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大明的憧憬

這三百萬兩銀子,在安南所引發的連串反應,朱載坖大致會有所預料。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這三百萬兩銀子是鄭檢賣糧所得,極大的鞏固了鄭氏權力,而不是黎氏。

鄭檢拿到這些銀子的第一件事,便是將黎氏的宗親殺了個一乾二淨,正式登基自稱鄭朝。

他一上位,便減輕了賦稅,並且將大把銀子撒出去,改善民生興辦學堂。從官到民,再到讀書人,無不受了他的好處。

如此一來,雖然有一些反對的聲音,但在這衆多受益者中,卻根本形不成任何作用。實打實的,讓鄭氏的寶座坐的穩了。

鄭檢也算知趣,明白自己得國不正。便向大明的朝廷送來國書,並又送來大象孔雀等禮物。

朱載坖對於鄭檢的好意,實在是有點哭笑不得。這傢伙倒是省事,直接送些活物來,讓大家看個稀罕罷了,實際上沒什麼好處。

不過,這傢伙並沒向朱載坖討要封賞,還是有點意思。看來,這是知道自己得國不正,怕會與大明因此而交惡。

海外四島之地,就因爲弗朗機人滅掉了被大明封賞過的諸國,而被打的大敗而逃。若是自己做過分,豈不是也要招來大明的天兵?

其實鄭檢要是膽子大一點,朱載坖並不在意給他一個安南國王的封號。因爲,這個時候大明缺糧,正是用得到鄭氏之時。

莫氏那邊雖然知道大明在鄭氏手中買糧,卻並沒當回事。反而覺得鄭氏滅殺掉了黎氏人心不穩,該當是發兵攻打鄭氏的好機會。

發兵五萬,莫氏大軍真逼清化。

只是莫氏有點想當然了,卻不知道鄭氏上下都拿了許多好處,大家同仇敵愾之下,一舉便將莫氏的大軍打的大敗而回。

朱載坖得報之後,便只是笑了笑,這鄭氏也有點意思。如此一來,只怕安南局勢便是鄭氏壓着莫氏在地面上摩擦了。

莫氏吃了大虧,莫茂洽才知道大明的厲害。驚惶之下,急忙派人去廣西求見鎮遠侯顧寰。

顧寰不見,可是莫氏的使者接二連三的求見。顧寰終於接見了莫茂洽的使者,知道了對方的意圖。

莫茂洽先是向顧寰請罪,將自己前一次獅子大開口的要價,說成了誤會。又回顧了一下自己老子受到顧寰侯爺的恩惠,並因此結下深厚友誼。

話風一轉,便是向大明兜售糧食,只要五錢銀子一擔。兩百萬擔糧食已經準備好,只等大明的意見。

顧寰知道朝廷缺糧,便一口答應下來,並派人急報朝中。

朱載坖得知了顧寰答應買糧,對其很是嘉獎了一番。只有鄭氏的三百萬提糧食或許夠了,但是糧食並不怕多,而且還如此便宜。還是那句話,就是吃不了,出售也能回本。

只是大明現在四省之地,正與叛軍交戰,受到影響的百姓不少。除了一部分被送到海外四島,其餘人恢復生產也是要有所消耗的。

因此朱載坖知道,這些糧食肯定能用得到。

朝廷出了一百萬兩銀子,買下莫氏的兩百萬擔糧食。結果就讓莫氏得到了喘息的機會,重新整頓兵馬,敵住了鄭氏的進攻。如此一來,大明得到了糧食,而安南又進入一個新對峙與平衡時期。

在大明境內,張璉的叛軍只是起初的時候顯得勢大,待俞大猷與戚繼光兩人嚴守之下,便已止步不前了。

因叛軍中糧草不濟,連戰連敗之下,張璉的大軍很快便被朝廷的軍隊逼到了福建廣東交界,一片狹窄的地域當中。

朱載坖得到最新的戰報,便命人快馬傳書,讓俞大猷與戚繼光招降叛軍。

這是招降,而不是招安。並不會給這些叛軍的頭目許諾官職,而是提出只誅首惡。朱載坖可不想給自己留什麼麻煩,只是不願意讓如此多的百姓,跟着叛軍的頭目一起死掉罷了。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朱載坖現在就是如此。手中的糧食堆積如山,幾省打成了一鍋粥,事後也能妥善安置。

