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8 貌類乃父

贊賀聲持續一刻多鐘,殿中羣臣才又陸續歸席。

武則天命人將經卷收入錦盒,卻並未再繼續進行這個話題,而是轉問羣臣,覺得舞樂是否可賞?

李潼隱在帷幔後,雖然看不到那畫面,但卻能聽到君臣對答。此時聽到武則天一副學術探討的語氣,只是集中在有關舞樂的賞評話題中,更覺得這女人真是捻輕拿重、從容有度。

她此刻不提獻經此事,羣臣自然也不會主動提及這一個尷尬話題。但並不意味着這件事就不存在了,而是所謂的存而不論,通過舞樂的審美賞評側面去確立這件事的正確性。

我狠狠踩了一下你們的底線,然後我又快速收回腳來,我已經不打算糾纏不休了,你們如果還執着於此一定要討論出個是非,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此刻殿中,一個略顯老邁的語調正在評價舞樂之美,李潼聽其對答,知是司賓卿豆盧欽望。其人所言也是盛讚舞樂豐美、聲辭典雅,但對之後的獻經一幕卻無作評價,可見這也是一個知情識趣的老滑頭。

豆盧欽望之後,另有一人被武則天點名作評,乃是司府卿韋巨源。韋巨源這個名字,李潼可是很熟悉,其人所進燒尾宴食單更是流傳後世,本以爲中宗朝纔會得顯,沒想到如今已經位列九卿。

光宅年後,百官署名改得亂七八糟,司府卿本太府卿,即就是古代九卿之中的大司農。

之後又有數人被點名評價,那些名字李潼大多陌生,但無一例外都是寺監高官,評價自然是衆口一聲的誇好。畢竟這部大麴除了最後薛懷義蹈舞獻經有些刺撓人心之外,從歌到舞也真是無可挑剔。

李潼立在帷幔後,心情已經隱隱有些焦急。他站在此地前前後後已經兩三個時辰,累不累且不說,關鍵是心情平靜不下來。

可武則天就像是上癮了一樣,不斷的點名讓臣子評價這《萬象》大麴美不美,沒完沒了,讓人猜不透其心意如何。

終於,一連聽了十幾人的點評之後,武則天似乎是覺得殿中君臣審美觀已經達成一致,臉上露出了和煦笑容,垂眼望向羣臣,口中則笑稱道:“《萬象》此曲體質豐美,諸公雅賞並誇,制曲諸衆,入前請諸公並賞是何者趣才。”

帷幔後李潼聽到這話,精神頓時一振,不待禮官上前導引,他已經闊行上前行至帷幔尾後,和長兄李光順與太樂署諸官並立一起,聽禮官唱名而入。

殿左自有禮官唱名,先是樑國公薛懷義,薛懷義這會兒早已經換了衣袍,聽到呼名聲便當先昂首行入。眼見其人那洋洋得意的模樣,在席諸衆不少人心裡總感覺有些不舒服,反應略顯冷淡。

但之後禮官唱名,卻似有接連雷聲響動,因爲一連唱出三名少王名號。

“嗣雍王守禮、樂安王光順、永安王守義……”

聽到三王名號,殿中一時間鴉雀無聲。頂着衆人或詫異、或愕然、或迷茫,當然也少不了武三思陰冷的眼神,李潼終於自帷幔之後行出,得有機會於人前現身。

“這、這三王……”

殿中衆人,泰半不識三王,可是當嗣雍王名號唱出,三王身份已是瞬間瞭然,這是故太子李賢的三個遺孤!

唱名仍在繼續,包括沈佺期都被呼名行出,頂着怪異視線跟隨於三王之後,與司禮寺諸官一同登殿。說實話,沈佺期是萬萬想不到會有今天這一幕上演,否則當時他不會那麼輕易答應永安王的邀請!

廂殿很大,一衆人小步趨行。李潼等三人雖無官職在身,但卻是位列一品前班的嗣王、郡王,帷幔之後不爲人知還倒罷了,可是一旦顯跡人前,還是要站在醒目位置上。

頂着滿殿人衆怪異視線的打量,李潼倒是沒有多少緊張,但大殿上方那垂下來若有若無的審視視線,卻讓他渾身都感覺不自在。

如果說在垂帷之後他還不明白武則天此前垂問衆人賞評的意思,可是隨着現身出來,察覺到衆人那驚愕詫異的反應之後,他大概有些瞭解,武則天應該是比較享受那種那種一切盡在掌握、令人轉瞬喜憂的操縱感。

一如後來中宗李顯被秘密接回洛陽,武則天對狄仁傑說“還爾太子”,究竟是狄仁傑夙願得償的喜悅更多,還是武則天那種盡在掌握、完全主動的惡趣味更盛,說不清楚。

現在大概類似意味,你們衆口一辭、誇讚不已的《萬象》大麴,正是眼前這三個遺孤少王闊制進獻,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或是出於一種不甘被擺佈的意外,或是心裡那股按捺不住的好奇,李潼在趨行登殿的同時,悄悄擡起了頭,以視線餘光向上瞄去,想要看一看武則天究竟是怎樣一個模樣。

“失禮!”

