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登陸作戰

讓要不要打地面戰爭的問題卜,其和國當局直非常猶收,

對共和國的領導人來說,打地面戰爭的最大風險就是增加戰爭傷亡。從某種意上講,戰爭進行到田年之後,共和國的國家領導人首要考慮的問題就是降低傷亡,而不是爲了勝利付出更大的代價。

也許有人認爲,戰爭就會死人,而共和國公民有着更強的承受能力。

不可否認,受民族文化等影響。共和國公民在承受戰爭傷亡方面。確實要比西方國家的公民強得多。比如在蜀年的印度戰爭中,共和國軍隊就付出了傷亡數萬名官兵的慘重代價,超過了美軍在持續舊多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的傷亡總數,結果共和國並沒有因此而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美國卻不得不從伊拉克撤軍。

問題是,任何國家與民族的戰爭承受能力都有一個上限。

更重要的是,這斤,上限會隨着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的進步而降低,也就是與一個國家的發展情況成反比。

現實情況是,從力年開始,共和國的經濟發展始終在快車道上,即便在席捲全球的大蕭條時期,共和國的相對發展速度都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矛頭。說得簡單一點。在大蕭條期間,以美國爲首的西方經濟體全面衰退,共和國卻以鰓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相對美國而言,增長速度更是在 偎以上。更重要的是,從四5年捲入第四次印巴戰爭,在短短的力多年間,共和國總共捲入了舊多場戰爭,以及不計其數的地區衝突。根據共和國官方公佈的數據,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大約有力萬名官兵在對外戰爭中犧牲,傷殘人員超過,四萬。這四多萬傷亡將士給國家社會造成了多大的影響,恐怕誰也無法得出一咋,準確結論。拿共和國當局的撫卹開支來說,僅在傷年就支付了大約元的陣亡撫卹金,到島年的時候。用於傷殘將士的開支就多達曲億元,隸屬於中央政府的“傷亡將士管理局。的工作人員更是多達:萬餘人。

共和國的公民不怕戰爭,卻不會爲此做平白無故的犧牲。????到勁蚌的時候,因爲戰爭傷亡導致的社會問題已經成爲了共和國國內的主要問題,而且是薦和國的國家領導人不能忽視的問題。

也許,一些數字最能說明問題的嚴重性。

根據共和國當局逐年公佈的數據。到年底,也就是戰爭的瓶年。共和國陸海天三軍與陸戰隊等獨立兵種陣亡將士總計 強猛人、失蹤與被俘3繼州人、傷殘跳刃人。除此之外,還有大約,力萬準軍事人員傷亡(大部分都是被擊沉的商船上的船員,以及在境外從事援助工作的人員)。也就是說,戰爭打了5年。共和國付出了上千萬人員傷亡的慘重代價。

要知道,這個時候,共和國的人口總量也不過8億多一點!

心。萬的傷亡,平坦下來就是匆個人中就有 個。要知道,平均下來。個人與大約勸人有社會關係。也就是說,平均算下來,每個共和國公民的親人、同學、朋友與同事中就有4個人因戰爭傷亡。其中,咋。人死於戰火!

這絕對不是一個小比例,可以說,戰爭對共和國社會的影響已經到了最基本的層面!

換個角度想,如果能夠依靠人員傷亡最小的戰略打擊擊敗美國,爲什麼要讓成千上萬的共和國軍人去送死呢?

即便裴承毅不考慮連任。也得爲共和國的安定考慮吧。

問題是,作爲國家最高領導人。裴承毅不可能不知道,僅僅依靠戰略打擊就讓美國投降的可能性非常渺茫,而任何優秀的領導人都不會把勝利的希望寄託在渺茫的希望上,也就會做好第二手準備。

事實上,從一開始,裴承毅就沒有排除用地面戰爭打垮美國可能性。

正是如此,在進入躬年之前,共和國最高統帥部就批准了陸戰隊提交的戰略部署計劃,向加勒比海地區部署更多的地面部隊。雖然當時這麼做的目的是攻打波多黎各,佔領這座用來解決猶太人問題的島嶼,並且在接下來的作戰行動中控制古巴,防止美國在極端情況下突襲豐巴,爲天軍的戰略轟炸機建立前進基地。但是到了力臼年,特別是在共和國陸戰隊已經登上古巴之後,最高統帥部沒有把部署在大西洋上的地面部隊撤回來,而是讓陸戰隊就地整編,爲下一輪進攻做準備。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裴承毅就已經認識到,很有可能用一場地面戰爭來解決問題。

