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決定事態。辦公室副主任老趙從材料中猜到了小方和小黃的心思,感到此事體大。必須把這種不良的苗頭扼殺在搖籃裡,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小方和小黃雖然都是縣委辦的科長,但因爲是不是跟書記這件事,讓兩個人的心理髮生了微妙的變化。當初小方服務史無前書記的時候,他雖然不把辦公室的其他科長們、當然也包括小黃放在眼裡,但他的態度卻很和氣,見了誰都打招呼。現在,小黃服務了吳天然書記,這讓小方產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他覺得自己這個科長的含金量是明顯下降了,因此,他便不自覺地呈現出了拒人千里的狀態。工作激情也隨之減退。
相反,現在小黃的工作熱情很高,但他並不想一頭紮在材料堆裡。他要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貼緊書記、服務書記上,哪怕是掂個包、拿個茶杯、拉個車門,也遠比寫材料瀟灑。更何況,現在領導們又沒有明確這大材料究竟有誰來牽頭,也就是說,還不清楚這功勞記在誰的頭上,板子打在誰的屁股上,他是不會鑽進材料堆裡賣命的。
就這樣,吳天然書記的這篇報告,小黃和小方都只發揮了一半的功力。先把稿子交上去,看領導們咋說吧。
在沒有考慮好處理辦法以前,老趙決定先把材料放一放。他便來到辦公室主任餘得水那裡,簡要彙報了一下自己的想法。當然有些話他還不能明說,他只是建議爲了明確責任、激發活力,應當把大材料這一塊兒任務,確定一位具體的負責人。
餘得水扔給老趙一根中華煙說:“這還用重新明確嗎,材料這一塊兒,不是一直有你負責嗎?”
老趙說:“餘主任,你知道,表面上是我分管材料,可具體還是由科長們負責來撰寫的。以後的大材料,你看有誰牽頭比較好呢?”
餘得水說:“不是有秘書科嗎,大的材料出自秘書科,牽頭的當然就是秘書科長。”
老趙說:“現在信息科長小黃直接服務着天然書記,凡是有關書記的材料,他是都需要參與的。一則是職責所在,所有材料都通過他來呈送書記,如果出現差錯,他也是有責任的。二則他也對書記的所思所想有直接領會,這對寫材料有幫助。”
餘得水沒有想到,辦公室的工作會這樣瑣細與微妙,兩個小小的科長,你這個分管材料的副主任想指派誰就指派誰嘛,還用來請示我。但他細想想,也體諒到了老趙的苦衷。畢竟,凡是與縣委書記有關的事,再小也是大。
餘得水就說:“趙主任,你看這樣行不行。大材料,比如需要由縣委拿出的工作報告、大會講話、署名文章、調研報告等仍由秘書科的同志們來撰寫,當然還是由小方來牽頭。但在商量提綱的時候,小黃也要參加。要把天然書記的一些想法明確地告訴小方他們。小的材料,比如主持詞、賀詞、祝酒詞一類的,由小黃直接來寫。另外,凡是由各部門負責提供的講話材料一般也由小黃來把關,比如計劃生育、招商引資、信訪穩定等部門會議的講話,秘書科的同志原則上不必參與。當然,遇到特殊的情況,可以打破常規。”
老趙說:“好好,餘主任,就按你說的辦。”
餘得水說:“老趙啊,不管科長們咋分工,你可是拿總的啊。對同志們既要讓小鞭子晃着,提醒大家不能有絲毫的鬆懈。但也不能總是鞭打快牛,還要多鼓勵、多關心同志們,充分激發大家的創業激情。”
老趙說:“好,好,你放心,我明白。”
回到自己的辦公室,老趙就把小黃和小方叫了過來。他首先肯定了手裡這篇稿子的初稿還是不錯的,但離領導的期望還有不小的差距,下來還要做進一步的修改。接着,他把剛纔餘得水的想法告訴了兩位科長。最後,他還補充說,以後凡是交到他手的文稿,都要註明哪一部分是誰起草的,最後統稿的又是哪個人。
接下來,根據老趙的交待,這篇文稿下面小黃就不用參與了。小方把稿子拿回秘書科以後,做了兩次大的手術,直到他自己滿意了,才又交到老趙的手裡。老趙看罷,感到比上一稿要好出很多。他就對小方表揚了幾句,鼓勵他以後仍要再接再厲,發揮好自己一個老科長的示範帶頭作用。
這一稿,老趙也沒有做出更大的改動,他就交到了餘得水的手上。餘得水不是寫材料出身,他看不出材料在大的方面有什麼問題。但他覺得材料既然交到了自己的手上,他還是要適當地修改一下,不然,辦公室裡的同志會認爲他不懂材料,也沒有認真地看材料,那與公與私都不好。
餘得水就關上房門,從頭至尾詳細地看了好幾遍,終於發現了幾個不太明顯的錯別字,還有一處數字上的誤差。他便用紅筆圈上了,並做了詳細地修改。嚴懲不貸的貸字,究竟是貸還是怠,他是查了字典才弄清的。還有再接再厲的厲字,究竟是厲還是勵,他也是翻了成語詞典才搞明白的。這兩個字,辦公室的同志們到底還是用錯了。
