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產業的小問題

南洋重工在兩廣工業體系中自然是舉足輕重的地位,不過,雖然在數年發戰中,整個工業體系可謂是發展迅猛,但是,真正意義上的領先技術或者達到這時代先進的技術,還僅限於部分的軍工和重化工方面,說白了,南洋體系重工業的拳頭產品,現在雖然有,卻還很有限。

所以,秦鎧一口氣拿出橡膠、銅鉛錫冶煉、高爐鍊鐵、造紙、印刷等十幾個大型合資項目,他的要求很簡單,德方以機器、技術投資和技術培訓,中方投入資源、人力和土地,並且提供平穩的發展空間,而最終利潤的分成,按照雙方談判最後確定,前五年,南洋體系只拿去利潤的40%,五年後利潤對半開。

而秦鎧出示的一份有南洋體系提供的資源報告,對以上項目的資源、土地、投資都做了詳細的說明,也就是說,德國方面只有投入機器、技術和人力,甚至都不用投入啓動資金,就能獲得整個收益至少50%。

當然,施萊爾公使可不是傻子,中國人如此做法肯定是有目的的,更何況是這爲秦大總督,不過,說實話,他還是沒有明白,秦鎧爲何會如此迫切的提出這麼龐大的合資意向,他自然是知道的,英國人也在和這位討論合資的意向……施萊爾盯着桌上厚厚的合資協議琢磨了半天,難得的有些舉棋不定。

秦鎧在眼裡,他自然明白施萊爾在想什麼,這條件太優厚了,優厚的這個德國人都有些難以置信,他似笑非笑的擡頭了這位,“親愛的施萊爾,你難道不出這合同中巨大的利益嘛?還需要我想你解釋些什麼嘛?”

施萊爾嘿嘿一笑,打了個哈哈,這才一本正經的開口問道:“親愛的秦,我當然明白這其中利益。對於我們雙方多年的合作,我自然是報以最大的誠意……只是,我有些不明白的是,你如此迫切希望德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甚至是放棄了很大部分的利益。這難道有什麼特殊原因嘛?”

秦鎧早就料到施萊爾會有這麼一問。從表面來,這些合資意向上,德國人是賺了不少便宜,不過。這確實目前國內產業呢……更直接的說法是,南洋工業體系的一個短板,南洋體系這些年培養出的大批合格工人,無一例外絕大多數都進入了南洋重工的產業體系。

而目前整個南洋工業體系,整體上來說。起來還是比較均衡的,重工業和輕工業並重,重工業方面以軍工爲龍頭,現在帶動了整個鋼鐵產業,藉助鐵路產業的浪潮,可謂是發展迅猛,而輕工業方面,秦鎧的對策是市場選擇機制,南洋體系除了控制了利潤豐厚的成衣產業和菸草產業外。其他如糧食加工、榨油、罐頭等產業,都是全面放開,藉助馬尾海運和鐵路貨運的控制力,輕鬆的影響着這些產業。

問題是,整個工業體系的中間部分。也就是秦鎧這次和德國合資,也準備部分開放給英國人的產業鏈,一是受產業工人的制約、二是沒有技術上的支持,以秦鎧光腦中所具備的技術。這些產業都不難拓展,問題是。南洋重工的機牀廠的產能已經無法繼續爲需要龐大產業機器的這些中間產業提供支持。

所以,他毫不猶豫的提出了這個方案,幾年時間,足夠爲兩廣培養出一大批中層產業的技術工人和普通工作,到時候,這種並不複雜的產業鏈,很快就會在市場的引導下迅猛發展,到時候這樣的好處,遠超耗費一些資源換取德國、英國技術上的培養。

當然,秦鎧可不會這麼直白的告訴施萊爾,“親愛的施萊爾,對我而言,我需要更大的精力關注與軍隊的建設,所以,這些產業的發展,我更信賴與市場經濟的推動,而與德意志帝國的合作,現在染最好的選擇……沒有之一!”

施萊爾聽到這裡也是興趣盎然,秦鎧充分表達了他對自己的信賴,這讓他十分的愉悅,至於和英國人的合資,自然也是利益使然,不過,那可不是自己要考慮的,他立刻收下了秦鎧的提案,表示,立刻回去向俾斯麥首相推薦這個重要的合作內容!

在這個新工業佈局中,南洋體系核心的南洋重工,秦鎧自然是牢牢抓住,而紡織、繅絲、糧食加工之類的產業和新的合資產業,他的眼光自然放在若干年後,這些產業在兩廣,也就是一塊試驗田而已,日後,這些產業的擴張目標,自然不僅僅侷限於兩廣!

