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樂觀偏見—自信、自負與拖延(2)

結果,一般學生估計他們平均要花33.9天才能完成論文。但是,如果一切非常順利,平均要花27.4天。如果一切非常不順利,就要花48.6天。

事實上,這些學生最後平均花了55.5天才完成論文。

一屆長達31年的奧運會

1957年,澳大利亞決定興建一座歌劇院,當時預算的工程費是700萬澳元,計劃1963年初完工。結果歌劇院直到1973年才落成,規模比預想中的要小很多,卻花費了1.04億澳元,相當於現在的6億多澳元。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爭取到了奧運會的主辦權。市政府宣佈,整個奧運會只須花費1.2億美元就夠了。田徑賽場將設在世界上第一座裝有活動屋頂的體育館。結果是奧運會如期舉行,可是這座體育館的屋頂直到1989年才完成,僅此屋頂就花掉了1.2億美元。爲此,蒙特利爾市欠下了大量債務。

2007年末,蒙特利爾傳出消息:1976年奧運會的債務終於還清。對蒙特利爾人來說,奧運債務一日沒還清,奧運會似乎就沒有完全結束。可以說,這是一屆長達31年之久的奧運會,終於可以謝幕了。

類似的建築,在世界上各個城市都能找到,它們是人類認知自大的紀念堂。

災難的根源

根據我所有的經驗,我沒有遇到任何……值得一提的事故。我在整個海上生涯中只見過一次遇險的船隻。我從未見過失事船隻,從未處於失事的危險中,也從未陷入任何有可能演化爲災難的險境。

—E.J.史密斯,泰坦尼克號船長,1907年

但是,泰坦尼克號於1912年沉沒,成爲歷史上最著名的沉船事故。

我們再來看兩個“小概率事件”。

在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發生前2個月,烏克蘭能源與電氣大臣VITALISKYLAROV這樣說:“這裡發生泄漏的概率是10000年都難遇到的。”

在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第25次發射之前,美國宇航局(NASA)的官員“對飛行風險的估計是1/100000”,也就是這樣的風險估計大致等於航天飛機在300年的時間內每天發射,也只可能產生1次事故。如此自信,卻毀於瞬間。

關於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以及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的原因,如果不是官員爲了保住工作而撒謊,那麼一定是過度自信。過度自信給人類帶來了難以撫平的傷痛和慘痛的教訓。

省小錢,費大事

筆者有個親戚,買了套二手房,需要把門鎖換掉。換鎖還不是小事一樁?爲什麼要讓防盜門公司白白賺這幾十塊錢?自己去五金店買了副防盜鎖來換鎖芯。

結果呢,浪費了一下午時間,擰壞了兩把螺絲刀還是沒有解決問題。最後不得不讓防盜門公司的工人來。算來他也是個有事業的人,時間也很寶貴,居然就這麼浪費了。

再如,有些人討厭中介,出租房屋,掛出謝絕中介的牌子。以爲這樣可以省掉一層盤剝。然而,房東可能低估了這項工作的複雜性,又高估了自己處理這些問題的能力。

一些房東最後還不得不去找房產中介。就連那些成功出租房子的屋主,也並不見得省下了什麼錢,因爲成交的房租可能不是最佳的。甚至有房東因一些預料不到的問題與房客對簿公堂。

過度自信導致交易頻繁

一個對自己沒有任何信心的人是不會去投資的,更不要說投機。作爲投資者,必須避開過度自信的心理陷阱。

研究表明,過度自信的投資者會頻繁交易。

心理學家發現,在男性化的職業範疇,比如體育競技、組織領導、財務管理等,男人比女人有着更嚴重的過度自信。因此,男性投資者比女性投資者交易更加頻繁。

單身男性投資者又比已婚男性投資者交易更加頻繁。

經濟學家布拉德·巴伯和特倫斯·奧迪恩的調查顯示,單身男性的賬戶年週轉率平均爲85%,已婚男性的賬戶年週轉率平均爲73%。

在巴伯和奧迪恩的另一項研究中,他們取樣1991年至1996年中的78000名投資者,發現年交易量越高的投資者的實際投資收益越低。過度自信的投資者更喜歡冒風險,同時,頻繁的交易也導致交易佣金過高。