關鍵不是打不打,而是在什麼時候打,以及在什麼地方打。

根據戰後披露的信息,當時裴承毅的主耍精力就用在了這個上面,即如何用一場規模不是太大的地面戰爭來打垮美國的抵抗意志。

毫無疑問,歐洲在英國的行動,成爲了共和國最高統帥部批准地面弈旬書曬細凹曰迅姍)不一樣的體蛤

明中旬,最高統帥部批准了陸戰隊的作戰計劃,規定在兵力投入不超過 四萬(包括艦隊與航空兵。但是不包括後勤保障部隊)的情況下。發動一場規模有限的地面戰爭,登陸地點在北美洲大陸東北地區,目的是迫使加拿大投降,並且阻止歐洲進軍美州大陸。進攻發起時間方面。最遲不得晚於5月底。

當然,共和國當局沒有及時披露這一消息。

爲了迷惑敵人(準確的說,應該是迷惑歐州),共和國海軍與天軍的戰略打擊仍然在繼續進行,而且沒有降低打擊強度。更重要的是,4月下旬,共和國當局同意了法德意代表歐州提出的請求,在美國停戰談判的問題上與歐洲進行提前接觸小並且計劃在5月份進行高層磋商。

明上旬,雙方的部長級官員在貝魯特進行了第一次會晤。

既然是高層會晤,談的就不僅僅是停戰談判的問題了。

共和國當局的態度很明確,即與美國進行停戰談判,不等於放棄無條件投降的基本要求,即共和國仍然堅持只有美國無條件投降,戰爭纔有可能提前結束。爲了表明這個立場,共和國外長還拿出了一份得到了力多個集約集團成員國支持的文件,即集約集團不會接受美國提出的任何投降條件。當然。如果沒有任何轉圈餘地的話,共和國與歐洲的這次高層接觸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按照共和國外長的說法,不是不可以接受美國的投降條件,只是不能超出人道主義範疇,即只會考慮與保證美國民衆根本利益有關的條件。絕對不會在涉及到戰犯、政權、政治體制、軍事力量等等問題上與美國進行談判。

顯然,這次談判的主導方不是歐洲而是共和國,因此對於共和國提出的條件,歐州沒有提出異議,也沒有急着開出籌碼。原因很簡單,當時法德意等國已經意識到,共和國很有可能嶽在準備發起一場大規模登陸作戰行動,然後以地面戰爭的方式佔領美國。

雖然沒有證據表明歐洲獲取了共和國的作戰計劃,也就是不清楚共和國陸戰隊的準備情況,但是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在共和國出兵控制冰島、保衛亞速爾羣烏的情況下。法德意肯定知道,共和國陸戰隊登上美洲大陸只是遲早的事情。

想明白這一點就不難發現,磋商只是個幌子,共和國要的是時間。

毫無疑問,對法德意等國來說。對於共和國的行動幾乎沒有任何干預能力,即沒有辦法改變共和國陸戰隊登陸北美大陸的現實。

當然,歐洲國家有辦法制造麻煩。

根據戰後公佈的信息,5月舊日。也就是雙邊磋商還在進行的時候。法德意就通過駐瑞士大使向美國與加拿大傳遞了與共和國陸戰隊即將在北美大陸登陸的情報,而這份情報在轉遞過程中曾經落入瑞士官方手中。雖然這份情報的信息非常有限。既沒有提到詳細的登陸地點,又沒有提到準確的登陸時間,甚至沒有提到登陸部隊兵力,以及登陸作戰的發起方式等等基本信息,但是由歐洲國家發出的警告自然有着非同一般的意義,對美加兩國進行反登陸準備有很大幫助。

顯然,談判不會取得任何結果。

萬幸的是,北美洲大陸東部海岸線並不崎嶇,而且適合登陸的海灘並不少。更重要的是,共和國海軍陸戰隊已經進入立體登陸作戰時代。登陸作戰受地理因素的影響非常加上以海上基地爲依託,甚至不需要佔領前進基地。對被動防禦的美加兩國來說,要在長達數千千米的海岸線上設置防線,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說,在收到警報後,美加兩國只能有選擇性的加強某些地區的防禦。

