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

欽陵掌權多年,自有一股喜怒不形於色的涵養,若僅僅只是被人作詩調侃,當然也不會憤怒到這種程度,更何況這首詩水平還不差。

真正讓他憤怒的,還在於詩的內容,大雪滿弓刀?這是什麼意思?

青海氣候雖然有別關內,但眼下四月中將近五月的時令,自不會有什麼風雪。且此境氣候逐年轉暖,跟幾十年前吐蕃剛剛兼併吐谷渾相比,耕牧期足足延長了小半個月。

就算天有不測風雲,陡入雪季,但區域內近年降雪最早還是唐國永昌年間與唐國宰相韋待價戰於西域,天降飛雪使唐國糧運不濟而大敗。但哪怕那一年降雪提前了一個多月,也是在七月末將近八月。

換言之,若這歌中所述便是唐國發起進攻的時節,那麼距離現在的四月中旬起碼還有四五個月的時間!

想到這一點,欽陵自是無比的糟心,他所有的戰術準備都是建立在唐國意圖速攻、直入青海的基礎上,爲此甚至主動放棄了赤嶺防線的對峙、拉鋸。

門都給你開好了,結果你說現在只是蹭蹭不進來?這誰能受得了!

凡知兵者,從不會將戰場上一些因素預設的太死板,畢竟戰爭中任何意外情況都會發生。這一個道理,欽陵自然明白,但關鍵還是做不到啊!

如果唐軍真的將戰期拖延到七八月的時節,這對欽陵而言自然是大大不利的。

且不說青海周邊部伍能不能夠撐得住長達半年的集結待戰,單單西域方面的戰況,無論勝負如何,都會給吐蕃國中帶來極大的影響。到了那時候,欽陵無論如何都要歸國主持局面,甚至都不能再繼續留在青海。

當然,這首詩是唐軍主動傳揚出來,當中必然會存在着一定的誤導成分,或許不足爲憑。

可部下蕃將們講述這首詩在海東區域流傳開來、以至於謠言滋生,許多胡部都因此而違抗吐蕃的徵令,這本身也是一個大大的不利。

那些胡酋們,他們就算沒有什麼詩文鑑賞水平,但基本的時令不知?居然會因爲這樣區區一首詩就輕信欽陵已經敗走,可以不再對吐蕃保持恭謹?

真實情況當然不是這樣的,欽陵很快就意識到,與其說唐軍妖言惑衆、海東諸胡愚蠢憨厚,不如說這是在表達一種願景。

那些胡部牧民們,他們下意識願意相信這詩中所描繪的場景,他們期待着欽陵夜遁逃。這首歌謠的傳播,就像是海東地區的胡部他們一次民意宣泄,希望唐軍能夠逐走霸佔青海的吐蕃軍隊,讓他們免於再承受吐蕃的奴役。

一首簡單的詩,讓欽陵意識到許多的問題。

唐國那個統軍的雍王,可不是什麼志驕氣盛的紈絝,其人對蕃國情勢必然已經有着一個相當深刻的理解,而且本身狡黠莫測,善於蠱惑煽動。這是他在此前與唐軍對戰的時候,從沒有遇見過的對手。

這也是他所以憤怒的原因,並且不由得想起此前在伏俟城所見那個途窮來投的唐國勳貴子弟楊巳對雍王李濟的評價,直言其人表裡不一、狡猾多端,需要小心提防。

當時的欽陵對此是很不以爲然的,雖然這個雍王能夠在近乎鬥獸場的唐國政局中脫穎而出、可以肯定能力確是不俗。

但是在兩國交戰的戰場上,智力狡黠其實算不上什麼,許多問題都是根本性的深刻存在,爲將者若太過狡猾多變、朝令夕改,會令將士們無所適從,乃至於自磨鬥志。

正是因爲這樣的想法,欽陵對那個雍王的存在本身並不怎麼看重,甚至還打算利用這一點,刻意去激怒那個雍王,通過其人逼迫老將黑齒常之自亂陣腳。

可現在,他卻結結實實被上了一課。

那個雍王在神都政變之後,便匆匆前往關西大殺一通,可知其人戾氣厚重、鬥志不小。關內局勢未定,又忙不迭趕來隴右,更加重了別人對其這一形象的認知。

其人入境之後,原本以防守爲主的河源軍便開始積極向赤嶺西麓進攻。種種跡象,無不表明唐軍要馬上再啓戰端、兵進青海。

欽陵也是結合已知諸種,才做出了這樣的判斷。

爲了能夠讓唐軍主動出擊,他甚至還做了許多戰略性的調整,主動向國中表示退步、表態支持用兵西域,以此來讓唐軍相信青海空虛。主動撤離赤嶺,收縮戰線,更給唐軍出兵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條件。

結果唐軍現在赤嶺也佔了,青海依稀在望,卻裹足不前、跑馬唱歌!若早知如此,他還不如維持前計,守住赤嶺防線,繼續保持此前那種對壘狀態。

“不對……”

默然沉思半晌之後,欽陵突然又擡起頭來,眸中精光閃爍,開口說道:“唐軍哪來如此多的錢糧給養?安西駐軍,已經讓隴右府庫空虛、疲敝不堪。

河源軍在戍甲士都飢色難掩,如何能夠維持翻越赤嶺、半年養軍的巨耗?近時隴右有什麼具體動向?速召前陣遊弈兵長入帳奏事,還有那個唐人楊巳,他若在此,一併召來!”

