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酒不醉人人自醉

得到代王邸通知王妃將要提前歸省,鄭家一大早便開始忙碌的準備,上午時分,鄭杲攜諸子弟於坊門外迎接代王儀駕入府。

李潼先登堂禮見丈人並岳母,鄭融的婦人出身京兆韋氏,與早年兵敗被逐的宰相韋待價乃是同宗的遠親。大舅子鄭浮丘也已經成親,娘子則出身河南元氏。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小舅子名爲鄭老萊,年紀才六歲出頭,因爲太小,此前並沒有參禮送親,今日登門歸省才得見。

鄭融兄弟四人,長兄壯夭,鄭融行二,老三鄭固,擔任洛陽新設的來庭縣尉,老四鄭恪,去年選月新授少府尚方監的右尚署監作。

這便是王妃一家的直系親屬了,聽到一家人詳細介紹,李潼也不得不感慨,啥叫根深蒂固的大家族,這出仕比例也太高了,雖然品秩都不算太高,但卻能夠保證族人們凡是成年、都能捧上鐵飯碗、吃上公家飯。

鄭融一家已經是如此,再聽其他幾家的成員介紹,李潼則不免更有感觸。

世家大族之所以有底氣連皇家都不怎麼看在眼中,並不是說他們勢位有多強,如果把時局比作一張賭檯,老子有本事就不下桌,只要看準時機開上一把大的,又是幾十、上百年的風光!

不過滎陽鄭氏運氣不太好,開國幾十年來,始終沒能開上一把大的。按照原本的脈絡,是要到中唐時期,科舉佔據取士主流後,纔開始噌噌往外冒宰相,一連出了七八個。

當然,如果不是因爲這一點,按照年前李潼那不尷不尬的處境,也未必能入這些山東名族的眼中。

比如說跟李潼關係不錯的趙郡李氏李敬一,從李潼出閣伊始,雙方便有了聯繫,李敬一甚至派了兒子李思文擔任王府員佐,但卻一直沒有更進一步的表示。

這些世家大族,看人下菜碟,精着呢。

不過李潼也得感謝他丈人鄭融,起碼成婚那夜鄭融的表現是足夠仗義,雖然雙方已有休慼與共的聯繫,但真正事到臨頭,也並非人人都敢於做出如此堅定表態。

這一次糾紛,他奶奶武則天沒有追責更多,也有相當程度是因爲鄭家在這關鍵時刻仍能穩站李潼這一邊。須知武承嗣跟鄭家也是有着姻親關係,但他的親家跟鄭融一家相比,則就實在拙於表現了。

諸鄭家親眷中,李潼比較感興趣是王妃的四叔鄭恪。他要從南衙衛府中盜竊軍械,負責回收諸衛府衙庫軍械的少府尚方監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而鄭恪所擔任的右尚署監作,正是直接管理此事的小領導。

李潼原本還想着近日就着手安排人員,沒想到鄭家這裡已經有了一個現成在位的人選。

這種事情他當然不好對外宣揚,甚至都沒打算通過鄭杲去操作,所以這件事也真是湊巧,只能說鄭家這個坐地戶對朝廷百司各個部門真是滲透的無孔不入。

鄭恪二十五六的年紀,是以司禮寺太廟齋郎的身份入仕。

齋郎屬於半工半讀的小學徒,並無品秩,通常由門蔭補取,在太廟服役一定年限後,再通過考選授官,當然難度是遠比正常的科舉要小得多,也算是世家大族子弟入仕的一個方便法門。

因爲鄭恪前任齋郎,所以對代王要更熟悉,畢竟李潼混挺熟的內教坊雲韶府跟司禮寺也是一套系統。

“殿下每成新篇,我等齋郎無不爭唱。舊年龍門作禮,我當時也有幸在場,只能遠望殿下的風采,真是做夢都想不到,有一日殿下竟能成我家在堂的貴客,能夠近席交談!”