他把稿子交給了老趙,只是說:“寫的不錯,我已經看過了。你們再認真地改一改,不要出現常識性的錯誤。”
老趙把稿子拿回來翻了翻,看到了餘得水那幾處用紅筆做出的修改。雖然材料不用做什麼大的改動,但這幾個不太明顯的錯別字卻像碳火一樣烤得老趙的臉上有些發紅。他便把小方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說:“方科長,這一稿寫得不錯,餘主任已經做出了明確的肯定。但他也找到了幾處錯誤,錯誤雖然不大,但也提醒我們以後要更加細心。看來,餘主任以前雖然沒有做過辦公室的工作,但他對材料的要求還是相當嚴格的。”
小方一看這篇材料不用做大的變動了,心中不免有些竊喜。但他仍是誠惶誠恐地說:“好,好,我一定注意。我拿回去再好好地改一改。”
下來後,小方覺得這個新來的餘主任並不懂材料,如果每篇稿子交到他手裡只是改幾個字,那就好辦了。也就是說,辦公室主任這一關可以省心了,剩下的只有縣委書記那一關了。其實,辦公室主任往往是材料把關最關鍵的一道崗,要求最嚴,也最不好過。因爲按照以往的經驗,很多時候,不少材料縣委書記事前並沒有時間來細看,那辦公室主任就是把守材料的最後一道關口。如果餘得水只是喜歡找幾個錯別字,小方就感到以後寫材料反倒會輕鬆一些了。
在吳天然還是副書記的時候,小黃曾跟隨他一塊到江浙等地參觀考察。本來當時回來後就要整理出一篇考察報告的,因爲不久吳天然就提拔爲縣委書記,這篇調研報告就沒有完成。現在,縣委就要召開全縣經濟工作會了,小黃就把原來的資料和近期沿海地方的發展情況進行了新的揉合,專門對江浙地區的發展經驗進行了總結。
吳天然看過後,專門進行了修改,這篇經驗材料也在大會上專門印發了。這件事,讓小黃激動了好幾天。
小黃專門複印了一份,還做了一個封面,過了塑,沒事的時候,他就拿出來欣賞。
下面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江浙地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也是經濟社會發展最具實力、最富活力、最有潛力的區域之一。我們這次對江蘇省南京市的江寧區,無錫市的江陰市,蘇州市的常熟市、崑山市以及浙江省杭州市的蕭山區、桐廬縣,紹興市的紹興縣、寧波市的鄞州區等兩省6市的8個縣市區進行了學習考察。圍繞縣域經濟發展、民營經濟、工業園區建設和城建等幾項重點,聽取了各縣市區經驗介紹,實地考察了一批企業、工業園區和城建工程,並與部分企業進行了對接,增進了友好往來和經濟合作。這次考察雖然時間短、安排緊,但大家都感觸多、收穫大。對這一地區的感受和認識可以用“三個三”來概括:即“三個特點、三條經驗、三點啓示”。
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特點是“三高”:1、經濟發展水平高。突出表現在工業化水平高,經濟增速快,運行質量高,發展氣魄大,人民生活水平高。2003年,江寧區、江陰市、常熟市、崑山市、蕭山區、紹興縣、鄞州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分別完成168.3億元、508億元、476.2億元、430億元、410億元、272億元和230.8億元,財政收入分別完成35億元、68.6億元、65.66億元、66.25億元、43億元、30.83億元和37.2億元。近幾年來,其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速都達到了30%以上,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升,已接近60%。2003年,8個縣市區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7000元和1.3萬元左右。在2004年11月剛剛公佈的第四屆中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排序中,江陰市、常熟市、崑山市和紹興縣分列第1、第2、第4和第9位。
