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

一篇墓誌銘擬寫完畢,時間早已經到了午後將近傍晚,直堂留觀衆人自然也因此錯過了堂食的時間。

不過他們這會兒也沒有多少用餐的心思,一個個爭相傳閱少王墨寶篇章。

其實嚴格來說,在王紹宗、李嶠這樣的行家看來,少王這一篇墓誌銘無論筆法還是文采,也僅僅只是中等偏上,算不上極爲出色,但也讓人挑不出什麼毛病。

不過,挑不出什麼毛病本身就已經是一大驚喜。須知他們幾人便是當世各自領域中的精英翹楚,法眼高望,能入其眼者又怎麼會是尋常。如果再將少王年紀考慮其中,那麼今天少王給他們帶來的驚喜可就太大了!

至於大監沈君諒,表現得則是更加喜悅,連連對少王笑道:“大王韶齡正美,器具已成,令人稱羨、使人自慚。假以時日,手筆愈大,必成海內文宗!”

被人如此誇讚,李潼也有幾分不好意思,起身作揖:“小王薄才強逞,幸在諸公仁厚包庇,粉飾拙筆,全我體面。以此自勉,不敢矜慢。來年但有小成,不忘諸公今日令言譽我。”

有本事的人姿態低叫謙虛,沒本事的叫安分。無論什麼時候,太狂妄的人都不會有啥好人緣,比如杜甫他爺爺杜審言,年初剛因大酺應制獻詩表現優異被召入朝內,但沒過幾個月又因爲一張破嘴被貶外州。

少王姿容俊美、文采富麗,更兼謙虛有禮,且聖眷正隆,這樣的人誰不喜歡?

但麟臺雖然清閒,但也不好一羣人都湊在直堂只拍一人馬屁。尋常官署一般到了正午之後,便不再處理政務,除了留直人員之外,其他的就都可以歸家了。

以往這時候,麟臺官員們也早已經走光了。不過今天卻是一個例外,除了一些早退人員外,剩下的都留在本省官廨遲遲不散。

馬屁聽多了也會覺得麻木,衆人太熱情,李潼也不好說走就走,稍作沉吟之後,他便提議道:“小王新登省事,人事不乏陌生,欲在家邸小設薄宴,禮請諸位同僚衙員,通聲洽情,不知各位可有閒暇雅興?”

他這提議講出來,在場包括李嶠在內俱都點頭應謝,只有幾名留直官員遺憾表示不能應教。衆人熱情之高,讓李潼不免有些懷疑,你們說這些好話且賴着不走,怕的就是爲了要去我家混頓飯吃吧?

“署事清閒,大王既然雅興,諸位從教自去。老朽枯燥性寡,難逐歡愉,便不厭聲領從了。”

大監沈君諒今日雖然不需直堂,但畢竟是麟臺上官,與少王年紀相差懸殊,不好混在一起,但還是親自將少王送出官廨,看着一行十幾人浩浩蕩蕩簇擁着少王往端門行去,這才轉身返回官署。

待到返回直堂中廳,沈君諒看到留直的王紹宗仍在捧着少王文章細覽,便登堂笑言道:“這位大王真的是讓人驚喜良多,回念此前人聲薄言,也實在是忿聲強議,流於淺薄了。”

王紹宗聞言後便點了點頭,視線仍未離開紙卷,口中則嘆息道:“大王因聖眷強臨清位,循此者非是一人,此前諸類,泰半庸俗,這是受累於前啊……”

講到這裡,他也覺得略有失言,乾笑兩聲掩飾過去,轉又望向沈君諒請示道:“依大監所見,獨孤大將軍喪儀是否直用此書?”

