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戰鬥單位

詐爲陸軍上將。裴承毅自然更加關注陸軍的建設情況六

印度戰爭期間,共和國陸軍有舊個主力軍,相當於田個戰鬥旅、力個炮兵旅與力個支援旅,總兵力超過田萬。印度戰爭後,陸軍率先裁軍,技照新的標準進行整編,即只保留舊個戰鬥旅、舊個炮兵旅與舊個支援旅,總兵力力萬的標準重新組建作戰部隊,並且調整了3類作戰部隊的職能與編制。

戰鬥旅的職能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主力戰鬥部隊。以往,根據不同的性質,各戰鬥旅的人數在婦到的兇之間,比如空降旅的總兵力爲屯凹人、空突旅爲弼人、步兵旅爲碧刀人、機步旅爲站刀人、裝突旅爲匆口人、裝甲旅爲曬打手 人。改編後,首先是戰鬥旅的種類大爲縮減,僅剩下了空降旅、步兵旅與裝甲旅;其次是編制規模大大增強,空降旅的總兵力爲鰍凹人、步兵旅爲、裝甲旅爲潁人;最後就是戰鬥旅的專業職能部隊大爲增強。各旅的非戰鬥人員佔總兵力的刃%左右。由此可見,針對戰鬥旅的改編只有一個目的:增強獨立作戰能力。

炮兵旅的職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但需要承擔傳統的炮火支援任務,還要擔負起其他火力掩護部隊的任務,比如爲作戰部隊提供野戰防空指護,甚至得承擔起戰術情報支援任務。總體而言,炮兵旅的主要使命就是執行用不着戰鬥旅、支援旅又無法完成的任務,爲作戰部隊提供各種直接作戰支援。編制方面,炮兵旅採用了相對靈活的編制方式,即平時僅有基本部隊,到戰時才根據作戰需要編入加強部隊。一般情況下”個炮兵旅中設打手 個旅中編入舊個炮兵營數量由炮火支援指揮部的指揮通道數量決定,如果指揮系統升級,則能編入更多的炮兵營、6個防空營、祈戰術情報營實際上就是跟隨作戰部隊行動的特種部隊或者由戰術司令部派來的特別偵察部隊與口斤。後勤保障營,使總兵力超過刃人。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炮兵旅會同時兼顧幾個方面,因爲沒有任何一支作戰部隊做到面面俱到。即便戰場情況惡劣,需要面面俱到,指揮官也應該首先考慮部署更多的炮兵旅,而不是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面。如此一來,炮兵旅的戰鬥編制往往會側重某個方面,總兵力控制在凹人左右,最多不會超過四人。

相對而言,支援旅的改編工作纔是重頭戲。

按照傳統定義,支援旅就是後勤旅,專門負責非戰鬥任務。事實上,支援旅的首要職責也是負責作戰與直接支援作戰之外的非戰鬥任務,但是與傳統相比,改編後的支援旅更注重配合作戰能力。

說簡單點,支援旅的位置向前挪了很大一截。

作戰行動中,衝在最前面的肯定是戰鬥旅,隨後是炮兵旅射程達到數百千米的電磁炮大規模裝備部隊之後,炮兵旅往往會靠後部署,不再跟隨戰鬥旅衝鋒陷陣,再往後纔是支援旅。戰鬥中,首先由戰鬥旅在炮兵旅等火力支援部隊的掩護下攻擊敵人,並且佔領敵人的陣地,肅清殘敵之後,戰鬥旅會停止前進,在短暫休整的同時,由支援旅提供補給,然後再發動進攻。按照新的編制方式,支援旅將緊隨戰鬥旅行動,一般情況下。做到一對一的定點保障。更重要的是,如果有必要。比如需要保持足夠的進攻強度、也就走進攻行動不能停下來的時候,戰鬥旅將不再負責肅清殘敵的任務,將由支援旅清掃與控制戰場,同時爲戰鬥力提供保障。

毫無疑問,支援旅就是作戰部隊的力量倍增器。

隨着增添了作戰職能,支援旅的地位迅速提高。別的不說,一般情況下”個支援旅中至少會有打手 個戰鬥營,必要的時候甚至能夠配備數個戰鬥營。因爲支援旅靠前部署,隨時有可能與敵人遭遇,所以非戰鬥人員的武器配備也得到了加強。爲此,共和國陸軍投入數十億元爲舊個支援旅的大約甥刀名非戰鬥人員各採購了支單兵自衛武器,這是陸軍在第三次軍事改革期間採購的唯一一種新式步兵武器。