2、城市化水平高。我們所考察的8個縣市區,城市化率都在55%以上。特別是在滬寧高速公路的兩邊,現代化的企業左右相連,農民的別墅羣前後呼應,讓人分不出城市和農村。在城市建設上,品位高,氣魄大,凸現現代化氣息和文化內涵。在廣大農村,強化小集鎮建設,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華西村目前戶均存款100萬至1000萬,家家住400—600平方米別墅,戶戶有1—3輛轎車,已不再是一個鄉村,而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江浙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了“農村集鎮化、集鎮城市化、城市現代化”。
3、社會文明程度高。在經濟發展中,江浙地區十分重視“兩手抓”,突出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所到之處,雖然很少見到警察和城市管理人員,但車輛、行人各行其道,井然有序。大片的綠地無人踐踏,隨處可見的鮮花無人採摘,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也折射出社會公衆的文明水平。那裡特別重視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體育館、文化館、圖書館、科技館的品位高、設施全,成爲人民羣衆學習、健身、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廣大城鄉呈現出“經濟活、社會穩,生活好、民風淳,幹羣和、面貌新”的生動活潑的良好局面。
江浙地區改革發展的基本經驗可以概括爲三個字,即:“新、對、優”。
1、觀念新。一是勇於創新。江浙人堅持與時俱進,不斷解放思想。他們敢走天下路,敢爲天下先,敢冒天下人不敢冒的險,敢吃天下人不願吃的苦,敢賺天下人不敢賺的錢。他們把困難當機遇,在搶抓機遇中發展自己,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發展衝擊波。二是自強不息。江浙地區自然資源匱乏,工業基礎薄弱,但他們不等不靠,自強不息,銳意改革。在創業過程中,他們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什麼苦都能吃,什麼髒活累活都能幹,靠着含辛茹苦的資本積累和對市場經濟的敏銳把握,從昔日默默無聞的營銷隊伍和能工巧匠中,成長起了一批企業家,成爲發展經濟的領頭羊。1986年,寧波農民鄭堅江負債20萬元,在一個牛棚中開始創業,以“給我一個支點,可以撬起一個產業王國”的信念,15年跨越了1000倍的增長,打造出了奧克斯的產業王國。三是堅韌不拔。江浙人不管幹什麼事情,都有一股幹則必成的韌勁。對認準的事,絕不半途而廢。不管外部環境怎麼變化,加快發展的勁頭一直不減。在創業過程中,一個地方沒有發展餘地,就換個地方接着幹;一種辦法行不通,就另找路子,開闢新的發展天地。1969年,鐵匠魯冠球在幾間茅草屋裡以製造簡單的農具起步,他以“奮鬥10年添個零”爲目標,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使萬向集團躋身中國民營企業前5強。四是講求實效。堅持把“三個有利於”作爲判斷是非和決定取捨的標準,對於符合本地實際、能帶來實效的發展路子,無論外界有什麼輿論和壓力,都毫不動搖地堅持,“在外部爭論中出名,在內部不爭論中發展”。
2、路子對。江浙地區從實際出發,走出了一條富有創新和特色的發展道路,形成特色鮮明的江浙經濟。
(1)江浙經濟是工業經濟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大。2003年,江浙地區三次產業的結構比例爲7:53:40,工業已成爲當地經濟的主導力量。用江浙人的話講,“種什麼都不如種工廠”。我們考察的8個縣市區,工業所佔比重已接近60%,所到之處基本看不到農田。面積不到1000平方公里,人口115萬的江陰市,2003年實現工業銷售收入1355億元,工業利稅總額110億元,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只有5%左右,有陽光、華西等6家大企業集團躋身“中國企業500強”,有法爾勝、華西村、江蘇陽光等17家上市公司,有20多種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居全國同行第一。