鄭恪在席中望着代王,一臉的熱情並傾慕,甚至當堂敲案唱起了一些代王的舊作。見他如此,堂中也有一些年輕人忍不住唱和起來,至於更年長一些的則就更加含蓄,只是捻鬚微笑。

李潼見狀後也是直樂,且不說他在時局中勢位究竟如何,但在年輕人羣體中,那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流量。

雖然他奶奶也雅重雕蟲文藝,在朝多有文學之士,諸如李嶠、蘇味道並沈宋等人,但這些人跟他的影響力比起來還是有着一定的差距。

詩詞文學,雖然關鍵時刻不當衣食,但卻能引起共鳴、增加認同感,激發情感、引導一代人的價值觀。

這種發自肺腑的認同與影響力,是無論怎樣的威逼利誘都換不來的。同樣的,否定一個人的情懷有時候是比直接的人身攻擊還要令人憤怒。

本來還有一些生疏尷尬的氣氛,因爲年輕人興之所至的誦唱,很快就變得融洽起來。在堂這些鄭家人衆,對於代王這個新婿子也都表現出了極大的滿意。

一場歸省宴從午間一直持續到傍晚,賓客們非但沒有散去,反而越聚越多。鄭家的一些親戚門戶、包括左近坊居的朝臣們,得知代王在坊,也都紛紛趕來,其中就包括鸞臺侍郎楊再思。

李潼見楊再思這麼識趣,心中也是高興,讓人將楊再思引入堂中、與自己並席而坐。

楊再思落座之後,環望堂中,驀地嘆息一聲:“生人至今,無有大憾。唯一一事,見拙於鄭翁,沒能教成良姝、招引麟趾,登堂留跡,光耀廳堂,實在積鬱抱憾、不能釋懷!”

鄭融不怎麼擅長交際,聽到楊再思這樣吹捧有些過火的言語,一時間不知該要如何作答。

李潼則微笑舉杯向楊再思致意道:“侍郎如此盛讚,莫非是要自表施惠於人、卻願酒食不豐?小王所以薄譽淺着,豈是一人之力?舊事鸞臺,分位座下,幸得侍郎悉心有教,才能積得幾分安座不怯的底氣。先生長者,無名之師,意寄杯中,深入肺腑!”

說完後,他舉起酒杯,一飲而盡。

楊再思聽到這話後,也笑得眯起了眼,也同樣端起酒杯來一飲而盡:“醺然作狂言,此事誠可誇!未敢稱達,不足爲師,但把酒言歡、爲賓爲友,自是卻之不恭!”

言談飲酒雖然恣意,不過楊再思終究也已經是六十歲的老人家,不敢過分貪杯。見其神情已經頗有醉態,李潼便轉頭吩咐鄭家人安排一間房舍,讓他與鄭杲並楊再思移席再談。

房間中三人落座,楊再思仍是醉態十足,不過李潼自知這些歷經浮沉的老狐狸,哪怕睡着了都會睜着半隻眼,當然也不會相信楊再思會在別家做客時醉到不能議事。

老狐狸之所以這副模樣,無非是給自己保留一點退路,如果接下來談話不好迴應,也可託辭酒遁。

他先喝了一杯茗茶將酒氣稍作驅散,然後便說道:“李相公出使關內,不知可有新事傳回?”

楊再思聞言後嘆息一聲:“王城驛凶事羣情激涌,若非李相公勇當出使,在朝諸士也都難免惶恐。至於察事深淺,鸞臺也難盡知。但已經追蹤到兇器遞入者誰,案情大白之日也將不遠。”

他嘴上說着,手指似無意義的在案上勾劃,彷彿真的酒精刺激得手腳發癢,但李潼還是注意到其人指尖勾劃應是一些筆跡。

楊再思雖然沒有拜相,但距離政事堂也已經是一步之遙,想要打聽,當然是能打聽到一些案事的詳情。李潼認真觀察,察覺到其人勾勒出一個“崔”一個“韋”字。

這兩個字其實含義很廣泛,很難猜出什麼有用的訊息,也顯示出楊再思這傢伙實在很滑頭,你既然問我,我就給你暗示,但如果你猜不到,也不要怪我。

李潼略作沉吟後,又開口問道:“秋官崔侍郎,或將用外?”

