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7章君子小人

長安驃騎將軍府。

雖然說斐潛在水面艦艇上點亮了科技樹,但是斐潛卻無法點亮所有人的內心。

髒的地方依舊還有髒,暗的地方依舊還有暗。

這種事情,就像是裴垣。

諸葛瑾低着頭,從迴廊上悄然而進,然後到了堂下拜見。

之前諸葛瑾在藍田和廖化負責武關的相關流民事項,現在荊州流民漸漸少了,因此諸葛瑾也就被從武關那邊重新調了回來。

『都查到了?』

斐潛頗爲平靜的問道。

諸葛瑾微微點頭,然後呈上了相關的情報。

三國遊戲裡面麼,每個武將什麼的,都有一個忠誠值,然後根據具體功勳和職位的不同,這些忠誠值還會波動,時間長了,這個忠誠值偏低就會導致官吏叛逃。

如果有個系統,隨時翻看一下,然後排個序,重要的人物就重點關注,不重要的阿貓阿狗之類的就乾脆先一步罷免,以免自己被分手。

可問題是若是沒有這樣的系統,又要怎麼辦?

就像是現在這樣。

裴垣假稱是休沐,在參律院請了假。

這個很正常。

漢代有官吏沐休的標準制度,斐潛這裡同樣也有。雖然說斐潛在官廨當中也有一些007的官吏,但是那基本上都是沒成家的,然後吃住在官廨,主要還是方便, 另外一方面也算是吃公家飯, 自己不掏錢,還有專職的僕從伺候,省心又舒適,但是多數官吏還是會回家的。

因此在裴垣請假的時候, 沒有任何人產生什麼懷疑。

沐休可以在租買的個人住所, 也可以回家族老家,甚至可以到了家族老家之後覺得時間太短, 住得不夠, 再請幾天,都是可以的, 頗有些類似於後世的年假。

畢竟在漢代,官員有這個福利, 每五天就可以放假洗浴, 並且回家拜訪親人。孝順父母的重要性在漢代三四百年時間當中, 是與個人評判掛鉤的,假如有些官員在節假日敢主動『加班』討好領導而導致了忽視親情, 這人不僅得不到上司的肯定, 反而還要因不守孝道而被批評。

換句話說, 若是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在漢代是要被批判的。

因此裴垣離開長安, 說是要回河東,自然也沒有人會質疑, 給他開出了過所。而憑着過所,裴垣就順順當當的離開了潼關。

因爲裴垣出潼關的手續都是正常的,因此潼關的守將哨卡之內的人員也不存在什麼疏忽的問題。

一出潼關,裴垣沒有往河東去, 而是徑直前往河洛, 然後跟上了斐潛派往許縣的隊列,假稱自己另有公幹, 而使節隊列這些人,也沒有什麼即時通訊工具可以和關中三輔查驗,以爲裴垣是另有要務前往許縣,也不會多問。

而對於河洛楊氏, 以及曹操那邊的官吏來說, 裴垣則是跟着斐潛使節隊列一同前來,看起來似乎是一起的,行動也是一起的,當然也就自然算在一處的, 自然也就不會對於裴垣有什麼特別的檢查……

等到參律院點卯發現了裴垣多日未到,然後再找到河東,河東再傳回消息之後,裴垣便是早就抵達了許縣,消失在斐潛當下的控制範圍之外了。

這種手法其實簡單平常,整個的過程也沒有任何的所謂神奇之處。

可是斐潛就從其中察覺到了一些不平常的東西。

在諸葛瑾調查整個裴垣事件的過程當中,一部分官吏對於裴垣叛逃事件,表現出來的態度是並不認爲這個事情是多麼的嚴重。

特別是在中下層的普通官吏當中。

畢竟有個天下楷模的東門掛節,美譽在前麼……

春秋戰國以來,特別是漢代的郡縣制度而產生出來的二元君官僚結構,君擇臣,臣亦擇君。在一地太守那邊幹得不好了,換一個地方去擔任職務的情況也有很多。

換句話說,在一部分的官吏的感覺當中,裴垣逃走了,其實不算是什麼大事,畢竟不就是一個『跳槽』的行爲麼?

