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準氣象武器

寸定有很多人將打擊俄羅斯的核武器庫與豹阜前轟炸日贍月。似設施聯繫起來。

兩者確實有相似形,但是不能混爲一談。

日本戰爭中,共和國也是在遭到戰略襲擊之後,對日本進行全面報復。並且通過摧毀日本的全部核設施。讓日本完全喪失核能力。重要的是,日本的核設施相對分散,而且沒有集中存放核武器與核原料。也就是說,只需要使用精確制導的常規彈藥就能達到目的,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非常有限,加上季節影響,污染範圍基本上集中在日本本土,沒有向周邊地區擴散,更沒有對共和國本土構成威脅。毫無疑問,在這場戰爭中,這些相對有利的條件都不存在,甚至完全相反。不說別的,如果用常規武器去打擊俄羅斯的核原料倉庫,即便使用爆炸威力達到百噸級的第五代戰術核彈頭,也無法確保徹底摧毀,只要有核原料殘存,轟炸就沒有任何意義。前面已經提到。使用核武器的話,等於幫了俄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要想達到目的。就得阻止放射性塵埃飄入共和國境內。

因爲季節問題,只要放射性塵埃進入高空,肯定會隨寒流南下,使共和國本土秦嶺淮河以北地區成爲放射性塵埃的污染區,等於大半國土受到污染。這個代價,無論如何都不在共和國的承受範圍之內。

問題是,要想摧毀俄羅斯的核武器庫。肯定需要威力足夠大的炸彈。

矛盾就在這裡。

爆炸威力小了的話,無法確保摧毀目標;爆炸威力大了的話,會使放射性塵埃升入高空。客觀的講,不從其他方面入手。這個矛盾沒辦法解決。

從別的方面着手,唯一的辦法就是讓爆炸產生的放射性塵埃迅速回到地面上去,而要達到在這個目的。最理想的辦法就是來一場降雨,而且要在爆炸點上空、還要在爆炸前後到來,最好在爆炸前開始,在爆炸後持續幾個小時。按照計算機模擬分析的結果,只要降雨量足夠充沛,而且在爆炸後的持續時間在2個小時以上,就能使爆炸產生的放射性塵埃隨同雨水回到地面上,將放射污染區域控制在最小的範圍之內。

問題是,俄羅斯當局在決定核武器庫的地點時,肯定會考慮天氣

從長期保存出發,核武器庫所在地自然是降雨越少越好。實際情況也是如此,俄羅斯的幾座核武器庫與核原料庫都在西伯利亞與遠東的苔原上,年均降水量不到 兇毫米。而且集中在短暫的春季與夏季,冬季幾乎沒有降雨,連降雪都不是很多。要想依靠自然降雨,就得等到夏季,而且得等上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纔有可能遇到一場強度足夠讓塵埃落地的暴雨。毫無疑問,這是非常不現實的事情。

到此。肯定有人想到了“氣象武器”。

作爲“超常規武器”早在刃世紀末。氣象武器就受到了重視。當然,在技術水平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對氣象武器的研究僅僅停留在理論階段。首先得認清楚。氣象武器與“人工降雨”等干預自然現象、以達到某一目的人爲手段並不完全一樣。比如人工降雨的主要目的不是造成破壞,而是減少破壞,氣象武器既然是武器,自然是以破壞、而不是以建設爲目的。

從這個角度出發,要將氣象武器從理論變成現實,難度着實不

就拿降雨、準確的說是降水來說。衆所周知,降水是水的自然循環的一中方式,即液態的水在受熱後蒸發成氣態的水蒸氣,然後在溫度、壓力等因素作用下,聚集成雲,當雲層中的水蒸氣達到飽和與過飽和狀態,再加上一些細微塵埃,水蒸氣就再度凝結成液態水,並且形成降雨,如果氣溫低於冰點,液態水就凝固成固態冰,降雨變成降雪、或者冰雹。在這個循環過程中,最關鍵、也是最難以實現的就是第一個轉變,即讓地表的液態水受熱蒸發成水蒸氣。

