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鐵膽的眼裡,王洛賓和三毛之間的戀情,既是一段傳奇,更是一曲絕唱。
西北歌王王洛賓的“在那遙遠的地方”、“大阪城的姑娘”等歌曲,有多少名星大家唱了大半個世紀了,依然生命力無限,試想:有幾位歌曲家能創造出如此風靡全球的歌曲,是屈指可數的!
當王洛賓被打成右派,依然無法禁唱這此歌曲——因爲人們太熱愛了,於是只好掠奪了他的著作權,將作者寫成“佚名”或乾脆僅僅標爲“民歌”。
王洛賓聲名被埋沒了60年,卻忍辱負重,任勞任怨,在默默無聞中仍不放棄對音樂的愛好和追求,是位傳奇人物,他年輕瀟灑時,曾被藏族姑娘卓瑪輕輕地打了一鞭,即創作了《在那遙遠的地方》……
連那臺灣女作家三毛,因爲小時候聽了“在那遙遠的地方”,都曾爲此發生了鮮爲人知的真實故事:三毛於1990年萬里投奔西北歌王王洛賓,讓這個可愛的老人最後又來了一次讓人不知如何評說的黃昏戀。
和王洛賓相比,三毛的一生也許更具傳奇。三毛,一個曾被千千萬萬讀者喜歡和懷念的名字,一位極富浪漫情懷的女作家。
三毛是臺灣70至80年代的着名作家,其讀者遍佈全世界華人社羣。她一生獨身到過50多個國家,在流浪的旅途中也創作了普通作家無法完成的作品,包括《撒哈拉的故事》,也因此成爲不折不扣的流浪作家。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華人社會廣爲流傳,在大陸也有廣大的讀者,生平著作和譯作十分豐富,共有二十四種。
三毛原名陳懋平,因幼時學不會寫那個“懋”字,每次寫名字時,自作主張把中間
那個字跳掉,後乾脆改名爲陳平。
三毛給自己取的英文名叫Echo,三毛是筆名,也因她喜歡漫畫《三毛流浪記》及其作者張樂平先生之故。三毛本人曾說過,起初起此名,是因爲這個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個原因就是說自己寫的東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錢。
三毛祖籍浙江省定海,據三毛家譜《陳氏永春堂宗譜》記載三毛祖上爲河南人,早期從河南遷往浙江,其本人出生於重慶,幼年跟着父母遷到臺灣。曾就讀於北一女中,卻因爲憂鬱症而休學。1964年,獲張其昀特許,入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課業成績優異,1967年休學,文化大學肄業。1967年,赴西班牙馬德里文哲學院留學,後就讀於德國哥德書院,並在美國伊利諾大學法學圖書館工作。1981年回國,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爲重心。
1973年,在非洲沙漠小鎮與西班牙人荷西•馬利安•葛羅結婚;婚後定居於西屬撒哈拉的迦納利島,並以當地的生活及見聞爲背景,創作出許多充滿異國特色的作品,如《撒哈拉的故事》和《哭泣的駱駝》。1979年,荷西在拉芭瑪島的海中潛水時遇意外喪生。
三毛對大陸文化名人張樂平、姚雪垠、賈平凹、王洛賓等有着非同一般的友誼。1989年,三毛到上海與畫家張樂平相見,認畫家爲「爸爸」。她用上海話告訴畫家:「我3歲多就離開了上海,那時我剛懂事,看的第一本書就是《三毛流浪記》,那個到處流浪、永遠也長不大的男孩對我影響可大了。許多年以後,當我在異國他鄉寫第一本書的時候,我就取筆名
用了『三毛』這個名字。」
三毛寫過一首《橄欖樹》:「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爲什麼流浪,流浪遠方……」這首歌在臺灣被禁唱了十幾年,因爲臺灣政府認爲歌詞中「遠方」指的就是中國大陸。
1990年12月,三毛編劇的電影《滾滾紅塵》參加臺灣金馬獎角逐,奪取8項大獎,卻沒有三毛的最佳原著編劇獎。《滾滾紅塵》引起臺灣某些官員的憤怒:「刻意歌頌中共、肆意攻擊政府、醜化國軍……」有人認爲,三毛有可能因此成爲政治犧牲品。
1991年1月4日,三毛被發現在臺北榮總病房內用絲襪上吊自殺死亡,時年48歲。
“讓青春吹動了你的長髮讓它牽引你的夢,不知不覺這城市的歷史已記取了你的笑容,紅紅心中藍藍的天是個生命的開始,春雨不眠隔夜的你曾空獨眠的日子,讓青春嬌豔的花朵綻開了深藏的紅顏,飛去飛來的滿天的飛絮是幻想你的笑臉,秋來春去紅塵中誰在宿命裡安排……”,羅大佑寫給三毛的這曲哀婉的《追夢人》,道出了三毛浪漫而悽美的一生,也透露了羅大佑對三毛的傾慕。
三毛,一個飄着散亂長髮流浪天涯的浪漫主義作家,她的作品深深影響了一代人的生活。《不死鳥》、《夢裡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傾城》、《滾滾紅塵》等熟悉的作品。
黑鐵膽在上初中的時候,就讀過一些三毛的作品,他還聽王悅仁講,在上世紀末,有句話非常流行:男看金庸,女看瓊瑤,不男不女看三毛。這句話雖然是順口溜,但是卻明確地反映了三毛在文學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她的作品男女皆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