由此可見,支援旅實際上已經成爲了準戰鬥部隊。

按照總參謀部在四隻初制訂的最新作戰守則,在採用一對一的定點保障方式時,支援旅有義務爲戰鬥旅提供補充兵力。也就是說。在戰鬥激烈的時候,如果無法及時獲得補充的作戰人員,戰鬥旅可以從支援旅借人。因爲戰鬥旅本身就是一類戰鬥部隊,在戰場上擁哼哼限通過與有限獲得權,所以支援旅必須聽從戰鬥旅的指揮。事實上,戰鬥旅的旅長一般都是陸軍准將,而支援旅與炮兵旅的旅長則大都是一二校。由此就看得出來。在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戰無條件的動用支援旅的資源。”的編制方式,即打手 規模的局部衝突。雖然看上去,“戰鬥單位”中的前線戰鬥人員只有總兵力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20萬主力部隊中,只有大約7萬是戰鬥人員,共和國陸軍的戰鬥力必將大大降低,但是按照總參謀部的推演結果,新的編制體系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共和國陸軍的戰鬥旅,準確的說,走進攻能。

因爲沒人相信7萬作戰部隊頂得上以往的舊個野戰軍,所以陸軍官兵、特別是高級將領對新的編制體系非常不滿,甚至有人公開宣稱,特種部隊出身的項鋌輝正在把共和國陸軍變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特種部隊。

母庸置疑,這句話絕對不是在讚揚項鋌輝。

事實上,陸軍將領除了擔心戰鬥力下降之外,最大的擔憂就是位置不保。要知道,改變前有舊個軍長,而改編後只有舊個“戰鬥單位。”也就是說,就算平級調動,也將有口個軍長“失業”。因爲整個指揮體系都在瘦身,加上下任總參謀長來自海軍,所以多出來的4位軍長很難獲得升遷的機會。說直接點,就是有4位軍長必須在達到最高服役期限之前退役。毫無疑問,哪怕是混得最差的軍長也不希望在必須退役之前退役。不管怎麼說,作爲指揮幾萬名官兵的一軍之長,算得上是一方霸主了,肯定是很有事業心的人。對這些墜歲左右的軍人來說,讓他們退役,等於奪走了他們的生活目標。沒人願意退役,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沒人支持新的編制體系。

針時這個問題,項鋌輝採用了各個擊破的策略。

嚴格說來,在推行軍事改革之前,項鋌輝就展開行動了。

印度戰爭結束後不久。項鋌輝就召開了陸軍高層會議,在宣佈即將啓動第三次軍事改革的消息之後,他跟舊個軍長逐斤。“談心”。從後來發生的事情來看,就在這個時候,項鋌輝就向凌雲霄、江晚承、羅少鵬、肚子歧與賽柄彪等少將許願,保證他們能在改革之後繼續擔任軍長級職務,也就是“戰鬥單位”的指揮官。也就是說,這些人在改革初期反對進行編制改革,肯定是項鋌輝故意安排的,其目的無非是要藉此機會讓董承芳、唐應龍、曲茂康與蔡歲康等一批上了年紀的中將選擇退役,爲年輕人留出發展空間。爲了安撫這些中將,項鋌輝不但給予了他們足夠的榮譽。還讓他們先後晉升爲陸軍上將。也就是說,讓他們取得了和平時期軍人所能得到的最高軍銜。

對付將領只是一方面,要推動改革,還得讓全軍官兵心服口服。

田年底,第一個“戰鬥單位。完成金部練之後,項鋌輝親自安排了一次高強度對抗演習。讓凌雲霄指揮的“戰鬥單位”對抗傅衛民指揮的糾軍。因爲“戰鬥單位”從誕生的那天開始就是爲了進攻,所以演習中,凌雲霄主攻。傅衛民主守。

雖然這讓人覺得不太公平,畢竟糾軍也是一支擅長進攻的部隊,但是仍然沒有多少人看好“戰鬥單位”因爲凹軍的兵力是打手 “戰鬥單位”的2倍,裝甲力量也多得多。在以防禦爲主的情況下,有足夠的把握頂住“戰鬥單個”的進攻。

聳習結果確實如此嗎?

