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

七月初一,大朝會後,聖皇降制於禁中內經場興弄法會,在京三品以上者悉數與會。

殿堂中,聖皇陛下端坐於上,御座後諸宮人各擎羽扇,羽扇色呈五彩,但若細心觀察,中有金色光帶暗成輪印之狀,將御座上的聖皇陛下映襯得更加威嚴莊重。

御座兩側各置高席,俱爲諸大德高僧專席,案上或置經書、或置佛寶。在這諸席中央,有一席位明顯高出餘者,幾與上方的御座等齊,便是宣講經義的法座。

而在這諸席之外,另有三個比較特殊的席位,左邊一個兩側各置松鶴器物,有一鬚髮皆白、面色紅潤的道裝老者端坐於席,老者席案隱成丹鼎狀,其人端坐於中,配合着席案周圍博山爐中升騰而起的香菸,自是滿滿的仙風道骨。

中間一席自成蓮花型,案上擺放着一尊玲瓏剔透的琉璃塔,席後則有一方檀木爲骨的素紗屏風,席中坐着的乃是一名僧衣比丘。這名比丘尼臉色豐潤,眉眼莊重,端坐席中不喜不怒,彷彿一尊白玉雕成的法相,周身上下看不出一絲歲月施加的痕跡。

右側的一個席位看起來有些普通,坐着的這是一個身軀瘦弱、體態佝僂的老胡人。老胡人兩眼渾濁,麪皮如鬆皮一般乾癟,老得彷彿隨時都要行將就木,唯眼窩上灰白的眉毛生的極長,垂下來甚至都覆及高聳的顴骨,倒有幾分天生異象。

這三席名爲三寶席,所坐的便是三位異人。道裝老者名韋什方,乃是高居嵩山的隱修,月前以安車之禮徵辟入朝。比丘尼名淨光如來,本來是宣法於河內,如今也制召入朝,於神都麟趾寺擔任住持。老胡人名康萬年,雖然看起來一副命不久矣的模樣,但此前登殿時步履矯健,蹈舞時動作敏捷,不遜英壯少年。

這些席位佔據了半個殿堂,如羣星捧日般分佈在聖皇陛下週圍。至於那些參禮的大臣們,包括魏王、樑王如此尊貴,包括幾名政事堂宰相,都只能恭坐下席,仰望這難得的法會場景。

此時殿中法座上,一名高僧正在宣講《大菩薩藏經》,高僧嗓音洪亮,講經聲傳遍殿中每一處角落。

殿中衆人也都聽得認真,如宰相楊再思之流,每每聽到經義精妙處都忍不住的眉飛色舞,只是擔心破壞這莊重的講經氛圍,才苦苦忍耐,沒有發聲喝彩。

但如果仔細觀察,還是能夠在這些專注認真的姿態下發現一些端倪。

“此番集衆請上尊號,阿兄若有爲難,切勿勉強!你一人失意是小,但若累及大事不成,那罪過可就深了!”

武三思瞪大兩眼看着法座上講經的畫面,嘴脣卻輕微的翕動着,話語清晰的傳到上席武承嗣耳中。

武承嗣也並不回頭,卻趁着擡手捻鬚之際低斥道:“管好你自己的事情,既然請鑄天樞,如果所收銅鐵物料不足用,不要妄想族人傢俬添補爲你一人邀寵!”

武三思聽到這話,嘴角不免泛起譏誚,心內對這位堂兄不免更加輕視。

請造天樞,雖然表面上理由是頌揚周世功德,但還有另一層務實的意思,那就是要收盡近畿周邊民家銅鐵。這也與此前尚方監軍械大量流失有關,如果直言搜取民間刀劍械具,不免太過敏感,一個不慎便有可能釀成民亂,所以纔要以此施加一層掩飾。

可笑武承嗣只見到淺表,卻不能洞見深意,居然還擔心物料不足、需要各家傢俬填補。如此昏昏於事,難怪聖皇陛下對其失望疏遠。

而武承嗣此際心裡同樣在冷笑連連,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對武三思那些小思量嗤之以鼻。

過去一段時間飽嘗人情冷暖,他算是看出來了,聖皇陛下只是在將他們武氏諸衆當作工具而已,根本就沒有大位傳遞的真誠心意。其人只是要獨尊,任何人只要對其地位構成威脅,都會遭到無情的拋棄!

