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三足鼎立

洲興說的美國大選是由利茲集團操控的場,“骯。叨”那麼侶年的大選就是美國公民捍衛自由民主的政治體制所做的鬥爭。

對任何一個美國公民來說。好年的大選都有着非同一般的重大意義。

大選結束之後,旭在評論選舉結果的時候就提到,對民新黨來說,這是一場“雖敗猶勝”的偉大戰鬥,對美國選民來說,則是一場爲了捍衛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所進行的偉大斗爭。

雖然結果不太理想,但是民新黨從這次大選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更重要的是,這次大選之後。再也沒人認爲民新黨是個可有可無的小政黨。

事實上,在幾個傑出政治家的領導下,民新黨離勝利就差一步。或者說。在整個競選過程中。民新黨只犯了一個錯誤。而且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錯誤。那就是安排了一個錯誤的競選組合。

嚴格說來,這也算不上錯誤。

根據彼得雷烏斯在回憶錄中提到的相關內容,邀請洛布林夫人“加盟。的時候,民新黨開出的基本條件就是推舉洛布林夫人爲總統候選人。

雖然彼得雷烏斯沒有在他的回憶錄中說得更詳細一些,但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民新黨要想拉攏洛布林夫人,就得推舉她爲總統候選人。原因非常簡單,洛布林夫人辭去國務卿的職務。就是因爲共和黨不打算推舉她爲總統候選人。

前面已經提到,早在幼年的時候,那些支持共和黨、或者說暗中控制着共和黨的利益集團就認爲,任何人都能代表共和黨在砒8年的大選中取勝,因此沒有必要扶持一個像洛布林夫人這樣的有逐漸的政治家。如此一來。在冶年初,也就是共和黨開始爲大選做準備的時候,就把洛布林夫人排除在外。雖然當時爲了穩定政局,避免給對手機會,仍然有部分共和黨要員推舉了洛布林夫人,並且公開宣佈支持洛布林夫人競選總統。但是在共和黨內部決策上,根本沒人考慮洛布林夫人。雖然這些小把戲騙不了洛布林夫人,但是作爲共和黨的元老之一。不管怎麼說,洛布林夫人還是不肯放棄希望。直到甲年底,隨着競選大幕拉開。共和黨內部初選開始,洛布林夫人才徹底絕望。

以當時的情況,洛布林夫人很有可能沒想過加入民新黨,而是想就此退休。

事實上,早在2拋年。年過的的洛布林夫人就想退休。不管怎麼說。作爲女性,就算洛布林先生也是知名政治家,洛布林夫人不可能像男人那樣把一輩子都獻給政治,總會有軟弱的時候。在國務院幹了7年,加上之前的政治生涯,洛布林夫人早就心力憔悴想到退休是很正常的事情。

問題是,作爲政治家,洛布林夫人豐定不會甘心接受失敗。

從隱退到復出,區別只是有沒有人能夠重新點燃洛布林夫人的鬥志。本站新地址已更改爲:一配…獺請登陸閱讀!

顯然,這個人不可能來自共和黨、也肯定不是民主黨的成員。在民新黨中,正好有這麼一個能夠讓洛布林夫人振作起來的政治家。或者說,有這麼一個能夠得到洛布林夫人信任的政治家。

這個人就是杜奇威。

洛布林夫人回到北卡羅來納州的莊園後,杜奇威就趕了過去,僅僅用了出說,小周之後,也就是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之後,才宣佈加入民新黨。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洛布林夫人得到了杜奇威的承諾。

要知道,在此之前,民新黨並沒決定由誰參加總統競選。以當時的情況。彼得雷烏斯在黨內擁有很高的威望,卻受大選風波影響。很難得到足夠選民的支持。與彼得雷烏斯相比,杜奇威不缺乏選民的支持與認同,只是作爲政治家,他在民新黨內的影響力還遠遠比不上彼得雷烏斯。如此一來,如果彼得雷烏斯不打算主動讓步的話。杜奇威最多隻能以搭檔的身份角逐副總統。

問題就在這裡。

彼得雷烏斯與杜奇威搭檔打手最大的問題就是兩人都來自軍隊。而且都是非常有名的將軍。雖然杜奇威在布蘭迪諾政府中擔任過要職,在韋斯特伍德執政期間也有過作爲,但是彼得雷烏斯沒有在政府中擔任過要職,甚至沒有多少行政經驗。如此一來,兩人組成搭檔,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讓選民相信,他們能夠管理好美國。顯然。不會有任何一個美國選民希望像管理軍隊那樣來管理國家。