在俞大猷與戚繼光的步步緊逼之下,叛軍突圍是不可能的。真打起來,便又顯出叛軍是一羣烏合之衆來,刀矛之類的武器又哪裡能是火銃的對手。

在突圍無望,糧草斷絕的情況之下,叛軍大批逃亡向官軍的陣營。幾乎是一夜之間,叛軍便土崩瓦解。最後張璉帶着數百人,想趁亂突圍而走,卻被戚繼光所帶領的火銃兵堵住。一陣排銃射出彈丸,張璉及其手下,便盡數死於非命。

朱載坖得知四省之亂已經平定,不由得鬆口氣。這場禍事來的毫無徵兆,起因便是官紳一體納稅之制,沒能完全落到實處。

這一次經過補救,發現了許多問題。監察司、軍法司完全動了起來,各地都展開了對於官紳納稅落實,和衛所改制的徹查。

對於這些欺上瞞下之輩,朱載坖的處理辦法很是簡單。就是將這些傢伙,連帶家眷集中起來送到塘沽港。海外四島的位置太近,朱載坖要將這些傢伙,還有叛軍降卒一起,都送到遠在萬里之外的瀛洲去。到那個地方,這些傢伙就是第一代的開拓者。享福什麼的就暫時不要想了,先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吧。

反正瀛洲那裡,也都是弗朗機人罪犯。大家半斤對八兩,看誰更狠,看誰更無恥。

朱載坖是對這些人寄予厚望的,他們當中有貪官有叛軍,無論鬥智鬥勇,怕都沒多少人比得過。

到了隆慶二年的年底之時,張元德才再一次回到京城。

原本因爲叛軍起義,而造成的損失,只用一年的時間便可補上虧空。而以後的收益,卻讓大明君臣更是憧憬。

大明各地的官員,在朱載坖的嚴厲審查之下,也使得吏治爲之一清。大明似乎已經變了個模樣,真正要走向中興盛世。

可朱載坖不知道的是,在大明西南的境外,洞烏國主莽應龍,正帶着數千弗朗機火銃兵,還有兩萬象兵,與兩萬步兵正攻向暹羅。

第328章 刀鋒穿顱第128章 航海書院第495章 三方僵持第175章 接受招安第264章 金殿傳臚海剛鋒第196章 永定門破第450章 雙重身份第457章 給大明製造一些麻煩第192章 臣應無罪第496章 阿幹別伊的誤判第3章 脫貧致富第455章 形成對峙第364章 騎兵出擊第604章 我選前者第538章 你便去做第76章 借重你的才能第474章 請大汗一力承擔第213章 京營出兵第237章 太過猖狂第127章 寶船圖紙與海圖第493章 伊凡的決心第297章 華夏苗裔第131章 隨遇而安第580章 全體投降第375章 一陣心慌第75章 錢糧太多鬧的第328章 刀鋒穿顱第509章 目標英格蘭第297章 華夏苗裔第195章 殿下所指第421章 儘量留幾個活口第364章 騎兵出擊第595章 羅斯人的英雄第602章 陛下的計劃第263章 本末倒置第519章 接受天可汗的封賞第552章 還不算完第483章 阿洪王國第234章 動念微服第333章 伺機而動第428章 海上追逐第478章 直布羅陀第182章 我也十九歲了第582章 戰勝明軍的希望第313章 攀比之心第539章 他有嗎第579章 丟了先機第539章 他有嗎第253章 如此軍功第589章 戰場是力量說了算第546章 這纔可怕第155章 一頭冷汗第278章 建得小了第124章 極具扇動性第433章 難以及時第391章 再也沒有質疑第569章 守不住了第578章 朕現在下旨第110章 這小子很坑啊第423章 歸來的阿克哈什第317章 擡頭三尺有陛下第313章 攀比之心第521章 後悔了第52章 官錢私造第334章 兵至孟養司第345章 氣氛冷硬如鐵第21章 真是好險第336章 弗朗機火銃兵出擊第119章 不會虧待你們第239章 大明皇家婦女會第418章 總理大臣第563章 景郡王第176章 溺水第13章 船主第521章 後悔了第196章 永定門破第28章 嗤之以鼻第437章 明軍就是弱雞第471章 得不償失第490章 天可汗長鞭第537章 閣下可以去大明第161章 暗藏機鋒第68章 勉爲其難第97章 我銀子多第57章 三件事情第21章 真是好險第474章 請大汗一力承擔第28章 嗤之以鼻第437章 明軍就是弱雞第13章 船主第79章 工匠還要讀書第102章 送更多人過來第101章 此書爲師要看第30章 非是苦寒第248章 皆不可取第395章 非是明軍抗手第260章 老傢伙太缺德第422章 探索過的路線第203章 整頓京營第503章 後面的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