 戰爭到來第72章 高調亮相第47章 厲害關係第20章 圍殲第28章 親自動手第68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35章 意外收穫第26章 民主共和日序十四鷹擊長空第72章 極限行軍第38章 理想惹的禍第49章 太空軍事力量第123章 覆滅第82章 靠山與替罪羊第91章 爲決戰做準備第61章 由冷轉熱第30章 有限衝突第40章 天降奇兵第29章 幕後推手第27章 致命的誤傷第17章 民族之翼第88章 民族種子計劃第36章 捨身第39章 笑傲長空第5章 衆望所歸第99章 繳械投降第13章 亮牌第96章 現實利益第139章 公民意識第116章 微妙變化第35章 絕路第67章 不得不做第34章 超低空利爪第111章 和平信號第72章 極限行軍第103章 強烈反差第145章 較勁第99章 進軍夏威夷第94章 大清洗的徵兆第56章 快準狠第27章 致命的誤傷第9章 國家代言人第94章 喘口氣第61章 硬仗第96章 爭分奪秒第39章 笑傲長空第55章 點悟第37章 靜觀其變第83章 雙管齊下第27章 不爛之舌第76章 輪盤賭第21章 一劍封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