這其中,自然包括卡伯特海峽南北的新斯科舍半島與紐芬蘭島。

因爲新斯科舍半島連接着布倫瑞克省,而布倫瑞克省就挨着美國東北的緬因州,所以美加當局首先防備的就是新斯科舍半島。當然,紐芬蘭島只是一座島嶼,即便北面距離魁北克省非常近,共和國陸戰隊在紐芬蘭島上岸之後,仍然得進行二次登陸,才能踏上北美州大陸,也纔有可能進軍加拿大,美加兩國當局都認爲共和國陸戰隊登陸紐芬蘭島的可能性不會超過新斯科舍半島,因此部署在紐芬蘭島的防禦兵力遠不如斯科舍半島,甚至比不上聖勞倫斯河北岸地區。

當然,美加軍隊的行動沒有能夠逃過共和國的監視。

因爲共和國在進軍美國的時候,戰略打擊首先對付的就是美國的航天能力,所以到共和國陸戰隊準備登陸的時候,美國已經喪失了制天權。對共和國天軍發射的航天器的威脅降到了最低限度。正是如此,在勁3年的時候,共和國當局加強了航天發射,並且在5月份之前搭建起了基本的軍事衛星網絡。也就是說。即便不出動偵察機,共和國天軍也能準確掌握美加兩國東海岸地區的情況。

受此影響,談判更加不可能有任何收穫。。“軍事偵察影響最大的壞是登陸作戰行?????? “(※

明刀日,在談判無果的情況下,共和國當局主動提出結束談判。

從戰後公車的資料來看,歐洲談判代表在接到終止會晤的消息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聯繫美國駐瑞士大使,把消息發了出去。

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爲,共和國陸戰隊將在數個小小時後登上北美洲大陸。

事實上,直到明刃日,登陸作戰才正式打響。

原因無二,原本計共 在5月據日上午進行登陸作戰行動因爲突然變化的氣候,不得不推遲到羽日,最後延遲到刃日,直到北大西洋上的風暴有所減弱,能夠讓垂直起降運輸機安全起飛與降落之後,登陸作戰行動才正式開始。

共和國陸戰隊的上岸地點不是新斯科舍半島,而是紐芬蘭島。

顯然,這與美加軍隊的預料截然相反。

問題是,這才只是個開始。

就在美加軍隊向聖勞倫斯河北岸集結,準備對付在魁北克省上岸的共和國陸戰隊的時候,共和國陸戰隊以最快的速度發起了二次登陸,而且登陸地點不是魁北克省,也不是南面的新斯科舍半島,而是位於聖勞倫斯灣中央的安蒂科斯蒂島。

與此同時,共和國海軍的2支主力艦隊與 支火力支援艦隊從卡帕特海峽進入了聖勞倫斯灣,並且用猛烈的炮火打垮了好幾支正在轉移的美加軍隊。

到這個時候,美國當局不得不相信。共和國軍隊的日的地不是華盛頓,而是涯太華。

進軍涅太華的最佳路線肯定不在陸地上,而是沿着聖勞倫斯河北上。也就就說,共和國陸戰隊在紐芬蘭島與安蒂科斯蒂島上上岸的主要目的是引開美加軍隊,讓躲在堅固防禦工事裡面的敵人暴露在炮火之下。再用艦隊炮火殺傷美加軍隊的有生力量。這樣一來,等到共和國艦隊逆流而上的時候,就不會受到兩岸守軍的威脅。????受此影響,6月 日,也就是共和國陸戰隊上岸的第三天,美軍不顧加拿大當局的強烈反對,炸掉了聖勞倫斯河上的數座大壩,並且將20多艘被堵在河道里的大型船隻拖到魁北克的河口處,以自沉的方式堵死了河口。爲了加強防禦,在隨後的幾天之內,美軍還在河道里部署了數萬枚水雷,並且在河道沿岸設置了多處爆破地點,只要共和國的艦隊逆流而上,美軍就將以爆破的方式。用數億噸泥沙堵死整條河流。反正美軍的目的只有一個,阻止共和國艦隊進入涯太華,也阻止共和國艦隊進入五大湖。

問題是,這種瘋狂的舉措並沒有任何實際效果。

美軍忘記了一點,即共和國陸戰隊完全不需要沿河道行動,在垂直起降運輸機的支持下,能夠以立體突擊的方式攻打方圓上千千米範圍內的目標。也就是說,共和國海軍只需要將海上基地部署在聖勞倫斯灣。就能讓陸戰隊攻打涯太華,佔領加拿大東南部地區,而這也是加拿大最發達與人口最集中的地區。

