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3 進學內文學館

一曲《踏搖娘》終了,衆人明顯還未盡興。

但太妃卻秉承着適可而止的原則,不許衆人繼續觀戲,吩咐掌直徐氏在院中收拾幾間屋舍,供這一部音聲人居住下來。於是聚集在庭前一衆人,也只能作鳥獸散。

李守禮一臉的遺憾不甘,還待要繼續爭取,但見嫡母房氏正盯着他一副若有所思狀,心中頓感不妙,低頭拉住李潼:“走吧,走吧,巽奴,去你舍中,我要請教你一些問題。”

李潼卻不着急離開,他還要問問那個部頭米白珠該要怎麼練習羯鼓的問題。但見李守禮不立危牆之下的姿態,還是忍不住樂起來,臭小子剛纔不是“嘿”得挺嗨嗎?

最終李守禮還是沒能溜走,被房氏喚到了房間中,李潼也一同走進來,但見房氏皺眉沉吟狀,很明顯是還沒想好該要怎麼問責,畢竟剛纔她觀戲也挺入迷,不好拿這個當藉口。

“這幾日課業完成如何?”

片刻後,房氏才擡手點了點李守禮,並望向李潼做問詢狀。

“每天都是按時完成,不敢怠慢。”

李守禮一邊說着,一邊對李潼堆起諂媚的笑容。李潼便也點點頭,至於完成的質量如何也就不多說了。

“有沒有再浮浪弄戲,私邁禁防?”

房氏又問了一句,李守禮忙不迭搖頭:“沒有沒有,這個真沒有!”

聽到這回答,房氏又皺起了眉頭,過了好一會兒才又說道:“你兄弟遞授時禮,怎麼晨間用餐,還有那麼大的吞噎聲?這實在不雅,歸舍案習時禮,每日再增一番,日製禮注一篇,送來我處,去罷。”

李守禮聞言頓時傻眼,他吃飯吧唧嘴也有錯?

這小子還要爭辯幾句,卻被李潼給扯了出來。看他那副懊惱發懵的模樣,李潼更是樂不可支,拍掌“嘿”了一聲:小子要找你的錯還挺難,讓你不戴帽子!

他敲了敲李守禮後背,問道:“這《踏搖娘》俗戲,你從哪裡觀來?”

講到這個話題,李守禮頓時又神采飛揚起來:“我也不是全無長處!早前居在掖庭後殿,距離內教坊不過兩重宮室,只要翻出牆頭,就能聽到坊樂。只是教坊習曲太雜,初聽序奏有些迷亂,但伶人開腔我就想起來了!”

聽到李守禮這麼說,李潼倒是不免對他刮目相看,沒想到這小子不顯山露水的,居然還有這樣一點內秀。

唐大曆中,有民女張紅紅能聞曲記譜,凡曲目只要聽過一遍,便能熟記無誤,因此被當時代宗皇帝召入禁中封爲才人,又因這一稟賦而被稱爲記曲娘子。

李潼有些不相信,李守禮自感受到侮辱,便拉着他一路用嘴擬聲剛纔聽過的曲調,果然旋律吻合個七七八八,甚至就連那不同樂器的擬聲都有兩分相似。

但是否真的節拍不差,李潼自己都忘了許多,無從印證,不過就算是有些出入,李守禮的表現也足夠讓他感到驚豔了。

看到李守禮轉爲眉飛色舞,李潼又不免想起此際同居禁中的他四叔李旦一家。那也是一家的文藝青年啊,野史逸傳多有描繪李隆基兄弟們音律嫺熟、多才多藝,甚至妖孽到隔牆聽聲就能判斷出演奏者的姿勢出來。

看來,武則天的這些孫子們,童年生活雖然不算好,但也養出了不少的歪才。他四叔那一家且不說,李守禮這記譜的才能,李潼覺得倒是可以吹一吹。

他正想着翻曲擬詞刷刷存在感,李守禮這一稟賦倒是可以跟他相得益彰,畢竟讓他從頭學起唐樂協律實在有些爲難人。剛纔從部頭米白珠那裡討來一份曲譜,乃是晦澀的半字譜,對他而言天書一般,實在無從入手。