別看將一壺水燒乾不算什麼難事。可真要產生足以形成一場強降雨的水蒸氣,需要的能量肯定非常驚人。以一場落在一個 千米乘以,千米的正方形區域內,持續降水,兇毫米的強降雨來說,降水量相當於舊萬立方米,也就是大約舊萬噸。即便在相對溼度爲零的情況下,要將這麼多的水蒸發成水蒸氣,也需要大約猛乙千焦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汽化熱爲每摩爾的8千焦,相當於每千克2狗千焦、也就是大約2石乘以舊的舊次方焦耳的能量。雖然這個能量看上去並不大,大約相當於燃燒虹噸汽油產生的熱量,或者相當於儲存在瓦噸舊級複合蓄電池裡的電能,即便能量轉換效率僅有眈。也只相當於聯燉舊級複合蓄電池裡的電能,但是一場強降雨的範圍肯定不會這麼而且一次性降水量也不止四毫米。如果降雨範圍在一個半徑爲舊千米的圓形區域內,而且持比”水量毫米,總降水量就是,刃億噸,所需能量是巴維制丫門倍。也就是相當於近田萬噸汽油燃燒產生的熱量,或者大約的萬噸舊級複合蓄電池裡的電能。如果仍然按照珊的能量轉換效率計算。則需要8萬噸舊級複合蓄電池裡的全部電能。

顯然,常規手段肯定無法提供這麼多的能量。

要知道,“區域性激光防禦系統”進行一次攔截,也就不過燒掉大約力萬噸乃級複合蓄電池裡的電能而已。更重要的是,如果用同樣的方法。也就是用高能激光讓地表水變成水蒸氣,首先需要靠的不是能量夠不夠,再是如何把能量傳遞過有要知道,在威力提高大約8倍的情況下,任何材料製成的反射鏡都會在瞬間被燒燬。從這些理論分析上就看得出來。即便到了引世紀中葉,氣象武器仍然是霧裡看花。

當然,要在短時間內,在相對狹小的區域內製造一場強降雨,難道還不是很大。以共和國的實力,肯定沒有問題。

正是如此,在談到摧毀俄羅斯的核武器庫的時候,劉曉賓纔沒有特別提到打擊手段。

裴承毅做出決策後,袁晨皓就以總參謀長的身份下達了作戰命令。大約 分鐘後,位於共和國西北某天軍基地實際上就是空軍基地裡的,箇中隊的,操空天戰機就載着劉曉賓提到的特殊彈藥緊急起飛,朝北

所謂的特殊彈藥,實際是就是特製的第五代戰術核炸彈。

雖然從技術角度講,也可以選擇動能彈,但是從現實部署來看,在近地軌道上部署太多的動能攔截衛星肯定會使敵國生疑,並且加重戰略防禦系統的負擔。更重要的是,這種特殊打擊任務並不是一定會出理,的。所以沒有理由放在國家戰略防禦系統上。即便從技術角度出發,動能彈也有所欠缺。比如完全依動能彈的最大速度很那突破每秒舊千米。要想獲得更高的速度,就只能使用電磁加速器,這就相當於將電能轉化成動能、再將動能轉化成內能。總的能量轉換效率肯定不如能量武器,也就沒有必要搞得這麼複雜。

而要用田千克級動能彈在 個面積爲舊平方千米的區域內製造一場勸毫而二的強降雨,至少需要使其速度達到每秒如千米,或者同時投擲幼枚動能彈。這顯然不太現實。

與動能彈相比,第五代戰術核武器自然更加理想。

衆所周知。第五代戰術核武器利用的是介於核能與化學能之間的核間能,每千克催化金屬戰所含有的核間能即遠遠低於聚變產生的核能。又遠遠高於燃燒產生的化學能。因此能夠用相對較小的裝藥量製造出威力相對較大的炸彈。之前已經提到過,在僅僅裝填數千克催化金屬氫的情況下,一枚第五代戰術核武器的爆炸威力都相當於刃噸如果將裝藥量提高到數十千克,就能將爆炸威力提高到數百噸。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因很簡單,催化金屬氫在釋放核間能的時候,會相互影響,所以第五代戰術核武器裡的爆炸物是以微克爲單位分散裝填的,提高炸彈威力,等於提高製造難度。事實上,這也是那些裝填了大量催化金屬氫的複合蓄電池在失控爆炸的時候遠沒有第五代戰術核武器那麼恐怖的主要原因,也是第五代戰術核武器的爆炸威力很難突破 。燉的主要原因。不管怎麼說,爆炸當量能夠得到幾百噸。就足夠用來製造一場小型強降雨了。