交易頻繁不僅會導致高額的佣金成本,還會導致投資者賣出好的股票而買入差的股票。

控制錯覺

參加投資活動會讓投資者產生一種控制錯覺(illusionofcontro1),控制錯覺也是產生過度自信的一個重要原因。

控制錯覺的最主要原因是“主動選擇”。作出主動的選擇,會讓人錯誤地認爲自己對這項投資有控制力。

到一家彩票投注點去觀察,大部分彩民是自己選號。儘管主動選擇,與機器選號中獎概率完全一樣,但是在買家的內心,卻認爲自己選擇的號碼有更多的勝算。

人類有三種生活:理**、感**、神**。

感**自大一點無所謂,情場中自信一些會更有成功的可能。理**則要對自己有正確的評價,該不該投資,要對自己有清楚的研判。至於神**,還是儘可能謙卑吧。

資訊幻覺

傳統的觀念是,資訊越多越好。其實,過多資訊對投資者來說並無幫助,有時反而更像一種噪聲。

過度自信的根源來自“資訊幻覺”—資訊越多,把握越大。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讓賭馬客從88個他們認爲對計算勝率有用的變量中作出選擇。比如往日賽馬的成績表、馬匹的健康指數等。

先給賭馬客10個最有用的變量,讓他們作出預測。

接着,又給他們10個變量,讓他們再作預測。

資訊的增加,並未增強預測的準確性,奇怪的是,他們對預測的信心卻極大地增強了。

投資者和證券分析師們在他們有一定知識的領域中過於自信。然而,提高自信水平與成功投資並不相關。基金經理人、股評家以及投資者總認爲自己有能力跑贏大盤,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概率盲

過度自信的另外一個來源是,決策者對概率事件研判錯誤。

卡尼曼認爲,人們對於小概率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估計過高,認爲其總是可能發生的。大批“概率盲”的存在,是保險公司、博彩公司賺錢的心理基礎。

行爲經濟學家在研究人們的表現行爲時發現,人們買保險的時候,高估了倒黴發生的可能性。他們稱之爲“對可能發生的小損失投保的偏好”。

去網上搜搜“買彩票”,悲劇實在不少。某人兩個月時間裡花1.4萬元積蓄去買彩票,沒有中獎後竟然割腕自殺。通過買彩票暴富,只是一種傳說。可對於“概率盲”來說,這並不是美夢,而是事業。買彩票,中大獎,幾乎成了他們的人生目標。

“概率盲”一心巴望着高額的報酬,卻不顧小概率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對百萬分之一的態度與千分之一幾乎沒有差別。

概率盲的特點:

高估小概率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對於中等偏高程度的概率件,又易產生過低的估計。

對於90%以上的概率件,則認爲肯定會發生。

人們這種錯誤的概率研判,是過度自信產生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自負的創業者

統計顯示,在美國,能夠存活五年以上的小型企業,不超過35%。但是,很多小型企業的創辦者,認爲自己不在那失敗的65%之列。81%的美國創業者認爲自己企業的成功概率在70%以上。其中,還有31%的人堅信自己失敗的概率爲零。

在中國,各種創業選秀節目曾經很火熱。許多觀衆感覺裡面的選手表現不過如此,絕大多數是沒有自知之明,跑到電視上自曝其短。可是,真的換成自己,就一定會表現得更好嗎?

統計顯示,大學生創業失敗率高達97%以上,新浪中國人力資源部總監段冬表示:“在我接觸到的學生創業羣中,創業的失敗率是99%。”

事前的“驗屍報告”

如果不是由於過度自信,不會有那麼多人決定去自己創業。

大多數創業者都知道創業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還是前仆後繼。他們實在不應該這麼樂觀,也不應該這麼自信,因爲有大部分小企業,壽命不到4年。換句話說,大多數小企業老闆都相信他們有能力克服困難,打出一片天下,可惜大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如何對抗過分樂觀?卡尼曼給出的建議是“事前屍檢”。比如,在創業之前,給自己的企業出具一份事前的“驗屍報告”。

