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

清晨一通羯鼓出了一身的汗,梳洗完畢、精神恢復些許,李潼先往雍王邸向嫡母房氏請安,卻有些意外的得知二兄李守禮已經早早出門上班去了。

“今早二兄還在抱怨,他的同僚遠不及阿兄屬下衙官識趣,說要招引一些真正可交的朋友也來家中做客。”

聽到小妹李幼孃的話,李潼不免莞爾。他倒也樂見兄弟們各有自己的交際圈子,不過李守禮想要跟他媲美倒是有些困難。

東宮雖然自配員佐,有着一套自己的班子,但卻連主子都沒有,自然是要比麟臺更加人心渙散。至於李守禮擔任的太子洗馬,雖然不是管馬廄的,但其實也並不怎麼重要,主管的司經局是比麟臺還要清的清水衙門。

國朝典藏,禁中有弘文館,東宮則有崇文館,兩座學館先後設立,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麟臺與東宮司經局的職能。

不過東宮雖然沒有這麼多外朝官員可供交際,但卻有不少勳貴子弟或在學館、或在率府,李守禮倒是不愁沒朋友。

李潼趕往王府,昨日的宴席早已經被收拾完了,內外還有薰香,清除廳堂異味。

李潼很早就有發現,這個時期香料的消耗是真的很巨大,各式各類香料用途不同,種類也是繁多,既有日常飲食,也有起居相關。

唐人飲食,口味偏重,尤多腥羶,香料調味消耗很大。飲食結構如此,起居除穢調香、驅殺蚊蟲,日常消耗也是極多。

此前李潼沒有太多閒餘精力,昨晚在邸中酒氣上涌睡不着覺,稍微盤了一下賬,才發現三王府邸單單每月香料所耗便達數萬錢之多。

司府寺等有司雖然逐月例供物料諸種,但是一些比較奢侈的消耗品如遠番香料之類數量並不多,需要各府自主採買。

香料這種東西,說它是奢侈品也好,消耗品也罷,單就李潼自己的觀察,還真就是不可或缺,關鍵是這玩藝兒還有一種社交屬性。

李潼倒是不怎麼熱衷把自己弄得渾身香噴噴,但也不願意髒乎乎的一身怪味道。這麼長的頭髮要梳洗,夏天炎熱要防蚊除汗,衣物換洗,寢中安眠,此前是不留心,等到開始注意了也就習慣了。

不注意個人衛生,在社交上的確是容易受到挫折。昨夜宴席中,有幾個落拓京官上前酬應,還沒走近,就有一股怪味道撲面而來,讓人幾欲作嘔。

此前看宋之問因爲口臭求爲侍內而被拒,李潼還將之當作一個笑話,可是真正來到這個世界熟悉日常起來,才覺得這還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

李潼覺得主要緣故還是唐人飲食偏重腥羶的緣故,羊肉吃起來倒是挺香,但如果長期不注意個人衛生,那味道也實在是感人。

至於香料的價格,也是差距懸殊。像是普通的香茅、桂香之類,一合幾錢到幾十錢不等。但像是一些稀少的舶來品,那就不是價格的問題了,有錢都買不到。

昨夜宴席中,李潼聽人吹牛聊八卦,還聽到一樁趣聞,官員到了一定級別、朝廷還有面脂、澡豆之類的賞賜供給。這些東西自然用料考究,坊市間就有人高價收購,類似他一品郡王這樣的級別,一粒澡豆甚至達到數百乃至千數錢之多。

昨天晚上睡不着的時候,李潼還在考慮要不要搞搞副業,弄弄香水、肥皂啥的,倒不指望這玩意發家致富,自家消耗之餘,拿來當人情贈品也不錯。

雖然他本身只是一個理工廢,不過這些東西似乎也不需要多精密的技術,想到後就吩咐奶媽鄭金,稍作講解後讓鄭金召集邸中那些閒人奴婢搗鼓去。

腦海裡好多亂七八糟想法,來到王府後,府員們便興沖沖上前給了他一個不小的驚喜:“昨夜大內中官入府傳賞,夜深不敢打擾大王,謹錄在此,請大王驗看。”

李潼聽到這話,着實有些喜出望外,拿過府員遞上來的單子,更是笑逐顏開。不同於他自己請了一頓飯就心疼得半夜睡不着,他奶奶出手可豪爽多了,錢絹之類俗物便折幾十萬之多,另有各類奇珍異貨,更是無從估量。

當然,除了財貨之類,更讓李潼感到高興的還是他奶奶的態度。自己如此大宴賓客,李潼心裡也是存有幾分忐忑,擔心觸碰到他奶奶的敏感神經。

現在看來,他的擔心是有些多餘的,或者說,還是有些低估了他獻寶雨經對他奶奶的幫助之大。

祥瑞這種東西,信則有、不信則無。李潼所獻寶雨經,本身就是自己搗鼓出來的,這種事當然誰都可以做,但身份不同,做出來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同。

