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戰爭威脅

※川解了衆此情況。辦就不難明白,爲什麼在中東問麗咕宇會如此頭痛。

更讓顏靖宇頭痛的是,他還不能置中東問題於不顧。

作爲王元慶親自提拔的接班人,顏靖宇的雄才大略早就得到公認。在王元慶回到中央出任國家副元首期間,擔任廣西自治區主席的顏靖宇就推行了很多地方改革措施,甚至提前按照紀佑國離任前在全體代表大會獲得通過的“四法案”實施了政治改革,爲王元慶隨後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政治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回到中央之後,顏靖宇以國務院總理的身份主持了年的行政工作,行政能力得到了充分肯定。雖然在顧衛民執政期間,沒有獲得多少表現機會,但是在中東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長遠目光,以及與裴承毅、劉曉賓等衆多實力派人物建立起來的密切關係,再次證明了顏靖宇的能力。

母庸置疑,顏靖宇絕對是個很有野心的政治家。

當年,顏靖宇能夠得到王元慶器重,成爲王元慶在廣西任職期間提拔的頭號官員,以及王元慶的正式接班人,與他當年在建設北海經濟開發區時的表現有很大笑系。要知道,王元慶在廣西搞改革,北海是重中之重,後來成爲全球頭號軍火企業的中重集團就是在這個時候落戶北海,三堅集團也是在這個時候在北海興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電力設備產業園,僅這兩家企業就爲北海創造了大約30萬斤,就業崗位與上萬億元的工業產值,使北海成爲了共和國南部地區最重要的工業中心城市。問題是,當時共和國南部地區已經有好幾斤,工業中心城市,也有好幾個經濟開發區。

雖然王元慶是紀佑國的首席助理,而且得到了很多中央領導的支持,但是在建設北海經濟開發區的問題上,仍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當時,顏靖宇就是北海市的一把手。根據外界傳聞,正是因爲顏靖宇的很多果斷措施,比如在工業園的選址問題上,直接繞過了猛的這個非常麻煩的環節,利用政府信託貸款,在海上填出了一塊2心畝左右的陸地,所以在力侶年的時候,趙潤東批准興建北海經濟開發區,並且授權王元慶全權負責。

作爲一個有野心的政治家。顏靖宇在中央的表現要比在地方的表現出色得多。

擔任國務院總理期間,顏靖宇支持王元慶打完了印度戰爭,並且順利解決了由印度戰爭導致的各種問題。別的不說,僅僅是解決戰爭經費這一項,就足以讓顏靖宇與共和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國務院總理媲美。要知道,印度戰爭是共和國建國之後經歷的規模最大的地區戰爭,也是戰爭傷亡與損耗最大的戰爭。雖然絕對開支低於秘打手 年的中東戰爭,但是算上通貨膨脹等因素與共和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印度戰爭的相對開支超過了中東戰爭,爲共和國建國後消耗最大的一場戰爭。用前任國務院總理龐興龍的話來說,能夠在短短數年內解決數以十萬億計的戰爭經費問題,並且保證共和國的經濟能夠正常發展,足以證明顏靖宇治理國家的能力。

可以說,讓顏靖宇擔任國務院總理,算得上是王元慶對他的考驗吧。

不管怎麼說,沒人懷疑顏靖宇的能力。

正是如此,顏靖宇才知道,此時刷旦不應該放棄中東地區,還應該高度關注中東局勢。

從某種意義上講,能否在年之前解決周邊問題,與能否在中東地區牽制住美國有直接關係。所以裴承毅提到敘利亞與伊拉克的時候,顏靖卑才顯得非常爲難。準確的說,是兩難。本站新地址已更改爲:剛一口陽…8。獅敬請登陸閥使!

