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

雖然說從開元元年開始,大唐與吐蕃關係變得還算不錯,彼此間時有使節通訊,但雙方各自也都心知,雙方早晚都會必有一戰。

不僅僅是雙雄並立、一山難容二虎,也在於雙方的勢力佈局互相抵在了對方的軟肋上。吐蕃兼併了青海之後,時刻威脅着隴右的安全,更能以此爲橋樑去競奪西域的霸權。

至於大唐則更過分,其所侵佔的東域西康距離吐蕃的王城邏娑僅只一步之遙,且中間並無雄關險塞爲阻,可以說直接在吐蕃的家院中插了旗。

這樣的一個邊患形勢,可以說任何一個大凡稍具力量的獨立政權都不能忍受,更不要說雙方在各自區域內都是絕對的霸主。

眼下之所以還能保持一定的剋制容忍,關鍵還在於雙方各有困境。吐蕃兼併了青海,但實際控制青海的是與贊普失和的權臣噶爾家族。至於大唐掌握了西康,但是由於西康深在蕃土,也很難直接派駐強兵以確保西康的安全,只能在隴南駐軍稍作震懾。

大唐對西康的佔有,本身並不是以武力作爲背書,而是利用吐蕃上層權貴之間的利益糾葛與矛盾才得以實現。

正因如此,到聽到吐蕃使者提出要借道西康而攻伐南蠻六詔的時候,並不覺得這是簡單的假道滅虢。或者說就算吐蕃想從大唐手中將西康重新收回去,其實也很簡單,直接派兵佔有即可,因爲大唐本就沒有在西康派駐重兵。

至於隴南的駐軍在針對吐蕃本土方面,象徵的意義要大過了實際的軍事效果,想要真正進入西康與吐蕃作戰,眼下來說並不現實。隴南駐軍的存在,還是爲了鎮壓境域周邊的生羌部族,以及對黃河九曲提供側翼的護持。

當然,這也並不意味着大唐在西康的投入建設與利益就完全沒有保障。隨着西康與大唐本土之間的貿易聯繫越來越緊密,吐蕃那些上層權貴們自然會爲大唐的利益背書。

對於他們而言,吐蕃國土完整還是不完整,意義並不大。但將西康建立成爲一個獨立於贊普王權體系之外的自由貿易港,給他們帶來的利益會更大。

所以只要吐蕃的上層統治集體核心矛盾得不到解決,即便是派兵強行收回了西康,大唐也有各種手段讓此境叛亂不斷,讓吐蕃的統治中心長期處於動盪之中。

當然,如果吐蕃的贊普已經在國中擁有了絕對的實力,自然可以直接消滅掉國中那些只顧門戶私計、賣國求利的強權貴族們,大唐也就難以再在西康瞎折騰。畢竟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花招都是小道。

可問題就是沒有啊,絕對的實力本身就是一個虛狂的概念。

高宗時期,疆域盛極,大唐軍隊東征西討、戰無不勝,偏偏就在吐蕃這裡翻了車。開元天寶可謂達到封建時期的國力巔峰,結果一場內亂盛世夭折。

這個問題放在吐蕃同樣如此,松贊干布十幾歲就繼承大位、爲父報仇,更統一高原,完成前人未有的偉業,儼然天命之子,結果在鬆州跟大唐軍隊一碰,才知道天外有天。

要判斷吐蕃贊普究竟有沒有掌控大舉的實力,也有一個最直觀且重要的標準,那就是噶爾家族有沒有被解決掉,很明顯現在並沒有。

所以當吐蕃提出假道西康,這個問題就很有意思了。

見李潼只是沉默不言,吐蕃使者便又繼續說道:“我國與大唐,舊年雖有邊事紛擾,但究極根本,還是邊臣貪功所致。贊普衝幼當國,王母協理政務,也從未有挑釁大唐的舉動。當年更厚遇尺尊公主,許配陛下潛邸,以壯聲勢。今贊普盛年當事,卻遇下奴挑釁王威,國中上下衆怨如濤、難以忍受,遂生借道之想,懇請皇帝陛下能感顧情義,包容此情!”

李潼聞言後便微笑道:“維國大體,誠不容易。朕得位以來,亦深有感觸。舊者兩國確是有失和氣,但故誼重敘以來,你國主的確不失殷勤。今作此請求,於情於理,朕都不該拒絕。”

聽到李潼這回答,那蕃國使者先是微有錯愕,片刻後眸底便閃過一絲喜色。

但不待其人再作開口,李潼便又說道:“南蠻不化之衆,的確是桀驁需懲。早年便有背棄唐恩之惡,但因唐蕃復好難得,朕也並未介意這疥癬小疾。如今竟又再惡你國,可見賊心怙惡、自取死路。你國主既欲征討,朕亦有舊忿難消,借道之外,兩國並出雄兵,永除此南疆惡蠻!”

“這、這……茲事體大,非小官能決……贊普只是、只是着卑員請問借道事宜,餘者卻並、並未……”

吐蕃使者本以爲把握到了些許大唐接下來軍事動向的秘密,可在聽到李潼這一番話後,頓時傻了眼,搞不清楚此言究竟幾分真假,又擔心自己會不會弄巧成拙,一時間變得有些窘迫慌亂。

而在看到吐蕃使者這個樣子後,李潼倒是對吐蕃國中一些思路動向有所瞭解。

吐蕃想用兵南詔,這不是沒有可能,一則試探大唐對西康方面的底線所在,二則蚊子腿上也是肉,如今的南蠻六詔雖然不成氣候,但搜刮一番也是有些油水的,起碼對擴張步伐停滯已久的吐蕃而言,也算是一次難得的開葷。

但是,用兵於南詔絕對不是吐蕃的第一選擇。如果有可能的話,吐蕃當然還是希望能夠優先解決青海問題。

聽到這使者遲疑之聲,李潼頓時冷哼道:“胡鬧!你國君臣莫非慣作此有頭無尾的荒計?大唐教化施行以來,西康如今民風安詳和順、儼然地上佛國。你國主有此殷請,也讓朕感念舊忿,不顧兵戈衝犯和氣之擾、應求借道,更願意勞軍耗力,借兵共事,既然卑員不足議論大計,安敢擅言擾我心懷!”

