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移民潮

小世紀初。烏干達駐聯合國大使在爲部族衝突中喪失家盾”民奔走疾呼時提到。貧困是人類社會最大的毒瘤。歸根結底,幾乎所有社會問題、特別是導致重大災難的社會問題多是由貧困引發的。如同南非大主教在回答一位西方記者的問題時提到,非洲戰亂不斷的根源就是極度貧困。與非洲相反,經濟發達的西歐、北美與澳洲,就沒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爆發過戰亂。

印度尼西亞的問題,除了貧困,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

早在力刃年,印度尼西亞的基尼係數反映社會貧富差距的一個數據由引世紀初的不到4彪升到朽以上。雖然大部分印度尼西亞人忍受貧困的能力可以與力世紀田年代以前的共和國公民相提並論,對社會不公的忍受能力也非常厲害,比如在人類即將到殖民月球的引世紀刃年代,仍然有大約出萬印度尼西亞人從火山口撿拾硫磺爲生,而這些人都活不到田歲。他們用健康與壽命換來的,不過是每天幾個元的收入。但是隻需要一小部分人對社會不滿就能造成嚴重的社會動盪。毫無疑問,在任何國家都不缺乏對社會不滿,而且敢於起身抗爭的鬥士。

受國情影響。印度尼西亞的社會動盪帶有明顯的民族主義特徵。

要知道,早在力世紀刃年代,占人口總量不到毖的華人就憑藉勤奮勞作與聰明才智控制了印度尼西亞8皖的社會財富,由此導致了從力世紀刃年代與匆年代的軍政府長期奉行排華政策,以及發生在打手 甥年的、導致數十萬華人喪生與數百萬華人受害的嚴重反華暴動。進入引世紀後,印度尼西亞的反華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傷年就差點再次發生反華暴動。可以說,三堅集團把資源加工企業放在馬來西亞,甚至不惜投入巨資興建工業園與擴大港口吞吐能力,就是對印度尼西亞社會上存在的排華反華情緒心存疑慮,不想承擔額外風險。甚至可以說,共和國跨國企業在投資印度尼西亞時以資源開採業爲主,也是爲了降低投資風險。不管怎麼說,資源開採業的前期投入並不大,資本回收速度更快,而且撤資的時候也更加方便。

萬幸的是。在力力年之前,印度尼西亞社會上的排華與反華情緒還不嚴重。

不管怎麼說,在力力年之前,特別是在溺年之前,受全球大蕭條影響,從印度尼西亞政府到印度尼西亞民衆,都知道不能得罪共和國,必須依靠共和國的市場、以及共和國的投資來保持社會穩定。可以說,在刀紹年之前。印度尼西亞政府做得最多的事情就走出臺各種各樣的行政法規,保護共和國跨國企業在印度尼西亞的利益,並且控制國內民衆的情緒。

所謂一好遮百醜,甩爲經濟一直向上發展,所以很多問題都被遮蓋住了。

實際上,早在曲年,印度尼西亞社會上的排華與反華情緒就開始擡頭。當年3月引日,發生在雅加達萬豪國際酒店、導致刃多人喪生、如多人負傷的恐怖襲擊案就針共和國的跨國企業。雖然印度尼西亞當局迅速採取行動。出動特種部隊擊斃數名恐怖份子,解救了數百名人質,並且按照共和國的要求,讓共和國的刑事專家實際上是情報人員審訊了唯一被活捉的恐怖份子,但是這起事件仍然對兩國關係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當年共和國赴印尼遊客減少七成,共和國跨國企業在印尼投資銳減四成,包括三堅集團、葉宏集團與華勝集團在內的多家大型跨國企業紛紛將投資目的地轉往馬來西亞與泰國,甚至在年中的時候傳出了三堅集團準備從印尼撤資的消息。就算這只是某些別有用心的西方新聞媒體放出的謠言受此影響,三堅集團的股票在數日內暴跌了近院,而當時三堅集團正在與阿根廷最大的國有礦業集團進行換股合併談判。受股票暴跌影響,三堅集團爲兼併南美洲第四大的礦業集團多付出了大約如億美元,而持有該集團上市股票的西方金融企業從中獲益上百億美元,也能從中看出,隨着印度尼西亞社會上的排華與反華情緒擡頭,任何一家共和國的跨國企業都得重新考慮在印度尼西亞的投資了。

