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摸石碑,石碑上竟然沁出了血水,順着碑面就蜿蜒而下,嚇得我一下縮回了手,整個人都石化了。
“唉呀媽呀,鬧鬼了,這石碑活了,流血呢。”小賤一蹦三尺高,驚訝的不行。
蕭大瞎子和冰妃同樣是倒吸了一口涼氣,不可置信的看着這塊石碑。
石碑通體由石塊打磨而成,裡面都是實心的,根本沒有血管,這怎麼會流血呢?
我立馬聯想到張大牙所說的話,他說這蘑菇村就是鬼村,奶奶的,真是邪性啊。
這時候萬里雲趕緊過來,說:“你們千萬別緊張,這不是血。”
說着,抹了一把石碑,把掌心遞到了我的近前。
開什麼玩笑,不是血怎麼會這麼紅?我將信將疑的用鼻子聞了聞,我一蹙眉,的確沒有血腥味兒啊。
“萬大哥,這是?!”我想不通了。
萬里雲指着碑面說:“你們過來看看,這上面其實附着一層格外細小的植物,這種東西叫做血蔓蕨,細的跟絲線一樣,最喜攀爬,它們從土裡長出來,然後爬滿了石碑,而這種植物的汁液是紅色的,且根莖十分脆弱,不知道的用手一碰就會碎裂,從而蹦出血色汁液,就以爲是流血了。”
我日,還有這麼神奇的植物?!
我們四個人全都貼近了石碑,瞪着眼珠子就看。
果然,在灰色石碑上的確有一些細小的植被,竟是灰褐色的,跟石碑的顏色基本一致,本來就很細,顏色還一樣,難怪我們看不出來呢。
小賤用手一摁,一股血色汁液就擠壓了出來,附在石碑表面,流進了字體的凹槽裡。難怪這些字體痕跡有很多暗紅色的污垢,肯定都是血蔓蕨的汁液造成的。
“我的個姥姥,這東西還真有點意思啊,冷不丁的就跟人血差不多,我以爲這石碑要成精呢。”蕭大瞎子咧着嘴笑,大拇指一下一下的摁過去,血紅色的汁液撒的滿世界都是。
“你趕緊打住吧,哪兒這麼上癮。這石碑可不是俗物。”我看蕭大瞎子玩兒起勁,一腳沒踹死他。
蕭大瞎子一邊擦着手,一邊嘿嘿笑:“咱這不是沒見過麼,對了,上面到底寫的啥啊?”
“對啊,你說頌詞,到底是給誰寫的頌詞?”小賤也問。
我眉頭就蹙起來了,看了萬里雲一眼,因爲這頌詞很古怪。爲啥呢,因爲這是一篇歌頌康熙年間,準葛爾部落一位首領的。
這位首領名叫查乾巴日。
看過《康熙王朝》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康熙跟準葛爾大汗準葛爾丹的較量。當時康熙爲了穩住準葛爾丹,換取作戰時間,就把愛女藍齊兒嫁給了這個傢伙(當然,這都是電視劇裡演的,真正歷史裡並沒有藍齊兒這個人物),但十年後,雙方還是發動了戰爭,康熙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這裡面的故事太佔篇幅,老陳我就不多講了,咱們首要說一下查乾巴日,也就是石碑上的這篇頌詞。
我先前爲什麼感覺到古怪呢,因爲歌頌蒙古將領的頌詞竟然用漢族的小篆去雕刻,這種錯誤,在封建社會下根本不可能發生,你想想啊,清朝和準葛爾部落都快打翻天了,有可能再去立碑歌頌仇人嗎?要是康熙知道這事兒,肯定滅九族啊。
所以我就摸不準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了。
“這上面寫的東西都是一些陳詞濫調,什麼勵精圖治,愛兵如子,寬宏大量,用兵如神等等,反正把一個人誇的跟王八蛋一樣,並且還是用漢人的手法。”我向蕭大瞎子和小賤他們解釋起來。
小賤對歷史不太感興趣,懵懂的點點頭,也沒言語。蕭大瞎子擠着眉毛嘀咕:“這個這個,這個這個,怎麼這麼彆扭呢。蒙古族跟清朝是冤家對頭啊,汗人去歌頌蒙古將領…….有些說不通吧。”
嘿,這老小子的腦袋真靈,一點就透。
冰妃看我們幾個猜悶兒,也不搭理我們,直接問萬里雲,這頌詞到底有什麼緣由。
萬里雲深吸了一口氣,平視着石碑,淡淡道:“其實查乾巴日是蘑菇村的恩人,之所以有汗人歌頌他,還得從幾百年前的清朝說起。”
而萬里雲在講之前,先跟我們交代了準葛爾部落的由來和具體位置。
明朝後期,蒙古族按照活動地域的不同,分爲漠南蒙古(遊牧於今內蒙古自治區)、漠北喀爾喀蒙古(遊牧於漠南蒙古的北方)、漠西厄魯特蒙古(一作額魯特、衛拉特,爲瓦剌之後,遊牧於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
準噶爾是西部衛拉特蒙古中的一個部落。衛拉特蒙古在元時稱斡亦剌、“外剌”、“外剌歹”,明稱瓦剌,清稱厄魯特、額魯特或衛拉特,國外學者又往往沿襲突厥語族習慣,稱爲“卡爾梅克”、“克爾梅克”、“哥爾梅克”。衛拉特人最早居於葉尼塞河上游,以狩獵爲生。十三世紀初歸附成吉思汗,改營畜牧。在明末清初形成四部,準噶爾、杜爾伯特、和碩特、輝特部。