對於唐樂的瞭解,李潼也只是基於史料的文字認識,樂理之類更非專才,從頭學起,難度既大且耗費時間。但如果有了李守禮的記譜協助,只需要和聲協律、彼此印證,完全不必再窮推究竟。

這麼一想,李潼就來了興致,拉着李守禮的手直往自己住處去,打算稍作嘗試。

李守禮則是半推半就的扭捏:“娘娘囑我學禮呢,哪有時間……唉,明日娘娘追究起來,巽奴你要說是你強拉我……等等我,好小子,跑這麼快!”

這小子矜持維持了不足幾息,便屁顛屁顛追上了李潼,厭學至此,大概也是一樁稟賦了。

兄弟倆湊在一起,翻新舊曲大業剛剛開始便卡了殼,原因則是李守禮這曲庫有點小,早前跨牆聽曲不得完整曲式,如今能完整記得唯那俗曲《踏搖娘》而已。至於李潼討來的那篇記譜,於他一樣也是天書。

所謂舊曲翻新詞,沒有曲子,李潼縱有華篇也無可奈何。在沒有嘗試出套路之前,他也不願貿然去請教旁人而露怯,只能勒令李守禮趕緊擴充曲庫。

李守禮對這安排是比較滿意的,他也看出兄弟三人中,這個三弟是最得嫡母看重,有李潼給他打掩護,他樂得天天聽曲。

但這工程也沒有持續多久,因爲很快又有新的命令送達仁智院。這一次來的又是老熟人上官婉兒,傳達神皇命令:着嗣雍王等三子往內文學館讀書制文。

“外廷學士建言,三王歲長,宜從學受教。太后以爲然,又恐立朝諸學士義理精湛、不合初學,所以着令大王等先入內文學館啓蒙從始,再受深教。”

上官婉兒往來多次,與雍王一家關係也算比較融洽,因此將太后這一命令稍作解釋。

且不說李潼等三人,太妃房氏再一次忍不住涕淚橫流。此前她終日悽悽惶惶,但是近來處境卻是轉變頻生,先是一家人能夠住進環境大善的仁智院,此前又有興築慈烏臺告慰亡魂,如今三個兒子終於得到正視被安排進學,似乎陰雲真的正在逐漸遠離他們一家!

而若細究這一切改變的源頭,似乎都是從幼子守義死而復生開始。房氏激動至極,一把攬過垂首不語的李潼,大哭哽咽:“三郎、三郎、我的兒……我母子終於、終於……”

看到太妃如此感傷失態,上官婉兒眸底則是閃過一絲憂色。

垂拱四年大事頻生,外界疾風驟雨,不知多少人想覓安處而不可得。就在不久前,她纔剛奉神皇所命將太平公主接入禁中居住,就是爲了讓公主免於被外界諸多風波牽連。

雍王一家幽居深宮,雖然不得自由,但起碼能守一份安穩。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神皇陛下真的在意他們一家,最穩妥的舉措自然是如太平公主一般安排,禁絕內外的互通,可是現在神皇似乎有意在將他們向外推,蘊意如何讓人不敢深思,但最起碼,絕對不是房太妃所以爲的那樣。

————————

與此同時,外廷中針對嗣雍王等三王讀書一事,也發生了一場爭論。這樣一件小事自然不值得什麼廷爭大論,甚至於許多人根本就不知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情,因此爭論只發生在涉事者之間。

肅政大夫格輔元近來頗不淡定,署事也只是草草料理,適逢臺吏有公文將要送入殿中省,他心念一動便起身將公文討來,要親自送往殿中省。

殿中省侍御之所,官署位於門下靠近大內的位置,儘管同在臺省之內,但卻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外署官員若是無事,也都不便隨意往來走動。