歷史上,武則天先編《大雲經》旁敲側擊,後編寶雨經直改經文。有這樣的步驟,一則是前有大雲經的鋪墊,二則是寶雨經譯者達摩流支本身便是印度高僧,有一定的權威性。

至於李潼獻經,憑的當然不是他對佛經典籍的理解,而是趕在這個時機,靠着他的身份。他是天皇、神皇親孫子,舉出《佛說寶雨經》旗幟鮮明的支持他奶奶。

在這個行當裡,他沒有競爭者,包括他三叔、四叔都不行。這對難兄難弟被權鬥擊垮還則罷了,真要敢作這種無底線的下作表態,那是真的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和生命開玩笑。

至於李潼,本身血緣便近,又在皇統之外,只要他的叔叔們還沒死光,他就不是國嗣第一序列。

其實拋開皇族身份不談,李潼的處境倒是跟他奶奶所選拔的那些寒庶時流差不多,按照正常的政治生態,他們的政治前途都不大。襄非常之功,成非常之事,纔是他們實現彎道超車的機遇所在。

他這裡剛剛舉辦一場宴會,他奶奶的報銷財貨就送到府中,更讓李潼讀出來幾分他奶奶的心意,非但不排斥、反而支持他邀取士林人望。

李潼本來就是無風自盪漾,現在有了他奶奶的態度背書,那還有啥好怕的,擼起袖子加油幹,爭取早日把他奶奶送到至尊之位。

此時王府中還有不少昨夜宿醉、乾脆留宿而沒有離開的賓客,囊中豐厚,李潼也是豪氣沖天,大手一揮,吩咐今天繼續擺宴。

許多賓客昨日飽餐都還沒來得及消化完畢,聽到又有加宴,自然也是歡欣鼓舞。別的不說,王府餐食供應真是一流,歌舞也大有可賞,實在讓人樂而忘返。

李潼也明白,單憑他自己目下號召力仍淺,李嶠今日值宿內省,天不亮便已經離開了。想了想之後,他便在王府口述讓府員立筆,邀請沈佺期、喬知之等人過府做客。

目下王府諸衆,李潼最倚重還是劉幽求,畢竟劉幽求已經算是根底相知,而且肚子裡壞水不少,所以纔將劉幽求外派配合田大生等人行事,順便前往河東蒲州他的封地收取國租。

除劉幽求之外,張嘉貞、鍾紹京等府員,李潼都打算在今年年底之前給他們各自謀求一個進階。

張嘉貞這樣的小年輕,說實話用處並不大,走出王府歷練之餘,也能向人彰顯王府是一條晉階之途,到時候自然會有更多才流登府拜問,供其擇選。

至於王仁皎、桓彥範這樣的武職,李潼眼下還沒有頭緒,而且在他奶奶做更進一步表態之前,他也不敢在禁軍系統中動手動腳,且先讓那個郭達郭四郎繼續使命潛伏。

“府事近來多繁忙,難免勞頓。幸在往來多才流,多可並席請教。你們諸位良佐益我實多,雖然上下和睦,但我也不欲將你們久困淺池,餘後歲時,典才選舉盛事頻多,希望各位都能才具彰顯。”

吩咐完一些瑣事之後,李潼又對張嘉貞等人說道:“當然,才流匯聚,難分伯仲,能否脫穎而出,盡力之外,也難免要仰幾分運氣。王府席位久待,後顧既然無憂,前行則是青雲,放開胸懷,盡力施爲。”

聽到少王如此勉勵,幾人也是大爲感激,紛紛拜謝。老實說,能夠遇到河東王這樣仁厚府主,他們自己內心也深感慶幸,但也正如少王所言,王府終究只是淺池,想要更作抱負施展,終究還是需要走出去。

當然,就算是走了出去,彼此之間的聯繫也不會就此斷絕。且不說故情如何,單單眼下所見許多不相干的時流都登門拜問,未來他們各自踏上仕途,與少王之間的聯繫只會更加緊密。

一直到現在,李潼才真有幾分身爲宗王大佬的感覺,人能仰其瞻望前程。鐵打的王府,流水的府員,等他門生故吏遍佈朝野,誰再想動動他,也得仔細掂量掂量。

不過這好感沒有維持多久,坊街對面邸中家人便來急報,說是宰相楊執柔家人前來叩門鬧事。

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983 暗潮涌動,禍福自度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034 狄公滿腹荊棘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1030 請賜麟種,宣教西康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446 白刃不相饒0966 皇朝養士,恩出光祿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166 門庭若市,名門爲僕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247 血脈的力量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356 城南話別,著新寄意0518 大唐雄軍,演武洛北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126 女皇的心腹(求首訂!)0067 協律頌今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064 薛師信義0129 爲你寫首歌(求首訂!)0341 遊戲鞠場,羣衆趨望0264 色是殺人刀0175 索性以身相許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885 邪緣不斷,和親不成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248 太平積忿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詔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871 故情難捨,歸鄉修塋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279 飛錢承兌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0395 王戲閒苑,殿中選妃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229 心似雙絲網0461 來某成親,障車萬緡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935 蕃主東來,天威制裁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356 城南話別,著新寄意0102 少王神都行0193 太平托子0129 爲你寫首歌(求首訂!)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047 向陽而行0019 一隻大青鵝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350 艱難皇嗣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091 恩賜瑞物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637 國器遞授,噱談而已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134 我的心腹在成長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480 與虎謀皮,智小用大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