根據當時的相關新聞報道,在僅僅持續了昭個小時的演習中,“戰鬥單位”以毫無懸念的優勢擊敗了糾軍。雖然報道中沒有提到具體情況,比如“戰鬥單位”如何取勝,匆軍敗在什麼地方,但是“毫無懸念”足以說明問題,不是凹軍的官兵沒有盡力,而是根本打不過“戰鬥單位”。

正是這次演習,解決了陸軍改革的主要問題。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其餘。支戰鬥單位陸續組建完成,並且接受了全套練。

到幻年底,舊支戰鬥單位都已擁有完備戰鬥力。

因爲按照新憲法的規定,陸軍主力部隊將不再承擔戰爭之外的其他責任,所以舊斤。戰鬥單個全都部署原離城市的陸軍基地內,其中4個戰鬥單位部署在海外由凌雲霄指揮的第一戰鬥單全部署在巴基斯坦的拉合爾,由羅少鵬指揮的第二戰鬥單全部署在印度的維沙卡帕特南,由李繼先指揮的第三戰鬥單位部署在柬埔寨的西哈努克市,由肚子歧指揮的第四戰鬥單位部署在琉球的那霸,6個戰鬥單位部署在國內由江晚承指揮的第五戰鬥單位部署在遼寧省,由賽柄彪指揮的第六戰鬥單位部署在河南省,由商雪韻指揮的第七戰鬥單位部署在臺灣省,由王學平指揮的第八戰鬥單位部署在廣東省,由傅衛民指揮的第九戰鬥單全部署在新疆自治區,由李東石指揮的第十戰鬥單全部署在四”省。以往需要由野戰軍完成的國內”向交給了武裝警察部隊,比如拱衛首都的重任就與戰鬥單一叭有關係,糾軍的編制從此撤消事實上凹軍的衣鉢已經由第九戰鬥單位繼承了下來。

這一變化,反映出了第三次軍事改革的主要思想,即提高正規軍的職業化程度。

對擁有剛乙人口與上千萬平方千米國土的共和國來說,供養力萬正規軍不算多,如果連這力萬部隊都無法全力爲戰爭做準備的話,共和國陸軍的戰鬥力肯定有問題。早在半島戰爭期間,共和國的軍事體制就受到了挑戰。當時在第一次戰役之後,各主力部隊損傷慘重,繼續補充作戰人員,而從二線抽調的作戰人員壓根就無法適應戰場,導致包括軍在內的好幾支野戰軍必須用更多的時間進行休整。在此之後的第二次軍事改革格外強調了正規部隊的作戰能力,並且提高了二線部隊的練水準,才使共和國陸軍在印度戰爭期間發揮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但是僅僅提高練水準是治標不治本應急辦法。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得從編制上着手。

作爲陸軍的中堅力量,力萬主力部隊的質量必須得到保證。

用項鋌輝在向陸軍官兵解釋第三次軍事改革的重要性時的話來說:力萬主力作戰部隊必須確保在任何情況下,打贏一場除了世界大戰之外的任何程度的地區性戰爭,如果達不到這個目的。共和國陸軍就算不上全球頭號陸軍。共和再陸軍的改革就沒有取得成功,必須進行更加深入的改革。

不管薦和國陸軍算不算得上是世界上頭號陸軍,用力萬部隊打贏任何激烈程度的的區戰爭不算太高的要求。

用外界的評論來說,如果共和國不急於取勝。並且更加合理的使用兵力,在印度戰爭期間,刀萬地面對也能擊敗印軍。當然,前提條件是,第三次軍事改革提前蚌進行,並且在印度戰爭爆發前取得全部成果。

作爲大國陸軍,僅有刃萬主力部隊肯定不夠。

雖然在某些人看來,第三次軍事改革中,陸軍就是用“戰鬥單位”取代了原來的野戰軍,但是這絕不是簡單的替換。而是總體戰鬥力的提升。按照項鋌輝提出的改革方案,與“戰鬥單位”配套的二線部隊,也就是“機動單個”纔是原野戰軍的對應部隊。也就是說,舊個野戰軍中除掉刃萬精銳人員之外,剩餘的大約刃萬官兵成爲了陸軍的二線部隊,而原先的二線部隊改編爲預備部隊。因爲“機動單位。的主要職責就是維護國內安全,所以需要承擔一些社會義務,比如守衛重要軍事設施、軍事基地、戰略倉庫等高價值的戰略設施,並且在必要的時候參與救災、救火等社會活動。最重要的是,“機動單位。是由野戰軍直接演變而來,除了番號有所變化之外,編制體系並沒發生多大的變化,甚至連指揮體系都與以往一模一樣,所以在必要的時候,“機動單個”能夠隨同“戰鬥單位。一同執行作戰任務,或者爲“戰鬥單位”提供兵員。說簡單一點。“機動單位”就是“戰鬥單位”的戰略預備隊,是共和國陸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新的編制體系,賦予了共和國陸軍更加靈活的作戰能力。