時隔五日,從北方前線終於傳來了極爲重要的消息,劉永福部沿着黑龍江一路而下,在大批怒江ii型內河炮艇的支援下,而且有大批機動力極強的騎兵配合,幾乎是橫掃了整個黑龍江下游、俄國人稱之爲阿穆爾河段的俄軍殘敵,連續攻克貝爾卡城、考普特城,擊潰俄國武裝分子近萬人,俘虜七千多人。

這些消息早就在秦鎧的預料之中,擊潰濱海行省俄軍主力後,當地俄國人的反抗已經變得十分的有限,他制定的第一步作戰計劃,就是將黑龍江以南7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收回,而黑龍江河道成爲了最佳的航道,而後,向北繼續進攻意義其實並不大,獲取的土地基本都是靠近北極的凍土帶。

短期內,那片土地是不具備開發價值的,當然,未來的價值自然是不可估量,但目前爲止,秦鎧的戰略是對濱海、阿穆爾行省所有哥薩克村鎮、俄國城市進行佔領,當地俄國人,自然全部驅趕到臨海的港口,至於他們的財產,則給予直接全面沒收,要在短期內完成對這片領土的全面控制,雷霆手段那是必須的。

而稍晚時候,匆匆趕來的英國公使鮑爾帶來了另外一個重要消息,俄國人在保加利亞竟然吃了個大虧。

第399章 悄悄的進吉林城第469章 南華民主共和國第7章 科技巔峰的磨牀第663章戰爭威脅第244章 巴黎的風暴第1097章 布爾戰爭的序幕第134章 法國俘虜的杯具人生第234章 戰雲密佈第414章 親衛隊的首戰第1086章 土地國有的金融之手第374章 兩廣權力佈局第589章 舊體制的討伐書第411章 樸素的願望第584章 不留活口第794章 工兵營出場第1185章 無法拒絕的提議第556章 刺殺案的判決第1045章 火控的終極形態第790章 大戰前夕第468章 兵棋推演之內戰第967章 軒轅號戰列巡洋艦第1151章 一路向東第35章 豪華的訓練艦第144章 暴風雨下的逆襲(二)第739章 背後捅刀子第1250章 中國的大動作第1215章 中國的依仗第934章 充滿活力的國家(一)第1102章 整風肅貪第303章 廣東工業三年計劃第350章 公審暴徒第1147章 中美洲盛宴的開始第1252章 施裡芬計劃補丁第505章 海軍的集體主義第858章 海軍發展白皮書第1235章 逆轉班加西第70章 要命的弱點第1196章 添亂的長安級戰列艦第293章 倫敦交易所風雲第1292章 首戰庫克海峽第1230章 意土戰爭打響了第73章 南海巡視計劃第94章 再上天津衛第351章 海上遇敵第1196章 添亂的長安級戰列艦第189章 銀子的問題第490章 海上游擊戰第1058章 大戰的序幕第815章 俄國人談判了第90章 新的基地第1162章 看看你們中不中用第1032章 南亞之全面戰爭第1214章 氣冷式輕機槍第343章 阿瑟總統的難題第610章 關外的策略第365章 菲律賓土着不是東西第148章 德意志工藝第236章 壓力忒大啦第698章 徹底的激怒第347章 一切威脅,都要清除第1366章 猶它號的抱負第1100章 德國的要求第385章 旗人那點事第490章 海上游擊戰第1197章 國王級戰列艦升級第20章 給巡撫大人的禮物第1133章 火控的終結者第1184章 砍掉軍備生產第1293章 碾壓的火力第953章 新武器出場第739章 背後捅刀子第147章 眼光要放遠第1259章 倫貝格戰線第1229章 巴爾幹戰爭的前夜第1317章 驅逐艦對決第901章 決勝關鍵第231章 秦鎧的宣言第925章 包圍網上的屠戮戰第1166章 海峽之戰(二)第456章 不一樣的談判(一)第254章 目標,太平洋彼岸第952章 炮口下的提案第1307章 電塔矩陣第251章 暗渡第665章 不同的新政之路第994章 海軍在行動第112章 越北的控制權第257章 月黑風高夜第714章 民國諸葛第344章 計劃發動了第23章 打我黑槍,就挖你家底第599章 互相牽制第649章 兵不血刃第362章 蜚聲在外點金手之名第312章 不該拿的吐出來第1217章 中國經濟新時代第726章 小皇帝不行啦第840章 帝國的出路第304章 最早實戰的潛艇第1349章 特拉華號的終結