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建織場,昆明的例子便現成的擺在了眼前,廖夫人當仁不讓,繼續出任大理府的織場的場長,又讓袁夫人繼續做了管事,至於其他的份子,則又是讓其他大理府的官員和貴族的夫人們湊了。
這件事剛開始有點眉目的時候,夫人們都已經去打聽過了,知道昆明的織場短短時間便已經能夠實現收支平衡,他們都忍不住心動。
雲南地處偏遠,這裡的絲織技術其實很不發達,染色和織布技術也都是不行的,因此這裡的布匹都賣的很貴,連達官貴人都很難穿上絲綢料子的衣裳,若是能夠有自己的織場,那麼就不必再費勁去別的地方進那些死貴的布匹,也不必付這麼多的車馬費和各種打通關節拿布的費用,誰不心動?
很快便有人開始報名。
廖夫人細細的篩查了一遍,將符合條件的人給單獨騰出來,很快便選了幾個股東,便開始開起了織場。
一開織場,聽說裡面包吃住,而且還給工錢,教技術,要報名的人險些把織場的門檻都給踩破了。
當然,這裡面也不乏一些想要趁機騙錢和胡混的人,只是不管是袁夫人還是廖夫人,她們都是早就已經經歷過一遍的人,這些人哪裡騙得過她們?早早的就被踢出去了。
再加上,楊家的幾位夫人也是十分上心,木四夫人也同樣天天都在織場盯着,織場一時之間成了全城最熱門的話題。
但凡是家裡有女孩子的,見了面寒暄若是不問上一句,你家選進織場了麼,都不能跟人搭上話。
好在,也正是因爲織場辦的紅紅火火,因此蕭恆帶兵直撲鎮南州的事,竟然並沒激起多少水花。
蕭恆帶兵去鎮南州,是因爲鎮南州的土司得知了木三小姐出事的消息,想要爲木三小姐報仇,動靜鬧的很大,若是真的任由他繼續去串聯其他地方,難免生出許多麻煩來,蕭恆跟臣屬們商議之後,一致覺得不如速戰速決。
他帶兵走了,留在雲南坐鎮的便是蘇嶸。
這一次跟着他出徵的是宋翔宇和唐青楓他們了。
蘇嶸並沒被秦奮的事情影響什麼,他本來也沒把秦奮放在心上,再說之前秦奮他們針對他的手段也太低劣了些,他只是有些惱怒蘇邀自己冒險,後來他還專門找機會問了蘇邀一回,爲什麼那麼篤定秦奮有辦法。
象羣這種東西,因爲太過龐然大物,總是讓人生出十足十的畏懼,哪怕是蘇嶸也不例外。
蘇邀倒是不怎麼怕,她跟蕭恆說:“因爲秦奮怕死啊!”
見蘇嶸瞪她,她又笑了笑,帶着一點撒嬌的去哄他:“哎呀,其實我是提前打聽過啦,我聽說過秦奮是帶過象兵的,他家裡後面竟然還有一座山,雖然說是小山,但是他後山小,連通的水庫後面卻是好幾座大山啊!我也是猜測的。而後就是.....崔先生曾經跟我說過,象羣是羣居動物,他們跟人一樣,非常聰明,而且比人忠貞,非常護崽,我猜測秦奮控制象羣的辦法應當就是他會將小象引開,讓象羣發怒.....”
蘇嶸眼神就有些複雜。
他總覺得自己真的不是蘇邀的哥哥,倒像是蘇邀的弟弟。
凡事她都能自己搞定,這也太令當哥哥的挫敗了。
不過這感覺也就是瞬間的事,他很快就板起臉來看着她:“說是如此說,但是以後遇見事情,不許再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你要是出了事,我怎麼回去跟祖母和親家太太交代?”
蘇邀自然是答應下來了。
說起蘇老太太和賀太太,蘇邀又不免有些擔心。
來了雲南之後,她一路忙個不停,總是有突發的情況需要處理應付,以至於她想起祖母和外祖母的時間都少了許多。
但是少歸少,對於京城的情形,她始終是掛心的。
臨走之前對賀太太和賀姨母的交代,也不知道她們有沒有聽進去。
嘆了聲氣,她長長地睫毛垂下來,帶着些惆悵:“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回去。”
打仗這種東西,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原本以爲很簡單的事,其實也牽扯到無數的人,她們來了這麼久,其實已經算是速度十分快了,但是也不過是拿下了大理府而已,還有好些州府沒有拿在手裡。
治理好大理府,讓大理府穩定下來,再要收服鎮南州尋甸府等地,還不知道要多久。
蘇嶸整個人都溫柔了幾分,見妹妹想家,就輕聲安慰:“快了,大理府最難打,其他的地方,都不能跟大理府相比。尤其是如今,朝廷的兵力並無什麼損傷,而土人士兵對於朝廷的歸屬感也大大增強,有了他們的配合,接下來的幾個州府都不會遭遇什麼太大的抵抗了。不必擔心,我們很快就能回家了。”
而之後傳來的戰報也證明了蘇嶸的這番分析,蕭恆只花了半個月時間便將鎮南州拿下,並且將冥頑不靈的鎮南州土司直接處死,震懾叛軍。
將鎮南州收攏在手裡,留下宋翔宇鎮守之後,蕭恆又直接揮兵順寧府和景東府,一路將其餘幾個州府都攻下了,並且陳兵於鎮康州,打算打下永昌府和南甸宣撫司。
這一連串的動作迅捷如閃電,讓剛從京城趕來赴任的諸位官員都十分的震驚。
他們都才趕到大理府,還以爲殿下應當在爲了等他們來恢復大理府的秩序呢,沒想到殿下他已經把大理府的矛盾都處理的差不多了,這.....殿下他的進度也太厲害了些罷?
好在,殿下只是把大的那些隱患都除掉了,要運行一個州府,還有一大攤子的事,大家商量商量,去拜見過了蘇嶸,再由蘇嶸引見了當地土人貴族之後,便都幹勁十足的開印做事了。
這些官員都是吏部挑選出來,自己本身也願意來的,少了朝廷裡那些老油條拈輕怕重的油滑和推諉,一個個都很肯擔責出頭,一時之間,大理府吏治空前清明,甚至都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