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粉墨登場

二管其和國當局有何企圖,都被接下來的戰鬥掩蔫住4※北京時間。

點舊分,共和國天軍的第三輪戰略打擊網剛結束。

共和國國家副元首焦數山的“戰爭動員大會”剛網落下帷幕,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幾處主要海軍基地,即位於符拉迪沃斯託克的太平洋艦隊艦隊司令部與太平洋艦隊母港、位於納霍德卡的太平洋艦隊輔助艦船基地、位於南薩哈林斯克的近海巡邏艦隊基地、位於瓦尼諾的陸戰隊基地、位於尼古拉耶夫斯克的潛艇基地、位於馬加丹的綜合潛艇基地、以及位於彼得巴甫羅夫斯克的遠程海上巡逞機基地幾乎同時遭到毀滅性打擊。

根據最先發出消息的相關報道,這些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最重要的軍事基地均在數分鐘的轟炸之後被徹底摧毀、或者全面癱疾,其中馬加丹與彼得巴甫羅夫斯克還遭到戰術核武器打擊。

緊隨後,膽在報告中提到,擔當這輪打擊任務的不是共和國天軍,而是共和國海軍。

實際情況確實如此,共和國海軍在天軍與陸軍都已投入戰鬥後,終於登臺亮狂了。

雖然這輪打擊稱不上驚天動地。

但也算得上是驚世駭俗。

不管怎麼說,能在同一時間襲擊這麼多軍事基地,而且全部礙手,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這是海軍單獨承擔的打擊任務,沒有依靠其他軍兵種。

如果考慮到共和國海軍的主要力量,即部署在西太平洋戰區的航母戰鬥羣還在日本小蒞原羣島以南海域活動,沒有立即北上。

那麼這次打擊行動就更加非同尋常了。

事實上,在此之前,很多人都忽視、甚至忽略了共和國海軍。

在很多人看來,共和國與俄羅斯相鄰,本土東北地區與衆多軍事基地。

可供海軍表演的舞臺並不大,而中亞戰場遠離海洋,海軍也難以插手。

總的來說,按照通常思維,在決定挑戰美國海軍的全球霸權之前,共和國海軍在西太平洋上的主要價值就是充當流動基地,協助加強本土外圍防線。

即便是次要任務,也就最多前出到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之間。

以攻勢部署威懾美國海軍,讓美國海軍別輕舉妄動。

戰前部署也基本上遵循這一戰術原則,共和國海軍的口支航母戰鬥羣中,只有3支留在西太平洋,而且母港從那霸轉移到了舟山,其他航母戰鬥羣分別部署在東南亞與印度洋狹義上的西太平洋不包括東南亞,其中3支以“重慶。

級爲核心的航母戰鬥羣全都部署在印度洋,而且以瓜達爾爲母港。

以攻勢部署的方式鞏固共和國在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方向上的優勢地位,並且威壓美國在印度洋上唯一的軍事基地迪戈加西亞。

因爲海軍艦隊的部署與調動都很難做到保密,所以戰前部署情況決定了共和國海軍在戰爭初期的基本戰術。

再換個角度,在對俄作戰中,芹和國奪取制海權的意義微乎其微。

雖然有人認爲,美國與俄羅斯早已結盟,而且美國承諾在俄羅斯本土遭到入侵之後參戰,因此在與俄羅斯開戰之後,美國很快就會參戰。

僅以對俄作戰來看,美國最大的影響不走出兵幫助俄羅斯打地面戰爭。

事實上美國也不大可能參與大陸上的地面戰爭,而是爲俄羅斯提供武器裝備、軍事資源、戰略物資等物質支持,而這些物資大多得走海運。

從美國本土到俄羅斯,最短的運輸航線不是經北大西洋前往俄羅斯北方港口,而是走北太平洋,前往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港口。

如此一來。

共和國就很有必要奪取北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像當年封鎖日本那樣。

阻止美國的運輸船隊到達俄羅斯。

但是必須明白一點,俄羅斯七成*人口在歐洲地區。

半數以上的工業也在歐洲地區。

設想一下,如果共和國陸軍能夠在地面戰場上迅速取勝,美國向俄羅斯遠東地區運送物資有多少意義?到時候,美國只能把物資送到俄羅斯歐洲地區的港口。

如果情況截然相反。

即共和國陸軍未能迅速取勝,美國肯定會全力以赴幫助俄羅斯度過難關,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太平洋戰場上積極進攻。