當然,這裡存在一個問題。

看待印度尼西亞的時候,很多人將這個國家與北美洲的墨西哥做對比。準確的說。是拿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的關係跟美國與墨西哥的關係做對比。

歷史上,美國與墨西哥也有矛盾,甚至兵戎相見,而且在美國主導的產業鏈中,墨西哥也處於最底層。更重要的是。墨西哥也有上億人口團年的統計數據,貧富差距也非常懸殊,貧困問題也很嚴重。可走進入引世紀後,墨西哥不但不是美國的敵人,還是美國最重要的盟國之一。

可以說,從的理位置、國家基本環境、社會發展狀況等方面來看,印度尼西亞確實與墨西哥非常相似。本站薪地址巨裡改爲:剛訓訓口陽孫昭比…敬請暨陸閱隘!刪。印度尼西亞沒有能夠成爲共和國的明國

正是如此,有人認爲。共和國在處理周邊問題上遠不如美國。

顯然,要解釋這個問題並不容易。

前面已經提到了一些原因,比如印度利息呀的特殊自然環境,以及歷史文化聳景。

關鍵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真要找到問題的關鍵,還得從共和國身上着手。

美國能夠與墨西哥走到一起,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那就是美國與墨西哥都是移民國家。特別是美國,作爲世界上文化思想最開放的國家,美國在國家競爭中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與墨西哥合作的時候,美國社會上肯定不會出現所謂的“反墨情緒”。最多隻是在與墨西哥相關的一些問題上,比如非法勞工、毒品走私、洗錢等方面有所埋怨,而這些問題都能通過合作得到化解。站在墨西哥的立場上,因爲拉美裔是僅次於白人與黑人的美國第三大族羣,所以墨西哥人也沒有根深蒂固的反美情緒,至少沒有由民族主義思想演變來的反美情緒。這兩點從根本上決定了美國能夠與墨西哥走到一起,並且以建立共同市場的方式實現經濟上的統一。

毫無疑問,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之間不存在這樣的基礎條件。

別的不說,僅移民問題就對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的關係造成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

衆所周知。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不久,隨着“中國一南亞市場共同體”宣告成立,來自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與斯里蘭卡的移民涌入,共和國成爲了“移民淨接受國”也從此帶來了影響共和國數十年的移民問題。因爲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國是伊斯蘭國家,來自這兩個國家的移民很難在共和國的主流社會中站穩腳跟,別的不說,絕大部分巴基斯坦人與孟加拉國人就很難適應共和國的飲食習慣,雖然尼泊爾與斯里蘭卡是佛教國家,來自這兩個國家的移民與共和國的主流文化沒有太大的矛盾,畢竟中華民族深受佛教影響,但是尼泊爾與斯里蘭卡的人口本來就不多,輸出的移民自然不會多到哪裡去。所以隨着人口老齡化問題愈發嚴重,從團年出臺第一都有助於移民的法律開始,到喲年的短短力年間,共和國總共出臺了近墜部與移民有關的法律與法案。要知道,在這力年間,出臺的與共和國公民權益有關的法律與法案也不過就四來部。由此可見,共和國高層早就認識到了移民對推動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

問題是,共和縣年有意無意的忽視了印度尼西亞這個人口大國。

根據共和國官方在秘打手 2月引日。移民局隸屬於外交部總共發放了山飛萬餘張“紅卡”即共和國居民社會福利保障卡,因爲是紅色的。而且與美國的綠卡、歐盟的藍卡相對應。纔有了這麼個名字,其中發放給東南亞國家移民的爲餘張,而這裡面只有大約功萬張發給了印度尼西亞移民。也就是說。作爲東南亞地區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輸入共和國的移民僅佔該地區移民的既左右,佔共和國接收移民的鰓。移民人數排在印度尼西亞前面的還有緬甸、朝鮮、越南、泰國、孟加拉國、肯尼亞與尼日利亞。排在幾個亞洲國家後面還算正常,畢竟緬甸、朝鮮、越南、泰國與孟加拉國都是共和國的盟國。而且都與共和國有着非常密切的往來,可是排在兩個非州國家後面,特別是排在尼日利亞後面,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顯然,這是很不正常的情況。以印度尼西亞的國情,以及所處的地理位置,如果沒有人爲原因,印度尼西亞肯定是共和國的第一大移民提供國。