事實上,正是需要更加靈活的作戰能力,纔對編制做了調整。

用項鋌輝的話來說:印度戰爭之前,共和國陸軍一直在家門口作戰,而且往往有十分明確的目標,爲戰爭做了充足準備,能夠依託本土龐大完善的交通系統,因此在戰鬥中無往不勝;印度戰爭之後,共和國陸軍必須走出家門,到更遠的地方去作戰,再也無法依託本土的基礎設施,必須具備更加強大的獨立作戰能力與戰略機動能力,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戰勝更加強大的敵人。

由此耳見。“戰鬥單個”確實是最適合未來戰爭的地面部隊。

除了非常強大的獨立作戰能力之外,戰鬥單位的戰略機動能力也非同一般。在標準配備的情況下,一個戰鬥單位的兵力在2萬人左右,各類武器裝備與持續作戰打手 時內形成基本戰鬥力,在辦卜時內形成全部戰鬥力。如果由必架小舊運輸機進行空運,能夠在落小時內將戰鬥旅投送到2助千米外的戰區,在周之內空運全部作戰力量與作戰物資。

毫無疑問。“戰鬥單個”的戰略機動能力足夠強大。

爲了確保陸軍的戰鬥力,除了在編制上着手之外,還得在裝備上下手。

嚴格說來。應該是有什麼樣的裝備,纔有什麼樣的部隊。如果裝備跟不上,即便編制再完善,也不可能擁有足夠強大的戰鬥力。

對共和國陸軍來說,準備確實是個問題。

第37章 打草驚蛇第25章 差距序十五運籌帷幄第6章 前程第19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10章 冰山一角第39章 潛藏的目的第126章 一線希望第44章 緊鑼密鼓序九死裡逃生第58章 地面戰爭第62章 絕對優勢第135章 持久消耗戰第41章 大鬧龍宮第81章 全面撤退第95章 搶先攻擊第33章 幽靈折戟第55章 以戰促和第96章 風暴高潮第71章 全面爆發第54章 被動選擇第22章 我行我素第137章 新世界第59章 特別行動第48章 圓滿結果第80章 死亡之路第31章 掌握主動權第35章 一鼓作氣第50章 籠中的惡魔第51章 摒棄前嫌第44章 機械戰士第17章 大戰在即第24章 總理的意志第26章 坦然面對第33章 戰爭降臨第71章 民主表決第137章 修鐵路第122章 特種炸彈第117章 全線吃緊第94章 主次有序第1章 打打停停第115章 廢墟中的戰鬥第8章 人才第71章 不公平的賽跑第98章 東衝西突第41章 結構性調整第26章 關鍵情報第22章 空中爭雄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98章 並不重要的真相第43章 蛛絲馬跡第81章 變局第80章 第一次第130章 搶先攻擊第80章 扯皮第36章 天助我也第175章 政治領袖第25章 逃生第85章 正規戰術第10章 秘密逮捕第72章 極限行軍第86章 引子第21章 一劍封喉第90章 大方向第100章 左鉤拳第47章 戰況膠着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76章 強將弱兵第30章 兩手都硬第31章 軍售案第95章 陡增變數第17章 高原槍聲第109章 擴大進攻第144章 奇蹟般的進攻第29章 法定程序第66章 來龍去脈第17章 殊途同歸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124章 領跑者序十六縱橫捭闔第38章 戰爭跡象第43章 戰爭問題第30章 半小時第84章 戰略截擊部隊第148章 人心惶惶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67章 緊急調整第31章 換裝序幕第18章 責任第137章 矛與盾第103章 衆口難調第24章 死灰復燃第89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99章 繳械投降第38章 大禍臨頭第34章 裡應外合第141章 理想戰術第131章 不同命運第15章 新興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