現實情況是,共和國必須在中東地區有所作爲。

理智告訴顏靖宇,絕對不要輕易插手中東紛爭。

沉思了好一陣,顏靖宇纔在拆開另外一包香菸的時候,對裴承毅說道:“照你所說,中東局勢即將失去控制,敘利亞想收復失地,伊拉克想吞併科威特。”

毒承毅點了點頭,沒有接話。

“這確實是兩個大麻煩,你也知道,以我們現在的處境,捲入中東紛爭的後果非常嚴重,甚至超出了我們的承受範圍。”

“更重要的是,任何一場衝突都有可能引發世界大戰。”

顏靖宇的眉頭跳了幾下,目光停在了裴承毅的身上。

裴承毅沒有迴避元首的目光,直言不諱的說道:“所有人都知道,隨着我國的“國家戰略防禦系統,與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在曰年前後形成全面作戰能力,以及《倫敦條約》的第二階段削減工作在力凹年底完成,最快在田年底,最遲在歷年初,世界大戰的條件就將成熟,關鍵就是以什麼方式引爆這場戰爭。雖然全球有很多熱點地區,比如阿根廷與巴西在美索布達米亞北部地區的邊境紛爭、尼日利亞的戰亂、埃塞俄比亞與厄立特里亞的邊境紛爭、菲律賓與印度尼西亞的領海紛爭、以及摩洛哥與毛里塔尼亞在西撒哈拉的邊境戰爭等等,上紛爭要麼不足以釀成戰爭、要麼不值得我們或者美口知丁。真正有可能引發世界大戰的,只有中東地區的紛爭。”

雖然裴承毅說得如此嚴重,但是顏靖宇沒有一絲驚訝的樣子。

毫無疑問。裴承毅沒有誇大事實。

早在力4打手 年底。也就是中東戰爭的停戰談判開始後不久,很多新聞媒體就宣稱,中東戰爭的“停戰協議”不過是另外一次“力年休戰期。”後來,在評價“停戰協議。的重大價值時,半島電視臺引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普法戰爭、德英海軍軍備競賽、以及海外殖民地紛爭,並且與之做了對比。按照半島電視臺的說法,秘年的中東戰爭就是共和國與美國爲了爭奪世界霸權的第一次正面交鋒,隨着雙方摸清了對方的底細。並且掌握了對方的基本對外政策,不出力年,就會爆發第二場戰爭,而且很有可能因此引發由共和國與美國主導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爲了提高新聞的可信度,半島電視臺還對“第三次世界大戰”做了非常大膽的預測,認爲這場足以改變全人類命運的戰爭很有可能在歷年前後爆發,前後偏差各鮮。因爲半島電視臺與共和國、特別是與共和國情報機構的特殊關係,所以很多人都認爲半島電視臺的這些報道出自共和國當局,即是在警告美國,又是在爲第三次世界大戰營造氣氛。

總而言之,在引世紀的年代末,不再有人認爲世界大戰不可爆發。

關鍵仍然是技術,因爲沒有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就無法克服核武器對人類文明的毀滅性威脅。也就不耳能爆發世界大戰。

這一輪技術突破就發生在引世紀的年代。

衆所周知。從引世紀初開始,美國就全力打造“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甚至一度把俄羅斯、共和國等主要對手逼到戰略死角。出佔年之後,共和國緊跟美國步伐,開始打造“國家戰略防禦系統”。隨後不久,俄羅斯也開始打造類似的戰略防禦系統。直到匠年,也就是半島戰爭之後,法德意三國在歐盟軍事一體化的基礎上提出“歐洲戰略安全防禦系統。的建設計發,全球4大戰略防禦系統全部問世。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世界大戰的陰影再次降臨到了人類頭上。

正是如此,在“全面銷燬核武器”這個問題上,很多國家都持反對意見。本站新地址已員改爲:剛一口陽…8。獅敬請登陸閥使!

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局勢能夠穩定上百年,沒有爆發全球性戰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核武器對世界大戰的遏制作用。雖然核武器具有毀滅人類文明的能力,但是在相互毀滅的威脅下,任何一斤,核大國都沒有膽量挑起世界大戰,而沒有核武器的國家更難以動搖核大國的國際地個。

隨着核武器退出歷史舞臺,再也沒有一種毀滅性武器能夠遏制世界大戰了。

當然,導致核武器退出歷史舞臺的,還是愈發先進的技術。

這些先進技術的集中體現就是“戰略防禦系統。”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共和國的“國家戰略防禦系統”與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受中東戰爭刺激,共和國與美國從冶年開始加快了戰略防禦系統的建設步伐,並且都制訂了在田年完成最後一輪建設工作,使戰略防禦系統形成實戰能力的建設目標。

爲什麼要選擇田年?

