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

贊婆這一次返回隴右,所享受的待遇頗高,朝廷專門派遣五百名內衛精卒沿途護送,且責令沿途州縣給予食料供給,並派遣州治官員於州境之內出入引送。

之所以給予贊婆如此優厚的待遇,主要還是因爲不久前發生的一樁兇案。

由於吐蕃在未與大唐達成共識的情況下便出兵過境、侵擾到了西康當地的安定,所以大唐君臣也是怒不可遏,朝廷不再與吐蕃商討外事問題,直接將吐蕃的使者們屏退朝堂,並責令其限期離境。

但吐蕃這些使者們離境之後,卻沒有按照朝廷發給的驛程路線趕路,翻閱秦嶺後竟然直接繞道川西的西山生羌領地。結果這些人便遭到當地生羌部族的襲殺,當場便死亡多人,剩下一些倖存者也都不知所蹤。

對於吐蕃使者們的遭遇,大唐當然是深表遺憾,但對此也是無可奈何。首先這些蕃使並沒有按照大唐發給的路線趕路,沿途州縣就算想做引導關照也做不到,其次他們所遇害的西山區域,本就是大唐與吐蕃之間的爭議地帶。

所謂生羌,就是不曾入化、不受約束的蠻夷部落,無論是大唐還是吐蕃,都不能掌握其確切的部族訊息。而且這一次蕃使入唐,其中一個議題就是援引垂拱之前的邊務局勢,提出松潘以西的西山範圍因爲舊時曾經歸屬吐谷渾,依例應該屬於吐蕃的勢力範圍。

吐蕃提出這一點,大概也是想效法大唐在西康的操作,想要通過西山阻撓隴南的唐軍繼續向南滲透。但是由於蕃使遭到驅逐,這一議題自然也就沒有討論出什麼結果。

不過吐蕃既然提出這樣一個說辭,那就意味着起碼在吐蕃看來,西山應該不屬於大唐的羈縻勢力範圍。如今蕃使橫死在西山山嶺之間,大唐對此除了抱歉也實在沒有什麼可做的。

畢竟大唐聖人是個講究人,在爭議領地還未有歸屬定論之前,是不會貿然派遣唐軍入內活動騷擾的。所以當蕃使遇害、有生羌部族向山外州縣送去蕃使們的屍體時,大唐方面除了驗明正身、甚至都沒有接收,只是委託過路的蕃人商賈將屍首送回。

這麼做當然不是爲了推脫責任,眼下大唐是要與吐蕃展開冷戰,只要一天吐蕃不就擅過西康的行爲作出道歉、請求諒解,大唐就一天不跟吐蕃對話。那些蕃使們客死異鄉誠是可憐,但大唐卻不會遣使將之送歸,如果蕃人商賈們也不送回,那就丟在路邊發爛就是,還不能爛在大唐的土地上。

有鑑於蕃國使者們所遭遇的慘劇,大唐對贊婆的歸程安全自然就重視起來,雖然贊婆並不算是正式的國使,但也算是相談甚歡的賓客。

郭元振接到通知後,便自州府動身出發,一直到了傍晚時分,才率衆抵達了鄯州與蘭州接壤的龍泉驛。他身爲州治上佐,沒有上峰命令是不可私自離開州境範圍。

因護送贊婆的一行人員還未抵達,郭元振便暫時落榻於驛站中,一直到了入夜時分,纔有隨員前來通知人員已經抵境。

雙方在州治界碑處匯合,簽過蘭州官員遞來的護引文書,郭元振纔有暇望向已經下馬、立在道旁的贊婆,並笑語說道:“觀將軍氣色壯美、風霜不侵,此番入京,想來不是虛行?”

這也是一句廢話,有關大唐與噶爾家的互動決議、早有朝廷信使早在數日之前便快馬馳驛的送抵鄯州,而將要交割給海西的各類物資,也正從各境陸續向鄯州運輸彙集,等待發運。

聽到郭元振這麼說,贊婆臉上也露出了頗有明朗的笑容,先是對郭元振稍作欠身,然後又笑語道:“逆旅行人,思鄉心切,卻有累郭府君寒夜來迎、不能成眠,實在是對不住。”

拋開各自的立場身份不談,贊婆常年坐鎮青海,於赤嶺東西也是頗積威望。但是對於郭元振這個唐國經邊的後起之秀,贊婆仍然不敢小覷。

如今大唐與吐蕃之間的對抗形勢演變成這一局面,追本溯源、除了當年唐國聖人在青海一戰之外,郭元振早年深入蕃土、併成功策應葉阿黎外逃,也是一個具有決定性的因素。

即便太遙遠的事蹟不談,自從郭元振來到隴邊,贊婆也能明顯感覺到其人給隴邊局勢帶來的影響。這傢伙雖然沒有直接出現在雙方對陣的正面戰場上,但身在後方卻小動作不斷。

像此前他兄長策劃多時針對九曲之地的進攻,竟被這傢伙將前鋒策反,也將海西的攻掠計劃瓦解於無形。

其後噶爾家在青海區域內越來越遭到孤立,雖然也有大環境使然,但身在後方的郭元振層出不窮的小手段,也是效果卓著,使得噶爾家深受其害,以至於他兄長欽陵每每提及這個傢伙,都是恨得咬牙切齒,對郭元振的怨情甚至還要超過老對手黑齒常之等人。

