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離開寢殿園苑之後,李潼心情有些雜亂,索性也不前往官廨,直接離開皇城,登車歸家。

拋開此前諸事,李潼眼下最擔心還是田大生他們。不談這些人給他帶來的幫助與暴露後會否牽連到他,他也敬重這羣人的尚義,不願見到他們赴險遭難。

一路上李潼還在盤算着該怎樣通知到田大生他們,可是當返回王邸時,卻見到田大生那矮胖身影正站在出門迎接的一班家人當中,心頭一顆大石頓時落下來,長長鬆了一口氣。

“託大王洪福加庇,此行總算順利,得償所願!”

王邸閣室中,田大生先向少王叩拜爲禮,然後便微笑着說道:“僕等得手之後,不敢久留。劉先生等自往河東封國,僕則快馬馳行,歸都先告,讓大王安心。”

“順利就好,安全就好。”

李潼聞言後也是大喜,示意田大生坐到近前來,詳細盤問經過,待到聽完後又是忍不住嘆息道:“可見天欲滅之,自有應兆。周興這個賊子,不可謂不縝密,卻沒想到死在門僕偶生的貪婪中。”

田大生也是連連點頭:“非此小節,僕等怕是還要繼續追蹤下去。一旦入了西京,事情可就麻煩了,未必還能這樣輕鬆得手,即便能成事,怕是也要捐身此中,不能再保留性命,歸來爲大王效力。”

爲了在第一時間將消息傳回,田大生一路上也是快馬加鞭、晝夜兼程,但畢竟不敢直取驛道,鄉野繞行。儘管官府還要確定亡者身份浪費了許多時間,但馳驛歸都,還是趕在了田大生的前邊將消息傳回神都。

由此也可見草野或有亡命尚義,但跟整個國家的權威比較起來,還是不在一個層面上。周興這一次所以身死,也真有幾分聰明反被聰明誤、弄巧成拙的意思,如果一路上只是官身驛行,也不會死得這麼簡單,直接被人扶於草叢予以撲殺。

儘管一路快馬返回已經非常的疲憊,但橫亙心頭多年的夙願總算得償,精神也是亢奮有加。

他又說道:“僕先行一程,隨行諸衆爲免於被追蹤檢索,已經各散草野,或追隨劉先生往河東,或野中短藏時日,再陸續返回神都聽候大王遣用。”

“這都是小事,首重還是安全。但能獲得性命,餘後大把光陰可望,這羣追從行事的義士們,必不虧待!”

李潼心情大好,拍案保證,他與周興雖然沒有直接的仇隙,但聽到這樣一個酷吏死於非命,自然也沒有不高興的道理。

頓了一頓之後,田大生又由衣袍腰間抽出一份包裹,鄭重擺在案上,並說道:“此爲斬殺周興時,於其行李中搜揀來一些物品,劉先生着令我先歸呈大王。”

李潼聞言後便打開包裹,映入眼簾乃是幾份漆封的卷軸,他用小刀剝開封漆,抽卷細覽,臉色不免又是變了一變。

原來這些卷軸,所載錄都是周興的工作計劃,幾個冤獄構陷的思路,大概是想憑此重新獲得神皇關注,從而返回朝中。

不得不說,拋開道德品格不談,周興這個酷吏對武則天的忠心也是沒得說。哪怕被貶責出都,仍然念念不忘的專注於本職工作,還想發揮餘熱。這一份忠勤,也實在難得,只是沒有用在正途上。

隨着細覽下去,李潼神情變得凝重起來。周興不愧是經驗豐富的老酷吏,卷中所記錄的一些構陷思路俱都詳實具體,羅列許多朝野名流,眼下雖然只是白紙黑字的空文,可若真實施起來的話,可以想見必然又是一片血雨腥風。

比如這當中就有一條有關燕國公黑齒常之,其中分析許多要將黑齒常之構陷入刑的理由。

比如韋待價西征兵敗,使得西域方面軍力大大虧空,黑齒常之所掌握的河朔大軍已經是邊軍中最重要的軍事力量,一旦黑齒常之與中樞重臣有所勾結,將有着議鼎輕重的危機。

又言黑齒常之本是百濟蕃將,其心跡未卜,如今突厥亂在漠北,吐蕃弄戈西域,諸方不靖,再將黑齒常之這樣的蕃將置於北面典軍,也是不妥。

如此諸類,可謂是將陰謀論發揮到了極致,似乎不殺黑齒常之,國業都將危在旦夕。

而在這卷宗裡,也細列了如何構陷黑齒常之的思路,甚至於周興就打算在途徑河源軍駐地的時候,要在那裡搞一點黑齒常之的黑材料。畢竟黑齒常之在北抗突厥之前,一直是擔任河源軍主將負責抵禦吐蕃。

除了黑齒常之外,還有許多朝廷重臣都在周興的謀劃中。李潼在看完後,心中也覺發毛,暗暗慶幸搞掉周興的確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別的不說,黑齒常之已經是當下首屈一指的名將,卻仍逃不過算計,這一類酷吏在興造冤案的時候,根本就不考慮大局安否。