以共和國海軍的實力,恐怕首先要考慮的不是奪取制海權,而是確保本土安全吧。

也就是說,不管大陸戰場上的戰鬥打成什麼樣子。

奪取北太平洋制海權的意義都不大。

即便爲了削弱俄軍戰鬥力,也只需要在完成了初期戰略打擊之後。

用天軍的戰略力量去打擊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港口,完全沒有必要投入寶貴的海軍艦隊。

正是如此,共和國海軍纔會把西太平洋艦隊的母港從那霸轉移到舟山。

後撤上千千米。

總而言之,在包括軍事專家、軍事評論員、乃至他國將軍在內的大部分人看來,與其動用艦隊去對付弱不禁風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還不如拔掉迪戈加西亞,然後集中力量南下攻打澳大利亞。

從長遠發展來看。

共和國海才”之得南下。

而且能否及時打下澳大利亞,將決定能否在數擊敗美國。

要知道”四多年前,日本海軍在成功偷襲珍珠港、幾乎癱瘓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大好形勢下,沒有能夠一鼓作氣的把美國海軍趕回美浙大陸,就是因爲在南下途中,與美軍在一個叫瓜達爾卡納爾的島嶼上拼的太厲害,結果在珊瑚海海戰中遭受了毫無意義的損失,導致在中途島海戰中少了兩艘攻擊航母,最終被僅有鞭航母的美國海軍抓住機會,一舉扭轉乾坤。

如果日本海軍的“瑞鶴”號與“翔鶴”號航母沒有在珊瑚海海戰中遭到重創,按計利隨同聯合艦隊參加進攻中途島的作戰行動。

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就得面對2倍於己的強敵,就算尼米茲再厲害、斯普魯恩斯的運氣再好,也很難大獲全勝中途島海戰結束的時候。

美國海軍基本上拼光了鞭航母上的艦載機。

基本上沒辦法幹掉另外搬日本航母,甚至有可能輸掉中途島海戰。

可以說,即便日本不可能因此獲得太平洋戰爭的最後勝利,沒有在中途島海戰中慘敗,也會在下一次海戰中,比如瓦胡島海戰中慘敗,最終輸得一敗塗地,但是日本至少能夠藉此多趁幾年,甚至有可能讓美國放棄無條件投降的要求,以比較體面的方式退出戰爭。

當然,現在的共和再肯定不是當年的日本只是從純戰爭的角度分析,被美國壓制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共和國要想取得太平洋戰爭的勝利,就得積極進攻。

而海軍艦隊是積極進攻的根本。

更是取勝的根本。

在艦隊實力本來就不如美國的情況下,共和國海軍沒有任何理由在次要方向上浪費寶貴兵力,必須把艦隊集中到主要方向上。

這也是共和國海軍爲什麼要在狹窄的、且不缺乏岸上基地的東南亞地區部署3支航母戰鬥羣的主要原因。

岸上基地可以做爲防禦支承點,也可以在進攻的時候充當後方基地,卻不可能成爲進攻支承點!能夠支持越洋進攻的,只有艦隊。

由此可見,共和國海軍突然在俄羅斯方向上發力,不但出人意料,還給人留下了巨大的猜測空間。

當然,必須承認這是一次非常典型的、而且成功的打擊行動。

根據共和國海軍在數日後公佈的戰報,打擊行動的主要力量是海軍航空兵,主要武器是各類遠程彈藥。

在持續盼鐘的轟炸中,共和國海軍航空兵、海軍戰艦、以及各類作戰艦艇總共向田多個目標投擲了衛四餘噸彈藥,其中包括張。

餘枚巡航導彈、互凹餘枚遠程對地導彈、凹餘枚滑翔炸彈、以及大約,力四餘枚遠程炮彈。

雖然彈藥總投擲量不是很大,但是單位時間的投彈量非常悄人。

所以打擊來得非常猛烈,結束得也很突然。

真正受人關注的,還是共和國海軍的兵力與火力投送平臺。

海軍航空兵投入的作戰飛機還好說。

前面早就提到過,共和國空軍併入天軍後,重型戰鬥機部隊併入了海軍航空兵。

雖然一直以來,共和國空軍與海軍都堅持共同開發重型戰鬥機,從小。

開始就有海軍型與空軍型之分,但是這並不表示空軍的重型戰鬥機可以部署到航“母上去。

實際情況是,大部分空軍的重型戰鬥機都只能部署在岸上基地。

原因很簡單,空軍型沒有時機體結構做強化處理,也就承受不了在航母上起飛與降落時的巨大過載,自然無法部署到航母上。

受此影響,接收了空軍的重型戰鬥機部隊後,海航重新在岸基航空兵裡組建了戰鬥機部隊之前早就取消了岸基戰鬥機部隊,只保留了巡邏機等支援部隊,並且承擔了部分國土防空任務主要就是面向西太平洋。