跳槽……

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確實是跳槽。裴垣自詡爲什麼什麼馬,然後在一個馬槽裡面吃得不爽了,換一地吃飯。

實際上跳槽這個詞麼,原本是指男女關係上的移情別戀。尤其是指風塵女子,『謂其琵琶別抱也,譬以馬之就飲食,移就別槽耳。後則以言狎客,謂其去此適彼。』

裴垣此舉自然有些『叛徒』的意味,或者說類似於『叛徒』的角色,但是對於其他的官吏來說,尤其是一般的基層官吏,很多人認爲裴垣此舉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傳參律院院正、大理寺卿來!』

斐潛思索了一陣,便下令道。

不多時,韋端急急而來。

這兩天裴垣不辭而別,韋端着急上火,嘴角都快潰瘍了,頭髮一縷縷往下掉。這可是中年人的頭髮,掉一根那就是少一根……

雖然說裴垣進入參律院,並非是韋端招納進來的,但是至少在韋端手下幹活,怎麼說多少也有御下不嚴,管控不力的罪名罷?這要是被藉機發揮,然後被擼了官職,不是比那竇娥還冤?

『卑職參見主公!』韋端見到了斐潛,便是不敢絲毫懈怠,端端正正的大禮參拜。

『坐。』斐潛指了指一旁的坐席。

韋端又和諸葛瑾見了禮,這才坐在一側,心中忐忑的如坐鍼氈,時不時瞄一眼斐潛,然後低下頭,再過一會兒再瞄一眼,再低下頭。

片刻之後,司馬懿也來了。

司馬懿微微瞄了一眼韋端,便是知道大概是什麼事情了,拜見了斐潛之後,也默默坐在一旁。

斐潛讓諸葛瑾將裴垣的事情敘述一遍。

『此事……』斐潛看了看韋端,又看了看司馬懿,『不知二位作何觀想?』

韋端急急先發言道:『啓稟主公,卑職以爲,《易》之泰卦有云,「上下交而其志同」,又有否卦雲,「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故爲吏之道,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上下一體,所以爲「泰」是也……』

韋端一邊說着,一邊偷偷的看着斐潛的表情,見斐潛似乎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示,才微微吞一些唾沫,繼續往下說道,『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故有其間隔是也,所以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卑職猥以空疏,才以鄙陋,得主公擢拔於草野,備員於參律,纔有限而律無窮,心有力而所不逮,常以自愧……』

『今有裴氏子,不辭而別,枉顧主公之恩,摒棄同僚之情,此乃人情之大喪。卑職以爲,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鮮不爲大奸慝是也!便如衛之開方,身爲衛子,而事齊君,雖草其母,然宦不歸。其母不愛,安能愛君乎?此等賊子,當以嚴懲,廣佈天下,引以爲戒!』

韋端說得斬釘截鐵,一氣呵成,顯然是早有計較。

斐潛心中暗笑。

韋端先是說明官吏的職責,然後再表示一下忠心,最後對於裴垣的事情表示譴責,並且劃清界限,是不是很順暢?

說的這些有沒有錯?當然也沒有什麼錯。

但實際上呢?

說明了官吏的職責,也就限定了負責的範圍。韋端表示官吏的主要職責是『上傳下達』,並且將易經扯出來作爲大旗招搖一番,就好像是表示上古就認同的,表面上聽起來確實是沒有什麼問題……

只不過官吏的職責,僅僅是限於『上傳下達』麼?

呵呵。

如果一個官吏所有的作用,僅僅是作爲一個喇叭筒,或者說是一個傳聲器,那麼不如直接買個喇叭接到田間地頭,有事便是喂喂兩聲,不就得了?還要那麼多吃乾飯的官吏幹什麼?在文件上標註一下這個抄送哪裡,那個抄送哪裡麼?這事情郵遞員都能做,要這些專門負責『上傳下達』的官吏做什麼?

