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

麟德殿宴會上,聖人親口應允准許青海的噶爾家參與同大唐之間的市買貿易,這自然讓贊婆大感驚喜。姑且不論接下來噶爾家還要面對怎樣的艱難挑戰,起碼眼下若能加入到大唐的商貿網絡中來,這對海西的窘迫現狀絕對是一大改善。

所以贊婆便一掃此前心中積攢的那些愁緒,打起精神來要把這件事儘快敲定下來。擔心夜長夢多、時不我待,在麟德殿宴會之後的第二天,他便早早的來到了皇城中,瞪着一雙一夜未眠、滿是血絲的眼珠,去尋找與他接洽的人。

而劉禺這個過去一年時間裡升遷履歷讓整個朝廷都羨慕不已的市貿令,也早在昨夜便收到了相關的通知,於門下省衙堂外等候贊婆的到來。

當雙方在官衙前的街道上碰面之後,彼此臉上都略有幾分錯愕。

劉禺的錯愕很好理解,本身贊婆便有些貌不驚人,經過一晚上的輾轉反側,清早急於論事,鬚髮都沒有認真打理,看起來甚至有幾分邋遢,更加不像什麼大人物。

至於贊婆,入唐之後所見在朝高官,無不相貌堂堂、衣冠楚楚。而他也在此前也瞭解了一番市貿司如今在朝中的顯赫與重要的位置,心裡對市貿司主官自然有一番想象。

可是現在,站在他面前這個人,雖然身着不失威嚴的大紅官袍,但袍服卻皺巴巴的彷彿多日沒有換洗,衣襟上還殘留着一些墨汁,臉色蒼白中透出一股疲憊,看起來略顯木訥,實在不像一位南省要員,跟田間勞作的老農都無甚區別。

所以雙方雖然同時看到了彼此,但卻都沒有急於開口說話,腦海中也都不約而同的閃過一個念頭:這個貨怎麼是這個模樣?不會是個騙子吧?

直到雙方各自隨員再次入前宣告確定身份,兩人心裡的疑竇才略有消散,但彼此也都沒有在虛禮上過多用心,乾巴巴的打了一個招呼之後,劉禺便舉手向身後一指說道:“這便去衙堂去談?”

贊婆聞言後自是連連點頭,他眼下滿腔心事都是爲此,對別的全不關心。

市貿司衙署並不在門下省通堂,而是在西南方向一個獨立的跨院。走入此中之後,贊婆便忍不住擡手捂了捂鼻子,空氣中飄蕩着頗爲濃厚的墨臭氣息實在是有些沖鼻。

市貿司位置顯重,相應的就是事務繁多。別司函文往來,一個箱籠綽綽有餘,而市貿司卻是動輒成車出入。如此龐大的公文處理量,以至於衙堂一側洗刷筆硯的幾大缸水都一團墨黑,彷彿墨汁一般。

衙堂內事員們也都忙碌異常,俯首書案者整個身形都被堆疊高高的公文給包圍起來,往來行走者也都御風凌波一般、忙得腳不沾地。

大量的公私商貿事務彙總至此,全都需要及時有效的處理,也讓人幾乎沒有閒下來的時間。

劉禺如今雖然顯爲五品給事中,但本身就是草野出身,全憑身在下僚之際磨練出的庶務處理才能,如今身當要司,忙起來那就是廢寢忘食,所以贊婆看到他纔是這樣一個憔悴尊榮。

步入衙堂之後,劉禺先行歸席坐定,然後才發現他這一坐下,案頭文牘直接阻擋住了視線,根本就看不到贊婆,這才又站起身來,有些尷尬的着令事員將當案正面的一部分公文挪開,才又擡手對贊婆說道:“蕃客請入座,衙司繁忙,張設不清,失禮了。”

贊婆聞言後便連忙擺手道:“彼此都是勞碌體格,深受塵俗糾纏,給事不必多禮,某既入此,自是從宜。”

劉禺聽到這話也不再多說,擡手示意吏員將一份籍卷遞給了贊婆,並又解釋道:“此卷便是通商的章程,公私並不相同。蕃客且請細閱,若有疑問,稍後我再爲足下細緻解答。”

說完後,他便又坐了下來,順手拿起一份文書繼續閱讀處理起來。這倒不是他刻意的倨傲,實在是日常工作常態本就如此。

其實以市貿司如今的職權範圍,下屬也應該分出諸案來兼勞事務,而不是所有事務全都涌到本司案頭。不過過去這段時間裡,市貿司在朝中輾轉多處、居無定所,所以至今人事結構也沒能完善下來。

若僅僅只是與一個外邦蕃部商討通商事宜,也並不需要劉禺親自接待,派遣署中一兩名事員即可。只不過與海西的通商並不僅僅只是侷限於商事,還關係到朝廷軍政大計,聖人也親自下令讓劉禺全程跟隨,並及時奏報,所以劉禺才撥冗來見贊婆。

“是了,蕃客若不識我大唐書文,可着吏員……”