事實上,在力力年之前,共和國至少遣返了勁萬來自印度尼西亞的非法移民,如果算上共和國海事廳的巡邏艦艇在公海上驅逐的偷渡船隻上的偷渡客,恐怕這個數字會超過勁萬。算上通過合法途徑獲得共和國公民身份的勁萬移民,印度尼西亞已經是共和國的第一大移民提供國了。

出現這一情況的主要有三個原因。

是宗教信仰冉題。

與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一樣,印度尼西亞也是伊斯蘭國家,而且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伊斯蘭國家。雖然這不是主要原因,因爲同樣是伊斯蘭國家,孟加拉國的移民數量就超過了印度尼西亞。尼日利亞也勉強算愕上是伊斯蘭國家大約有眈的公民是穆斯林,其輸入共和國的移民數量也超過了印度尼西亞。

二是共和國社會上的認可問題。

要知道,在山飛萬移民中,除了極少數擁有高級學歷的精英級人才之外,大部分移民在共和國從事的都是最普通的勞動。共和國社科院在刀的年做了一次調查。在共和國定居的移民主要從事瞰職業,從多到少依次是養老護理、家政服務、城鎮環衛、餐飲旅遊與工程

從這份報告中不但能看出共和國存在的問題,也看得出移民存在的問題。因爲人口老齡化已經非常嚴重,養老護理已經是服務業中所佔比例最大的一塊。根據社保機構統計,在比年的時候,共和國至少缺乏打手 勸萬養老護理服務人員,而養老護理的年產值在萬億元以上。因爲共和國的主要青壯年勞動力都得從事社會生產,而且隨着勞動力減少,社會上出現了大量成功機會,雖然國家一再提高政策力度,鼓勵年輕夫婦養育更多的孩子,但是絕大部分育齡夫妻首先考慮都是事業,而不是家庭,所以以照顧未成年人,特別是嬰幼兒爲主的家庭服務業成爲了服務業中的第二大產業,在力幻年的勞動力缺口高達四萬。其他三個行業基本上都是勞動強度大、對技能要求不高、而且對體力要求比較高,所以順理成章的成爲了大部分文化素質不高的男性移民,以及年輕的女性移民的首選就業方向。

在前兩個產業中。養老護理照顧旺歲以上的老人,家政服務的僱主大多是的歲以上的中年人,這些人都有着比較豐富的社會經驗與成熟的思想價值觀念,對僱傭對象有比較高的要求,很容易受到社會輿論影響。如此一來,在僱傭看護員與保姆的時候,很多僱主寧願騁請尼日利亞移民,也不願意僱的印度尼西亞移民。

特別是在出刃年的那次排華反華風波之後,很多人在僱傭保姆的時候都明確提出不要印度尼西亞人。

斷絕了兩條最主要的從業渠道,印度尼西亞移民在共和國找到一份穩定工作的機會大大降低。按照共和國的相關法律。持暫時居住證的移民要想成爲共和國的永久公民,至少得在連續就業8年。或者在某一行業內連續就業年。實際上,這個門檻非常低,在美國是打手 年與8年,在歐盟則是舊年與口年。問題是,因爲大部分移民缺乏勞動技能,要想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絕對不是件容易事情。據不完全統計,被共和國遣返的飛0萬印度尼西亞非法移民中,至少有四萬是暫時居住證到期,因爲不想回國而擅自留下來,最終被移民局強行遣返。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共和國的移民法律法規對印度尼西亞人很不利。

除了前面提到的持續工作時間之外,四隻,也就是養老問題暴露出來之後,全體代表大會在“移民管理辦法第四修正案”中明確提到,所有以工作爲由申請暫時居住證的外籍人員、以及申請永久居住證的外籍人員都得通過的到移民局認可的漢語資格考試。

