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 枝上桃李子

李旦這樣的忍功涵養,不獨對咄咄逼人的母親不作抗爭,甚至還安慰李潼這個少輩的家門敗類,李潼真是自認不及。

人有大望,才能大忍,這話放在李旦身上也有些不合適。起碼其人無論在失意時還是得意時,爲人做事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轉變。

對此李潼也只能感慨,他爺爺和奶奶這樣的人居然能夠生出如此恬淡不爭的兒子,也實在是異數。

由於李旦態度溫和,沒有厲斥李潼所作所爲,殿中氣氛倒是沒有了最開始的那種尷尬。

不過當李潼言及來意時,心裡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不自在,畢竟龍門典禮乃是篡唐的重頭戲,與去年的洛典差不多。

李旦對此倒是看得開,聞言後只是嘆息道:“家門諸長,唯幼最劣,乖事催逼,忝在此位。神皇陛下襟量宏擬天皇,只憾兒輩不器,不得不勇負重任,讓我能夠清靜養生。請三郎轉訴神皇,具乘隨禮則可,並無別樣索求。”

李潼聽到這話後,一時間也是感想複雜。他也明白他四叔眼下這個狀態,也實在沒有什麼可以折騰的餘地,但就這樣一副甘心認命的態度,也實在是讓人不得不感慨大唐國祚傳到這一代,真的是有點後繼無人的意思。

“臣恭領皇命,一定謹呈神皇。”

李潼先應一聲,然後又不乏好奇道:“往年慚愧自隱,不敢輕擾聖在。或是恪在禮中,但也難免疏遠倫情。今日奉令趨入,傳詔之餘,也該再拜人情。否則娘娘知我禮親有缺,必要怒斥兒輩涼薄。”

“高牆之下,人情鴻溝,這並不是兒輩的失禮,只是親執簡慢。三郎有此殷情,可見嫂子是真的教養不怠。”

李旦聽到這話,臉上也淺露和煦笑容,片刻後卻又略有黯淡:“皇后近抱小恙,不願你們兒輩見醜。不過你的幾員弟、妹,即便三郎不言,也要將你引見,讓他們知我門中俊幼得體,纔不會放任自己任性。”

李潼也知皇后劉氏父族遭誅未久,心情肯定悲傷至極,倒也不想去騷擾,主動提起這個話題,主要還是想見一見他四叔家裡那個小三郎。

但他還是離席而起,退在殿外向着皇后寢居遙拜,禮畢起身時,便見到中官引領幾個幼男幼女沿廊殿向此行來。

二聖四子,講到人丁興旺,還屬最小的李旦。雖然皇帝做的不是很開心,但日常生活倒是很豐富,到如今已經有了五個兒子、七個女兒,單單今年一年就生了三個。

但就算是這樣,武則天這一支跟高宗其他兩個兒子比起來仍然不算多。蕭淑妃所出李素節,單單兒子就有十幾個。另一個李上金,也有九個兒子之多。可見政治上不得意,也只能專心耕耘生產了。這麼大的數量差,武則天又怎麼會容得下這兩人。

至於李潼他們這一支彎道超車,還要等到他二兄李守禮小馬達徹底開動起來。不過現在李守禮連媳婦兒都還沒有,看樣子也不太上心,未來還能否有此輝煌,倒是不好判斷了。

李旦兒女雖多,但年齡卻都不大,就算是嫡長的皇太子李成器,也不過十歲出頭,比李潼都還小了好幾歲。

中官將幾人引入殿中,一個年在五六歲、長得虎頭虎腦的小傢伙兒拉住前方比他高了幾分的孩童大聲道:“阿耶急傳,要見什麼貴客?我同二兄彈棋,只差一點就能獲勝!”

李潼剛歸席中,循聲轉眼望去,只見小傢伙兒高還不足三尺,戴着一頂虎紋渾脫帽,身穿一件厚織的對襟錦袍,本該貴氣逼人,但因按比縮小,顯得小巧玲瓏。

小傢伙兒腿還不算長,步伐卻快,相貌也是膚白脣紅,烏溜溜的大眼珠子顯得很有精神。觀其年紀,李潼已經猜到這小傢伙兒應該就是他四叔的第三子,楚王李隆基了。

“頑童劣態,且在舍中。令兄登門,還不收斂見禮!”

李旦口中薄斥,但臉上卻有笑意,他轉望向在席中立起的李潼,並指着最前方略顯文靜少年笑語道:“這便是三郎你那名不副實的少弟了。”

“哪裡來的三郎?怎麼又有一個三郎?”

李隆基年紀不大,卻是活躍,聽到父親這麼說,跳着腳從兩名兄長身後躍出,揚起頭來望向李潼。

“臣河東王寶雨,見過太子殿下,見過諸位大王。”

李潼年紀雖然大,但爵位卻比眼前這幾個太子和親王們低,上前一步先作揖禮。

幾個少男少女見身材挺拔的李潼走進,都是愣了一愣,不乏好奇打量。而李旦也從殿上行下,皺眉道:“這是你們伯父門下、兄執行三,還不快作見禮。”

幾人或是少見生人,再聽父親語氣嚴厲,幾個年紀仍小的怯態後移,不敢說話。

倒是皇太子李成器並恆王李成義這兩個年紀稍大一些的,聞言後便下意識拱起手來,但李成器手舉到半途,似乎有所醒悟,又將手垂放了下來,頗爲秀氣的眉毛皺了起來,望向李潼的眼神隱有不樂。

“我聽過這名字,前日姑母來見,誇少王寶雨,娘娘慪氣退席!”