坐定後過了好一會兒,劉禺才又想到此節,一邊說着一邊擡頭,卻見贊婆已經捧着籍卷認真閱讀起來,稍作錯愕之後,便也不再理會,繼續忙碌自己的事情。

關乎自家財計根本,贊婆自然看得頗爲認真,他本身在青海便負責內政相關,所以一些相關的事機操作也都瞭然於心。在將這滿卷章程翻閱一番後,也不免感慨大唐在規章制定上的謹慎縝密,當中幾乎不存在什麼漏洞可趁。

雖然相對於與大唐官方的商貿,民間商貿的各種規定要寬鬆一些,但是在交易量與交易頻率方面,卻是無從保障。他們噶爾家想要加入進來,當然也不是爲了坐地生財,而是爲了儘快回補與積蓄力量,以應對接下來將要發生的變數。

所以儘管官方的貿易條件有些苛刻,但贊婆在權衡一番之後,還是決定選擇大唐官方作爲主要的商貿對象。除了具體商事上的考量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出於政治上的考量。

他心裡當然也明白,大唐皇帝陛下之所以答應讓他們噶爾家加入到貿易中來,目的並不純粹。就算噶爾家選擇與民間的商賈作爲主要的交易對象,必然也會面對各種監管盤查。

既然如此,還不如一開始便主動選擇,也能顯得心意坦誠一些。

決定了這一點之後,贊婆先草草瀏覽了一下大唐官方所提供的商品名目。這當中自然不會有什麼軍禁商品,絕大多數都是日常生活相關,陶瓷、絹帛、茶葉、漆麻、車船等等。

這些商品並不能給青海軍事實力帶來直接的增強,但許多也是如今的青海所急缺的。特別是,當這些貨品交易到海西之後,還可以繼續向西面販運,從那些遠西胡部中換來更多所需要的貨品。

海西之地當然也存在一定的商貿事務,畢竟早年的吐谷渾之所以能夠成爲海西盛國、延續數百年之久,也是河西走廊上一個重要的商路中轉站。否則單憑青海本身的產出,也很難維持那麼長久的國運。

只不過由於眼下大唐對外輸出太猛烈了,而海西方面在這方面全無優勢可言,即便進行一些商貿活動,所得利潤也實在有限,有的時候甚至是虧本經營。

大唐官方提供的貨品種類雖然不多,但勝在量大。至於他們收購的貨品與原料,種類那就多得很了,林林總總百數類,既有皮毛、筋骨、礦產等一般的產出,還包括青海驄這種優良的戰馬等事類。

特別是如果想讓交易量達到一定的規模,其中一些用來交易的貨品還有硬性的規定,比如皮毛規定野馬胯皮多少領、青海驄多少匹,金銀鐵礦多少斤等等。

這樣的交易模式當然不對等,你大唐在交易中摳摳搜搜、凡所重要商品一概不提供,可是輪到我提供貨物,卻恨不得我連祖墳枯骨都刨出來送給你。

當然在這方面,大唐也並不強求。我的規矩就是如此,你不接受那就別做買賣。

不過交易的貨品種類雖然頗不對等,但價格上還是比較公道的,起碼比那些行走隴右的商賈們所開具的價碼要優厚得多。

在經過一番思忖之後,贊婆便開始提筆擬寫這第一次的交易規模與數量。大唐所需要的物品與原料,他們海西還是頗有儲存的。

類似青海驄這樣的良馬,雖然也是軍國相關,但在海西也是氾濫成災,幹養着還要耗費飼料,不如牽出來換一些自己不能生產的物貨。吐谷渾人養馬馴馬的技藝本就不俗,這也是他們一個東胡部族能夠橫穿漠南、遷徙到河西之地生存建國的底氣之一。

至於各種礦產,在青海東南方位的白蘭山也多有產出。吐蕃人鍛造技術雖然不俗,但生產力以及配套的物資供應卻遠遠不足,所以也有相當的盈餘、堆積無用。

由於是第一次交易,贊婆也不敢太過放開,但最終擬定出的貨單規模也是頗爲可觀。畢竟他們被封鎖、物料憂困時間太久了,現在實在是迫切需要補充。

“居然已經定好?”

等到贊婆的貨單遞上來,劉禺聽下手中筆,有些詫異的擡頭問道:“看來蕃客於事則中是沒有什麼疑惑?那據此貨單,午後便可入工坊驗看貨品。若確認無誤,貴方貨料輸至鄯州,兩相驗定,便可交付。”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 衆 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344 人事調置,底盤草成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216 急流勇退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261 不欺少年窮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0265 順水推舟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846 萬衆雲集,驪山演武0075 將軍跋扈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123 兵事再興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752 蒼天降罪,朕恭受之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399 行驛命案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188 愛上一匹野馬0090 家賊難防0073 春江花月夜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229 心似雙絲網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923 愛子心切,暫不立儲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109 仗義屠狗輩0210 笑入胡姬酒肆中0149 舊事再起波瀾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169 酷吏授首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445 死不入黃泉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177 大王才思敏捷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095 東宮舊人0101 出閣河東王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035 嬌花藏毒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766 擁王從龍,功成此日0340 選月大圖,宰相托女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040 內教坊伶人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001 大唐宗王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038 水漲船高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0871 故情難捨,歸鄉修塋0983 暗潮涌動,禍福自度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240 少陵原逢故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752 蒼天降罪,朕恭受之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954 不負祖宗,不負蒼生0246 細憐閒庭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172 薛師人間英豪0059 生人探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