根據共和國與美國的經濟發展情況,田年就能消化由中東戰爭產生的問題,開始爲下一場戰爭做準備。因爲戰略防禦系統在建成後還需要進行一系列測驗與檢驗,加上《倫敦條約》的第二階段削減工作要到曰年底才完成,所以到歷年初的時候,兩個超級大國都完成了真正準備。

關鍵還是共和國與美國的戰略防禦系統能否提供切實有效的保護。

根據共和國當局在嫣年初公佈的國防藍皮書,到力綱年底,隨着“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第三期工程全面落實,將形成同時攔截數口個外層空間目標,或者分批攔截打手 勸個大氣層內目標的綜合防禦能力。因爲在《倫敦條約》第一階段裁減工作完成後。共和國與美國的核彈頭保佑量均在萬爲枚以下,即便進行戰前動員,能夠在一次打擊行動中動用的核彈頭數量不會超過強力個,所以共和國的戰略防禦系統足以抵擋美國的戰略打擊。因爲其他有核國家不大可能同時發起打擊,所以共和國的戰略防禦系統足以分批次攔截所有投來的核彈頭。

雖然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要到田年底才形成相應的攔截能力,但是打手 年的差距對兩個超級大國間的戰略平衡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不管怎麼說,共和國不可能在田年底之前爲戰爭做好準備。

由此可見,戰略防禦系統的攔截能力至關重要。

問題是,咐御系統本身也是軍事系統。也是對方的打擊對戰略打擊的角度出發,戰略防禦系統甚至是頭號打擊對象。別的不說,共和國總參謀部制訂的所有與世界大戰有關的作戰方案中,都把打擊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放在首要個置上,均要求在開戰的時候就使其癱瘓,至少要使其部分癱瘓,然後再考慮在適當的情況下對美國本土進行戰略打擊,迫使美國當局在進行戰爭動員之前就宣佈戰敗。

如此一來,雙方的領導人都得爲自己留條退路。

說直接一點。就是提高戰略防禦的門檻。

正是如此,刀石年財政年度,共和國當局就爲國家戰略防禦系統追加了元的額外撥款,要求在第三階段建設目標的基礎上,加強戰略防禦系統的抗打擊能力,具備在天基防禦系統遭到突然打擊而全面癱瘓的情況下,由地基、海基與空基防禦系統對來襲的戰略彈道導彈與核彈頭進行全面攔截,確保本土安全。毫無疑問,元肯定不夠,在隨後幾年間,共和國每年爲此撥款近萬億元,在喲財年度的撥款超過了打手 元與曰功億元。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到歷年初,共和國的戰略防禦系統就將具備“再次防禦能力”。

母庸置疑,美國當局的行動更加積極。

因爲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建設進度一直比共和國的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慢,所以在力凹財年度,美國當局就爲國家導彈防禦系統追加了大約四億元的特別撥款,並且在隨後幾年間每年追加數千億元的特別撥款,要求在臼年底、最遲不得超過2瀝年3月底之前形成“再次防禦能力”。

由此可見,“再次防禦能力”成爲了戰略防禦系統作戰能力的重要指標。本站新地址已更改爲:剛一口陽…8。獅敬請登陸閥使!

當然,共和國與美國均選擇在歷年初讓戰略防禦系統形成實戰能力,肯定有理由。

最直接的理由就是《倫敦條約》對第二階段削減計劃的要求。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到2凹年底,也就是《倫敦條約》規定的第二階段削減工作完成的時候,共和國保有的核彈頭數量爲打手 強枚,能夠用於首輪突擊的核彈頭數量不會超過勸枚。由此可見,哪怕雙方的戰略防禦系統的“再次防禦能力”只有正常情況下的三分之一,也能在一場全面戰爭中攔截對方發射的全部核彈頭。事實上,共和國與美國對戰略防禦系統的“再次防禦能力”的最低要求都是達到正常情況下的三分之二。如此一來,哪怕構成“再次防禦能力”的攔截系統中有一半癱瘓,也能完成攔截任務。