小傢伙兒李隆基嘴巴挺快,指着李潼頗有驚喜:“娘娘不許奏彈的美調《逍遙王》,是你所作?原來還是我家親徒!”

李潼嘴角掛着淡笑,心裡則一遍遍告誡自己、熊孩子不必一般見識,不過由這童言,他也聽出來在他四叔家裡,他的風評也實在是差得可以。

他四叔李旦或許不會怪罪他,但皇后劉氏很明顯沒有這樣的度量,再聯想其父劉延景早前對自己的不善態度,便可聯想到劉皇后對他這個家門敗類的厭惡。

自家孩兒失言,李旦臉色也有幾分尷尬,他上前對李潼說道:“婦幼計狹,少略生人憂事,三郎你是長才俊逸,不必放在心上。”

李潼轉過頭對李旦笑了一笑:“不需大家寬慰,臣淺活至今,總有三分情感能隱。傷我心者,羨此天真,怙恃不待,遺此孤魂。潦草求生,本已不敢再妄求衆寵。”

李旦聽到這話,臉色變得更加嚴肅,板起臉來望着長子凝聲道:“向你三兄見禮!”

李成器擡眼看了看父親,又瞥了一眼李潼,卻又低下頭眼瞅住靴尖。然後只聽啪一聲脆響,李旦竟然氣得甩手一個耳光,直接將他抽倒在地。

“兒輩又是怎樣顯赫人物?你父纔是真正竊勢家賊,我兄、我……”

李旦氣得臉色漲紅,待轉過頭來望向李潼,還未及開口,李潼已經先一步跪了下來:“俗眼不敢窺運,懇請大家勿因小臣、失守清趣。”

他這裡話音剛落,遠立殿外的韋團兒已經疾行奔入,她並不清楚前因後果,只道皇帝刁難少王,上前一步攔在少王與皇帝之間,望着李旦便說道:“不知聖人因何生怒?妾惶問因果,回奏神皇。大王才事俱佳,本非侍殿走使,神皇常有令贊,取此一才,不謂門庭無人。意在莊重,因使大王走問聖人,名王尊體,怕是不能殿私論非!”

聞此一番疾言,李旦臉色又是青白不定。李潼見狀,便也顧不得禮數,起身拉了一把韋團兒,並凝聲道:“神皇使我,正是恩親傳訴,拜親敬長,不在名位高低。多謝韋娘子良言復警,讓我更覺此行不是尋常驅用。”

韋團兒見少王眉頭微鎖,張揚的姿態才收斂起來,想是當中有了什麼誤會,這才斂裙禮向李旦並垂首道:“大王捷才縝密,妾卻自迷分寸,請聖人降罪。”

李旦只是冷哼一聲,轉又望向李潼,張張嘴卻不知該說什麼。

李潼也沒想到一時偶念想見見李隆基個熊孩子竟會引出這場風波,李旦妻兒不待見他,但他對這個叔叔卻沒什麼惡感,稍作沉吟後又舉手說道:“在人在事,急不如緩,臣舊年何嘗不是孟浪失行。大家本就清雅篤靜,言傳身教,無憂短時。庭中子弟,春秋悠長,縱有熾念,不必驟表當時。

枝上桃李子,回溯本一源。五指或參差,血肉自相連。今日恭聞言教種種,已經是甘霖恩降,大慰枯禾飢渴。臣但有一二能爲大家所知所念,感恩肺腑,言不能及。倫情是羅網,能夠側身此中,不爲世道遺孤,臣已經……”

“三郎不必再言,你阿叔真是羞不敢聞。神皇陛下賞鑑深刻,庭門得此,不謂無人,良言也!”

李旦上前拍拍這個侄子的肩膀,眉眼之間有讚賞、有落寞。

待到退出莊敬院,李潼只是垂首默行,這一次見他四叔一面,氣氛算不上好,也讓他感慨良多。

韋團兒聽得認真,口中喃喃細語,片刻後則露齒一笑:“如果不是從行大王,妾哪裡去學這些道理。”

李潼不敢細問她究竟聽出了什麼道理,不過再想到剛纔殿上一幕,又忍不住笑起來,你有熊孩子,我有悍娘子,撕逼起來,看誰沒面子。

0124 朔邊良才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272 阻義者,雖死不道1000 仕途未進,君恩已享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986 內苑閒趣,璞玉磨劍0121 徐敬真引誣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082 武氏諸衆0876 情若不復,生無可戀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1040 君子治世,道不濫施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065 人情難測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0363 新的班底0197 先王回遷,陪葬乾陵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216 急流勇退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0356 城南話別,著新寄意0076 祈求長生0027 南衙北衙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966 皇朝養士,恩出光祿0226 瘋狂的武周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502 輕殺大將,軍心難定0245 曲江櫻桃園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035 嬌花藏毒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172 薛師人間英豪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816 操弄蕃情,權勢遠邦0159 皇孫李寶雨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075 將軍跋扈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121 徐敬真引誣0150 俱入彀中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077 永昌元年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楔子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766 擁王從龍,功成此日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141 劫掠金吾衛0242 蜀女有才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192 太平公主登門0461 來某成親,障車萬緡1000 仕途未進,君恩已享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122 枯禾逢甘霖0889 人間遠我,我親人間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054 鎖喉之臣0096 勇宦楊思勖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961 七廟六室,昭穆難序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070 頌聖臺閣體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003 前途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