突然一聲驚呼,打斷李潼還在不斷試探上揚的視線,他循聲望去,只見春官尚書武三思已經從席中立起,戟指向他,一臉的不善。然後他才注意到早已經行至殿階丈餘之外,薛懷義都已經頓足立住,而他衣角則被李光順扯起老長,不知不覺,竟然多走幾步。

意識到這一點,李潼已是滿身驚汗,原本他還擔心李守禮會御前失儀,卻沒想到問題出現在自己這裡。但聽殿上沒有聲息,他只是默默退回自己該站的位置上,也並不迴應武三思的尋釁斥問。

在薛懷義的帶領下,衆人再拜神皇,只是當別人已經拜完起身後,他又加拜一次,以略顯沙啞的語調顫聲道:“臣惶恐,不知幸睹天顏榮盛諸衆,忘我之際,尚有能恭謹自守者。頑愚狡辯,叩請原宥!”

“呵……”

殿上響起一個短促呵聲,武則天擡手一擺,示意武三思歸席,並又垂眼望向那仍在跪拜的少年,笑語道:“入前來。”

李潼額間已經滲出冷汗,他也說不清是爲什麼而緊張,聞言後便連忙起身,小踱緩行又往前走了幾尺的距離,兩手低垂,兩眼則盯住殿階。

殿上一直沒有別的聲音,李潼也一直不敢動彈,一直持續了十幾息,殿上再次響起了武則天那高傲近乎沒有感情的聲音:“你們諸位看,這個孩子,像不像他的父親?”

李潼聽到這話,只覺似有一道雷霆劈中自己。他已經極盡暢想,第一次見到武則天,應該是怎樣的場景,怎樣的氣氛,又會發生怎樣的對話。但無論多少種可能,都沒想過見面第一句話,武則天便把他打入絕死之地!

像不像他父親?這可能是一個慈祥的奶奶隔代親,見到小孫子長得漂亮,由此思念亡子,不由自主問出這樣一個問題。但武則天會有這種感情嗎?

他的父親又是誰?不是風采、才器一時之選的大唐儲君,而是一個忤母逆父的亂臣賊子,生不能安於家室,死不能歸於祖廟!

隨着神皇說出這一句話,殿上一時間也是滿堂俱寂、針落可聞。但幾息之後,各種雜亂聲息便不斷響起,立在三王之後的沈佺期微不可查的晃晃腦袋,想要甩開由額間流入眼角的冷汗。

而在羣臣席列前方,天官尚書武承嗣手扶杯沿,擡眼望着少王,嘴角隱含噱笑。春官尚書武三思則反應更加誇張,低頭擡手捻着鬍鬚,兩肩微顫,心中已經開始思忖給這幾個逆種、特別是牙尖嘴利的永安王安排怎樣的死法。

至於殿中其他分席落座的羣臣們,或是事不關己的漠不關心,或是垂首輕嘆,不乏惋惜,但也沒有任何人、發出任何明顯的聲響。

但就算此刻殿中還有什麼別的雜聲,李潼也根本就聽不到。如此真切且濃厚的死機壓迫,讓他腦海中轉瞬千念,已經沒有任何精力再去關心身外其餘。

他此刻仍低着頭,但若湊近去看,便會發現兩眼已是血絲暗結。爲防情緒激動以致兩拳握緊,他兩手死死扣在大腿外側,那種身爲板上魚肉的無力感未有一刻如眼前這麼濃烈。

他此刻的心情,也是難以形容。

短短几息時間,對李潼而言如半生那麼漫長。他深吸一口氣,緩緩的擡起了頭,想不清楚這無邊惡意從何處來那就不要想,即便最終自救無功,好歹看一眼武則天究竟長啥樣,也算是不虛此行。

然而當他擡起頭來,心中又是失望,所見者唯有冕前旒珠,旒珠後只能勉強可見臉部輪廓與一點下巴。

他又順便掃了一眼幸災樂禍的武三思,然後退下數步,一則顯得姿態更恭謹,二則若果真不能自救,往前撞的時候去勢兇猛,爭取一下撞死自己不再受別的苦。

看到堂下少王有了舉動,武則天也微微調整了一下坐姿,臉上則是饒有興致,甚至於隱隱有些期待。

垂拱四年至今,太多大事發生,佔據了她大部分的精力,更無暇去理會其他雜餘。但即便是這樣,這個舊年根本不在意的庶孫仍然頻頻引起她的注意。

特別是今次大酺獻樂,因有薛懷義參與其中,事前事後,武則天聽聞這個庶孫的名號更是頻繁。成品已經欣賞完畢,武則天心中是大大的滿意,甚至遠遠超出了她此前對此所抱有的些許期望。

正因如此,她就更加好奇,這個相貌頗類其父的庶孫,一旦被逼到絕境,他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0056 金吾衛大將軍0374 左千牛衛大將軍0702 羣臣外授,相公珍重0159 皇孫李寶雨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022 萬古愁難銷0240 少陵原逢故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948 貪功如命,視死如歸0263 娘子隨戲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378 坐皇帝,立皇孫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050 太平公主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752 蒼天降罪,朕恭受之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092 仇人相見0371 爲王先驅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0721 燕子築巢,無懼惡雀0504 勤王難行,懷義伏屍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422 二王反目,三思拜相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816 操弄蕃情,權勢遠邦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456 誰沐代王恩威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546 參軍氣壯,宰相自辱0507 中軍議事,諸將思歸0398 狄公出手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218 銀青光祿大夫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012 耶耶的召喚0255 肥羊難宰0832 遣離京畿,別置外州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089 賢賢易色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294 門人遇襲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436 佛緣加身,未可裂目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220 如意元年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162 板蕩識誠臣,入死不自知1030 請賜麟種,宣教西康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274 只待神都制命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378 坐皇帝,立皇孫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018 跋扈宗王0436 佛緣加身,未可裂目0340 選月大圖,宰相托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