“既然文理出衆,爲何不用?先發著作局,再審避諱,若無遺漏,抄存之後便上呈省中。”

沈君諒心情正好,擺手吩咐一聲,然後取了一些私人物品,便往後廳自己的私屬官廳行去。

回到官廳之後,沈君諒小作沉吟,然後便提筆開始書寫一份奏章,提議河東王入直待詔,然後讓人送到文昌尚書局。

下午時分,多有臺省諸司百官離開皇城,而麟臺這一行十幾人頗爲顯眼。麟臺事務本就清閒,再加上又是一羣文人墨客、滿腹騷情,正事不多,那就熱衷於搞人際關係了,所以人面很是不淺。

從麟臺官廨到端門,路程雖然不長,但那些麟臺官員們一路上呼朋喚友,等到行上天津橋,隊伍規模已經達到幾十人之多。

對此李潼也是不由得感慨,人終究還是需要融入一個小團體中去。此前他們兄弟雖也朝參,但多旋出旋入,近乎獨行俠一樣,旁人不會對他們過多關注,他們也融不進別人的圈子裡。

可是現在有了麟臺這羣屬下張羅,居然幾乎達到了一呼百應的效果。感慨之餘,李潼也不忘先派一名隨從快馬歸府,通知家人準備好聚會場地。

不過這麼多人加入進隊伍中來,也並非人人都爲了邀好少王。行過天津橋的時候,李潼就聽得清清楚楚,直接有人向道左行人打招呼:“劉十三不要歸家,帶你去吃美餐!”

此一類的招呼叫喊聲不乏,更讓李潼得以確定這麼多人湊上來,還真就是爲了一頓酒食。

這其實也是正常,唐代官員俸給總體雖然較之前朝要優渥得多,但養家壓力也是很大的。

比如白居易在小年輕、剛剛做上秘書省校書郎的時候,還在詩里美滋滋的寫“茅屋四五間,一馬二僕伕。俸錢萬六千,月給亦有餘”。

可是等到年紀大了,有了養家的壓力後,這一萬六月俸便不怎麼夠花了,主動求職爲京兆府戶曹參軍,之後又在詩中寫道:俸錢四五萬,月可奉晨昏。不以我爲貪,知我家內貧。由此可見,生活不止詩和遠方,哪怕是大詩人也要操心眼前的柴米油鹽。

畿內百司,官品有高低,職權有輕重,俸給自然也就有多寡的差別。一旦分到了沒什麼油水的清水衙門,家裡人口如果再多一些,舉家喝粥都是正常現象,遇到吃白食興許還能打包的事情,自然不想錯過。

打秋風可不僅僅只是寒酸下吏的專屬,哪怕位高如宰相,不乏貪鄙之人。

比如初唐宰相、高祖李淵的小舅子竇軌出鎮益州的時候,可能覺得官廚伙食用料奢侈,就派家奴從公廚偷竊食料貼補家用,後來被發現檢舉,大筆一勾將家奴處斬,監刑的官員似乎覺得竇軌這事兒做的有些不地道,磨磨唧唧不願行刑,於是竇軌索性將這兩人全乾掉了。

大概也是因爲這一點,神皇武則天也將大酺賜食當作一個重要的團建手段。除了永昌年初讓李潼驚豔登場的明堂大酺之外,過去這大半年的時間裡,單單李潼參加、沒參加規模不等的賜食便有十多次之多,言外之意,應該是既然吃了我的飯,那就得擼起袖子加油幹,幫我篡唐。

李潼本意是隻想請一請麟臺這羣下屬們,搞搞團隊建設,卻沒想到這羣沒眼色的傢伙慷他人之慨,一路上呼朋喚友,而那羣京官也真是眼皮子淺,一頓飯就給哄過來了。

如此隊伍漸漸壯大,李潼也不好擡手驅趕,況且他們兄弟也的確需要人情場面,索性全都帶上,一路上浩浩蕩蕩的穿坊過街,往自家府邸而去。

不過這羣人來蹭飯就蹭飯,也實在不讓人省心。特別是麟臺那些傢伙們,今日親眼見到少王才思敏捷,一路上也在熱情的爲少王發聲正名。

有人願意爲自己張羅鼓吹,李潼對此倒是樂見。可你們就算是要吹噓,注意下場合好不好?能不能別在大街上朗誦人家獨孤卿雲的墓誌銘?你們一邊朗讀還一邊拍掌叫好,我是知道你們在誇我,可要是讓獨孤氏家人聽到,怕不是要誤以爲你們在叫嚷老傢伙死得好?