想到大軍給養這個根本性的重要問題,欽陵心定許多,唐國那個雍王確是狡猾,但哪怕再狡猾的人,也難憑空變出錢糧實物。

唐國富庶雖然不假,但這些年來的邊事消耗也是海量的。

欽陵幾與唐軍大戰並多收其給養輜重,對此是有着深刻的體會。永昌年間寅識迦河一戰,唐軍各種器械補給已經大不如前,這代表着唐國的國力也已經損耗極深。

此前欽陵不支持進攻西域,提議保持小股的侵擾,以煽動當地胡部挑戰唐軍爲主,就有要借安西守軍抽乾隴右軍儲的想法。

安西駐軍以後,河源軍各方面都下降了一個檔次,甚至無需入境細察,這在赤嶺一線的攻鬥中就能明顯感覺出來。

老實說如果不是唐國神都發生政變這麼大的事情,欽陵原本的打算還是逐步鞏固在赤嶺的防線,壓縮河源軍軍勢,到了一定程度後,直接揮兵南向攻取黃河九曲。佔領九曲之地,便可繞過河源軍所在,通過洮水、黃河等河谷進入唐國的洮州、廓州、河州等地。

唐軍在隴右已經沒有足夠的儲備,也正是基於這一點,欽陵才判斷唐軍一旦入境,就必須要快速擴大戰果,起碼是要在極短時間內收割到足夠那個雍王誇威國中的戰功,否則今次用兵只能徒勞而退。

很快,欽陵所召見的遊弈兵長們紛紛入帳,欽陵面色嚴肅的詢問他們與唐軍交戰時,唐軍各種表現,器杖如何、氣色如何,乃至於馬力健否、皮毛是油還是澀等等,可謂細緻入微。

唐軍幾番魂斷青海,而吐蕃想要直接進入隴右蒐集情報也很困難,不僅僅在於唐軍赤嶺一線防守嚴密,隴右民間對吐蕃也是恨意滿滿,一旦發現斥候入境活動,可能直接會被鄉人圍毆致死。

所以跟唐軍有關的情報,也只能通過戰場上的觀察來獲取並總結,參考性雖然不大,但總不至於一無所知。

講起與唐軍遊弈對戰的過程,這些蕃軍兵長們各露忌憚之色。他們這段時間,可是在用生命來丈量唐軍戰鬥力的變化。

此前與唐軍交戰,他們要更加主動,即便不勝,也可從容退走,而唐軍基本上都不會進行長距離的追逐。可是今年開春再戰,唐軍戰意明顯高昂許多,動輒追殺十數裡。

這樣的轉變,令人猝不及防,以至於最開始甚至有整部蕃軍遊弈被唐軍追殺圍殲的戰例。此前戳一下就走的確挺過癮,可現在唐軍戰法突變,發起狠來那是真要命。

按照唐軍這種打法,就算大論不下令撤軍,除非繼續向赤嶺增派軍隊,否則赤嶺怕也難長久守住。

這些戰報,欽陵此前都瞭解過。但當時的他只覺得唐軍攻進心切,所以表現亢奮。但現在再聽來,才意識到唐軍的確是有大幅度的戰鬥力提升。

現象就是如此,但因爲思考方式與關注重點不同,得出的結論便也不同。欽陵也意識到自己此戰目的性太強烈了,以至於識見都有偏差,忽略了一些關鍵的戰場元素的改變。

但這些蕃軍兵長所提供的情報,也並不能準確反應唐軍的真實給養水平。畢竟遊弈乃是兩國各自精銳部伍,給養自然都要優先供給。

楊巳受此斥罵,一時間也是大感心慌,他這番打扮,也是爲了投欽陵所好、希望能更受關注,畢竟此前伏俟城所見、其人深慕唐風,卻沒想到弄巧成拙了。

寄人籬下,就該各種忍耐,那楊巳一邊叩告請罪,一邊扯下襆頭,乃至於趴在地上翻滾,直到帳內氈毯上泥沙將錦袍沾染的污濁不堪,才又膝行到欽陵足前顫聲道:“僕絕不敢懈怠大論所囑,但是驚聞野中妖歌,才慌忙歸營叩拜問安……”

欽陵聽到這話,更加羞惱,擡腿將楊巳踹出丈餘,歸席坐定後才沉聲道:“將你近日所得講述一番,還有你關內諸家究竟多少家資爲雍王所奪,一併細述。敢有隱匿,即刻便砍了你!”

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437 新授殿中監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065 人情難測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223 軟飯香糯0383 恩威並施,唯命是從0093 被甲登殿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280 寶利行社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447 嵩陽道大總管0238 洗劫武攸宜0211 不宜輕沾俠名0082 武氏諸衆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349 魏王亞獻,宰相趨送0842 聖躬永健,長享此國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010 悲慘的一家人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417 搶位政事堂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221 窺望河西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437 新授殿中監0876 情若不復,生無可戀0142 就怕有壞人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203 奔跑的大王說幾句話0448 魏王歸世,闊坊造邸0121 徐敬真引誣0461 來某成親,障車萬緡0292 留財不留人0302 百家爭婿,俊臣奉禮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304 待罪慈烏臺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352 姿容趣淺,率真可愛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008 聖母神皇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689 廬陵幽在,可引墊足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198 寸微靈光,日月照拂0123 兵事再興0599 赤嶺爲界,阻敵阻我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0177 大王才思敏捷0032 君子滿朝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001 大唐宗王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154 宰相入刑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202 大唐帶貨王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048 內教坊諸事1035 三月龍興,幢蓋張護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330 給事真幹才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864 老少互娛,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