韋端第二段的意思粗聽起來,像是自我謙虛,表示自己能力有限,但是實際上是說他的事務很繁重,對於裴垣這個事情是『心有力而所不逮』……

韋端的事情多麼,確實也多。所有的律法,似乎都出自於參律院,大大小小,各項律法條款項目,若是要細細推敲,慢慢斟酌,怕是幾十年都未必能做得完。

但是,既然幾十年都未必做得完,那麼多一天少一天,似乎也不是那麼的重要,也沒有說沒日沒夜都要盯在律法條例的每個字上,至少在這幾天,韋端就不算是多麼忙碌,之所以說他很忙,只不過是害怕承擔責任而已。

最後韋端的總結,就更加的有意思了……

表面上聽起來像是對於裴垣的譴責和唾棄,實際上將這種行爲歸之爲有違『人情』,然後又害怕斐潛覺得不爽,便是將裴垣比作開方,表示像裴垣這樣的『奸妄小人』,就算是曹操那邊接受了,最後也會像是開方害死了齊桓公一樣,最終也會沒有什麼好果子吃。

對於韋端的這些話裡話外的意思,斐潛並沒有立刻進行點評,而是轉頭看向了司馬懿,問道:『仲達之見何如?』

司馬懿微微頷首,『蓋天下之事,必有其因,理方有固。見月暈則多風,見石潤則多雨,此乃因事而推論,由不變而論萬變是也。如今裴氏子有其果,或可追之,以明其罪……然以臣之陋見,不若查其因,而杜亡羊也。』

『當今之人,多有以假名而賈於世者。口雖通孔老之言,心未履夷齊之行,糾集好名之輩,匯於一處,言必不得志,論必不得用,私結朋黨,以爲顏孟。然欲行之事,或言太過,或言太重,或言當他人之責,指使旁人口涎橫飛,親力爲之哀哀而鳴。』

『故有蓋世之名,亦不可知其德。爲官吏者,德能並重,有能無德者,雖一時之用,必患於天下也,有德無能者,猶舉而用之,無濟於事也。今以試取之能,然何以取之德?孝悌親別離,茂才不知書,便爲今之礙也。』

『裴氏子垣之事,當藉此事,覈查德能二者而問也。事是否完其職,德是否盡君恩,若皆無礙,當自去之,若有其缺,當直言之,勿使餘者引爲例也!』

司馬懿的言論麼,聽起來似乎就比韋端的要好一些。

或者說比韋端的說辭要更進一步。

大概是因爲司馬懿並非是裴垣的直屬上司的原因,所以談起這樣的事情來,也不會有什麼畏縮和避諱。

那麼司馬懿所言,是否就是完全站在斐潛的立場上的呢?

很顯然,並不是。

畢竟司馬懿的屁股下面的位置和斐潛不一樣,因此拋開了司馬懿表面上的那些東西之後,所暴露出來的東西,也是可圈可點。

韋端是長安坐地戶,年紀又長,當上了參律院院正之職位,旁人都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但是司馬懿和韋端不一樣。司馬懿年輕,至少比很多自詡爲『飽學之士』的人都要年輕,而在很多時候,年輕就是罪過。

斐潛讓司馬懿出任大理寺卿,雖然說在斐潛之下,並沒有所謂的『三公九卿』之說,也不會有這樣的等級,但是這個位置若是按照大漢之前的慣例認知,也幾乎等同於九卿,並且司馬氏也不是關中姓氏,在大漢當下也並不是什麼顯著世家。

溫縣司馬真要出名是等到歷史上司馬懿一家子都當官了之後。

當下一個司馬徽,一個水鏡先生的名頭,並不足以支撐其職位,司馬懿目前所承受的非議自然不小,面前笑呵呵,背後戳背影的事情肯定遇到了不少。

所以司馬懿的建議,簡單就是,查!

