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法爾勝,大家都被這裡熱火朝天的生產場面所感染。另外,大家也沒有想到,法爾勝公司的老總周建鬆是個高度近視眼,厚厚的鏡片據說有2000多度。
周建鬆介紹說,江陰這個地方,除了種田以外,早就有有經商和手工業製造的傳統。
“法爾勝”的前身是江陰麻繩廠,1964年,幾個創業者憑着1400元資金和一腔熱血開始了漫長的征程。一間蘆葦棚、兩個小馬達、幾臺手搖麻繩機,就是這家工廠的全部家當。最初的十幾年間,企業的主導產品是捕魚用的麻繩,用現在的目光去評價,那僅僅是維持職工的生計而已。
當時長江上打魚和運輸的船隻,都要使用麻質的繩索,這個小廠生產的麻繩,就用在長江這些飄蕩的漁船上。由於他們的麻繩質量不錯,銷路很好,小廠漸漸有了盈利。
周建鬆生於1946年,他於1965年進到麻繩廠時只有19歲。當時,他是一名與算盤和賬冊打交道的會計,他的業餘愛好則是國畫。那時,他壓根沒有想到會跟鋼繩結下一輩子的緣份。
不過,他是當時是廠裡惟一的一名高中生。從小就愛琢磨的周建鬆覺得鋼絲繩的技術含量和經濟效益要遠遠高於麻繩,想到了轉產。周建鬆與其他5位職工一起被外派到無錫和南通鋼絲繩廠學習鋼絲繩製造工藝。初學之時,人家學操作,他卻與衆不同地鑽研着“爲什麼”的原理。爲了得到一本稀缺的前蘇聯出版的《鋼絲和鋼絲繩》,他不惜付出半噸鋼材的代價。終於在1968年生產出第一根合格的光面鋼絲繩。
1969年公司全面轉產鋼絲繩。這一歷史性的轉產,給法爾勝帶來了持續的經濟效益。
1978年,30歲出頭的周建鬆當上了廠長。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周建鬆獲悉,被用於碼頭、礦山輸送膠帶內的一種鍍鋅鋼絲繩,由於技術含量高,全部要依賴進口。周建鬆意識到這是一次企業跨越發展的機遇。他親自組織科研小組進行攻關,在塑料棚內開發
出了第一根技術難度大、附加值高、能代替進口產品的膠帶鋼絲繩。
早在1979年,周建鬆即以“抓機遇、快半步”的理念率先將鋼絲繩打入東南亞市場,邁出了公司外貿出口的第一步。這在我們中國是第一個。
1985年,周建鬆帶領法爾勝人首次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第11屆國際鋼絲繩博覽會,邁出了中國金屬製品走向國際市場的第一步,第二年,法爾勝成爲全國同行中唯一的機電產品出口基地。這在我們中國也是第一個。
周建鬆給大家介紹說,“要想產品領先,首先要設備領先”。我們花費了將近600萬美元首家從意大利GCR公司引進了生產鍍銅鋼絲的全套設備及輔機,並用三個半月時間,試製成功了國內第一臺無毒工藝的“熱擴散鍍銅機組”。這在咱們中國還是第一個。眼下,我們廠生產的鍍銅鋼簾線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
周建鬆說,他第一次走出國門,前往素有“鋼絲繩王國”之稱的意大利考察,20天中,他跑了17家工廠,收集了20多公斤的技術資料。
黃副書記說,在勤學多思中,周建鬆的命運悄然改寫。作爲土生土長的工程師,他走上了生技科長、技術副廠長、廠長的職位。然而,當時誰也沒想到,他的博學已經爲江陰鋼絲繩業乃至中國金屬製品製造業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在黑鐵膽的眼裡,這個法爾勝,還有眼前這個周建鬆,分明就是傳奇。
是啊,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們。197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時任副廠長的周建鬆聽說國務院責成當時的金屬製品骨幹企業加快研發膠帶鋼絲繩,但均告失敗。聞聽此事,周建鬆立即決定試試。他知道如果研發成功,就等於佔領了國內鋼絲繩技術的制高點。周建鬆勇敢地挑起試製新產品的重任,在一條寬不過4米的夾弄中搭起的塑料棚裡,他帶着攻關小組頂着炎熱高溫不分晝夜搞試驗。
江陰人在總結自身特點時總是對外人說,他們不像江南人,那種率
直、倔強的性格也許更像北方人。當年清兵進軍江南時,一座小小的江陰城,竟然抵擋了幾十萬大軍整整83天,最後守城軍民幾乎全部戰死,沒有一個人投降。這也許是久居江邊,操船弄槳形成的剛毅性格吧。
在黑鐵膽的眼裡,周建鬆就是這樣一位鐵骨錚錚的江陰漢子。
他帶着幾名技術骨幹,在簡陋的設備上相繼攻克了10多個技術難關。整整5個月,眼熬紅了,人消瘦了,周建鬆和他的攻關小組終於研製出了膠帶鋼絲繩的樣品。
周建鬆帶着在塑料棚中試製出的樣品來到了北京,找到了當時負責膠帶鋼絲繩開發的中央部門,要求讓江陰鋼繩廠來生產這種國家急需的特種鋼繩。
很快,周建鬆用260萬元的貸款修建了膠帶鋼絲繩車間,當年拿到了260噸生產任務的訂單。從此,江陰鋼繩廠生產的膠帶繩,完全替代了進口產品。這種鋼絲繩後來又賣到了國外,成爲中國金屬製品行業的名牌產品。
黃副書記說,法爾勝就是靠膠帶鋼絲繩這個產品發的家。1980年,公司批量生產膠帶鋼絲繩,產品替代進口。幾年下來,這個產品一直是法爾勝的拳頭產品,目前,它不僅是公司出口創匯的主打產品,其在國內市場佔有率也仍高達95%以上。
黃副書記還說,更重要的是,膠帶鋼絲繩的開發成功,以及周建鬆在開發過程中建立的“鋼絲繩預變型理論”和以此爲理論依據發明的“應力消除器”,爲企業在鋼絲繩製造行業奠定了技術領先的基礎。從此,在周建鬆和法爾勝的創業史中,創新成爲必不可少的元素。
聽到這裡,黑鐵膽不由得感嘆起來,從草繩到鋼繩,從鋼繩再到光繩,這就是當下的一部傳奇啊。看來,不怕起點低,就怕鑽的深,走的遠。周總啊,企業的傳奇不是偶然的,下面,請你給我們談談你們成功的經驗吧吧!
周建鬆笑笑說,我們集團目前還處在成長期,經驗談不上。不過,有些體會還是可以同大家分享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