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議玄甲事,羣臣莫敢言

“直接去往關中?”

王構與盧諶對視了一眼,都從彼此眼中看出了爲難之色。

他們此番南下,其實也有前往關中的計劃,只不過原本是要循序漸進,前提是先入關中軍駐紮在此地的兵營,打好基礎之後,再考慮去不去關中。

畢竟他們南下,本身的目的,不是單純交涉,還揹負着搞事的任務,可這挑事也是個技術活,像冉瞻和那張姓將領之子所爲,就太過粗糙,隱患巨大,關鍵是沒有事先做好輿論建設。

但現在兩邊已經開打,再往關中過去,任務也就變得複雜起來。

於是,二人對視了一眼,都躊躇起來。

高並見狀,笑道:“我知兩位都不是貪生怕死之人,此番南下是想要建立一番功業的,既然如此,又何必畏懼艱難?此番去往關中,若是能成,便是兩位之功,若是不成,也不會成爲污點,畢竟現有這戰況變化……”

聽得此言,二人卻也不由點頭,慢慢有了主意。

就在他們三人探討出使關中之事的時候,那關中的兩王,也得到了消息,而且拿到的,還不光是自家兵馬和玄甲軍交戰了的消息,還附帶着一個平陽郡失陷、關中軍崩潰的消息,登時大驚失色!

隨後,兩王馬上將幾個心腹大臣召集了過來——因爲新皇帝年幼,根本無法搭建自己的執政班子,所以這裡裡外外、大事小事,包括人事任命,都已被兩名宗室拿到了手裡。

現在,他們一召集心腹,就等於把關中小朝廷的決策層聚集在了一起。

“諸君,你們之中可能很多人,已經得到了消息。”

等人一到齊,兩王一看,就見有幾人的臉色十分難看,便猜到了緣故,他們也不隱瞞。

“那幷州邊境的戰事發生了反覆,玄甲軍中的一小撮叛逆之人,不顧徵北將軍的勸阻,執意要與朝廷衝突,所以咱們派過去北伐的兵馬,如今……如今……如今遭遇了挫折,暫時難以爲繼,你們看,這件事,要如何處置啊!”

楚王見了衆人,開門見山的說着,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讓衆臣拿出一個處置方案,趕緊把這件事了結,防止失控。

倒也有懂得揣摩上意的,馬上就說:“當務之急,還是壓住消息,切不可走漏了風聲,免得讓民心動盪,畢竟關中剛剛平靜……”

關中確實剛平靜下來,之前鬧出偌大風波,又張羅新皇帝登基,當真紛紛擾擾,連西北涼州的張家都被驚動了,派人過來詢問。

如今,好不容易纔把諸多影響壓下去,又藉着匈奴國崩潰的機會,令士氣大振,才能收攏兵心,組織起一支兵馬,出潼關北上。

但這支離去還沒有多久的兵馬,轉眼間就分崩離析了,世事變化之快,着實讓他們有些應接不暇。

目前擺在衆人的面前的,可不止這一個問題。

“請問王上,不知那平陽郡,要還是不要了?”就在此時,重新得到了尚書檯之位的張應,出列問了起來,“此郡乃司州所屬,被匈奴拿去多時,朝廷的兵馬剛剛收復,卻又復失,到底該如何處置?”

他一開頭,其他人紛紛跟進——

“張尚書這話正中關鍵,收復失地的公文都已發出去了,要不了多久,就要傳遍天下,這地方上的官府都要知曉,如果放任地方被他人佔着,可是要鬧笑話的,以後朝廷威嚴何在?”

“正是這般道理,可咱們的人打不過人家,爲之奈何?莫說是咱們的兵馬,就是天下兵馬都拉在一起,又能有多大用處,也着實難料啊!不如以朝廷的名義,傳一文書過去?”

“還是先搞清楚這次事情的責任吧,如果是咱們的,就得將鬧事的人抓出來,嚴厲懲處,以令那邊舒心,不復追究,若不是咱們挑起的,就該好生反省,到底是什麼地方給了對方可乘之機!再派人去往晉陽,與那位交涉,想來這邊界衝突,必不是其人授意,否則哪裡會拖到今日?”

……

衆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出謀劃策,獻計獻策。

但兩位宗室聽着聽着,就有些不對了。

張應還好,說出的確實是謀國之言,雖沒有解決辦法,卻點明的關鍵。

但後面的人,除了口號上聽着強硬一些,仔細深究一下,就能窺見其投降、妥協、退讓的本質,甚至於,這些人連陳止的名字、徵北將軍府的名號,玄甲軍之名,都不敢提及,看一個個的樣子,分明是怕說了什麼實際話語,被人日後拿着當做把柄要挾。

想明白這個,楚王也好、淮南王也罷,都感到憋屈和惱怒,眼前的這些人,還都是他們親手提拔的,算是心腹,結果碰上了玄甲軍,一個個便畏縮退避,毫無擔當,這要是拿到朝會上去討論,恐怕情況更糟,更加不堪!

“夠了!”