好在隊伍轉下天街的時候,王府佐員們已經迎到半途,有史思貞、李思文等人面廣闊的府員加入隊伍,引導話題,當隊伍行到履信坊附近的時候,話題已經轉爲吟詠少王詩作、詞作,好歹沒有被尊賢坊內楊家人誤以爲是在遊行慶祝他們親家翁死得好。

此時王府內宴飲諸事已經準備妥當,畢竟少王情勢不同以往,近日府中多有張羅宴飲,積攢了許多經驗,同時接待百數人不在話下。

除了王府正堂已經擺滿坐席之外,廊下也已經帷幔張設,彩燈高懸,在府員們導引之下,賓客紛紛落座,於此同時,各類餐食也都流水而上。

今日登門做客,主要還是一些文人墨客,不排除其中就有此前譏諷李潼的人。不過這些人今日登門,倒也沒有整出什麼幺蛾子,畢竟就算不給少王面子,也得給呼喊他們來的友人和案上豐盛餐食一個面子。

所以這一夜宴會倒是賓主盡興,且不乏詩文唱和。特別是當王府所養音聲人登場表演少王曲辭時,氛圍更是高漲不落。有感於氛圍熱鬧,李潼更是親自下場,邀請李嶠奏瑟、李守禮琵琶,而他自己則羯鼓領音,演奏了一曲《天仙子》。

一曲終了,贊聲如雷,少王丰神俊朗、才趣盎然,雅技精湛,更兼慷慨好客,如此形象,印刻在在場每一個人腦海中。唐家少王初長成,養在深宮無人識。一朝踏入百坊裡,鳳聲初啼誰不知?

這一場宴會終了,也的確達到了李潼想要的效果:世人譏我謗我,只是因爲不瞭解我。但只要湊到近前來,吃我幾口飯,俊美無儔兼才情高標的少王誰又不愛?

單單這一夜,應教唱和少王的詩作便有二三十首之多,哪怕俱爲尋常應酬平庸之作,但這個量也讓人欣喜。李潼這一夜雖然沒有作什麼新的詩抄,但收穫之大卻比自己文抄還要好一些。

畢竟牛逼是一個相對狀態,有多少人願意吹捧你,你就有多牛逼。眼下我已經亮出這麼多,還沒有得到你們充分的挖掘讚美呢。等到你們沒了吹捧的說辭,我再給你們製造新的熱點。

但牛逼是牛逼了,第二天一對賬,李潼還是心疼不已。這羣文人墨客們也是真能造,一晚上就幹去王府幾萬錢。但這錢不花還不行,畢竟人家登門來做客,總不好一碗涼水招待了。

出閣幾個月的時間,王府一直都是有出無入的狀態,賓客漸多,消費日盛,再這麼下去,李潼覺得就快要到可以寫出“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的狀態了。

李潼還在盤算着劉幽求幾時能夠歸都,倒沒想到已經有人主動爲他宴客買單了。

0054 鎖喉之臣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0927 朕既爲君,愛民如子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0843 春風得意,探花遊園0278 鉅富驚人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889 人間遠我,我親人間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1029 故人相見,情勢非昨0017 兄弟殊異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0150 俱入彀中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268 薰蕕不同器0366 鷹犬之用,飽腹則怠0446 白刃不相饒0446 白刃不相饒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242 蜀女有才0223 軟飯香糯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015 仁智院掌直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509 捐盡封戶,爲國卻賊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117 權門惡事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928 旗纛之下,俱朕肱骨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093 被甲登殿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1016 逝者難追,頻念傷神0352 姿容趣淺,率真可愛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048 內教坊諸事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371 爲王先驅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245 曲江櫻桃園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229 心似雙絲網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038 水漲船高0156 武氏羣英會0876 情若不復,生無可戀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269 西京此夜驚魂0245 曲江櫻桃園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詔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211 不宜輕沾俠名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700 雍王獻貨,且入宮庫0205 不爲我用,則必殺之0272 阻義者,雖死不道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0979 新朝修律,當世準則0154 宰相入刑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961 七廟六室,昭穆難序0295 無妄之災0895 恪守門儀,宜家宜室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