與重型戰鬥機部隊一同轉交給海軍航空兵的,還有共和國沿海地區的空軍基地,以及西太平洋上的所有空軍基地。

也就是說。

共和國海軍航空兵不缺乏空軍基地,而重型戰鬥機在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的時候,作戰半徑大都在匠口千米以上,如果得到加油機支持,還能提升到化四千米以上。

所以從共和國本土、或者朝鮮半島、琉球羣島、日本等地軍事基地起飛的戰鬥機足以覆蓋俄羅斯遠東地區。

甚至能夠飛到馬加丹。

關鍵就是,共和國海軍用什麼戰艦發射的巡航導彈與遠程炮彈?首先得強調,狹義上的巡航導彈是指射程在勸0千米以上,以打擊戰略目標爲主的戰略巡航導彈,而不是掛在戰鬥機上的遠程對地導彈。

也就是說,巡航導彈的搭載平臺至少也得是轟炸機,即便是重型戰鬥機,也很難攜帶這些重達數千千克的重型彈藥。

共和國海軍航空兵早就沒有轟炸機了,而遠程巡邏機的數量也很有限,不大可能一次性投擲數千枚巡航導彈。

也就是說,這些巡航導彈的運載平臺只能是戰艦,而且肯定是多艘戰艦。

弈旬書曬細凹口混姍不一樣的體蛤相對而言,遠程炮彈的投擲平臺更值得關注。

雖然在螺旋電磁炮大量裝備部隊之後,艦炮的射程已經提高到了勸千米以上,稍加改進就能超過四千米,但是螺旋電磁炮的總體質量非常大,只能裝備在大型戰艦上。

而大型戰艦都配製在航母戰鬥羣與兩棲突擊艦隊裡面。

前面已經提到。

共和國海軍西太平洋艦隊的航母戰鬥羣在距離戰場數千千米外的地方提防美國艦隊,而在西太平洋上,共和國海軍沒有兩棲突擊艦隊。

也就是說,戰爭爆發的時候,共和國海軍的大型戰艦距離俄羅斯有數千千米之遙。

雖然大型戰艦的最大速度已經提高到刃節,是0年前的2倍多,但是也不可能在舊來個小時內趕到日本海,炮擊俄羅斯港口吧。

因爲俄軍在符拉迫沃斯托克找到了幾枚沒有爆炸的重型炮彈美國情報機構派過去的軍事顧問非常幸運的參與了這幾枚炮彈的鑑定工作,而這幾個情報人員又網好認識剛與昭的記者,所以存共和國海軍公佈戰報之前,昭就在報道中提到,共和國用大口徑電磁炮、而且是與海軍艦載型仁樣的電磁炮炮擊了俄羅斯港口。

從這一報道來看,就連美國新聞媒體都不相信炮擊俄羅斯的是共和國海軍的戰艦。

當時就有人猜測,爲了打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港口,共和國很有可能在東北地區、朝鮮或者日本的軍事基地部署了重型電磁炮。