要想留在共和國。至少得說一口流利的漢語,而不是讓共和國的公民去適應移民,學習英語或者其他什麼亂七八糟的語言。這項修正案並不嚴厲,要在美國拿到綠卡,要在歐盟拿到藍卡都得通過語言考試。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幾個“移民大戶”都不存在問題。比如在朝鮮,漢語已經成爲第二官方語言,所有朝鮮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得學習漢語,並且在高考的時候得考試漢語成績。在越南、老撾、束塘塞、泰國與緬甸,漢語都是必修的第一外語,而在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國,漢語也是必修外語。更重要的是,藥年前,漢語資格考試以口語爲主,也就是以說爲主。如此一來,共和國大部分盟國的年輕一代都能順利通過漢語資格考試。

非常可惜的是。印度尼西亞不是共和國的盟國。而且漢語在印度尼西亞也只是選修外語,而不是必修外語。刀力年前,大約艦的印度尼西亞人在申請赴華工作與永久居住證的時候,都被語言當在了共和國的國門之外。

從一個移民問題就能看出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之間存在的巨大隔閡。

歸根結底,移民問題實際上是兩個國家,或者說兩個民族矛盾的直接體現。

如同出世紀的拉美移民在美國受到歧視,給美國社會製造了巨大的麻煩一樣,因爲印度尼西亞移民在共和國受到各種各樣歧視,不管就業與接受教育、還是就醫與社會保障,總是低人一等。所以印度尼西亞移民的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嚴重的犯罪率又反過來影響了共和國當局的移民政策,導致印度尼西亞移民獲得“紅卡”的難度越來越大。問題是,再嚴厲的移民法也擋不住偷渡,事實上,移民管制越嚴的國家,偷渡問題就越嚴重。根據社科院的調查報告,的時候就有大約打手 如萬來自印度尼西亞的非法移民在共和國從事各種各樣的工作,預計到曰年的時候。這個數字將增加到勁0萬,而到時候共和國的合法移民不大約只有強刀萬。也就是說,到田年,僅來自印度尼西亞的非法移民就相當於共和國接納的合法移民的三分之一。

如此多的非法移民肯定是斤,問題,而且是個非常大的問題。

第52章 一挑三第97章 窮途末路第12章 搭臺唱戲第120章 膠着戰局第63章 總理的決斷第34章 全面爆發第7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37章 專多能序十七偃旗息鼓第27章 海空對抗第24章 撲朔迷離第93章 煮熟的鴨子飛了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133章 高地第127章 關鍵問題第22章 王牌艇長的機會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60章 協同作戰第8章 一箭三雕第3章 血淚史第138章 絕對火力優勢第12章 新人新氣象第101章 雷厲風行第177章 爭分奪秒第25章 分寸與輕重第121章 防守反擊第53章 快速調整第88章 開門紅第13章 頭緒第21章 雄獅之心第40章 玩概念第10章 秘密逮捕第66章 首輪戰略轟炸第109章 決戰戰場第32章 穩住朝鮮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31章 軍售案第11章 轉機第70章 王牌登場第38章 初露頭角第105章 敵後立足第34章 不眠夜第25章 輸掉的戰爭第42章 順大流第6章 錢的問題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39章 以小時計算的決戰第117章 全線吃緊第1章 財神爺第45章 弱國強兵第53章 強強對話第21章 戰爭到來第20章 關鍵所在第79章 獨角戲第5章 實力與信心第85章 決戰跡象第37章 登陸第77章 退守固本第46章 家門不幸第79章 戰場外的戰鬥第41章 毀天滅地第65章 開創性戰役第71章 全面爆發第55章 點悟第187章 政治化戰爭第89章 解密第70章 窩裡鬥第10章 衝突升級第142章 地面決戰第19章 請求援助第114章 寶刀不老第138章 戰略佈局第50章 瘋狂反撲第30章 推倒重來第4章 你情我願第12章 地面戰鬥第48章 國家宣言第46章 備用計劃第51章 和平解放第108章 爭奪焦點第183章 分蛋糕第79章 硝煙再起第13章 頭緒第132章 決戰態勢第71章 一大步第112章 戰略大迂迴第26章 定性分析第97章 殊途同歸第35章 軍士長第77章 退守固本第19章 干將出馬第42章 大殺器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105章 西非戰火第77章 增兵第83章 造勢第105章 最佳戰果序十八神秘物質第6章 拷問第5章 區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