(2)江浙經濟是民營經濟一是民營經濟總量大。2003年,江浙民營經濟佔兩省gdp的70%。我們考察的8個縣市區,民營經濟已佔經濟總量和增量的95%以上。常熟市共有個體工商戶6萬多戶,非公有制企業1.2萬家,註冊資本230億元,企業數量佔全市工業企業總數的97%,工業產值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96%,上交稅收佔全市財政收入的70%,創造的外貿出口額佔全市總數的95%。蕭山區2003年產銷超億元的民營企業有164家,超10億元的16家,超50億元的2家,超200億元的1家。二是知名企業、大個企業多。隨着結構調整和要素重組,我們所考察的南京菲亞特、陽光集團、華西集團、波司登、雅戈爾、奧克斯、萬向集團等一大批企業迅速擴張爲“航空母艦”或行業排頭兵,正朝着規模化企業集羣、專業化行業巨人方向發展。三是拓展領域寬。民營經濟不僅涵蓋了一、二、三產業,而且延伸到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社會福利事業等各個領域,真正成爲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3)江浙經濟是塊狀經濟塊狀經濟是江浙縣域經濟最大的特色。通過走“小企業、大羣體,小商品、大市場,小產品、大產業,小資本、大集聚”的發展路子,形成了集中連片的經濟板塊。2003年,江蘇蘇南地區產值超億元的塊狀經濟區塊超過100個,10億元以上的30多個。浙江省產值超億元的塊狀經濟區塊有519個,其中產值超10億元的區塊有300多個。紹興市目前有35處較具規模的特色經濟板塊,成爲全國紡織行業裝備最先進、無梭織機密度最高、產量最大的化纖面料生產基地。年織物總量佔全國13;年產領帶3.1億條,佔全國的80%,世界的30%。塊狀經濟具有3個特點:一是以專業市場爲依託,通過區域內專業市場的繁榮促進企業集聚。形成了“辦一個市場、興一方產業、富一方百姓、託一個城鎮”良好局面。常熟市有各類專業市場154個,其中的服裝城聚集各類服裝企業4000多家,年交易額突破200億元,成爲全國最大的服裝城。二是以工業園區爲載體,引導各類企業集聚發展。江寧區投資50多億元建成的江寧開發區,已引進企業1500多家,新上1000萬元以上項目160個,實際利用外資14億美元,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4億元,財政收入18.5億元。三是以龍頭企業爲核心,通過產業鏈的雙向延伸形成配套企業羣體。崑山市的一位副市長曾把一臺筆記本電腦拆開,將800多個零部件一一對照崑山產業目錄,找出所缺,然後有針對性地招商,其目的是使崑山it產業鏈環環相扣,彼此依存。完備的產業鏈對招商引資產生了強勁的拉動效應,同時也帶動了產業升級。其中僅仁定電腦一家,就有243家中小企業爲其配套,這些廠有40%在其周邊建廠。
3、環境優。江浙地區把環境作爲經濟發展的第一競爭點,構建“經濟磁場”。崑山市的硬環境已不僅僅是開發區、工業園內的“七通一平”,而是注重提高城市的品位,樹立城市的形象。在建設好硬環境的同時,崑山人更注重投資軟環境建設,響亮提出要爲招商引資工作創造四個環境:好的政策環境——經營投資者怎麼順心怎麼辦;好的法治環境——經營投資者怎麼安心怎麼辦;好的服務環境——經營投資者怎麼開心怎麼辦;好的人文環境——經營投資者怎麼舒心怎麼辦,並從細微之處入手,想盡一切辦法,贏得投資者的信賴。在開發區、各鄉鎮都有一個“馬上辦”。“馬上辦”是崑山的新創造,它既是一個辦事機構,實行全天候服務,又是一個爲外商服務的系統工程,外商要求辦的事,大至項目審批,小到生活服務,政府各部門都必須同心合力地馬上去辦。同時,實行a角b角辦理制,在辦理與招商引資有關的一切事務中,a角有事或外出,立即由b角頂替,避免因辦事人員外出,延遲工作時效。