不僅是要查裴垣的,還要查其他官吏的!

而且斐潛覺得,司馬懿這樣的一個建議,甚至還有更爲深層的意思,只不過斐潛當下還沒有能夠完全想得出來。

相比較之下,這韋端比起司馬懿來說,年歲雖長,但是這多吃的那些鹽不怎麼頂事啊!

呵呵……

斐潛微微而笑。

所以說啊,官吏靠所謂的什麼品德來規範其行爲,根本就是癡人說夢。斐潛之前所說的那些『禮』,不落到實處,便都是虛的。

仁義禮智信爲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爲『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爲『仁、義、禮、智、信』,表示這五項是所有儒家學子,學習經文的士族弟子的最基礎的日常行爲標準,表示『無常』是儒家提倡做人的起碼道德準則。

但是很可惜,這個所謂的『最基礎』,『最起碼』的道德準則啊……

儒家子弟,學習經文的這些人,口口聲聲將『五常』封爲座右銘,作爲人生格言的學子成爲了官吏之後,往往跟隨着不是腦袋走,而是跟着屁股動。

這種問題若是成爲了『常態』,甚至是連統治階級都認可的『常態』,那就有意思了。

誰都知道,人的腦袋不能長在屁股上,可是當這些由屁股決定腦袋的,這些把持着朝堂喉舌的,平日裡面道貌岸然的,實際上跟着屁股跑的官吏,其所做所爲,常常會令人扼腕而嘆……

斐潛覺得,如果說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在沒有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訴諸利益是勝過訴諸道德的。

但是有時候,講利益也不一定有好效果。

宋朝是最爲典型的『與士大夫共天下』,就連皇帝都親口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皇族是真的分享利益給官員士大夫階層,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宋代的士大夫階層維護宋朝統治,其實就是維護他們自己的利益。

姑且暫時不論這樣的宋代政治制度究竟好不好,但是當宋代滅亡的時候,並非所有人都對於這種『共同利益』表示認可,在對於對宋理宗、宋度宗兩朝的328名進士在入元后的去向做了統計,自宋蒙戰爭爆發以後殉節者有71人,佔21.65%;入元隱遁不仕者174人,佔53.05%;歸降和出仕元朝者83人,佔25.3%。

說明即便是整天宣講,也確實做到了利益共同體,實際上的效果依舊是一般,願意站出來抵抗的宋代士大夫,其實也沒有超過四分之一,甚至大多數的人是選擇高高掛起,表示於某無關。

到了明朝的時候,更加糟糕。

明朝則是儘量把權利收歸皇族藩王,對於官吏的要求,一開始就拔得很高,對於貪官的懲罰制度也非常的嚴厲,並且朝堂上下都推崇道德,尤其是官吏的品德,要求官員們在俸祿很低的情況下要克己奉公,甘於貧苦。

但是效果呢?

想一想都知道,明代這樣的要求,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怎麼可能做得到?

不適當的把道德標準定在大多數人達不到的水平上,只能導致僞君子遍地,反而會降低實際的道德水平。

一個社會如果宣揚的是利他主義,實行的也是利他主義,那是最好的社會。

當整個社會都有很高的道德水平,人人爲我、我爲人人,大鬍子所推崇的終極社會,大概就是這個樣子。這種社會也是人類追求的高級模式。

當道德水準還不夠,那麼如果宣揚的是利己主義,實行的也是利己主義,誰都知道社會上都是利己主義者,所以必須建立完備的制約機制來實現社會合作,建立嚴格的權力制衡和監控機制完備,隨時防備,把所有人都當做最惡的傢伙來防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的社會,只要律法維護得好,運作起來其實也不會太差。