“卑員失禮、失禮!所以遲疑難言,只因此事本我國務相干,雖情知大唐軍威盛壯,但若相率討之,恐蠻民事機迷惑,不能警知我主威嚴難忤……”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那吐蕃使者聞此斥言,連忙又開口說道,實在是話題突然扯到他意料之外的範疇,讓他有些應接不暇。

“此言更是偏狹!因恐我唐軍威壯、埋沒你國事蹟,所以拒絕同行?南蠻故有叛我之罪,爲唐蕃和氣,我已經未作細言分辨。你主僕借道有計,卻不思我唐家威嚴彰於何處,這是邦鄰和睦的道理?”

李潼拍案怒喝,繼續指着那吐蕃使者忿聲道:“若不借道,則是唐皇無情。你主僕既然有此悍計,想必也已經籌謀在伐。這樣罷,西康道途我仍可借給你國,但你國悍臣欽陵屢犯我隴邊,我亦將發兵制裁,你國亦不可非議。置言於此,兩下相得,你這下使若不足計議,不必再廢脣舌之巧,歸國着高官強臣來談!”

說完這話後,李潼也不再理會那蕃使作何迴應,直接從席中站起身來,然後便轉身離開了殿堂,留下那蕃使一臉的瞠目結舌。

一場蕃使辭行的宴會,就這麼不歡而散。那蕃使在殿中雖然被訓斥得有幾分灰頭土臉,但在返回四方館之後,又將殿中一席談話仔細梳理回味一番,原本有些忐忑的心情也漸漸變得穩定下來,到最後臉上甚至流露出幾分淺笑。

“唐皇雖然強勢狂言,但言義卻有違這一番意氣啊!他知阻我國借道實難,所以才用難題恫嚇,不肯言深。唐國體大,四方多患,此前講武濫殺北胡回紇之將,雖剛強卻計拙。速速着員送信歸國,再遣大臣入唐來談,若唐國真用大武於北方,這是我國收拾亂臣的良機!”

一邊唸叨着,吐蕃使者一邊伏案疾書,將自己的猜測詳細記錄下來,並派出親信隨員提前出京,快馬加鞭的將這消息傳遞迴國。

與此同時,大內之中,李潼在見過了吐蕃使者後,便也招來了即將離開長安、返回隴右的郭知運等人,吩咐道:“今次演武,蕃人觀我軍壯,必生危警之念,方寸失於從容。眼下暫以北方騷擾稍示以弱,促其威猛用力於青海。

欽陵雖兇悍可畏,可若蕃國迫之過甚,其黨徒必生搖擺之心。待其途窮,便是除惡的良機。眼下朝廷並不宜直接增兵隴右,所以這前半程便尤需你們這些在鎮將官們專心在守,但求無過,不必急功,收復青海之日,凡所在事之員,朝廷酬賞必重!”

過往幾年時間裡,大唐自是專心休養,在邊事上沒有什麼開創,所以與吐蕃、與海西的欽陵對抗之勢都呈膠着之態,彼此間也算是互相忍讓、相安無事。

現在要打破這一份平靜,李潼卻並不希望由大唐主動去做,而是希望吐蕃先作發難,然後大唐再強勢插手。這樣一來,要更有利於對海西諸羌的招撫,一舉收復青海全境。

驪山演武大唐軍勢雄壯,當然嚇唬不住吐蕃這種兇悍對手,但卻能讓其君臣心情變得緊迫起來,打亂其大計籌劃的節奏。

這種慌亂短期內或許無所體現,但是隨着戰略大勢的張開與節奏加快,就能成爲一個影響勝負的重要因素。

正當李潼在對隴西諸將面授機宜的時候,一支從咸陽皇陵出發的隊伍也將要抵達長安城。

0456 誰沐代王恩威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109 仗義屠狗輩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341 遊戲鞠場,羣衆趨望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360 祖孫情深0278 鉅富驚人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079 神宮巍峨1012 學士才高,羣衆爭訪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832 遣離京畿,別置外州0077 永昌元年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0070 頌聖臺閣體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525 悍將入城,破財免災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368 薛郎鐵頭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395 王戲閒苑,殿中選妃0029 李氏爲上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355 大河漕幫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035 嬌花藏毒0745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028 禁宮異兆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292 留財不留人0166 門庭若市,名門爲僕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604 諸胡聚首,桀驁伏誅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948 貪功如命,視死如歸0095 東宮舊人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279 飛錢承兌0082 武氏諸衆0013 王的起居日常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說幾句話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608 烏合成軍,諸部爲備0504 勤王難行,懷義伏屍0355 大河漕幫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670 王教昌明,我亦渴慕0033 雕蟲與公賞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640 玄暐橫死,殺機四伏0014 一窩小雞崽兒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033 雕蟲與公賞0296 通泉縣大街痞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507 中軍議事,諸將思歸0141 劫掠金吾衛0543 諸夷滋擾,以血還之說幾句話0948 貪功如命,視死如歸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