終於,聽不下去的楚王止住了衆人之言,他眯起眼睛,掃視面前的羣臣,被他看到的人,除了少數幾個,都不由自主的低下了頭。

“好啊,玄甲軍一攻過來,你們一個兩個的就都不敢說話了,怎麼了?是怕他日玄甲軍攻破了長安,你們今日說的話被翻出來,成爲罪證不成?”

衆人的頭更低了。

“你們可別忘了,我等纔是朝廷正統!皇上站在我等身後,他陳氏就是再厲害,也是臣子,無非是這個臣子的兵厲害了一點,能打了一點,地盤大了一點!這樣就敢攻伐官兵,搶奪朝廷的土地,簡直是無法無天!你們還在這裡討論,讓咱們自己人反省!孤王卻覺得,得派個人,去責問他陳止,到底是何居心,莫非要學匈奴?”

這話一說,周圍頓時鴉雀無聲。

最後還是淮南王出言:“楚王息怒,諸公也是心繫朝廷社稷的安危,當務之急,還是弄清楚這事的原委,正好那……,對,那董緒正在出使,可以讓人快馬加鞭,與他多送一條使命,把這次衝突的原委弄清楚,至於平陽郡……這平陽郡被匈奴摧殘多時,怕是已經破敗不堪,否則也不會這麼容易失守,不如就先維持現狀,等弄清楚事情,再做定奪。”

第九百二十八章 可延壽否?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糧與田第六百二十九章 生殺予奪!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正軍不敵石勒,諸公惦念幽州第三百零三章 蕭規曹隨編成冊第九百三十一章 一字曰:易第九百九十五章 或可再添一姓第六百八十七章 趙王孫第四百八十三章 論法言史非一卷!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昔年河邊荒草,今日衆星拱月第二百三十六章 此局當可拖住他第一千零六章 故人來投途遇險第六百三十章 劍指兵屯!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懂,他不懂第二百二十八章 請帖第九百一十七章 漢殤(下)宗亂之始第四百七十三章 三十而立稱宗師第二十四章 盡在掌握第三百六十七章 友人談與仇人哀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悔之,因不知其盛第五百四十章 分而化之,擒胡直問第八百八十六章 三才觀盛衰,一州知勝敗第三百二十一章 吾之計,成矣!第七百二十一章 書滿廊第一百七十二張 諸葛之禮第三百七十二章 匈奴出,鮮卑來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志不同者,分道揚鑣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要科舉,先入籍第七百八十四章 雜煉生鍒,生熟衍鋼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三王,亦爲賊!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七品之中,姓氏變換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三王,亦爲賊!第九百六十二章 夯土崩,碎石裂,心膽顫第三百四十四章 您父親喊你回家第七十二章 穿街拜老再抽籤第八百四十八章 斷首而亂軍第一百六十七章 哪個陳止第七百一十七章 學問與錢財第四百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一千零六章 故人來投途遇險第二百三十一章 法家之局第九百三十七章 一人忍氣,一人輕生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你們漢人太多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眼界不同,做法不同第八百八十七章 奪幽定策,緩急先後第一百九十四章 冠絕彭城!第一百七十章 大將軍縱論南北第八百七十七章 前奏第五十四章 謀定第九百一十三章 漢殤(上)第七百七十一章 《語錄紀要》第四百六十五章 慕容皝第九百五十八章 我兄長是何等人物?第三章 一支道家籤第六百九十五章 逢陳改運部分結束,還有兩、三張後文第二百零八章 快快從實招來!第一百八十五章 請問,你這邊有沒有……第三百二十二章 這可如何是好第四百九十三章 爭相抄書第四百七十一章 通典兩冊疾送都,帝巡蜀亂乃聞佛第九百零七章 投降端正,膝蓋滑行第二百九十五章 郡王拜師,冠絕青州第六十九章 若出此門便無事第五百三十八章 有族南下風將起第五百七十三章 都是汪將軍的錯!第九百一十九章 又有王坐廷,太僕亦有底第五百四十一章 厭則整編不顧閥,心腹歸來又兩人第四十三章 請尊者評第五百一十八章 求典先求紙,買紙非獨財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落寞結局第三百一十五章 陳止的衙門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以族分上下,以名得暢通第三百八十六章 藏書館的陳秘書第五百九十八章 避而不見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搞錯了!第三十二章 反水了第五十九章 你服不服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兩王有謀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方來客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獨重民也!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敗!第八百四十九章 臨機決斷,身陷囹圄第二白三十二章 法莫如一而固,兵莫難於軍爭第一千零一十章 淪陷地胡作非爲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殺豪!第六十章 先勝而後求戰第九百五十七章 少年膨脹,意氣風發入營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當爲郡守,敵入尚書檯第四百一十三章 劉氏勸夫,鮮卑獻禮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廷之意第六百零六章 閉眼觀勢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石氏內亂第一百六十九章 倖存者與自盡人第四百七十六章 佛評日第四百九十八章 慕容恨第六百七十一章 敵從何處來?冀州有軍情第四百一十五章 損兵折將失將位,追悔莫及心難安第六百一十八章 即刻進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夢誰先覺,春秋四季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