事實上,共和國陸戰隊確實是這麼做的。

兩次登陸之後,共和國陸戰隊沒有急着發起第三次登陸,而是以規模突擊消耗美加軍隊的戰鬥力。協助艦隊打擊美加軍隊的遠程炮兵。

6月4日,第一座海上基地進入聖勞倫斯灣。

接下來的數日內,又有座海上基地進入聖勞倫斯灣。組成了海上基地羣。

直到這個時候,共和國陸戰隊纔開始考慮登陸北美州大陸。

問題是,在進攻目的上,陸戰隊與最高統帥部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最高統帥部的意思很明確,即陸戰隊應該選擇涯太華,佔領加拿大的首都。雖然這不見得能夠使加拿大承認戰敗,但是加拿大不是美國那樣的國家,這個人口剛剛超過 億的國家也就不可能像美國那樣,選擇另外一座城市作爲首都。更重要的是,溼太華所在的東部地區是加拿大的核心地區,全國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在這一地區。也就是說,只要共和國陸戰隊證明有能力打下涯太華,加拿大人就會做出理智選擇。

聳然,陸戰隊並不這麼看。

在陸戰隊眼裡,攻佔涅太華,只能使加拿大人同仇敵愾,進行更加猛烈的抵抗。即便退一萬步,加拿大當局願意投降,美國也不會讓最後的盟國(墨西哥已經在心年底宣佈脫離西約集團,並且永就這麼退出戰爭,肯定會想方設法的讓加拿大繼續打下去,所以會挾持加拿大政府,甚至有可能扶持一個愧儡政權。

受此影響,陸戰隊認爲應該用一次大縱深突擊攻入美國境內!

當然,到底怎麼打,還是得看實際情況!

替新書《亂世英雄》求 2月月票。以及各位兄弟。月的保底月票。兄弟們,讓我們在,2月一起戰鬥吧!(未完待續

第20章 愈演愈烈第16章 迎難而上第11章 統一進程第10章 秘密逮捕第18章 點火第96章 風暴高潮第18章 風起浪涌第4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29章 幕後推手第95章 火山爆發第30章 半小時第103章 衆口難調第36章 黃金搭檔第11章 統一進程第19章 干將出馬第4章 冰凍三尺第116章 條線上的螞蚱第135章 最大一塊飛地第74章 切中要害第134章 趕盡殺絕第158章 高昂的賭注第27章 世界大戰第105章 何去何從第43章 萬事俱備第12章 合二爲一第70章 明爭暗鬥第1章 時過境遷第41章 大鬧龍宮第74章 傳奇部隊第11章 新戰術思想第24章 大事化小第137章 矛與盾第7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42章 兩難處境第69章 轉移重點第74章 切中要害第8章 緊急歸隊第24章 總理的意志第31章 兩重天第77章 三方角逐第81章 化危爲機第27章 擋箭牌第19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95章 搶先攻擊第132章 聯合反潛第8章 緊急歸隊序十二全體動員第86章 最後的孤島第52章 虛驚一場第70章 針鋒相對第7章 倒行逆施第141章 理想戰術第6章 試驗部隊第17章 戰爭部署第7章 啞巴虧第59章 未來第157章 再起硝煙第2章 大換裝第92章 揀便宜第45章 雷霆一擊第138章 極速狂飈第71章 民主表決第78章 主力艦第5章 變革時代第55章 以戰促和第134章 短促的戰役第97章 虛張聲勢第107章 潛在危險第10章 衝突升級第61章 山地之王第6章 前程第132章 決戰態勢第134章 短促的戰役第93章 政治進程第66章 有利有弊第55章 鞭長可及第96章 現實利益第7章 倒行逆施第60章 軍事變革第98章 野心家的結局第106章 大陸硝煙第64章 穩重見長第39章 笑傲長空第99章 火急火燎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6章 拷問第135章 持久消耗戰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91章 好馬無好鞍第28章 刺客的較量第43章 藍天之主第59章 同與不同第101章 戰火蔓延第37章 戰術規劃第36章 先進理念第37章 登陸第10章 巨大成果第69章 權益第12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13章 頭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