公文所涉問題並不大,但既然是憲臺長官親自送來,殿中官員們也都不敢等閒視之,直接將格輔元引到座監歐陽通處。

“這種小事,何勞執憲親送。”

御史臺又稱憲臺,光宅年間分左右肅政任事,左右大夫便俗稱執憲,因是歐陽通以此相稱。他一邊簽署收錄,下發分吏,一邊又吩咐下吏張設坐席,請格輔元入座。

兩人相對而坐,歐陽通已經是六十四歲高齡,格輔元雖然比他年輕幾歲,也早已經不是壯年。但終究還是格輔元顯得年輕氣盛一些,他見歐陽通只作尋常待客狀,終究忍不住開口道:“歐公前日進言嗣雍王等出閣……”

“是有此事。”

歐陽通聞言後便點點頭,轉又嘆息道:“這雖不是省中事務,但三王年長,立學恐晚。此前未有察,實在怠慢,後覺補救,是以人情參議。”

格輔元所關心又哪裡是歐陽通以什麼樣的理由置喙,他又開口道:“事即擱議,則必有因……”

“執憲糾察,無需道我。我所知者,長則立學,不立則無以成。”

“言雖如此,但……現今人事沸騰,歐公何苦悖於時宜啊……”

格輔元自然有足夠的理由不滿,有關故太子李賢種種,近年來形同禁忌,少有提及。他兄長格希元舊事李賢,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但時局中酷吏橫行,他身爲憲臺官長是有深刻體會,最恐有人將之舊事重翻而牽連及身。

如今好不容易等到一個機會,神皇將李賢遺詩頻頻示人,讓他看到補救前事的可能,因此即刻上奏請修慈烏臺,而且也獲得了神皇的應允。

事情到這一步,本來可以說是告一段落。慈烏臺築成之後,雖然也不可說就能完全洗刷李賢逆名,但起碼代表神皇對於這個兒子還是有追思之念。

那些酷吏們即便還要邀寵弄奸,也都不會選擇再由此着手,算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

可是沒想到歐陽通突然冒出這一出來,頓時便讓格輔元有些不能淡定。李賢已經是一個亡魂,圍繞於此做什麼文章,隱患都小。太后即便有猜忌,也會小得多,畢竟斯人已逝。

可是他三個兒子卻是活生生的,此前拘養深宮不爲外所知還倒罷了,如今再被提出來,誰也不能確保他們之後會不會捲入什麼風潮之中。

一旦被有心人給盯上了而羅織構陷,格輔元倡建慈烏臺勢必不能免於事外,這無疑又埋下一個更大的隱患,簡直比此前還要命!

0860勢有強弱,絕不待斃0108 等你長大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0230 過平康款轡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003 前途堪憂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706 家賊國賊,插標之徒0027 南衙北衙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846 萬衆雲集,驪山演武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110 託事獻命0927 朕既爲君,愛民如子0260 分頭入洞房0050 太平公主0018 跋扈宗王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114 友誼的河0270 兵入武氏邸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672 蕃女感恩,版籍進獻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116 不是聶隱娘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1011 中興雄主,難免舐犢0166 門庭若市,名門爲僕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0032 君子滿朝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913 壯烈能狂,無勇忍耐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019 一隻大青鵝0263 娘子隨戲0290 懼親如仇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161 宰相薦才0055 一人而敵一族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504 勤王難行,懷義伏屍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0035 嬌花藏毒0047 向陽而行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217 西京可守0068 食心婢子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220 如意元年0225 無兒還有孫0209 枝上桃李子0498 以支凌幹,銘記此辱0126 女皇的心腹(求首訂!)說幾句話0384 二王同坊,長短必爭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1011 中興雄主,難免舐犢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236 蜀商楊麗0996 君恩浩蕩,延濟諸親0124 朔邊良才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263 娘子隨戲0118 從子昌嗣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485 抽絲剝繭,外戚弄事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047 向陽而行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024 神皇鑑詩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0403 凶逆作惡,宰相罪大0296 通泉縣大街痞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