也就是說,民新黨缺乏一位能夠讓選民接受的,與軍隊無關的政治來

這就是杜奇威高調邀請洛布林夫人的根本原因。

事實上。在這件事情上,杜奇威做出了很大的犧牲。因爲他是彼得雷烏斯的助手。所以在邀請洛布林夫人加入民新黨之後,就得退出競選班子。雖然以杜奇威的影響力。以及他在此之前行政經歷,只要民新黨在大選中勝出,他就是曰洲捌的頭號人選,就算當不卜國務卿,航會成爲國防部長四言之,杜奇威不會被閒置。但是杜奇威退出後帶來的最大問題並不在此,而是洛布林夫人與彼得雷烏斯的組合中,誰主誰次?

如果僅僅是競選搭檔,肯定無法打動洛布林夫人。

要知道,在美國的政治體制中,副總統就是個“備份”。只要總統一切正常,副總統就最多隻能到處走過場,吸引一下眼球。不可能在聯邦政府的重大決策中產生作用,在發生某些威脅到美國安全的重大事務的時候,甚至得主動迴避,以免總統與副總統同時完蛋。也就是說。副總統的權力連國務卿都比不上。

更重要的是,彼得雷烏斯確實沒有多少號召力。

杜奇威主動退出競選搭檔,除了爲洛布林夫人加入民新黨提供條件之外,還是在變相向彼得雷烏斯施加壓力。說直接一點。爲了能夠爲民新黨爭取到更大的獲勝機會,杜奇威都高姿態的做出了讓步,作爲民新黨頭號人物的彼得雷烏斯也應該有所表示。如果他爲了個人利益而不顧黨派利益的話,也就沒有資格擔任民新黨的黨魁了。

如此一來。彼得雷烏斯別無選擇。只能主動讓步。

正是如此,在2餾年的時候,洛布林夫人才以民新黨總統候選人的身份,與共和黨推舉的克萊澤曼在緬因州當了口年的州長、民主黨推舉的羅克斯維爾前加利福尼亞州的聯邦參議員競爭總統寶座。本站斬地址已更改爲:舊一配…鞭請登陸四讀!

這個安排,或多或少有點問題。

雖然沒人可以否認洛布林夫人的政治才華。以及她在共和黨支持者中的號召力,也沒人能夠否認她的競選搭檔,即彼得雷烏斯在民主黨支持看中的號召力,但是兩人組成競選組合之後,最大的問題就是對雙方支持者產生的影響。說簡單點。看好洛布林夫人的共和黨支持者在投下選票前,肯定得考慮彼得雷烏斯的影響。同樣的,民主黨的支持者在投票之前也得考慮洛布林夫人的影響。

由競選組合還帶來了一個更加尖銳的問題,那就是執政綱領。

雖然彼得雷烏斯是典型的鷹派政治家,但是洛布林夫人卻是共和黨中比較少見的鴿派政治家。也就是說,兩人組成的競選組合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執政綱領。也就不可能在參加競選的時候提出足以讓選民心動的口號。

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在競選的時候,民新黨的競這口號非常空泛。

結果可想而知,很多選民沒有將選票投給民新黨。

正是如此。洛布林夫人最終以極爲微弱的差距輸給了克萊澤曼,共和黨連續第三次贏得大選。要知道。這已經平了由里根與老布什在年到打手昭年創造的連續執政記錄,是共和黨在引世紀以來第一次連續第三次在大選中獲勝。

這裡涉及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國的選舉制度。

與其他西方國家不一樣,在有3個政黨參選。而且沒有任何一個政黨的候選人獲得了半數以上的選舉人票的時候,並不直接舉行第二輪選舉,而是由最高法院裁定。如果得到選舉人票最多的候選人比其他候選人最少領先甥,就會直接當選。只有在差距不到的情況下,纔有可能由得票最多的兩位候選人進行第二輪角逐。