武三思自負薄智,自以爲能夠猜度到聖皇陛下的心意,竟然妄起雜念,想要將自己取而代之,殊不知其人也只是聖皇陛下手底一個傀儡玩物。或能虛榮於一時,但一定會在自以爲人生最風光得意之際遭到迎頭痛擊!

同樣列席的武攸寧眉眼之間盤桓憂色,特別在向殿上打量一番也沒有發現薛懷義的身影之後,便忍不住低聲道:“薛師前言將在此日痛擊代王,怎麼不見其人蹤跡?兩位殿下知不知薛師究竟有何謀計?”

聽到這話後,前方兩人眼中都閃過一絲不屑,特別武承嗣更是忍不住忿聲道:“那賊僧不過市井的卑質,心計尚且寡於毛髮,他能有手段痛擊代王?所謀不出寶座那三個妖人,妄想用什麼妖異邪聲構陷罷了。”

武三思本來是差不多的心思,但聽到武承嗣這麼說,還是冷笑道:“高坐空談,誰人都可,然而慎之已經不可不制。薛師或是寡智拙能,但敢作敢爲的秉性卻值得敬重。即便此番無害於慎之,但也總能讓他黨徒驚疑,再作別計才更加從容。”

不同於這兩人言語中的意氣爭強,武攸寧嘆息道:“代王此番出都,不足月餘便剿定十數路嵩山蜂盜。且不論得功艱辛與否,營卒肯奉令爲戰,可見他御衆有方。攸止半途被遣歸都報捷,他于軍中更少掣肘,排除異己、安插親信更加從容。此前已經驕橫難制,若再收此五千肅嶽軍,一旦歸都,畿內恐怕更加難得安詳!”

聽到武攸寧的話,其他兩人也暫時放下對彼此的成見,眉眼之間憂色閃現。

人只有在疾病時,才懂得身體健康是多麼的舒適可貴。而對他們武家諸王來說,只有代王離開了神都,才感受到肆無忌憚的快意從容。

但可惜的是,這一份從容只是暫時的。代王終究不是一去不回,一俟其人歸都,還不知會怎麼折騰。最起碼對眼前三人來說,代王絕對是卡在脖頸間的一根利刺。

一旦代王歸都,武承嗣拿不準要不要繼續返回魏國寺佛堂暫居。武三思在政事堂也將掣肘連連,插手漕運事宜將要困阻多多。

至於武攸寧感受到的危機最爲直接,畢竟他跟代王共事北衙,親眼見到代王抽刀砍殺薛懷義的黨徒。此前在北衙根基淺薄,代王已經敢如此行事,一旦藉着今次出都在北衙禁軍中培養出一批擁躉,無疑會變得更加危險。

所以武攸寧對於肅嶽軍的軍情傳遞也是最爲上心,如今距離代王統軍離都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月,第一批的消息也已經傳遞回來。

戰績如何且不論,但代王排除異己的手段卻已經彰然顯現,藉着歸都報捷的名義遣返了擔任行軍司馬的恆安王武攸止,並有數名或失期、或違令的兵長,全都是武攸寧安插在軍中的耳目。

“放心罷,無論今日薛師能不能夠害到代王,我都有後計佈置。且由他在外營張勢力,一俟歸都,即刻奪其爪牙!”

武三思話音剛落,殿堂上便響起了鐘磬聲,講經暫告段落。

法座上的高僧退座入席,而後殿內羣臣紛紛起身入前作拜禮而後蹈舞謝恩,感謝經法遞授。

這其中尤以那個胡人康萬年最爲醒目,動作敏捷彷彿靈猿一般,完全不像一個老翁,以至於許多大臣都好奇打量,使得自身蹈舞錯誤連連。

“這老胡可真是妖異啊,氣力有盛衰,這是生人常態,明明已經是齒豁頭白,竟還有筋骨恆壯之能!”

