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

用過早餐後,李光順便先離開王邸,前往皇城行臺所在進行一些人事交接,李潼則留在邸中接見郭元振。

不多久,郭元振登堂來見,姿態倒是顯得端莊有禮,恭謹入拜道:“僕郭元振,奉王教外使歸來,叩見殿下。”

李潼放下手中卷宗,垂眼望向了郭元振並笑語道:“郭參軍播威蕃土,着功事蹟,頗有可觀啊。”

郭元振聞言後,臉上卻沒有多少得意之情,仍是頓首道:“日前於蕃土喜聞殿下於蕃土大破悍賊欽陵於青海,僕恨未能持殳當陣、爲王前驅,蕃土行事,實在不值一提。”

“所事難易有別,河源將士羣衆爲助,破賊理所當然。蕃土敵境獨行無援,能直執事機、有所創建,還是值得一誇的。”

很多事情說來簡單,但最難就在於從零到一的突破。深入敵境看似機會多多,但實際情況卻是無處着力,畢竟身爲一個外來者,人事完全陌生,想要與一個政權上層人物展開直接的互動勾連,是非常的困難。

關於這一點,李潼深有感觸,他舊年幽禁於神都內苑,哪怕爲了見上他奶奶一面,都費了那麼大的周折,用了半年多的時間。

這一次派遣郭元振前往吐蕃,他本就沒打算郭元振在吐蕃境中能有什麼突破性的創建,更多的是給郭元振一個歷練的機會,可以更加深入的瞭解敵情,作爲未來用事的經歷儲備。

結果郭元振這傢伙非但沒有空跑一趟,居然還拐帶回來一個蕃國公主,也實在是一樁意外驚喜。所以李潼對之也不吝誇獎,有人能做好本分之內,可以稱得上恪盡職守,有人則能在職事之上更作開創,這就是直接的能力體現。

李光順說要對郭元振且策且御,李潼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但他也明白,真正有才能的人,做起事來是需要一定自由度的。

世道才士恆有,成就卻各不相同,時勢環境是培養人才的土壤,君王器量則就決定了人才的成長上限,比如大燕皇帝安祿山。

當然這只是戲言了,但在正常的君臣關係中,君王氣度如何的確是能決定臣子的最終成就。衛霍之流若生在桓靈之世,怕也難以鑄就那般豐功偉績。

郭元振本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這一點李潼早就瞭解,雖不至於完全的縱容,但也不會用尋常的標準約束。君臣關係本就是一個動態的磨合過程,若麾下所用千人一面,且不說這本就沒有可能,首先陣營的成長性便被鎖死。

“先講一講你此行經歷,那蕃國公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拋開心頭這些雜想,李潼又開口說道。

郭元振聞言後便連忙講述起來,不僅僅只是單純的述事,更將自己的一些感悟看法一併講來。比如唐蕃商貿的背後緣由,川西土羌人情形勢,以及蕃國權貴內鬥的脈絡。

郭元振言之翔實,兼佐以感悟,李潼在認真傾聽一番後,不啻於自己也親行一遭,對蕃國以及唐蕃民間事宜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知。

郭元振的一些看法,李潼也頗爲贊同。一樣的表象,不同格局、不同稟賦的人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當聽到郭元振在大藏地區通過流言去鼓動蕃軍打擊那些民間的商賈,李潼也不由得感慨,他對郭元振另眼相待,也不僅僅只是其人青史留名,彼此之間對於一些事物的看法乃至於處理方式都頗爲契合。

往年狄仁傑出巡江南,整頓民生頗有建樹,武則天對此還評價不高。但直到其人大力摧毀江南淫祠,才盛讚其人有宰相之才。這並不是說武則天罔顧民生、心無仁念,而是相對於民生,意識形態的統合無疑是更高一級的標準。

郭元振這行爲當然達不到那種高度,但其人能夠善用環境資源,正事不荒的前提下收取別的效果,這種作風讓李潼很欣賞。

不過他對郭元振此行已經給了不低的誇讚,也就不再專就此事進行表揚,免得這傢伙小尾巴再擺呀擺。

“僕之所以能內結蕃國琛氏女、即就是如今的東域赤尊公主,多出附國土王所謀。其人與蕃國諸權門聯誼深刻,賄結求活……”

講到這裡,郭元振還是忍不住耍了一點小心機,當然他說的也的確是實情,如果不是附國土王這傢伙極力推薦琛氏女可拉攏,他又去哪裡知道蕃國還有這樣的奇貨可居。

其實如果不是臨行前自己這張破嘴啥都敢說,事情做成這樣子,郭元振本也不必忐忑。和親與否,那是蕃國自己的謀計,與他郭元振又有什麼關係,他的責任就是了解蕃國內情並挑撥蕃國內訌,本來就完成的不錯。

可他偏偏自己大嘴巴,說要爲雍王殿下訪聘蕃女,如今一語成讖,反而又需要極力證明自己絕非刻意。

對於郭元振的這一點小糾結,李潼倒是不怎麼在意,別管蕃國還是土羌,最終還是都要融入中央帝國這個大家庭中來。什麼樣的出身並不是問題,關鍵是要看這人物能夠發揮出什麼價值。當然,他也並沒有什麼擴張領土順便擴展後宮的打算。

本身並沒有這樣的想法,對於蕃國是公主來投還是王子來投,對他而言也都區別不大。如果郭元振能把吐蕃王母沒廬氏都拐帶入唐,那自然更好,不就是和親嗎,贊普這個孫子他認了。