洛布林夫人僅比克萊澤曼少了飛張候選人票,也就是剛好超過了祝。

雖然輸掉了大選。但是換個角度來看,民新黨纔是這場大選的真正勝利者。

首先對執政的克萊澤曼來說,因爲與總統大選同時進行的還有衆議院換屆選舉,以及參議院的選舉,而共和黨在這兩場選舉中都沒有獲得多數席位,所以就算住進白宮,克萊澤曼也無法順利推行其治國政策。其次是這場選舉對美國選民的影響,即從此時開始,美國選民必須適應三黨角逐的政治格局。雖然在很多人看來,最多幾個年,三個政黨中最弱的一個就會被淘汰掉。回到兩黨輪流執政狀態,但走到底是哪個政黨被淘汰。以及美國會因此受到多大的影響,恐怕誰也說不準。

最後就是民新黨的地位得到了承認,至少所有美國人都知道在共和黨與民主黨之外。還有一個政黨,而且是一個有影響力,也有能力角逐總統寶座的政黨。在評論這次大選的時候,比就提到,雖然民新黨以微弱劣勢輸掉了大選。但是誰能保證口年之後民新黨不會捲土重來?事實上,最高法院裁定共和黨候選人克萊澤曼贏得大選之後,就有很多新聞媒體預測,釁之後。民新黨不但會捲土重來。還會在大選中擊敗所有競爭對手。

實際上,不需要等到4年之後。

大選結束之後,彼得雷烏斯就宣佈退出民新黨,由杜奇威擔任黨魁。而杜奇威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授予彼得雷烏斯“終生榮譽黨魁。稱號,把彼得雷烏斯以民新黨創始人的身份捧上了神壇。

這一變動已經讓民主黨與共和黨感受到了威脅。

如果說彼得雷烏斯是一個更加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政治家,那麼杜奇威就是一個具有濃重現實主義色彩的政客。當然,沒人否認,杜奇威是一個有目標、有理想,而且有很大抱負的政治家。

從某種意義上講,民新黨輸掉大選,就是因爲沒有推舉杜奇威。

設想一下,如果當杜奇威與洛布林夫人搭檔,而且以杜奇威爲主。民新黨大約有幼的機會贏得大選,杜奇威也將因此成爲自格蘭特與艾森豪威爾之後,第三位以退役將領身份當選的總統。更重要的是,杜奇威很有可能成爲西奧多羅斯福那樣的、集軍事與政治才華於一身、擁有強大號召力的國家領袖。

問題是,在燃年的大選中,杜奇威不可能取代彼得雷烏斯與洛布林夫人。

不管怎麼說,彼得雷烏斯急流勇退,對新民黨來說絕對是好事。要知道,這位曾經指揮美軍在3個星期內攻入巴格達、推翻薩達拇政權,並且在孫0年臨危授命、前往阿富汗指揮聯軍作戰的將軍已經年近必,在參選的時候就是美國曆史上年紀最大的總統候選人。可以說,民主黨在洶年敗選。民新黨在媽年敗選。都與這位精力旺盛、身體健壯的退役將軍的年齡有很大的關係。

與彼得雷烏斯相比。杜奇威最大的優勢就是年輕。

雖然以軍人的標準來說,杜奇威也老了,但是以政治家的標準來衡量,剛過沁歲的杜奇威正處於一個政治家的黃金時期,如果考慮到他在軍隊中練就的身板,他的年齡就更不是問題了。

更重要的是,杜奇威與彼得雷烏斯一樣。沒有政治家的弊病。

在絕大部分美國人心目中。杜奇威仍然是那個在朝鮮半島上指揮美軍奮勇作戰、在馬島衝突期間爲盟國出謀劃策、在中東戰爭中臨危授命的將軍。一個不折不扣的、而且是鐵面無私的軍人。

正是如此。在杜奇威成爲民新黨黨魁之後,該當的支持率就彪升了近舊個百分點,超越共和黨,成爲民意毒持率最高的政黨。

當然,這還得算上洛布林夫人的功勞。

杜奇威能夠成爲民新黨黨魁,與洛布林夫人的退讓有很大的關係。以當時的情況,雖然在彼得雷烏斯退休後,洛布林夫人不可能喧賓奪主的爭奪黨魁的個置但是她要想不開的話,肯定會因此脫離民新黨,大不了回家養老。不管怎麼說,洛布林夫人有影響力,特別是在那些共和黨的傳統支持看中間。洛布林夫人的號召力超過了民新黨的其他成員,而民新黨要想在4年後捲土重來,就得利用洛布林夫人的號召力。正是如此,彼得雷烏斯纔沒有把黨魁的位置讓給內維德或者科波菲爾這兩人與彼得雷烏斯都有非同一般的關係。而是讓杜奇威出位。原因很簡單,只有杜奇威才能挽留洛布林夫人。