假設,你的企業已經失敗了—它死得很難看。

請用一頁A4紙,動用你的想象力,出具一份比較詳細的屍檢報告,寫上它的死亡細節。

這個方法,其實是給自己澆冷水,可以避免一些過度自信。但這絕非靈丹妙藥,因爲我們的自負本能是如此強大。

第18章 窺測天機—風險探索簡史(1)第23章 正態分佈—鐘形曲線的妙用與濫用(1)第13章 錨定理論—隨意卻有效的參照暗示(2)第13章 錨定理論—隨意卻有效的參照暗示(2)第4章 參照效應—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1)第24章 正態分佈—鐘形曲線的妙用與濫用(2)第7章 禁臠效應—奢侈品與炫耀性消費(2)第19章 窺測天機—風險探索簡史(2)第8章 心智分賬—掙到的100元大於白撿的100元(1)第24章 正態分佈—鐘形曲線的妙用與濫用(2)第12章 錨定理論—隨意卻有效的參照暗示(1)第18章 窺測天機—風險探索簡史(1)第27章 滿意指數—快樂與滿足的最大化(2)第19章 窺測天機—風險探索簡史(2)第7章 禁臠效應—奢侈品與炫耀性消費(2)第9章 心智分賬—掙到的100元大於白撿的100元(2)第12章 錨定理論—隨意卻有效的參照暗示(1)第26章 滿意指數—快樂與滿足的最大化(1)第28章 九重幻象—認知與決策偏差(1)第21章 小數法則—樣本大小與統計結論(1)第26章 滿意指數—快樂與滿足的最大化(1)第24章 正態分佈—鐘形曲線的妙用與濫用(2)第11章 懊悔理論—懊悔規避與尋求自豪(2)第19章 窺測天機—風險探索簡史(2)第1章 損失厭惡—丟失的100元大於白撿的100元(1)第23章 正態分佈—鐘形曲線的妙用與濫用(1)第16章 時間折扣—今天的100元大於明天的100元(1)第22章 小數法則—樣本大小與統計結論(2)第28章 九重幻象—認知與決策偏差(1)第21章 小數法則—樣本大小與統計結論(1)第26章 滿意指數—快樂與滿足的最大化(1)第10章 懊悔理論—懊悔規避與尋求自豪(1)第15章 樂觀偏見—自信、自負與拖延(2)第4章 參照效應—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1)第21章 小數法則—樣本大小與統計結論(1)第8章 心智分賬—掙到的100元大於白撿的100元(1)第11章 懊悔理論—懊悔規避與尋求自豪(2)第26章 滿意指數—快樂與滿足的最大化(1)第19章 窺測天機—風險探索簡史(2)第23章 正態分佈—鐘形曲線的妙用與濫用(1)第1章 損失厭惡—丟失的100元大於白撿的100元(1)第17章 時間折扣—今天的100元大於明天的100元(2)第17章 時間折扣—今天的100元大於明天的100元(2)第18章 窺測天機—風險探索簡史(1)第18章 窺測天機—風險探索簡史(1)第22章 小數法則—樣本大小與統計結論(2)第3章 風險悖論—謹慎和大膽,只是一體兩面第12章 錨定理論—隨意卻有效的參照暗示(1)第10章 懊悔理論—懊悔規避與尋求自豪(1)第2章 損失厭惡—丟失的100元大於白撿的100元(2)第16章 時間折扣—今天的100元大於明天的100元(1)第27章 滿意指數—快樂與滿足的最大化(2)第28章 九重幻象—認知與決策偏差(1)第16章 時間折扣—今天的100元大於明天的100元(1)第8章 心智分賬—掙到的100元大於白撿的100元(1)第27章 滿意指數—快樂與滿足的最大化(2)第17章 時間折扣—今天的100元大於明天的100元(2)第20章 均值迴歸—可媲美萬有引力的一個發現第16章 時間折扣—今天的100元大於明天的100元(1)第14章 樂觀偏見—自信、自負與拖延(1)第20章 均值迴歸—可媲美萬有引力的一個發現第23章 正態分佈—鐘形曲線的妙用與濫用(1)第25章 理性原罪—多重選擇下的衝突第21章 小數法則—樣本大小與統計結論(1)第7章 禁臠效應—奢侈品與炫耀性消費(2)第10章 懊悔理論—懊悔規避與尋求自豪(1)第8章 心智分賬—掙到的100元大於白撿的100元(1)第27章 滿意指數—快樂與滿足的最大化(2)第22章 小數法則—樣本大小與統計結論(2)第7章 禁臠效應—奢侈品與炫耀性消費(2)第23章 正態分佈—鐘形曲線的妙用與濫用(1)第12章 錨定理論—隨意卻有效的參照暗示(1)第21章 小數法則—樣本大小與統計結論(1)第3章 風險悖論—謹慎和大膽,只是一體兩面第23章 正態分佈—鐘形曲線的妙用與濫用(1)第5章 參照效應—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2)第27章 滿意指數—快樂與滿足的最大化(2)第10章 懊悔理論—懊悔規避與尋求自豪(1)第2章 損失厭惡—丟失的100元大於白撿的100元(2)第22章 小數法則—樣本大小與統計結論(2)第9章 心智分賬—掙到的100元大於白撿的100元(2)第23章 正態分佈—鐘形曲線的妙用與濫用(1)第17章 時間折扣—今天的100元大於明天的100元(2)第27章 滿意指數—快樂與滿足的最大化(2)第22章 小數法則—樣本大小與統計結論(2)第4章 參照效應—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1)第11章 懊悔理論—懊悔規避與尋求自豪(2)第8章 心智分賬—掙到的100元大於白撿的100元(1)第19章 窺測天機—風險探索簡史(2)第7章 禁臠效應—奢侈品與炫耀性消費(2)第2章 損失厭惡—丟失的100元大於白撿的100元(2)第4章 參照效應—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1)第11章 懊悔理論—懊悔規避與尋求自豪(2)第19章 窺測天機—風險探索簡史(2)第8章 心智分賬—掙到的100元大於白撿的100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