最麻煩的社會模式,是宣揚的是利他主義,而實行的是利己主義,這樣導致整個社會到處是精緻的利己主義的僞君子,尤其是在官吏層面上,就更加的麻煩。社會的監控和制衡機制還沒建立好,道德掛在嘴邊,良心只在表面,結果就是如李贄所說『陽爲道學,陰爲富貴,被服儒雅,行若狗彘』,明代的官吏大體上就是這一種。

不是說宋代的官吏就比明代的官吏好,也不是說明代的官吏就都是垃圾,而是整體來看,僞君子和真小人這兩種類型,大多數人可能都願意接受真小人,而厭惡僞君子。

那麼對於現在的斐潛來說,在面對着裴垣這樣的事情的時候,是應該聽誰的?後續應該怎麼做?

關鍵是斐潛需要指向哪一個方向?

是君子?

還是小人?

第九三六章 爲難的處置第1010章 道口之爭第2750章 迴心回意回馬一槍第1958章冀州賢良,再讀鹽鐵第十六章 歷史的玩笑第2028章求真之後,當爲務實第五五三章 不可寬恕的錯誤第1025章 影響第3302章 決定當中的正確第1808章 失控邊緣第3096章 畜生道第2299章反正就這樣第六二一章 選擇!細微的變化!第2467章變化的名堂第2723章一切皆有理第1335章 琉璃第五五八章 絕世的黃忠箭術第1363章 風潮第1524章 那虛弱無力的言詞第九八八章 錦馬超第九十章 蒯家三兄弟的話題第2580章人非木石第1515章 兩方面第1009章 心有憂慮第1114章 受阻第2079章生死計劃,計劃生死第五七八章 歷史的掩蓋之下第七七八章 有得必有失第1754章 好局勢壞場面(加更還債)第五二九章 不如歸去第2349章戰法的傳遞第1679章 渠道第九十七章 伯機的試探第六十四章 王允獻丹第2112章戰場之外第2024章山林之中,五方真人第1971章天子恩賜,妙談樂章第九一九章 戰長安(四)第3373章 唯有向前衝第2073章一紙詔書,一方天地第2202章祈福求佑第2415章不到時候第二三四章 應對第十四章 搶手的皇帝第3049章上馬蕩寇,下馬治民第六零五章 危機的降臨第3296章 必然產生出的偶然第八六五章 叩長安(十二)第3405章 最遠處第三零九章 大道獨行第3231章 耕第2178章終和始第2715章驕兵傲將貪婪人第1074章 復仇能獲得什麼第2833章道路決定了血泡第七一五章 進攻的終奏第2976章當下一把刀第2655章顛倒黑白第3415章 不破不立第3144章 當殺機遇到殺雞第2214章杞人憂天第1768章 答案第2113章另一處無形的戰爭第2567章合作共贏小團隊第一章 其實東漢末年就一個字第3079章 根第2907章狂者東走,逐者亦東第1063章 那被遺落的錦帛第2778章 夏侯子夜逃軍營,王文舒以身爲餌第2087章守!第1977章狡猾斐蓁,老實魯肅第3232章 吏第七五六章 孝義傳芳的延續第2081章等價交換,流民浪潮第1829章 各家都有各家的算盤第一三八章 世家和庶民第2117章黑白劫爭以氣長勝第2011章福禍相依,治理良機第八章 大將軍的決斷第1010章 道口之爭第3339章 危險未顯第2391章相似?相似!第1811章 性格使然第2798章 昔日功過難評說,今朝得失讚美詩第1825章 講武堂演化出來的新進化第2937章古人非傲吏,兄弟不爲情第1058章 難得糊塗的箴言第2699章錨定效用陳年怨第2428章你算我算大家一起算第2574章人物皆非第2864章兩處戰第2600章取經,要有真經第九四四章 是勝戰還是敗戰第2746章 都很富第五四六章 物理之上的推動第八七二章 大漢的崩塌(二)第1474章 千百年世家子的高峰第1701章 大耳招風第1046章 商隊帶來的新情報第2942章求學無止境,好客見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