雖然周興羅列諸多陰謀論的理由,但對熟知後事的李潼而言,這自然都是胡扯。但有一條能夠成立,歷史上的黑齒常之也不會那麼輕鬆就被解決掉,甚至還未入刑,自己就上吊自殺了。

不過陰謀論從來不乏市場,特別武則天眼下滿心的代唐履極,凡有一點隱患風險都要杜絕。就算現在已經幹掉了周興,李潼也不能確定黑齒常之能否保住性命。

後世唐家雖然復辟,但皇帝們也都是武則天的兒孫,對於酷吏的作用自然加以渲染放大,對武則天稍作撇清。

但事實上這些酷吏也只是工具而已,講到對政治局勢的衝擊與破壞,言與武則天三七開都勉強。他們爲了求寵而濫施刑獄、累及無辜是真,但追本溯源,還是武則天的授意。

如狄仁傑、魏元忠那樣確還有用的人,能夠被神皇記在心裡,哪怕已經押到刑場也能保住性命,可是其他人則沒有了這種運氣。

翻閱完這些卷宗後,李潼心情也頗爲複雜,只在心裡盼望沒有了周興這個直接的誘因之後,如黑齒常之這樣的人後路得有改善。

眼下的他也實在不夠能量躍上前臺去保住什麼人,真要急於表態,反而有可能讓形勢變得更嚴峻。一如當年他四叔李旦發聲要保下劉禕之,反而促成了劉禕之的死亡。李潼真要這麼做,更大機率是將自己也搭進去。

收起這些卷宗後,李潼又對田大生說道:“田翁且安在邸中休養幾日,待到養足精神,還有事務託付。”

“我不累,大王還有什麼吩咐,直言就是!舊事已經解決,不敢放縱鬆懈,正要忠勤盡力,爲大王效勞!”

田大生聞言後連連擺手,瞪着血絲密佈的兩眼說道。

李潼見狀,嘆息道:“也不是什麼急在當下的要事,只是後續長勞、積攢人勢的一點想法。也罷,我先將此事小作講解,田翁你記在心裡,閒來權度,也能修補遺漏。”

說話間,李潼站起身來,先將得自周興的這些卷宗收藏在房間暗格中,然後又從暗格裡拿出另一份自己所寫的計劃書。

返回席中後,李潼將這份書卷展開,田大生不過文字淺識,還要他來仔細講解。

“田翁一路往來,所見應有不少亡戶流散野途?”

“多、實在是多!早前久在神都,竟不知世道已經如此悲苦。甚至驛道左途,都多有流人出沒,一些良善婦孺還只是悲慘求食,更有許多窮困兇橫藏匿草野,流寇各方……”

聽大王這麼問,田大生又連忙回答,將沿途所見流人情形詳細講述。

李潼在神都近野都見到流人出沒,對田大生講述這些也並不感到意外,聽完後也是不免嘆息道:“生民悲苦,難享安樂,糜爛成患,又牽連更多。我也不敢標榜爲萬衆請命,但恃着自己尚有幾分餘力,半是惠人,半是惠己,草草有謀,仍須羣義助我。”

說話間,他便將自己的構思仔細向田大生介紹起來。

雖然在神都郊野已經有了一些產業,但李潼並不打算簡單的招募流人耕懇勞作,當作私戶豢養起來。且不說那樣做違禁與否,即便是幾個田莊全都招滿流人,能夠容納的數量也實在有限。

李潼所構思的這個故衣社,表面上也是經商爲主,收買、販賣閒舊的衣裳,作爲檯面上的一個掩飾與盈利的手段。至於內核裡,則主要網羅兩京之間的府兵亡戶,將他們以另一種形式組織覆蓋起來。

之所以將府兵作爲主要招攬的對象,除了在於意會的一點用心之外,也在於相較於普通民戶,府兵們更具有組織性和服從性,對於這種半慈善、半商業的行社組織接受度要更高一些。

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148 橫財浸金汁0281 牡丹花下死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負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018 跋扈宗王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436 佛緣加身,未可裂目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296 通泉縣大街痞0073 春江花月夜楔子0211 不宜輕沾俠名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876 情若不復,生無可戀0159 皇孫李寶雨0345 雲韶府諸王鬥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699 仁杰不死,天下不安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029 李氏爲上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負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068 食心婢子0281 牡丹花下死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0381 媽寶裴光庭0383 恩威並施,唯命是從0507 中軍議事,諸將思歸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1026 倭使入朝,懇請封命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184 洛陽女兒行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024 神皇鑑詩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502 輕殺大將,軍心難定0957 六尺之勇,何懼踏營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106 禁中逆亂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0226 瘋狂的武周0351 關中羣貴多尚勢0262 謀殺河東王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015 仁智院掌直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082 武氏諸衆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