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粗獷的鄭良,竟能說出一番文鄒鄒話,讓連軍吃驚不少,看似酒話,但又不像酒話,讓人捉摸不透他話裡深層意思。心中儘管有問號,但連軍沒有表露出來。
“乾爹,你說什麼呢,我怎麼越聽越糊塗呀?”趙越夾了一口菜,疑惑地看着鄭良。
鄭良紅紅的臉,一笑,看了趙越一眼,又意味深長地看了連軍一眼,“來來來,吃菜,我這裡的廚師,可都是頂級的大廚呀,大家嚐嚐!”
連軍隨意夾起幾筷,嗯,果然味道鮮美,食慾也大振起來。
當四瓶五糧液喝乾後,鄭良請連軍到辦公室小坐,說是要請兩人喝最好的鐵觀音。路過廚房的操作間,連軍好奇,說想欣賞一下大廚們的手藝。於是,連軍就得到了與大廚們面對面的機會,也是就觀察廚房,讓連軍吃驚不少,這裡的廚師,個頂個是受過頂級的訓練,那菜做的絕了,想不吃都難呀。事後,趙越告訴連軍,鄭良很少請陌生人進自己的辦公室喝茶,更不允許陌生人進入廚房重地的,看來,鄭良對你是高看一眼的。
後來,連軍從趙越嘴裡知道了鄭良的一些真實情況。
說起鄭良,可要從他母親說聲,五十年代末期,鄭良出生在山東省一偏遠的農村。當時正趕上三年自然災害,本來就缺衣少食的年代,又新添的一個小生命,情況可想而知,好在鄭良的母親奶水還算足。但另一家的母子卻沒那麼幸運,另一家的孩子比鄭良早出生幾天,但這個孩子的母親卻沒有奶水,孩子出生後,餓得天天哭鬧。兩家關係平時處得不錯,好得似親姐妹似的,看到孩子哭鬧,鄭良的母親就把好姐妹的孩子抱了過來,一個奶頭養一個孩子,雖然奶水不足,但也不至於讓孩子餓着。孩子懂事後,認了鄭良的母親爲乾媽。這個孩子聰明、懂事,大學畢業後,留在了城裡。鄭良二十多歲的時候,母親得了絕症,臨去逝時,這個孩子特意從城裡趕回來。拉着鄭良和這個孩子的手,鄭良母親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讓這個孩子照顧好他的弟弟鄭良,這孩子跪在乾媽牀邊點頭表示一定要好好照顧好鄭良。改革開放後,鄭良憑藉好的政策折折騰騰的賺了一些錢。後來,鄭良聽說哥哥在省城當了大官,就奔到了省城,憑着敏銳的眼光和肯吃苦的勁頭,先後做過煤炭、鋼材、糧食等買賣,最後,開起了現在的名都會館。
“軍哥,你知道這個孩子是誰嗎?”趙越看連軍聽得入迷,就賣了關子。看到連軍盯着自己半天不語,趙越清了清嗓子,“這個孩子,就是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