毫無疑問,對一個國家來說,這已經是非常高的保險係數了。

雖然誰都知道,就算戰略防禦系統發揮作用,確保兩個超級大國本土,乃至部分重要盟國的絕對安全,也會對人類文明構成重大打擊,比如外層空間的絕大部分人造設施都將成爲戰爭中的打擊對象,或者被那些在外層空間引爆的核彈頭摧毀,但是從超級大國本身的安全來看。只要本土不會遭到打擊,而且周邊地區的主要盟國也不會遭到打擊,那麼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犧牲部分利益來擊敗對手,絕對是可選手段。

更重要的是,只要盾牌足夠堅固,就能讓對手在是否使用長矛的問題上有所猶豫。

換句話說,如果能夠讓對手認識到,使用長矛不但不能贏得勝利,還將遭到更加殘酷的報復性打擊,並且因此遭受更加嚴重的損失,不管是共和國、還是美國,都得在實戰中有所顧慮。

從大國鬥爭的角度看,只要有一方在使用核武器的時候有所收斂,就能對另外一方產生影響,從而使雙方都有所顧慮。

用一些西弈國際戰略專家的話來說:美蘇冷戰期間,依靠雙方足以將地球毀滅上百次的龐大核武庫維持了世界和平,而在中美冷戰期間,維持世界和平的不再是核恐怖,而是戰略防禦系統。

因爲戰略防禦系統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工業生產力、經濟綜合實力、國家意志等各種與國家綜合實力有關的重要因素的直接體現,所以共和國與美國在戰略防禦系統領域的競爭,纔是兩個超級大國的終極鬥爭。

正是如此,纔會根據雙方戰略防禦系統的建設進度來猜測世界大戰爆發的時間。

也正是因爲戰略防禦系統的決定性意義,所以纔會使世界大戰變得不可避免。

不管怎麼說,地球容納不了兩個超級大國。在國家鬥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只有戰爭才能解決國家間的矛盾。

序十六縱橫捭闔第72章 高調亮相第3章 秘密同盟第53章 當務之急第29章 開打第47章 漫長的發展道路第54章 解除威脅第71章 冬天的氣息第12章 憤怒的總統第35章 多手準備第96章 斷臂自救第49章 錯有錯招第48章 玩火者第31章 軍售案第18章 獨醒第77章 遷都第122章 命運的最後裁決第28章 策動力第11章 統一進程第139章 公民意識第92章 裝甲比拼第121章 天軍登場第10章 自由與麪包第3章 集團化第11章 落網第106章 海上平臺第28章 戰略圍剿第50章 籠中的惡魔第167章 壓力就是動力第10章 女兒的支持第89章 快速突擊第125章 電磁先鋒第31章 出國作戰第109章 持續消耗戰第12章 艱難抉擇第108章 當機立斷第146章 剛猛打法第83章 戰爭動員第6章 錢的問題第122章 一發不可收拾第29章 幕後推手第52章 重大收穫第150章 片面停火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37章 專多能第187章 政治化戰爭第9章 最高威脅第25章 邁向戰爭第25章 欲擒故縱第106章 海上平臺第71章 民主表決第58章 利益交換第62章 權力歸位第54章 旁敲側擊第44章 擔憂與自信第87章 海軍的表演第12章 門檻第54章 解除威脅第86章 奔赴戰場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23章 何去何從第43章 返回中央第15章 關鍵因素第9章 不可告人第83章 戰爭動員第39章 地面戰鬥第3章 利益集團的陰影第63章 想當將軍第36章 牽制力量第73章 大權在握第130章 鋌而走險第32章 推心置腹第132章 決戰態勢第111章 最後的槍聲第68章 必爭之地第137章 高瞻遠矚第176章 棘手問題第29章 瘋狂備戰第69章 亦步亦趨第109章 決戰戰場第129章 軍人職責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80章 再次遭遇第69章 前因後果第131章 不同命運第102章 全面升級的擔憂第76章 虎視眈眈第49章 錯有錯招第48章 誰綁架誰第11章 喜憂參半第106章 無敵空降兵第7章 人財兩不誤序十二全體動員第63章 外交鬥爭第117章 南方決戰第122章 激戰將至第63章 一錘定音第125章 兩把尖刀第132章 停戰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