今日與會者爲在朝三品,多數都是年高,但也有例外,譬如嗣雍王李守禮,他官職雖然不高,但爵品卻高,對這老胡人實在有幾分好奇,趁着入前蹈舞之際湊近過去,暗暗伸出自己的腿略作試探。

老胡人被絆了一下,頓時踉踉蹌蹌將欲摔倒,然而這老胡人卻腳踝一擰,陡地翻起數尺,之後便穩穩落地。周遭朝臣眼見這一幕,不免更加的驚歎連連。

李守禮見狀也是暗暗咂舌,同時也不忘告罪失儀,殿上的聖皇陛下只是微笑擺手,望着老胡人說道:“人不見者號爲異,高士何以能夠筋骨恆壯,可以向殿中諸卿稍述因緣。”

“小民不敢誇稱玄異,只是性命較常人悠長一些。本是西域卑胡,從遊大和尚佛圖澄行入天中,自此入化中國。但終究胡質濁惡,昧於佛性,不達道德。昏昏謀生於世中,遠年前魏宇文氏遷都洛陽,賁士羣出擴搜野徒充作勞役,龍門舊窟尚存小民鑿跡。當時用工甚苦,小民罹患惡跡,幸得行世佛子施藥救治……”

老胡人語調沙啞,透出一股蒼老味道,但氣息卻充沛,一口氣侃侃而談:“大難不死,小民恐懼世道兇惡,自此藏匿山野之間,不知春秋幾度。行走山野偶聽樵人高歌世道安泰,纔敢重回人間,方知已入大周新世。其時人事多有陌生,偶在野外被人道破身世,驚問故事才知竟是舊年施救小民的佛子。佛子道業被身,年越高形越壯,不似小民衰老苟活。及後佛子垂憐招引小民入居神都,才知竟是薛師……”

聽到這裡,殿中不免譁然聲響,許多人都因這玄異至極的故事而露出驚疑不定的神情。

且不說殿中羣臣竊竊私語,那老道韋什方擡手指着胡人笑罵道:“胡兒又在泄露行跡,忘了百年前我給你的教訓!你本是一個濁質的俗流,因爲沾染了大和尚佛機,又得薛師續命,才偷出了五百年的命數,但這卻並不是你道德修持、也不是名器應享,若再頻頻泄露,則命不久矣!”

說話間,韋什方又回首望向羣臣當中的王方慶,向其微笑頷首道:“此前登殿,便覺王左丞面善,居席深思良久,纔想起王左丞貌類江左王丞相。冒昧請問兩位分立遠世的名臣,彼此是否有瓜葛牽連?”

此言一出,羣臣又都轉望向王方慶。而王方慶臉色陡然變得難看至極,似乎口含芬芳,沉默了好一會兒才舉手道:“正是家門遠祖。”

韋什方聞言後臉上頓時露出驚喜之色,轉身向殿上聖皇陛下大禮拜道:“方外野人賀我聖皇恩量宏大,兼容南北雋才!江左王門,琳琅之家,美器羣出,乃是堪佐王業的海內名門!”

武則天微笑擺手示意免禮,韋什方起身後又環望殿中衆人歉然一笑:“請諸位相公原諒我失態之過,逝者難追,故人可憶。於此重逢故人之後,也難免道心失守、七情外露。”

說話間,他返回自己書案,提筆緩書,一副字帖很快寫就,不待墨跡風乾,便將字帖遞在王方慶面前,並微笑道:“舊與右軍同遊會稽,觀江潮而作新帖,我愛王右軍,只憾當時從遊者衆,未能乞得本帖,存形於心,常有臨摹。喜見左丞,難耐技癢,冒昧請問,此書是否能及右軍後塵?”

王方慶擡眼直勾勾看着韋什方,卻不接那書帖,但旁邊豆盧欽望卻插手接過,觀摩一番後嘖嘖稱奇,並讚歎道:“雖不見右軍故帖,但筆法構字的確是可擬右軍啊。”

說話間,豆盧欽望將書帖傳示衆人,最後又傳回王方慶手中。迫於無奈,王方慶也只得點頭說道:“右軍故帖已經不存,後人摹跡我也偶有勾比,自覺仍遜韋上師。”

當然,王方慶是不敢說王右軍故帖是聖皇陛下派遣中使入他家取走的。

聽到王方慶的回答,武則天滿意的點點頭,並開口示意韋什方講講他在嵩山隱修的經歷。

接下來羣臣各自歸席,又開始認真傾聽韋什方講述起來。儘管有了剛纔一通鋪墊,但在場能官居三品者,哪一個又不是人老成精的,或許嗣雍王是個例外。

韋什方還在那裡暢談他在嵩山採餌服精的經過,突然殿中一人發聲道:“若誠如韋上師所言,嵩山自居天中,地脈純和,可養長年。但日前代王殿下典軍出巡,接連剿定嵩山蜂盜一十七路,冒昧請問,究竟是生人逆氣滿盈,還是代王虛奏其功?”

