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接到母親報信電話的時候,正在街上和小山裡的鄰居們聊天,他嘴甜會說,上高中時去了城裡,這些年不在小山,與大家並不熟悉,可回來三個月相處下來,走到哪遇到人都能讓人親熱的啊他一聲‘阿偉’。
“阿偉,你說咱們小山真的會發展成旅遊景區?”
“叔,咋不能?咱這有山有水有野味,夏天可以漂流,冬天可以滑雪,秋天摘野果子,春天摘野菜,城裡人想找這地方還找不到呢,咱這可是風水寶地,您就偷着樂去吧。”
“你這小子,又說大話,野果子和野菜又不是啥金貴的東西,誰能爲了那點東西跑咱們這嘎啦來。”有老太太不信,她手裡正好提着一個竹籃,“咱們這有野核桃,摘回來自己家吃多了也是浪費,哪有人來買。”
楊偉低頭,手指在手機屏幕上飛快地划着,然後將手往衆人面前一遞,“來來來,咱們建個小山居民微信羣,以後有啥事在羣裡可以隨時溝通。”
“這個聽着方便。”
“咋加啊?”
楊偉被一羣老頭老太太圍着也不覺得煩,耐心地一下下教他們,剛好把最後一個拉進羣,楊母的電話就打了進來。
和電話裡楊母焦急的口氣相比,楊偉就放鬆多了,笑嘻嘻地說知道了。
“阿偉,快回去吧,怕是你爸又在家裡鬧了。”不遠處的樹下有幾個中年男人衝着楊偉促狹地喊。
這一喊完,其他人也跟着起鬨笑了。
楊老漢好面,以往在小山裡走到哪都直着腰板揚着下巴,像只高貴的鵝,背地裡大家叫得多了,綽號高貴的鵝也就坐實了。
自打楊偉回來之後,楊老漢鬧得厲害,小山就這幾十戶人家,離的又不遠,哪能不知道情況,楊老漢更是一次也沒有出過家門。
年輕些起鬨調侃,年歲大的則說楊老漢活的不明白,這麼好的兒子還天天作,就是吃飽了撐的。
不管誰說啥,楊偉都是一笑而過,不見生氣,臨走時還對身邊的老太太承諾,“許婆婆,秋天到了,野果子你多摘點,哪天我拉遊客到咱們小山,到時我在微信羣裡一喊 ,你們可得出來擺攤啊。”
老人就喜歡這樣有耐心煩又喜歡和他們說話的年輕人,一個個人對着他揮手,又保證到時他在微信羣裡喊 一聲就好像。
楊偉開上他轉了四手的SUV往家裡走,同時還飛快地按下一竄號碼,撥通之後也不說旁的,快聲交代道,“打電話給你爸,就說我爸在家裡換門鎖呢。”
收了電話,楊偉哼着小曲往家裡開。
三個月了,老頭子拿他沒辦法,他以爲差不多行了,不想老頭子還挺有幹勁,想逼他回城的心到現在還沒死。
慢悠悠開車回到自家院門口,楊偉熄火後還給他媽打個電話,告訴她鎖匠已經走了,收起電話又觀戰一會兒,發現他爸血壓已經上頭了,楊偉才喊了一聲。
“爸、爸,你讓我買的東西我買回來了。”等說話的兩人看過來,楊偉興奮的高舉手裡的東西,人也大步走進去。
楊偉一米八五的個子,幾個大步就竄到了兩人跟前,還不等他爸瞪眼睛,他就輕聲細語的關心道,“爸,等着急了吧?你讓我買的東西我買回來了。”
楊樹根飛快地瞟了他一眼,目光最後落在他遞來的東西上,遲疑一下接過來,心裡罵着逆子,面上又接過逆子給他搭的臺階,“催你多少次,咋纔買回來?”
嚴肅的語氣,待看到手裡拿的盒子上寫着‘智能貓眼’四個字後,太陽簾抽了抽。
現在一看到智能兩個字,他就頭疼。
心知又是上了這逆子的當,偏偏已經被架到高臺上,只能咬牙往上走。
耿老頭瞧了楊樹根手裡的東西一眼,隨後對楊偉笑道,“阿偉啊,我剛剛還和你爸說,等你有時間也教教耿鑫加入滴滴司機的事。”
“叔,你放心吧,我和耿鑫一起長大,我就是我弟弟,他的事就是我的事。”楊偉拍拍胸口保證。
楊樹根在一旁聽着酸牙喲,心想小犢子嘴倒是甜,那也得分人啊?你沒看你爹被他欺負的時候,還你親弟弟?那你管他叫爸去吧。
楊偉不知他爸心裡想法,要知道了怕還真巴不得呢。
因爲啥啊?
楊偉談了個多年的女朋友,不是旁人,正是耿老頭的女兒耿葉,楊樹根看不上的假小子。
耿老頭笑得合不攏嘴,一個勁地跟楊樹根誇,“楊偉這孩子將來一定有出息。”
楊樹根心想說你愛聽的就有出息,那說你不愛聽你呢?就知道你虛僞。
“爸,先前你聽說智能貓眼就一直盼着,正好耿叔在,咱現在就裝上。”楊偉料想他爸在耿叔面前爲了面子也會強撐同意安上,看準時機就下手,還不忘記拉上耿老頭,“耿叔,你也看看,要是覺得好,回頭也讓耿鑫給你買一個,這東西看家比狗都厲害。”
耿老頭是好奇 ,可他一向有派頭,聽了這話也沒露出太多的表情,卻也感興趣地問起來。
楊偉耐心地給耿老頭解釋,楊樹根在一旁聽着,何嘗不是也在想這智能貓眼咋比狗厲害,結果這一聽,頓覺天旋地轉。
好傢伙,以前智能門鎖輸入指紋抓不住逆子,今天又弄了個隨時隨地就知道誰回家又是何時從家裡出去的,豈不是更制不住這逆子了?
耿老頭熱戲看得也痛快,他雖在聽楊偉說,眼角的餘光一直往楊樹根那瞟呢,看他變成茄子色的臉,強把笑意憋回去。
智能貓眼換上,楊偉還掏出手機在上面示範給兩個人看。
楊樹根面上繃緊不讓臉沉下臉,心裡卻被智能貓眼給震撼住了,誰在門外能隨時記錄,還真能比狗看家啊。
楊母回來了,耿老頭也看完了熱鬧,臨走時偏還噁心楊樹根一回,“老楊啊,這東西不錯,回家我讓耿鑫也買個回來安上,這樣咱們倆家可是小山裡最早用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