1640年,衛拉特各部和喀爾喀蒙古諸部王公貴族、宗教首領在塔爾巴哈臺召開聯合會議,準噶爾部落的稱呼正式出現聯盟會議上。1640年以後,在巴圖爾渾臺吉的治理下,準噶爾部逐步發展起來。
而發展起來的準葛爾部就位於外蒙的阿爾泰地區,挨着泰山不遠(不是山東的泰山)。那時候跟康熙發動戰爭之後,雙方交戰粘稠,戰況慘烈,其中就有一支騎兵插入了內蒙,來到了我們所在的這片區域內,而率兵的正是查乾巴日。
爲什麼要來這裡呢,是因爲清朝視大興安嶺爲龍脈,被重兵守護。連打獵的都不能進山,只能是一些打官圍的,獵到了動物進貢朝廷。而查乾巴日的目的就是率兵搗毀清朝的龍脈。
其實普天之下,龍脈很多,但真正能匡扶一朝之社稷的,那就少之又少了。大興安嶺算一個,崑崙山也算一個。當時都是重點保護的地區。所以準葛爾部的偷襲就是一場釜底抽薪的博弈。
按理來說,都過去斷龍脈了,抓住之後起碼扒皮抽筋,肯定不會去歌頌的。可後面的事情就有意思了。
那時候大興安嶺地區被稱做關外,俗語說得好,關外有三寶,老參,靈芝,鹿胎角。那時候闖關東的人,都奔着深山老林裡的寶貝去的,其中挖參就比較熱門。
常言道:“七兩爲參,八兩爲寶
。”過去的秤小,十六兩爲一斤,八兩就是半斤,如果挖到半斤的老山參就算得了寶了,下山賣給背了銀子收棒槌的關內老客,但凡遇到識貨的,也能發上一筆橫財。
可前文我提到過,大興安嶺可是朝廷龍脈所在,多少軍隊駐紮在此,想要在這裡面找參,無異於自己找死。不過也有很多變賣家當,孤注一擲來此地挖參的,正所謂靠河的吃水,靠山的打柴,你不叫挖是你的事兒,鋌而走險是我的事兒。
所以有些人就自發的組織在一起,形成了‘參幫’拜的是五山老爺,還立下幫規,怎麼找棒槌,怎麼挖棒槌,這些個都有講究,道道兒深了去了,一般外人也混不進來。
當時查乾巴日偷襲龍脈的時候,正巧有一個一百七十人的大參幫合夥去挖棒槌,這挖棒槌有講究,你不能拿着棍子,低着頭在山上扒拉,你得往天上看,看啥呢,看鳥。
有一種鳥,關東人叫做棒槌鳥,又叫人蔘鳥,紅嘴兒黃腹,小巧玲瓏的。等啥時候參籽紅透了,這種棒槌鳥就會往有老山參的地方飛,你聽到有棒槌鳥叫喚,就趕緊往天上看,它往哪兒落,你就往哪兒追,那兒肯定有大棒槌。
那時候也巧了,大參幫一進山,好傢伙,一下看到了十幾只棒槌鳥,那是滿天飛呀,一百七十多人都傻了,心說這是山神爺顯靈啊,怎麼這麼多棒槌,於是乎這些人就分散開來,各自追趕,但這麼一折騰不要緊,可就驚動了朝廷的官兵了。
上山挖參抓住了就是死罪,能直接就地正法,一場大屠殺就在老林子裡上演了。別看一百七十人,可真跟朝廷較勁,真不是對手,被殺的人仰馬翻,屁滾尿流,半個時辰就死了幾十口子,漫山遍野都是慘叫。剩下的那些人也不追棒槌鳥了,趕緊跑吧,就這麼一直跑到了蘑菇村這裡。
當時這裡沒有村子,最先就是這一百多挖棒槌的人,官兵圍追堵截就追下來了,這一百多人都快嚇死了,心說這次沒跑兒,都得死這兒。可是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那時候查乾巴日帶着騎兵正好過來,幾乎和官兵們撞了個滿懷。
官兵當下蒙了,不知道爲什麼會碰到蒙古軍隊,而查乾巴日也傻了,這次行動明明沒有走漏風聲,爲什麼會被阻截(當時都以爲中了埋伏)。
所以一場兇殺惡戰在所難免,官兵開始不敵,但增援部隊源源不斷的過來,最後就把查乾巴日的蒙古騎兵全殲了。查乾巴日也被亂刀砍死(特麼的,死的真冤枉)。因爲一幫挖參客,從而贏了一場戰爭,避免了龍脈的損毀,當時清政府得知消息,派八百里加急,要犒勞三軍,康熙都動容了。
也正是因爲戰爭勝利,跑到這裡的一百多挖參客,豁免了死罪,說起來他們也算是間接性幫了忙,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這些人就成了苦力,專門幫朝廷往大興安嶺裡運送輜重物資,這麼一來二去,這些人就在這裡安了家。
那時候漫山遍野都是蘑菇,索性就叫了蘑菇村。
這些挖參客之所以能活,說到底還是因爲查乾巴日的偷襲,所以他們就一門心思的認爲查乾巴日救了他們,就暗中雕了石碑,刻了頌詞。但這玩意兒不敢露,露出來就是死,一直就隱藏在了山洞裡面。
但是就因爲一件特別邪乎的事兒,這尊石碑才重現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