問題是。

共和國陸軍也有遠程炮兵,而且陸軍炮兵的射程不比海軍艦炮短,只是口徑稍微小一點。

當然,這絕對不是共和國當局花費力氣往陸地上部署重型艦炮的理由。

要知道。

陸軍電磁炮的炮彈也在勁千克以上。

別說對付普通目標,除了那些深埋地下的戰略設施之外,其他軍事目標都不在話下。

炮擊俄羅斯遠東地區港口的目的是打垮俄羅斯太平洋艦隊,以及癱疾港口,陸軍遠程炮兵完全能夠勝任,自然沒有理由多此一舉的把艦炮搬到岸上去。

問題是,還是更加合理的解釋嗎?肯定有,而且非常顯而易見,即共和國海軍有專門的炮擊戰艦。

事實上,如此簡單的事情,美國新聞媒體不是想不到,而是不願意承認。

在美國新聞媒體大肆猜測共和國把艦炮搬到岸上的時候,半島電視臺就做了比較客觀的報道,即共和國海軍肯定秘密建造了炮擊戰艦,或者將民用船隻改造成了炮擊戰艦。

並且在戰爭爆發前,將這些炮擊戰艘秘密派往朝鮮與日本港口。

這一分析合情合理。

也與實際情況差不多。

根據共和國海軍公佈的戰報,炮擊俄羅斯海軍基地的正是停靠在日本新齲與函館的幾艘“火力艦顧名思義,火力艦肯定是格外注重火力的戰艦。

事實上。

火力艦是在民用船隻的基礎上改造而來的軍輔船。

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戰艦。

根據共和國海軍戰艦年鑑,“火力艦。

項目最早由江南造船廠在力刃年根據海軍提出的“萬年造艦計劃。

中提及的“火力強化型水面戰艦。

提出,單獨投資數千萬元完成理論研究與基礎設計,最終在的到海軍重視,並且在2曲年正式立項,在鼎財年度正式獲得撥款、在猛財年度完成設計並且正式開工建造,第一批6艘火力艦均在歷年底之前建成,在歷年初由海軍進行驗收。

因爲火力艦並不執行一線作戰任務,爲了降低建造成本、縮短設計週期、以及減少維護費用,所以在設計中大量採用了民用船隻的建造標準,並且大量採用建造民用船隻的原材料,併爲嚴格按照軍艦的標準進行設計與建造。

由此可見,火力艦也不完全是民用船隻。

嚴格的說,火力艦是按照民用船隻標準進行建造的軍用艦船。

說到這,肯定有人想到了出世紀末,美國海軍提集的“武庫艦。”

認爲共和國海軍在炒別人的冷飯。

沒有創新可言。

果真如此的話,火力艦絕對是個悲劇。

事實是,這種以往只存在於理論中的戰艦初次登場就展現出無與倫比的打擊能力,足以證明是一種成功的艦船。

如果真像某些美國新聞媒體猜測的那樣,火力艦的基礎設計理念源自半個多世紀前,而且早已被美國海軍束之高閣,那麼只能證明。

要麼是共和國以新的理念設計與建造了這種與衆不同的戰艦,要麼是美國海軍鼠目寸光、在半個世紀前就放棄了這種大有前途的戰艦。

顯然,即便是美國新聞媒體,也更加願意接受前一種可能。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火力艦是一種在全新戰術思想與全新設計理念的共同作用下誕生的一種新式戰艦,一種劃時代的戰艦

第33章 各懷鬼胎第96章 突圍第87章 強力佯攻第39章 九天之上第96章 九分鐘的戰鬥第1章 鬼話連篇第67章 同盟體系第93章 煮熟的鴨子飛了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95章 死局第41章 光復第66章 十年磨一劍第23章 非正式會晤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57章 偷襲第80章 輕重緩急第3章 換屆選舉第37章 變策第1章 強國夢第68章 量才爲用第20章 做文章第138章 戰略佈局第13章 第一單生意第68章 自釀苦果第61章 由冷轉熱第42章 順大流第148章 人心惶惶第7章 攔截第154章 大時代第21章 易筋伐髓第8章 一箭三雕第41章 必然選擇第28章 孰輕孰重第42章 大顯神威第12章 憤怒的總統第33章 各懷鬼胎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111章 最後的槍聲第130章 登陸美國第81章 因勢利導第23章 手到擒來第169章 新德里的災難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104章 戰略轉折點第31章 時過境遷第187章 政治化戰爭第6章 第一顆火星第31章 掌握主動權第19章 分家大會第33章 幽靈折戟第48章 偷襲第67章 主力對決第47章 戰況膠着第120章 初嘗甜頭第24章 大事化小第28章 新思維第41章 針鋒相對第34章 全面爆發第22章 移民潮第153章 機會第18章 奪權第32章 夢想與現實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182章 美國企業的滑鐵盧第33章 壟斷經營第3章 風聲漸緊第82章 借題發揮第140章 戰術創新第22章 用心險惡第39章 笑傲長空第55章 鞭長可及第100章 僵局第35章 多手準備第20章 唱高調第24章 驟變第117章 好心幫倒忙第40章 佈局第63章 一錘定音第126章 倒下的民族第63章 外交鬥爭第42章 兩難處境第9章 熱點時局第66章 首輪戰略轟炸第16章 推波助瀾第14章 收復失地第24章 衆矢之的第42章 人盡其能第50章 未來戰士第96章 斷臂自救第37章 變策第20章 軍事禁運第121章 防守反擊第30章 布控第68章 文化第64章 龍出昇天第3章 血淚史第94章 深入主題第91章 契機第68章 搶先攻擊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