原宰相崔元綜由鸞臺侍郎轉秋官侍郎,他是韋家的女婿,這是李潼第一時間想到符合楊再思暗示的人選。不過李潼倒不覺得崔元綜跟這一樁案情有什麼直接的聯繫,可能是其人在那個位置上耽誤了某些人做事,所以要被踢出朝堂。

楊再思聽到這話,並不作答,只是醉態更加濃厚。

李潼見狀,讓人奉上新茶,轉又嘆息一聲,繼續說道:“近日鄭侍郎與我議論,都覺南省近日人事不協,想要避於紛擾之外,不知侍郎可有見教?”

楊再思聞言後倒是饒有興致的擡起醉眼看了鄭杲一眼,見鄭杲也在微微點頭,倒是略感詫異。對於鄭杲來說,最好的處境無疑是保住當下天官侍郎的位置,但卻沒想到已經與代王達成共識,準備謀求外事。

他想了想之後,嘆息一聲,搖頭道:“人皆所見之事,卻難各有良謀。我又何嘗不是戰戰兢兢,豈敢拙才私逞,昏教於人啊。”

“是啊,在局之人,皆有同愁。某日省中有見姚相公,冒昧問計,也是此言答我。”

楊再思聽到這話,頓時一個激靈,片刻後似是自覺轉變得有些突然,端起茶杯來輕啜一口,乾笑道:“香茗解乏,難怪殿下雅愛,真是妙趣之飲。”

李潼見狀已是一樂,索性順着他話頭說起茶飲的妙處,歷數諸種。楊再思開始還能裝模作樣的傾聽,過了一會兒便按捺不住,乾咳一聲後想要將話題扯回:“姚相公位高,自是不乏從容,竟然也作此嘆?”

老狐狸你再跟我瞎扯裝醉啊!

李潼聽到這話已是暗樂,也不再繼續吊着這傢伙,便又說道:“廟堂亦或江湖,也都難免憂國憂民。子與魚,各懷心事,不如來日由我佈設賓席,禮邀諸君暢飲分憂?”

楊再思聞言後便連連點頭,不再做矜持扯皮。生人一甲子,他如今也算是位高權重,距離宰相只有咫尺之遙,但就這半步,卻卡得他不上不下,難受至極,代王拋下餌來,自然是見鉤就咬。

0152 潛龍怒音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0478 開元名相,次第入府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262 謀殺河東王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546 參軍氣壯,宰相自辱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965 持符握憲,不負此生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1045 籬牆築定,打掃廳堂0040 內教坊伶人1026 倭使入朝,懇請封命0259 娼兒薄行,花期錯失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965 持符握憲,不負此生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011 仁智院家人們0062 禁中亡命徒0054 鎖喉之臣0037 春官武承嗣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200 捐麻入社,義氣感召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0005 再愛我一次0718 賣主求榮,所得必豐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480 與虎謀皮,智小用大0057 命途何艱難0853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374 左千牛衛大將軍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546 參軍氣壯,宰相自辱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903 公私謀計,各有取捨0071 音聲細題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258 曲江盛會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0113 荒園生妖異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017 兄弟殊異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242 蜀女有才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221 窺望河西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503 借力打力,拘禁蕃將0117 權門惡事0135 舔友的惡意交流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091 恩賜瑞物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095 東宮舊人0388 口是心非,有情無膽0163 加官加封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壯功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575 戰獲雖豐,歸途莫測0279 飛錢承兌0608 烏合成軍,諸部爲備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503 借力打力,拘禁蕃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