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主動提出和談的是一方是沙俄,但是態度依舊十分強硬。
約翰王子與安德烈兩人又談了一些細節,之後便回去向聯軍的各方彙報。此時他們所談的事情,只能是一個初步的方向,並不是結果。
安德烈將約翰王子送走,便立時又從前線抽調了兩萬沙俄軍隊,去支援莫斯科。
對於聯軍的進攻,安德烈並不擔心。聯軍各方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盤,否則也不會與沙俄打了這麼久。
沙俄就是因爲聯軍之間各自的自私,才能在面對衆多敵人的情況下,還進佔了利沃尼亞。
安德烈已經決定,自己手中還有十萬軍隊,如果聯軍哪一方在談判結束之前敢主動進攻,那自己就會給對方一個狠的。
或許真的被安德烈猜中,聯軍商議了幾天之後,就給了安德烈一個明確的回覆。
沙俄必須退出利沃尼亞,這是底線。而普斯科夫由波蘭立陶宛佔領,彼德羅扎沃斯克則由瑞典佔領。一旦沙俄要繼續進攻這些地區,幾國會再次組成聯軍予以堅決反擊。
雙方簽下這個協議之後,安德烈將消息快馬送回莫斯科,交給伊凡雷帝。他自己則領兵退往諾夫哥羅德城,另又派出五萬人馬前往莫斯科。
伊凡雷帝收到了安德烈的信之後,牙齒都咬出了血,他知道這是安德烈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是之前兩年的成果一朝葬送,還搭進去了兩塊領土,這讓他異常的不甘心。
但是礙於克里米亞汗國與喀山汗國聯手,他不得不做出這個屈辱的選擇。
至少瑞典人與波蘭立陶宛王國的人不會販賣沙俄人,而克里米亞汗國這個歐洲最大的白奴販子,則是會讓沙俄覆滅的。
不只是克里米亞汗國,喀山汗國的重新崛起,也讓伊凡雷帝憂心忡忡。前後兩次與賽因布拉特交戰,伊凡雷帝都沒佔多少上風,而且對方的背後還有遠方的大明帝國支持。
伊凡雷帝即使鬥志一直非常旺盛,可是眼下的局勢讓他也非常的擔憂。
尤其是他不知道爲什麼,遠方的大明帝國,對於沙俄也沒有半點友好的態度。
對於大明帝國,伊凡雷帝所知不多,但是知道那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度。
太遠的事情他想再多也沒用,而是將目光聚集在了克里米亞與喀山汗國的聯手進攻上面。
這兩個汗國都很強大,尤其是克里米亞汗國,背後還有着讓歐洲聞之變色的奧斯曼帝國。克里米亞汗國向來以奧斯曼蘇丹爲主,是忠實的屬國。而且他們在沙俄所捕獲的白奴,基本上都是出售給了奧斯曼。
一想無數的子民被克里米亞汗國販賣到奧斯曼,在那些奴隸主的皮鞭之下哀號,他的怒火就抑制不住。
看到安德烈在來信之中,給自己又派來了總共七萬援軍,伊凡雷帝便哼了一聲。這個安德烈做事,還是沒有孤注一擲的決心。在諾夫哥羅德留着五萬援軍沒有任何的用處。
難道五萬沙俄軍隊,還能抵擋住西方聯軍的進攻嗎?與其在西邊白白的閒置,不如讓他領兵到達莫斯科,在這裡一舉將克里米亞汗國與喀山汗國擊敗。
想好如此做的結果,伊凡雷帝直接給安德烈回信,命令對方帶着所有的西線沙俄軍隊迴歸莫斯科。而伊凡雷帝自己,則領着原有的三萬人,和新到達的七萬援軍,一共十萬大軍,去迎擊克里米亞汗國的軍隊。
至於喀山汗國的軍隊,就讓他們去攻打莫斯科。到時安德烈的五萬軍隊,想必在守城戰中也能堅守住。
只要自己先將克里米亞汗國的五萬軍隊擊敗,再轉回頭來,就能一口吃掉喀山軍隊。
即使是最差的可能,克里米亞軍隊與喀山軍隊同時對自己所率領的軍隊進攻,他們也佔不了什麼便宜。到時安德烈再出兵,自己一樣可以將這兩大汗國擊敗。
在信中,伊凡雷帝向安德烈講清楚了其中的幾種結果。只要東邊戰勝兩大汗國,哪怕西線的各國聯軍再次進攻,沙俄軍隊也有足夠的自保之力。
安德烈收到伊凡雷帝的信件之時,他沒有選擇。這位陛下的決定,他雖然並不贊成,但是也覺得有些道理,只是太過冒險。
而伊凡雷帝,則帶着十萬沙俄大軍殺向了克里米亞汗國所在的耶列茲城。
耶列茲城背靠索斯納河,周圍都是平原地區,全是農田連樹林都沒有,並沒有任何的險要地形可以憑藉。
這也是伊凡雷帝爲什麼選擇先打克里米亞汗國軍隊的原因,此戰的變數最小。
而且若將耶列茲城奪取下來,可以進逼沃羅涅什城,在克里米亞汗國與喀山汗國之間打下一根楔子。
十萬人的沙俄軍隊,上百門火炮,浩浩蕩蕩的向着耶列茲前進。
而克里米亞人對於沙俄向來有着不小的心理優勢,他們數十年前對沙俄的入侵達到了近兩百次,掠奪白奴無數。因此對於沙俄人的主動進攻,克里米亞軍隊並沒有太大的壓力。
以克里米亞汗國的作風,當然也不會死守着耶列茲城,五萬克里米亞軍隊全部都是騎兵。他們如同漫山遍野的蝗蟲一般,出現在耶列茲城外的平原之上。
這些克里米亞騎兵們,並沒有去直接衝擊沙俄軍隊的軍陣,而是不停的繞着沙俄軍隊打轉。
不停的騷擾和戲弄沙俄軍隊,這是他們一貫的戰術,也是制勝的關鍵。
可惜這一次領軍的是人是伊凡雷帝,只要他自己不亂,手下的將領們就有了主心骨。而伊凡雷帝則命令,克里米亞騎兵如果進入重型火繩槍的射程,就可開火。他們如果逃走,絕對不允許追擊。
沙俄軍隊不動如山,甚至在伊凡雷帝的指揮下,開始在索納斯河邊紮營。
剩下的時間幾乎是沙俄單方面的收割人命,他們手中的恰西克戰刀飛舞盤旋着,帶走一顆又一顆的頭顱,潑撒出的血液染紅了大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