縱觀江浙地區走過的路子,可以得出三點啓示:1、縣域經濟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一任接着一任幹出來的不管風雲如何變幻,江浙地區始終咬定發展這一主題不放鬆,一任接着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江陰市原是一個農業縣,自1978年以來,他們把發展工業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集全市之力發展工業。他們確定88家骨幹企業,在人才、資金、稅收等方面予以傾斜,20多年來始終不變。用他們書記的話講,“好的企業活得瀟灑,差的企業死得痛快”。不少骨幹企業已經成長爲巨人型企業集團。2003年,88家骨幹企業的工業銷售收入、利稅分別佔全市1萬多家企業的55%和63%,確保了江陰的工業在全國縣級的龍頭地位。紹興縣本身就是一個紡織大縣,上世紀80年代,不少人議論紡織產業是“夕陽產業”,也有人擔憂,把全縣的經濟命脈系在一根細細的絲線上,太危險。通過深入調研,紹興縣委、縣政府認爲,紡織產業是紹興縣的傳統優勢產業,其市場還在,潛力還在,關鍵在於如何把握市場,發掘潛力。他們認爲只有“夕陽”產品,沒有“夕陽”產業。近20年來,圍繞紡織產業,已投入數十億的技改資金,使2000多家紡織企業煥發了生機。1998年,又投巨資建成了中國輕紡城,2003年市場交易額已達246億元,名列全國百強市場第二位。如今,紡織佔全縣經濟總量的近80%。有人形象地稱:一根絲,織出全國經濟十強縣;一條街,生出亞洲第一輕紡城。如果紹興縣不是始終如一、集中力量主攻紡織產業,也絕不會有今天的輝煌。
2、縣域經濟的發展,地理位置的優勢不是絕對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於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提到崑山等地的招商引資,很多人會自然地想到那裡的地理位置,不少人總認爲不可比。的確,崑山緊鄰上海,交通便利,有較強的區位優勢,這固然是能夠大量吸引外資的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是崑山的各級領導很早就看到了利用外資發展自己的重大作用。市委、市政府歷任書記、市長,十幾年來堅持不變,硬是闖出一條“崑山之路”。崑山工業原本是一窮二白,1985年,他們搶抓機遇,自費建設經濟開發區。當時的書記思想解放,冒着政治和經濟的風險,貸款40萬元,用20萬元在香港大公報上登一則消息:“崑山國家級經濟開發區(自封的)歡迎您,願做你們的殖民地,剝削的越多越好。”,又用20萬元在上海虹橋機場登一大廣告:“崑山國家級經濟開發區(自封的)歡迎您投資辦廠”。同時派人到國家有關部門跑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批文,先後進京83次,終於到1992年成爲國家級開發區。招商局一位副局長爲爭取一位臺灣老闆來投資,硬是學會了廣東話,他十幾次登門拜訪,開始上門人家不理睬,一次在人家下榻的賓館住房門口,蹲那裡等大半夜睡着了,引起當地保安人員的盤問,終於感動了這位臺灣老闆,他不但自己來崑山投資辦廠,還動員他的十幾個子公司一起過來投資。崑山沒有臺胞,但通過長年招商,臺資企業已達1800家,投資額近100億美元,每平方公里就有1.5家臺企,成爲臺商在大陸投資的三大密集區之一。如果沒有歷屆崑山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遠見卓識、銳意改革的決心和排除萬難的魄力,沒有全市上下黨員、幹部、羣衆的共同努力,就不會有崑山今天的巨大成功。
3、縣域經濟的發展,不是單純比“優惠政策”,更多的是比服務,比投資環境江浙地區的“優惠政策”有,但不比別處多,稅收減免幅度也比不上其他地方大,土地使用價格還比較高。但江浙人深信,吸引外商沒有必要依靠“賤賣”,只要能夠爲他們誠信服務,切實幫助解決問題,滿足他們需要,創造賺錢的環境,外商們也不會計較那一點土地費,也樂意按章納稅。南京市江寧區以軟環境建設爲突破口,通過打造“誠信江寧”、“效率江寧”、“平安江寧”和“綠色江寧”,提高了服務效率,提升了服務功能,增強了區域競爭力。曾經有一位外商來江寧投資,看到別處土地價格便宜要走,江寧人沒有挽留。結果,那個外商雖然廉價買了地建了廠,但那裡的環境和服務不能滿足要求,還是撤資回到了江寧。如今,江寧區已引進外資企業1673家,累計實際利用外資22億美元,誠信優質的服務爲江寧的發展贏得了先機。其他7縣市區的領導也都講,招商引資不是比“優惠”,而是比“優勢”,真抓實幹的幹部作風和辦事高效的投資環境是我們最大的優勢,也是我們贏得競爭主動權的“法寶”。
對於這篇文章,小黃當然認爲是精品。一天夜裡他還從睡夢裡笑醒了。他認爲,這份材料的水平,東陽縣委辦,除了他小黃,還真沒有人能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