共和國天軍空天戰機對俄羅斯核武器庫的轟炸過程,就是一個典型的氣象武器教學使用範例。

轟炸開始的時候,第一批炸彈沒有落到核武器庫上,而是以 勸米的標準間隔落在了核武器庫四周。並且均在一個規則的八邊形的定點上。依靠高精度時間控制器,8枚已經鑽到地表下大約田米處的8枚第五代戰術核炸彈幾乎同時引爆,釋放出相當於瞅燉炸時產生的能量。其中大約醜,也就是相當於力。噸剛,爆炸產生的能量轉換成了熱能。並且使地表的積雪與凍土層裡的水分迅速融化蒸發,形成水蒸氣。大約佔分鐘後,第二批炸彈、實際上就是一枚第五代戰術核炸彈落下,並且非常精確的擊中了隱藏在山體內的俄羅斯核武器庫,第五代戰術核炸彈爆炸、以及核武器庫內彈藥殉爆後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將上面的岩層全部拋入天空,並且將大量塵埃撒向天空。此時,第一批炸彈爆炸產生的水蒸氣已經籠罩在爆炸場上空,而且處於過飽和狀態。一直沒有凝結成水珠,即沒有形成降雨,主要就是沒有形成降雨的一個,必要條件:讓水蒸氣凝聚的塵埃。第二次爆炸,正好提供了這個條件。結果可想而知,隨着爆炸產生的塵埃雲上升,降雨迅速形成,而且非常猛烈。受降雨區中央低壓影響,原先向,川漢的雲層開始向中心收縮,因此放射性小埃並沒擴散,“冊苫巾部集中在了降雨區內,並且隨着降雨回到了地面。更重要的是,第一次爆炸破壞了降雨區內的地表凍土,使得帶有嚴重放射性的降雨迅速向下沉積。並沒聚集在地幕。加上爆炸區中心溫度相對較高,所以大部分降雨在凝結之前就已經滲透到地表下數十米,進入了西伯利亞地區的地下水系。

一處核武器庫如此,其他幾處核武器庫與核原料庫也是如此。

可以說,俄羅斯當局將核武器庫與核原料哭設在人煙稀少、且冬季十分寒冷、下方有數十米厚的凍土層的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反而幫了共和國天軍的大忙。

設想一下,如果俄羅斯的核武器庫在相對溫暖的南部地區,具有嚴重放射性的降水要麼進入河流、要麼聚集在地表、要麼與泥土混雜,放射性物資仍然存在。而且比較容易收集提煉,也就容易被俄軍利用。在人跡罕至的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暫且不說俄軍有沒有辦法向爆炸點運送收集與提煉放射性物質的設備,就算能,也沒有辦法把整個地下水系的水抽出來提煉一遍吧。

如果從效果來看。這還算不上“氣象武器”甚至壓根就沾不上邊。

降雨只持續了2個小時。隨着相對溼度降低,降雨很快就停止了。雖然在這2個小時內的平均降水量超過了如毫米,絕對算得上是特大暴雨。但是降雨範圍非常有限,大約僅有舊平方千米,所以總降水量也非常有限,根本算不上自然災害,也不大可能形成較大範圍的自然災害。

換句話說,如果把類似的降雨放到某座城市上空,還不如直接把顆第五代戰術核炸彈投過去。當然,從目的來看,轟炸取得了圓滿成功。

幾個轟炸地點的降雨結束前,軍情局就調用戰略偵察衛星,對轟炸區域進行了初步偵察,以確定是否要讓那幾架備份的空天戰機進行補充轟炸。初步偵察的結果是,目標已經被摧毀,即便進行補充轟炸,也不會造成更大的破壞,對達到目的沒有幫助。因此,在起飛後不到2個小時,也就是北京時間羽日3點過分左右,完成了轟炸任務的口架空天戰機就轉向返航了。大約半個小時後。轟炸地點的降雨逐漸結束。軍情局立即調動具備探測核輻射能力的偵察衛星,也就是專門爲了《倫敦條約》的核查工作而發射的衛星前注目標上空,探測爆炸區域的輻射水平。結論與之前的一樣,幾個目標均被徹底摧毀,而且放射性污染區域得到有效控制。