由此可見,杜奇威成了媽年夫選的受益人。

因爲民新黨的幾個“大腕。做出了最明智的抉擇,沒有對黨派的聲望產生太大的負面影響,所以杜奇威要想在年奪魁,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悄,那就是彌補在鵡年大選中犯下的錯誤,爲競選制訂一份詳細的,而且能夠讓選民動心的競選綱領,也就是如何治理美國的執政綱領。

這是一件系統的。而且複雜的工程。

萬幸的是,杜奇威不用像彼得雷烏斯與洛布林夫人那樣在大選開始前才倉促應對,他有長達蚌的準備時間。更重要的是,成爲民新黨黨魁的時候。杜奇威已經積累下了足夠的政治經驗與行政經驗,而且擁有很高的威望。對他來說。只要能夠喊出一句能夠打動選民的口號,就能在年的大選中獲勝。

事實上,就連裴承毅都把杜奇威當成了頭號威脅。

要知道,在戰場上,杜奇威已經證明了他是一個熱愛祖國的軍人。如果杜奇威在年的大選中獲勝,肯定會對共和國構成嚴重威脅。正是如此。巧年6月,也就是杜奇威宣佈脫離民主黨,加入民新黨後不久,裴承毅就找到劉曉賓,讓他密切關注這個脫下軍裝的美國政治家。本站新地址已臣改力:一陽…敬請登陸舊使!

問題是,在杜奇威率領民新黨爲再次衝擊白宮做準備的時候,共和國也面臨着同樣的問題,軍情局沒法把重點放在國外,就連裴承毅也沒有足夠的精力繼續關注大洋彼岸對手的一舉一動。

對共和國來說,甲年的換屆選舉同樣重要,而且同樣複雜。

更重要的是,這次選舉不但要決定未來3年的國家領導人是誰,還將決定共和國的政治改革能否進入第二階段。能否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民主政治體制。

對裴承毅支持的顏靖宇來說,這是一場輸不起的選舉。

對裴承毅來說,這也是一場必須取勝的戰鬥!

第141章 佯攻第92章 東線戰爭轉折點第88章 虎將虎軍第38章 自主決策第48章 玩火者第69章 權益第11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18章 點火第16章 新聞戰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29章 因果關係第27章 世界大戰第90章 爆炸效應第26章 秘密交易第115章 攻堅戰第19章 針鋒相對第119章 人贓俱獲第20章 做文章第85章 決戰跡象第112章 行刑第14章 收復失地第57章 胸懷大志序九死裡逃生第136章 長遠謀劃第6章 戰爭策劃者第40章 掉包第126章 倒下的民族第60章 致命威脅第76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143章 五加九會議第81章 變局第92章 只缺運氣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1章 財神爺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113章 倒計時第34章 民族資本家第56章 快準狠第24章 推銷戰爭第35章 交易第175章 政治領袖第53章 不宣而戰第10章 理想海軍怨第9章 不可告人第35章 發展方向第13章 煙霧彈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75章 全面化第40章 掉包第98章 野心家的結局第38章 孤注一擲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18章 軍長大會第78章 招決勝負第111章 一擊即潰第94章 深入主題第99章 單獨戰役第53章 巔峰之作第104章 鐵骨仁心第43章 大家當第83章 最後席位第55章 點悟第13章 煙霧彈第166章 以攻代守第42章 幫倒忙第35章 奇兵第83章 雙管齊下第136章 是好是壞第54章 中堅力量第11章 新戰術思想第117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09章 決戰戰場第98章 最後一擊第139章 指揮藝術第16章 基礎第26章 航母出擊第13章 聯合火力支援第69章 轉移重點第5章 衆望所歸第84章 海上決戰第17章 多事之秋第33章 親自作餌第34章 民族資本家第69章 亦步亦趨第109章 打招呼第80章 輕重緩急第41章 不變應萬變第39章 鬥法第76章 有限反擊第46章 備用計劃第12章 順從第100章 僵局第24章 推銷戰爭第17章 多事之秋第36章 牽制力量第15章 智者千慮第7章 借勢第56章 連唬帶嚇第5章 軍情局長第179章 外長會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