WWW ●tt kan ●c ○

畢竟黑齒常之等人雖然在隴邊同噶爾家對線良久,但雙方終究還是通過堂皇對陣來做勢力的較量。可是郭元振卻龜縮在距離前線幾千裡外的大後方,各種手段既有神來之筆,也不乏齷齪小道,實在是太考驗人的忍耐力。

不同於欽陵對郭元振的怨恨滿滿,贊婆對這個傢伙卻是頗爲敬重。敵對雙方使用什麼樣的手段,本就不存在高尚或是下作的區別,只要能夠成功削弱對手,就是好手段。

像是他們父親噶爾東贊,早年勢弱之際,直接將親生兒子送到唐國入質宿衛,向唐國表示吐蕃並沒有對外擴張的想法,讓大唐集中國力去遠征高句麗,暗地裡則不斷的向吐谷渾滲透,一俟時機成熟,便裡應外合的兼併了青海,從而給吐蕃迎來了一個絕佳的發展機遇,誰又能說他們父親不是英雄?

贊婆當然不覺得郭元振有資格同他父親相提並論,但從郭元振的一些手段應用上,也的確看到了一些他父親的謀略影子。而這一份特質,卻是他們兄弟全都不具備的。

在同贊婆稍作寒暄之後,郭元振視線便又轉向後方諸人。除了五百名內衛精卒之外,朝廷也安排了一些其他的人員陪同。畢竟這一次赴隴,也並不單單只是爲了送贊婆返回海西,還要爲了隴邊接下來的軍事行動進行一番人事上的調整與準備。

因此這一次同行赴隴的朝士們也有二十多人,而率隊者則就是郭元振舊年在聖人潛邸雍王府的同僚陸景初。

故人重逢於異鄉,自然倍感親切,郭元振上前拉着陸景初的手又寒暄一番,同時側身避開贊婆的視線、並面對陸景初向贊婆歪了歪嘴角,眼中則流露出詢問之色。

彼此也是相識年久的損友,陸景初自然明白郭元振在暗示什麼,無非是問向吐蕃使者下手的是不是贊婆,於是便微微點了點頭。

瞭解到這一點之後,郭元振眼神頓時便閃爍起來,一望可知心裡必然沒打什麼好主意。

接下來衆人才繼續上路,本來郭元振是要將衆人先安頓在就近的龍泉驛中,明早再繼續趕路返回州城。可是贊婆歸心似箭,不願意在途中多耽擱一分,而陸景初等人也都紛紛表示並不疲累,可以連夜趕路。

儘管郭元振自己累得不想趕夜路,但見衆人全都如此表態,便也只得吩咐繼續前行。

當一行人返回州城的時候,時間早已經到了午夜,下馬之後一個個也都蔫蔫的沒有什麼精神,自有州府吏員們上前安排衆人住宿。

郭元振已經強撐着將贊婆送入客房安頓好,然後便打個哈欠,熟不拘禮的對陸景初等人擺擺手說道:“你等歸宿自便,有什麼事情明早再談。”

說完後,他便搖搖晃晃的往後堂行去,然而還沒有走出幾步,便被陸景初一把撤了回來。

“郭某就是如此接待京中故人?你帷中滿滿的異域風情,我等在京中也是聞名已久,既入此境,怎麼能不見識一番?”

陸景初這會兒早已經沒了倦色,拽着郭元振的胳膊神采奕奕的說道,而其他同行者們雖然並不直說,但也都望着郭元振呵呵發笑。

眼見衆人如此,郭元振才明白過來他們爲什麼要連夜趕路,可不是因爲跟噶爾家有乾親、想要快點抵達青海,分明是色意撩人,已經急不可耐。

明白到這一點後,郭元振自是氣得破口大罵,一羣色意上腦的傢伙搞得他這一天往來奔波、馬背上顛的屁股疼,實在可恨!

眼見郭元振如此氣急敗壞,衆人也都不免呵呵乾笑起來:“胡姬姿色並不出奇,但郭府君盛集隴邊諸類風情,京中見聞寡淡,既入此鄉,事外餘暇當然也想一飽眼福!”

“一羣厭物,若覺京中供職寡淡無味,老子同你們交換!”

郭元振又罵了一聲,這才揉了一把睡眼,吩咐僕員道:“去後堂將諸胡姬喚醒,梳妝迎客!”

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948 貪功如命,視死如歸0162 板蕩識誠臣,入死不自知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0112 神都水深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203 奔跑的大王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1035 三月龍興,幢蓋張護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0014 一窩小雞崽兒0063 明月暫未有0038 水漲船高0649 殺伐痛快,直擒土王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259 娼兒薄行,花期錯失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052 大酺獻樂0350 艱難皇嗣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986 內苑閒趣,璞玉磨劍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077 永昌元年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069 大麴《萬象》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134 我的心腹在成長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381 媽寶裴光庭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266 生人易惑,鬼神難欺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859丈夫無勢,何異禽獸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177 大王才思敏捷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099 宰相危矣0406 飛錢激漲,暴利驚人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詔0843 春風得意,探花遊園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445 死不入黃泉0366 鷹犬之用,飽腹則怠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093 被甲登殿0871 故情難捨,歸鄉修塋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384 二王同坊,長短必爭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699 仁杰不死,天下不安1040 君子治世,道不濫施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363 新的班底0356 城南話別,著新寄意0023 情新因意勝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053 誤我少王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209 枝上桃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