此時,共和國高層的視頻電話會議已經結束。

拿到評估報告後,劉曉賓沒有急着向裴承毅彙報,反正裴承毅只要求在天亮前收到轟炸的戰報。按照他的授意,軍情局的技術人員再次讓“覈查衛星”對轟炸地點進行探查。重新收集了輻射數據,並且對前後兩組輻射數據進行了對比分析。由此得出一個結論,7處轟炸地點的輻射強度正在減弱,只有2處轟炸地點 的輻射強度沒有減弱的跡象。也就是說,至少有2處轟炸地點的放射性物質沒有向地下滲透,有可能被俄軍再利用。

讓秘書記下這一點之後,劉曉賓特別以特別報告的方式,提醒了總參謀部作戰處的高級參謀,讓他們在安排後面的作戰行動時,重點照顧這2處轟炸地點。

不得不說,劉曉賓是一個非常細心的人

雖然當時連軍情局的一些技術人員都認爲多此一舉,但是事後證明。俄軍確實想利用這2處地點的放射性殘留物。如果不是監控到位,而且總參謀部在安排作戰行動的時候留了一手,還真有可能讓俄軍得逞。

到這個時候,已經是北京時間凹日點石分了。

雖然冬天的早晨要來得晚一點,但是劉曉賓知道,裴承毅所說的天亮。一直以夏天爲標準,即點左右。不管天色有沒有亮。都算天亮。原因也很簡單,作爲國家領導人,不管前一天忙到多晚,裴承毅都會在每天點馮分準時起牀,在6點之前吃早飯,並且開始一天的工作,清晨6點自然成爲了天亮的標準。

作爲軍情局長,起草戰報自然是輕車熟路的事情。

事實上,任何軍事部門都有戰報的範本,爲了便於管理與交流,除了有特殊要求的之外,所有戰報都按照範本來寫,準確的說,是按照範本的格式來填寫具體信息,最多不過在標註欄內做特別說明。

有此便利,劉曉賓只用了力分鐘就寫好了戰報。

秘書幫他接通元首的視頻電話時。裴承毅正在吃早飯。爲了不讓元首尷尬,也爲了填飽肚皮,劉曉賓讓秘書爲他準備了一份早點。當然。這麼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用開口就把結果告訴了元首。,如欲知後事如何,支持作凹曰甩姍旬書曬齊傘

第104章 對症下藥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69章 命不該絕第9章 最高威脅第112章 戰略大迂迴第101章 戰火蔓延第147章 擅自行動第25章 權力交接第143章 直搗黃龍第44章 機械戰士第25章 邁向戰爭第61章 山地之王第54章 解除威脅第121章 天軍登場第47章 兔死狗烹第44章 死對頭第115章 花小錢辦大事第134章 無條件投降第38章 第一槍第71章 不公平的賽跑第18章 失控的戰艦第7章 惡魔第135章 加快步伐第31章 軍售案第189章 最後的鬥爭第32章 臨時搭檔第83章 圍殲第35章 有備而來第68章 設法脫身第134章 無條件投降第101章 中國意第120章 膠着戰局第102章 宏偉藍第4章 倫敦條約第10章 生存法則第36章 天助我也第4章 團圓第43章 重逢第34章 不眠夜第46章 惡戰的徵兆第117章 好心幫倒忙第8章 最終目的序十六縱橫捭闔第11章 全面打擊第97章 殊途同歸第71章 全面爆發第46章 隔岸觀火第48章 偷襲第14章 苗頭第108章 爭奪焦點第16章 政治家第49章 精小強悍第128章 借題發揮第24章 金融風波第60章 軍事變革第146章 剛猛打法第15章 新興時代第44章 善後第166章 以攻代守第105章 佔領區第154章 另外一個角度第7章 潛移默化第54章 導彈雨第12章 地面戰鬥第26章 秘密交易第43章 合理使用第36章 先進理念第87章 艦隊北上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77章 退守固本第59章 同與不同第116章 條線上的螞蚱第155章 無法衡量的價值第88章 虎將虎軍第21章 倒計時的信號第90章 誘敵深入第6章 前程第45章 將計就計第77章 爲了消耗第55章 多用途第56章 連唬帶嚇第100章 囑託第29章 穩定因素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19章 赤裸裸的威脅第56章 盛極而衰第54章 第一人第113章 戰爭的延續第6章 錢的問題第125章 艱難的開端第48章 轉折契機第26章 海軍參謀長第71章 劇7941第90章 自掘墳墓第24章 接頭第22章 心猿意馬第81章 化危爲機第150章 片面停火第147章 老樹新芽第22章 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