不過當聽到郭元振將這蕃國公主身份稍作講述後,李潼倒是不免略生感慨,只覺得這身世與自己倒是依稀相似,對這個所謂的吐蕃公主倒是產生了一些興趣。

能夠在那樣一種四面皆敵、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煎熬出來的人,想來也知必然不是俗類。對於其人選擇投唐,李潼倒是深表理解。

當週遭所有人包括整體大環境都對你惡意滿滿的時候,人就容易產生一種悲觀自毀的想法,投唐未必就能比留在國中際遇更好,但起碼對那些心懷惡意的人是一種報復。

話說李潼當年在深宮大內都還算計着要去突厥耍耍,只可惜突厥太不爭氣,沒給自己營造這種機會,讓他不得不一步步煎熬、成爲大唐如今的分陝權臣,並且還算計着徹底搞死突厥。

接着,郭元振又小心翼翼將他兩頭和尚、各自唸經的想法稍作陳述,表示即便蕃女來投是身負和親名義,只要稍微進行一些操作,也絕不會給殿下清譽帶來什麼影響。

李潼本就沒有就此責怪郭元振的想法,他關注更多還是蕃國欽陵在這件事情當中所持有的態度,稍作沉吟後,便又繼續說道:“這麼說,那蕃女將舊領拱手讓給欽陵,欽陵竟然不收,且與蕃國王室協作此計要滋擾於我?”

“實情僕亦難以探得,但據眼下所知、包括赤尊公主自身所度,應是如此。”

郭元振聞言後便作答道,不敢太過篤言自己的看法,畢竟雍王殿下自有判斷。

“呵,海東一戰看來是不足消其兇焰,這老小子看來是決意要繼續在青海死頂。”

對於郭元振針對吐蕃王室的後計暢想,李潼是不怎麼放在心上,那畢竟還太遠。眼下大行臺切切實實面對的敵人,終究還是留守吐谷渾故地的欽陵。

“蕃國以此爲擾,必然會有後計鋪陳,隴邊或將刀兵再勞。這終歸是那蕃女帶來的麻煩,那她入國究竟有什麼實利傍身?”

李潼這段時間都在考慮着該怎麼跟朝廷耍窮橫,對外雖然不畏懼戰爭,但眼下大行臺這對戰形勢也的確是能免則免。

那蕃女入國,如果欽陵趁此再在青海興兵鬧亂,別的騷操作且不提,李潼真打算直接將這蕃女派往青海,別吵吵、你家公主自己帶回去。老子啥時候想收拾你那是老子的事,纔不會因爲一個女人跟你急赤白臉。

至於面子什麼的,真要幹掉欽陵、擒殺贊普、獻俘乾陵,自然有面子,順便嘲笑一下他四叔,你就啥都不是,唐家基業發揚光大還得靠我,讓位晚了都收拾你。至於別的,都是虛的。

“蕃國以康延川以東境域爲東域赤尊公主湯沐邑,人物版籍俱隨主入國。但川西境域溝嶺縱橫,諸土羌、生蠻散亂雜居,想要切實應用起來,仍需一番長計。”

聽到殿下如此發問,郭元振又連忙說道。

李潼聽到這話,不免更加不滿:“川西蠻土羌民,本就是我大唐羈縻之屬。蕃國以我資產欲作賄結,豈有此理!我當據此奏告朝廷,索圖明辨川西究竟是何歸屬,若真確定是我大唐領疆,朝廷自當遣使訓斥,大行臺亦需修整刀甲,以備兵問!”

蕃國公主究竟是和親還是其他目的,這是一樁小事,不值一提。但蕃國竟大言不慚將川西領土圈劃私授,這我忍不了,就看朝廷是個什麼意思。

李潼倒不擔心朝廷會順勢指令大行臺出兵宣示主權,反正他本就沒打算跟吐蕃好好處,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也是應有之義。只要能把今秋貢賦稍留週轉,別的都好說。

“那蕃國公主,殿下還見不見?”

郭元振剛剛歸國,對於大行臺具體處境還不瞭解,眼見殿下因此大動肝火,不免有些莫名其妙,連忙再次請示道。

“擇日安排入京,先見上一見。若朝廷就此爭執難決,適時送其入都。”

李潼聞言後略作沉吟,然後便說道。他所考慮重點還是秋賦問題,如果朝廷還是一味的專圖錢糧、掏空大行臺,餘者不問,那他就要用這蕃國公主把事情搞大,讓朝廷按壓不住輿情。

郭元振雖然不清楚行臺所困,但聽到殿下根本就不糾結這蕃國公主入唐的名義問題,人物事機從容使用,講到顛倒黑白、混淆重點,自己跟殿下相比終究還是技遜一籌啊。

0766 擁王從龍,功成此日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403 凶逆作惡,宰相罪大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036 身不由己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1021 遊戲坊曲,豪取萬緡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003 前途堪憂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238 洗劫武攸宜0865 樂奴恃色,囂張十足0043 進學內文學館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099 宰相危矣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129 爲你寫首歌(求首訂!)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015 仁智院掌直0280 寶利行社0176 倒黴的獨孤氏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121 徐敬真引誣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0721 燕子築巢,無懼惡雀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287 靈前敲詐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0924 諸方來朝,羣蕃入拜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284 禍水東引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439 踏破白馬寺0020 願此心同我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060 唯望生,不望死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036 身不由己0327 南省氣象0216 急流勇退0033 雕蟲與公賞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615 赤嶺貫通,大軍可入0024 神皇鑑詩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025 不如降黃巢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706 家賊國賊,插標之徒0986 內苑閒趣,璞玉磨劍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166 門庭若市,名門爲僕0320 高句麗遺民0035 嬌花藏毒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029 李氏爲上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446 白刃不相饒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437 新授殿中監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