此言一出,滿殿寂然,雍王李守禮自有幾分不悅,未及開口便被眼疾手快的王方慶擡手製止。

受此詰問,韋什方並無不悅,只是捻鬚微笑道:“老道所以入世,也是有感地氣失和,恰如相公所困。若追溯因由,嵩嶽自鎮天中,久承天下陽盛,誠是神聖之地。但生人亦講調和,天機自然也存互補。孤陽則亢,此所以生人感於亢氣,失於調和,所以兇橫雜生,地境不安。若有慈氏神聖之氣駕臨嵩嶽,調衝亢氣,陰陽復歸於一……”

老道一通穿鑿附會,接下來又話鋒一轉,繼續說道:“天數之下,生人各具命器。世道孤亢久矣,多有刀兵之刑。幸我大周慈氏掌國,聖眷普施,人各以命器承具,能夠免於亢疾。

代王殿下資質如何,我並不知,不敢輕論。但聽說代王年未及冠,想是韜略未稱精熟,但能典掌重軍,破賊一如刈草,這便是奉宸年久、血脈傳遞的威德分享。”

他這裡話音剛落,席中武三思忍不住拍案而起,讚歎道:“韋上師道言宣講,驚醒沉睡之人啊!若代王一人尚不足論,那麼薛師……薛師誠是福緣深厚,常有止戈之能,原來根源竟在於此!”

武三思此言一出,且不說殿中羣臣神情如何,殿上的武則天臉上雖然不露笑容,但眸中眼波卻流動起來。

韋什方還未及給出迴應,突然一直不曾說話的那比丘尼淨光如來席上蓮花香爐陡然煙氣大盛,將其整個人乃至於身後的素紗屏風都給淹沒。

羣臣眼見此幕,已經有人驚呼護駕,然而那煙氣漲得快,散的也快。待到煙氣散盡,比丘尼已經委頓於席,臉龐包括那光溜溜的腦殼都全無血色。

接下來,又有人指着比丘尼身後屏風驚呼,衆人循聲望去,只見素紗屏上赫然出現幾個紅豔大字:“天亡不卒祿,功在今秋”。

見到這一幕,滿殿羣臣又是寂然。但在寂然片刻後,殿中武家諸王紛紛起身作拜並高聲叫道:“天佑大周,臣請今秋出討不卒祿,斬奴塞上!”

宰相席位中,諸宰相相望一眼,眼神中各存狐疑,片刻後豆盧欽望、楊再思先後離席並拜道:“臣附議!”

有了武家諸王並兩位宰相帶頭,之後殿中朝臣陸續離席下拜附議。儘管仍然有人端坐於席且神情肅穆,但也只是少數。

“這是在搞什麼?”

李守禮雖然被王方慶拉着離席作拜,但眉頭卻皺起來,低聲道:“莫非武家子恐代王獨掌征伐事,要將此軍國重計弄作玩戲?”

王方慶聞言後嘆息一聲道:“恐非樑王等獨謀,漕事革新,庫計短盈,陛下要爲封禪壯勢……”

不說殿下羣臣私議,殿上的武則天眼見這一幕,嘴角笑容越發明顯。正在這時候,有女官匆匆入殿耳語細稟。

聖皇臉色飛快陰鬱下來,重重的哼了一聲。

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043 進學內文學館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135 舔友的惡意交流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051 《逍遙王》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211 不宜輕沾俠名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928 旗纛之下,俱朕肱骨0306 魏王不壽0748 臨河布武,待時以進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700 雍王獻貨,且入宮庫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990 名臣欺世,子嗣無能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0741 北衙軍事,分一杯羹0209 枝上桃李子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0294 門人遇襲0672 蕃女感恩,版籍進獻0269 西京此夜驚魂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095 東宮舊人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578 伏屍遍野,賊酋膽寒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0152 潛龍怒音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007 上陽宮官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740 北衙軍壯,聖人不朝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345 雲韶府諸王鬥0063 明月暫未有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766 擁王從龍,功成此日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225 無兒還有孫0845 情義可賞,爲我娛親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102 少王神都行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264 色是殺人刀0662 赤尊幾重,能繼統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