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跟上次不同。上次吳尚書與金公公事先沒有通知,直接來的潤州。而且雙季稻在大宋也不是新鮮事,稻田養魚能增加產量的方法,杜錦寧也沒有向趙晤報備過,只是寫在了《種田記》的話本里,他們根本沒想到在杜錦寧的指導下,畝產會增加那麼多。
他們當時來的目的,只是想認證一下雙季稻是否能在潤州種植成功而已。
但這一次卻不同。
杜錦寧來潤州,除了種植雙季稻外,就是要研究新稻種,這是趙晤派她到潤州來,並且沒有給她分派任何衙門具體事務的原因,也是關嘉天與陶華暉等人連她職責範圍內的農事、水利都分擔過去的緣故。
也因此,這一次的意義,跟上次完全不一樣。
關嘉天、陶華暉和馬劍三人聽到金公公與吳尚書從京中過來,在收割那日也放下衙門的一切,跑到杜錦甯莊子上來親眼認證新稻種的成功。
合作過一次,大家都已熟門熟路了,便是宋莊頭面對宮裡的太監和二品大員,都已淡定得很了。
大家去了田裡,仍是金公公任指一塊田地進行收割,同樣是莊子上的精壯漢子組成的一隻收割小隊,如同杜錦寧在現代看到的收割機一般,金公公指哪裡,他們就並排向前推進,不一會兒的功夫,那塊田地就只剩了短短的禾茬與躺在地上的一束束的稻穗。
另有幾人拿起地上的稻穗,走到邊上經過杜錦寧指導木匠改良過的打穀機前,將稻穀脫粒,一顆顆飽滿的穀子跳躍進谷桶裡。
莊子上的這些漢子,比起前一次更加有勁兒。
在杜錦寧的帶領下,他們去年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豐收,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好日子。今年眼看得稻穀比去年的還要好,而且宋莊頭也說了,東家堅持按照約定來,只收兩成租子,可想而見今年他們的收益會有多少。不說有盈餘置產擺脫佃農的身份,至少生活能豐衣足食。
想起以後的日子都能這麼好,而且越來越好,他們渾身就有使不完的力氣。
宋莊頭爲了表達對杜錦寧的感恩之情,還是滔滔如江水的敬佩,一個勁的在金公公和吳尚書面前說杜錦寧的好話。
杜錦寧聽得臉紅,直接打斷他的話:“別囉嗦,去把稱準備好,一會兒收割完這畝田地就稱種。”
“是,是。”宋莊頭現在對杜錦寧的話無不依從。
其實稱早就準備好了的,杜錦寧也就這麼一說。不過宋莊頭還是仔仔細細地把稱檢查了一遍,吳尚書和金公公也去過目了一遍,以保證一會兒稱出來的重量都是真實的。
不一會兒,一畝田就收割了一小半,穀子都脫了粒,被宋莊頭幾人用籮筐都裝到了一邊,等着稱重。
州衙戶部的胥吏也在旁邊等着了。一會兒他們要看稱和記錄稻穀的重量。
杜錦寧看差不多了,反正人手都是夠的,那邊割禾脫粒,這邊稱着,互相也不耽擱。
她便問道:“金公公、吳大人,咱們是不是可以開始了?”
“開始吧。”吳尚書從小兀子上站了起來。
莊子上的人收割,他們還可以讓下人端個小兀子坐在陰涼處,稱重就不行了,需得到太陽底下曬着站着,親眼看着稱,以免出差錯。
畢竟領的是皇差,不能有半點差池。
杜錦寧一聲令下,特意抽出來的四個莊稼漢便把一個個籮筐都掛到稱上,戶部的胥吏在稱杆上滑動秤砣,很快讀出了重量,另兩個胥吏就在紙上記錄數據。
爲了節省時間,兩杆稱同時進行。金公公與吳尚書一人監督一杆稱,看看戶部的胥吏報數是否有誤;關嘉天與陶華暉兩人則監督記數的兩個胥吏。
稱完重量的裝滿稻穀的籮筐,被人挑到曬穀場上去傾曬,再把空籮筐挑回來,一會兒還要稱重,扣除空籮筐的重量。
一個個籮筐被放上稱再放下挑走;另一邊,收割、脫粒、裝筐同時進行,一個個裝滿稻穀的籮筐被送來,大家都緊張忙碌,卻井然有序,不到半個時辰,這一畝田地的稻穀就收割完畢稱重好了。
空籮筐的重量稱出來後,吳尚書用手帕抹了一把汗,道:“好了,算一算看畝產有多少。”
兩個胥吏頓時“噼噼啪啪”把算盤打得飛快,計算完畢後又重新算了一遍。確認無誤後兩者相加,最後報出一個數據:“五石三十九斤。”
大家一聽,震驚之餘,都笑得合不攏嘴。
吳尚書對杜錦寧讚道:“杜大人,了不起啊。這還是下田呢,要是上田,不得比這裡多出一石有餘。”
杜錦寧點點頭:“應該差不多。”
當初袁隆平是慢慢摸索,從最初的雜交水稻研究到超級雜交水稻,有一個過程。而她把理論直接拿來用,直接奔超級雜交水稻去的。這產量也在她的預料之中。如果化肥農藥能跟上,產量會更高。
這塊田,是去年種玉米的旱地經水利改良而成的,能有這樣的產量,她已經很滿意了。
金公公與吳尚書去年來過,還親自到這裡來掰過玉米,倒也記得這塊田。看到杜錦寧做的水利工程,把旱地改良成了水田,而且還獲得了這樣的高產,兩人心裡也是相當震撼。
“說起來,去年咱家帶回去的玉米,皇上、太后娘娘和長公主殿下都特別喜歡。”金公公道。
杜錦寧笑道:“皇上的賞賜我也收到了,多謝金公公的美言。”
去年趙晤吃着玉米感覺味道好,又知道這東西容易種,今年已經叫人在御田裡種了玉米,所以今年不需要金公公再在她這裡帶玉米回去了。
趙晤不光讓人在御田裡種,聽到杜錦寧及齊伯昆說這東西的好處後,也下令讓耕地少,土地貧瘠的地方種植玉米了。種子也不難獲得,直接讓這些省州縣用糧食跟桂省換。
也因爲這個,趙晤給杜錦寧賞了些金銀綢緞,並許諾在她的功勞簿上記上一功。
“走吧,咱們去中田。”吳尚書道。
有了土質最差的下田下底,他對中田和上田的產量更加好奇了。
。九天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